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患者胃镜检查前焦虑、检查配合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丹 乔冠男 +1 位作者 邵楠 陈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08-210,247,共4页
目的:探索和分析网络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消化内科患者胃镜检查前焦虑、检查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4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 目的:探索和分析网络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消化内科患者胃镜检查前焦虑、检查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4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网络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评估并对比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值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值,计算检查总配合率、不良症状总发生率值。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值、抑郁SDS评分值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总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胃镜检查前给予网络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以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减少由于胃镜导致的不良症状的发生,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消化内科 胃镜检查 焦虑 检查配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迭代突破思维牢笼--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高中生网络游戏成瘾中思维反刍现象的干预
2
作者 毛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第12期55-58,共4页
思维反刍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负面思维模式,会使当事者更加沉浸于消极情绪,加剧对网络游戏的依赖,进而增加他们使用网络游戏逃避现实的倾向。一位高一学生因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问题陷入抑郁状态,同时存在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心理治疗师通... 思维反刍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负面思维模式,会使当事者更加沉浸于消极情绪,加剧对网络游戏的依赖,进而增加他们使用网络游戏逃避现实的倾向。一位高一学生因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问题陷入抑郁状态,同时存在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心理治疗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改变不良认知模式,重新审视游戏的价值和作用。通过二十次心理干预,来访者可以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游戏时间明显减少,情绪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成瘾 思维反刍 认知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认知行为疗法的养老护理员腰背痛干预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慧 曾兢 +2 位作者 魏心才 廖明姝 刘金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的养老护理员腰背痛干预方案,为养老护理员腰背痛患者管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前期文献回顾及焦点小组访谈,初步拟定干预方案。采用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条目进行修改。结...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的养老护理员腰背痛干预方案,为养老护理员腰背痛患者管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前期文献回顾及焦点小组访谈,初步拟定干预方案。采用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条目进行修改。结果两轮函询共咨询16名专家,有效回收率均为93.7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8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6、0.139(P<0.05)。第2轮函询中,各条目变异系数为0.00~0.20,重要性评分为4.13~4.87分,最终形成一种基于ICBT的养老护理员腰背痛干预方案,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及48个四级指标。结论该研究所构建的基于ICBT的养老护理员腰背痛干预方案可信、可行,能够为养老护理员腰背痛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护理员 腰背痛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 移动医疗平台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共病失眠1例
4
作者 刘敏 赵瑞 +4 位作者 陈敏 苏日娜 魏婉婷 姚萍 吕东升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6期572-575,共4页
本文报道1例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显示存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尝试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因感觉戴带呼吸机后入睡更加困难而放弃,后仅接受团体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失眠症状得到... 本文报道1例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显示存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尝试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因感觉戴带呼吸机后入睡更加困难而放弃,后仅接受团体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失眠症状得到改善,OSA也由重度降为轻度。这一案例提示:(1)由于失眠与OSA具有较高的共病率,在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注意对OSA的评估;(2)CBT-I能够通过改善失眠,缓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失眠共病(COMISA)患者的夜间呼吸暂停和日间嗜睡症状,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应重视CBT-I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失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化疗期乳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苏娅丽 王丕琳 +2 位作者 刘均娥 赵越 杨申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1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化疗期乳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化疗的乳腺癌失眠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化疗期乳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化疗的乳腺癌失眠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为期6周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4个维度及PSQI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化疗期乳腺癌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对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化疗 乳腺癌失眠患者 睡眠质量 焦虑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晨 白越 +1 位作者 胡明月 陈立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对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障碍患者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网络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概念、主要实施形式及优势,总结了国内外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研究现状,为国内开展网络行为认知疗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华华 蒋红 +1 位作者 丁晓芸 沈晓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癌术后拟进行4个疗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视频群聊的方式开展6次...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癌术后拟进行4个疗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视频群聊的方式开展6次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每次化疗结束时调查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减轻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焦虑 抑郁 网络 认知行为治疗 团体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善抑郁焦虑症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白延欣 于东升 +3 位作者 韩建芳 宝继英 马军 麻钰超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6期556-561,共6页
本文目的是对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IGCBT)改善抑郁焦虑症状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分别从治疗形式、治疗方案、疗效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总结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套结构化的、短程的、着眼于现在的心理... 本文目的是对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IGCBT)改善抑郁焦虑症状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分别从治疗形式、治疗方案、疗效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总结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套结构化的、短程的、着眼于现在的心理治疗方法,网络和团体的开展形式使得CBT的应用更加广泛,其在缓解不同疾病引起的抑郁焦虑症状方面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通过回顾IGCBT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效果和作用机制,为其今后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贪食行为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金庭 刘新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研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学生贪食行为的疗效。方法:采用进食障碍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在校学生1 900人进行问卷调查,选取进食障碍调查问卷得分小于41分者(有进食障碍倾向)126人,参照DSM-IV诊断标准进行筛选,选取具有贪食行为的医学... 目的:研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学生贪食行为的疗效。方法:采用进食障碍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在校学生1 900人进行问卷调查,选取进食障碍调查问卷得分小于41分者(有进食障碍倾向)126人,参照DSM-IV诊断标准进行筛选,选取具有贪食行为的医学生30名,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5人:甲组为治疗组,实施团体CBT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乙组为对照组。8周后观察甲乙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进食障碍问卷、体质量指数(BMI)、压力和SCL-90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甲组在治疗前后进食障碍发生倾向、压力改善和心理健康状况上改善明显(P<0.05),且甲乙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乙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显著改善大学生贪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疗法 认知行为 贪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网络游戏成瘾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莎 《校园心理》 2011年第1期69-71,共3页
求助者小峰由于家庭教育方式过于简单,不善与人交流,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刚进大学便沉溺于网络游戏中麻痹自己,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辅助家庭疗法对其进行了干预,来访者最终摒弃了不合理信念,建立了适应性行为。1案例背景1.1求助者的基... 求助者小峰由于家庭教育方式过于简单,不善与人交流,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刚进大学便沉溺于网络游戏中麻痹自己,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辅助家庭疗法对其进行了干预,来访者最终摒弃了不合理信念,建立了适应性行为。1案例背景1.1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小峰,男,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机械专业,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咨询室。他的衣服有点脏,头发长而乱,脸色发白。在其父母介绍情况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成瘾 认知行为疗法 干预 家庭教育方式 适应性行为 情感需求 家庭疗法 来访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留守儿童弱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佳 王新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提高留守儿童弱视患者治疗积极性及改善患者弱视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留守儿童弱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提高留守儿童弱视患者治疗积极性及改善患者弱视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留守儿童弱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团队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护理。护理1个月后采用依从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我效能量表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儿弱视恢复情况。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量表得分、SAS得分、SD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各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弱视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提高留守儿童弱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高患儿自我效能,对于弱视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留守儿童 弱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在治疗学生社交焦虑症中的运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莹 刘群鑫 《中国冶金教育》 2015年第6期95-97,共3页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透过优势视角,采取团体咨询方式,对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剖析认知行为疗法在解决学生社交焦虑症中的运用,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 社交焦虑症 个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认知行为疗法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江英 李丽 刘露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0期68-73,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网络的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产后抑郁症(P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ICBT治疗PP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 目的评价基于网络的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产后抑郁症(P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ICBT治疗PP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5月。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985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ICBT能降低产后6个月内抑郁患者的抑郁水平SMD=-0.68,95%CI(-0.83,-0.53),P<0.00001,但对产后6个月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不明显SMD=-0.31,95%CI(-0.66,0.05),P=0.09。结论ICBT对产后抑郁患者具有较好的短期干预效果,但对产后6个月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认知行为疗法 产后抑郁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治疗联合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症状 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徐东 武胜 王珊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症状、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网络认知行为治疗,观察12...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症状、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网络认知行为治疗,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命质量量表评定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精神分裂症病人生命质量量表总分及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不良反应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仅总分及动机/精力、症状/不良反应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研究组精神分裂症病人生命质量量表总分及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维度评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症状/不良反应维度评分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治疗联合网络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及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疗法 网络 认知功能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森田疗法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6
15
作者 范喜英 李锦棉 +5 位作者 成雄超 刘雁庭 何梅 黄艳霞 褚丽霞 石丽娇 《内科》 2023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9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和改良森田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两组均干预6...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9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和改良森田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两组均干预6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HAMD总分、SDSS总分均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地缓解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改良森田疗法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精神康复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与动机晤谈在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复吸团体心理治疗中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效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6期3018-3019,共2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和动机晤谈在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复吸团体心理治疗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焦作同仁医院驻焦作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的40例阿片类药物依赖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复吸的团体心理治疗中均接受认知行为疗法...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和动机晤谈在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复吸团体心理治疗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焦作同仁医院驻焦作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的40例阿片类药物依赖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复吸的团体心理治疗中均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和动机晤谈处理,总结药物依赖者对团体治疗的评价效果,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药物依赖者在识别与应对技能方面的知晓率。结果药物依赖者对每次咨询都准备充分、每次团体活动目标都很明确、团体治疗形式多样化上评价认同率依次为97. 50%、95. 00%、95. 00%;治疗后药物依赖者在答对本次团体活动所有主题、吸毒带来少量短期好处与大量长期坏处、应对渴求技能、应对复吸合理化借口的技能等知晓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和动机晤谈应用在阿片类药物依赖者预防复吸的团体心理治疗中切实可行,药物依赖者对其认同率高,而且可改善其识别与应对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依赖者 团体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动机晤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扎来普隆治疗慢性失眠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烨 谢守付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期183-184,共2页
目的比较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扎来普隆和单用扎来普隆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失眠患者,按奇偶数法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各30例。单药组患者接受单药扎来普隆治疗,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 目的比较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扎来普隆和单用扎来普隆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失眠患者,按奇偶数法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各30例。单药组患者接受单药扎来普隆治疗,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的PSQI评分(5.69±1.41)分低于对照组的(9.25±1.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扎来普隆治疗慢性失眠与单用扎来普隆治疗相比,联合治疗慢性失眠及伴随日间思睡的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扎来普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学业拖延团体辅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楠 《现代农业》 2018年第5期97-98,共2页
在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背景和主要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分析讨论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而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最后讨论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中应用的优势与... 在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背景和主要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分析讨论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而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最后讨论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学业拖延 团体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时亚苹 侯赛赛 +1 位作者 刘钢敏 李燕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6期111-114,共4页
该文从网络化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的原理、分类及典型平台特色3个方面,综述近年来网络化CBT-I的相关研究,总结网络化CBT-I的优势,并探索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失眠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吉明 申璎 +2 位作者 吴乔 袁其清 匡小龙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9期659-661,678,共4页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0月于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电...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0月于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CBT。比较两组网络成瘾倾向、生存质量、焦虑情绪及自我和谐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T)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的自我刻板性、自我灵活性、自我与经验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采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GCBT治疗有利于改善网络成瘾状况及焦虑情绪,提高自我和谐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为GCBT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网络成瘾 脑电生物反馈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网络成瘾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