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认同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共情和网络社会责任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赛琦 况志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19,共7页
探讨道德认同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以及共情和网络社会责任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道德认同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感量表对80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评价。结果表明:一是道德认同分... 探讨道德认同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以及共情和网络社会责任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道德认同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感量表对80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评价。结果表明:一是道德认同分别通过共情和网络社会责任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二是道德认同依次通过共情和网络社会责任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网络社会责任 道德认同 网络利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班级环境的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显亮 顾海根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5期690-696,共7页
对44个班级的16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班级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的影响。多层线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网龄之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对其网络利他行为的得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2)... 对44个班级的16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班级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的影响。多层线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网龄之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对其网络利他行为的得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2)游戏偏好对网络支持和网络分享的影响、交往偏好对网络支持的影响、信息偏好对网络提醒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班级差异;(3)班级女生率和班级平均自尊水平对网络支持的班级均值差异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班级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和班级平均自尊水平对交往偏好与网络支持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行为 网络行为偏好 班级环境 多层线性模型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网络利他行为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显亮 顾海根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3,共5页
当前网络心理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网络消极影响的探讨,而对网络积极因素的研究较少。网络利他行为是网络积极因素的较集中体现。本文试就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个简要的综述,指出了目前网络利他行为研... 当前网络心理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网络消极影响的探讨,而对网络积极因素的研究较少。网络利他行为是网络积极因素的较集中体现。本文试就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个简要的综述,指出了目前网络利他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前景提出了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行为 网络环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梁芹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4-26,共3页
网络虽然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网络环境也有利于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唤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引导途经包括: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引导作用;二是从道德品质提升角度引导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 网络虽然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网络环境也有利于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唤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引导途经包括: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引导作用;二是从道德品质提升角度引导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三是通过情感认知的加强鼓励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四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鼓励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五是从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鼓励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这些途径对于青少年道德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青少年 网络利他行为 道德品质 情感认知 自我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背景下敬畏情绪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灵 韩迎春 +1 位作者 杨铖 杜家澍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网络积极道德情绪是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为考察网络情境中敬畏情绪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实验法启动敬畏/平静情绪,探索其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并考察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与平静情绪相比,网络中敬畏情... 网络积极道德情绪是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为考察网络情境中敬畏情绪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实验法启动敬畏/平静情绪,探索其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并考察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与平静情绪相比,网络中敬畏情绪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正相关且有正向预测作用;道德认同存在调节效应,道德认同水平越高,敬畏情绪对网络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情绪 道德认同 网络利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变迁的横断历史meta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璐 乌云特娜 +1 位作者 金童林 包红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2008-2018年间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8篇测量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有关文献(共31241名大学生)进行横断历史meta分析,采用滞后分析方法探讨网络利他行为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相比2... 目的:探讨2008-2018年间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8篇测量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有关文献(共31241名大学生)进行横断历史meta分析,采用滞后分析方法探讨网络利他行为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相比2008年,2018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上升1.48个标准差,网络支持下降0.78个标准差;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互联网现状、经济状况的社会指标呈正相关(r=0.58~0.79,均P<0.05)。结论:2008-2018年的研究提示,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有逐年上升趋势,而网络支持有逐年下降趋势;11年来中国互联网及经济的发展能较好地解释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利他行为 横断历史meta分析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丁迈 陈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7,31,共4页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带给现实生活巨大的影响。网民线上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网民的各种互联网使用行为,网络利他行为也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本文在文献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对...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带给现实生活巨大的影响。网民线上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网民的各种互联网使用行为,网络利他行为也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本文在文献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对唤起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如何促进网络利他行为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行为 网络利他行为 行为唤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中积极道德情绪与利他行为:道德提升感与特质性促进定向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灵 韩迎春 贺晓玲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674,共8页
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的网络积极道德情绪问卷、道德提升感量表、特质性促进定向问卷、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9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积极道德情绪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包括新闻与行为两个维度。(2)网络积极道德情绪及... 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的网络积极道德情绪问卷、道德提升感量表、特质性促进定向问卷、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9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积极道德情绪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包括新闻与行为两个维度。(2)网络积极道德情绪及其维度均与网络利他行为正相关。网络新闻引起的积极道德情绪更高,网络行为积极道德情绪对网络利他行为预测力更强。(3)道德提升感在网络积极道德情绪及其维度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具有中介效应。(4)特质性促进定向调节了网络积极道德情绪及其行为维度的中介效应,对新闻维度的中介效应不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积极道德情绪 道德提升感 促进定向 网络利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网络利他的影响:感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蒋怀滨 林良章 +4 位作者 马松 张晓婷 陈杰婷 陈琳美 张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106-110,共5页
采用方便取样对选取的264名大学生使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 II)中文版、感戴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为研究工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功能、感戴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小于0.01);大学生家庭功... 采用方便取样对选取的264名大学生使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 II)中文版、感戴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为研究工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功能、感戴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小于0.01);大学生家庭功能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感戴广度与深度在这一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8.59%和24.14%。结论:家庭功能可以较好的预测网络利他行为,同时又通过感戴广度与深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家庭功能 感戴 网络利他行为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道德教育应关注网络亲社会行为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晓红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26期115-117,共3页
网络环境为网络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条件,网络亲社会行为所表现出的社会效用对优化网络道德环境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主要动机源,应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移情能力,倡导积极的网络群体规范和舆论,为青... 网络环境为网络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条件,网络亲社会行为所表现出的社会效用对优化网络道德环境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主要动机源,应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移情能力,倡导积极的网络群体规范和舆论,为青少年助人利他行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 网络亲社会行为 网络利他行为 网络助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