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信息分类与传统分类法的优劣分析──兼谈构建《中国网络信息分类法》 被引量:55
1
作者 石晓华 王春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分析了网络信息分类的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传统分类法与网络信息的 矛盾,对构建《中国网络信息分类法》提出了 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 优劣分析 网络信息分类 传统分类 网络资源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信息分类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罗雪英 陈代春 《现代情报》 2002年第11期57-57,60,共2页
本文分析了网络信息分类的现状,现存网络信息分类法的成功之处、所存在的弊端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构建新的网络信息分类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 分类 文献分类 网络信息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类主题一体化构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淑云 《现代情报》 2003年第4期113-114,共2页
通过对网上信息资源特点的分析 ,指出传统文献分类法对网络信息组织的不适应性 ,提出通过分类法和主题法相结合构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 ,逐步形成统一的网络分类法。
关键词 分类主题一体化 网络信息分类体系 网络资源开发 分类 主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信息分类与利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向立文 《现代情报》 2003年第6期97-98,共2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 ,如何把网上的信息合理地进行分类组织 ,方便用户检索与利用 ,这是值得广大信息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分析网络信息分类和网络用户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合理分类网络信息的几点建议 ,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 分类 开发利用 网络用户 网络信息分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设计思路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桂平 《现代情报》 2004年第12期56-57,共2页
本文从论述网络信息的特点出发 ,提出两种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设计思路 。
关键词 网络信息分类体系 传统分类 主题标引 分面姐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信息分类的动态过程研究
6
作者 丁小文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2,45,共3页
本文认为网络信息分类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对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定位过程也必然是动态的。图书馆员在信息技术发展与自身逻辑理性的推动与作用下 ,结合自由链接、自由发布的网络推送环境 ,定能认识网络信息分类的基本... 本文认为网络信息分类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对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定位过程也必然是动态的。图书馆员在信息技术发展与自身逻辑理性的推动与作用下 ,结合自由链接、自由发布的网络推送环境 ,定能认识网络信息分类的基本规律 ,寻找出网络信息个性化检索服务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信息分类 动态过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5
7
作者 高琳 龚立群 《昌吉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9-91,共3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分类及应用 。
关键词 网络信息检索 检索工具 搜索引擎 网络信息分类 网络资源目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环境下文献分类法的改进
8
作者 邹婉芬 《现代情报》 2004年第5期164-165,共2页
论文在分析文献分类法用于组织网络信息的局限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文献分类法以适应网络信息分类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文献分类 网络信息分类 主题法 类目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下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使用行为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宋新平 吕国栋 +1 位作者 杜念 刘昊来 《现代情报》 CSSCI 2021年第1期88-93,110,共7页
[目的/意义]大数据下中小企业对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的依赖性不断上升,但存在使用障碍。本研究旨在探究大数据下企业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的使用行为,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经典信息源分类,针对现有研究不足,创新性... [目的/意义]大数据下中小企业对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的依赖性不断上升,但存在使用障碍。本研究旨在探究大数据下企业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的使用行为,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经典信息源分类,针对现有研究不足,创新性地将大数据下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分为社会化媒体类、互联网公开类、互联网商务类。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体类网络信息源的重要性增强,但传统信息源的作用不容忽视,质量是影响网络信息源使用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企业 竞争情报 网络信息分类 使用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淘宝网分类体系的数码产品本体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银 常娥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8,共5页
为探索利用网络信息分类法构建领域本体的方法,同时希望依托领域本体提升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效果,以淘宝网分类体系为例,分析网络信息分类法的类目特征,并运用Protégé软件构建了"数码产品"知识本体,发现淘宝分类体... 为探索利用网络信息分类法构建领域本体的方法,同时希望依托领域本体提升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效果,以淘宝网分类体系为例,分析网络信息分类法的类目特征,并运用Protégé软件构建了"数码产品"知识本体,发现淘宝分类体系具有分面组配和用户参与的特征,同时也普遍存在类目关系模糊、分类随意等问题,本体构建是淘宝网分类体系得以调控、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信息分类 数码产品本体 淘宝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2.0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组织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阳剑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3-66,共4页
随着新一代网络社区的形成,特别是随着WEB2.0的发展,用户个人的信息组织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用户的双重身份角度研究了个人信息组织的需求及其特点,并探讨了用户个人信息组织的对象、个人信息组织的方法和工具等。
关键词 社区交流 网络社区 信息组织 网络信息分类 WEB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传统分类方法与网上分类
12
作者 华晓健 《现代情报》 2004年第2期144-145,150,共3页
本文对传统分类和网络分类在理论载体及功能上进行了比较 ,并就两者面对的理论和存在的互补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在新技术发展条件下促进馆际文献检索、查询、互借与资源共享 。
关键词 文献分类 网络信息分类 文献检索 图书馆 馆际合作 馆际互借 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ing Internet Backbone Traffic Based on Deep Packets Inpection and Deep Flows Inspection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洁 袁仑 +3 位作者 林平 丛蓉 程钢 尼万-安瑟瑞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2年第5期42-54,共13页
Based on the massive data collected with a passive network monitoring equipment placed in China's backbone, we present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network backbone traffic and evaluate various ways for inproving traffic ... Based on the massive data collected with a passive network monitoring equipment placed in China's backbone, we present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network backbone traffic and evaluate various ways for inproving traffic classifying efficiency in this pa- per. In particular, the study has scrutinized the net- work traffic in terms of protocol types and signatures, flow length, and port distffoution, from which mean- ingful and interesting insights on the current Intemet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the packet and flow levels are derived. We show that the classifica- tion efficiency can be greatly irrproved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of preferred ports of the network applica- tions. Quantitatively, we find two traffic duration thresholds, with which 40% of TCP flows and 70% of UDP flows can be excluded from classification pro- cessing while the in^act on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s trivial, i.e.,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can still reach a high level by saving 85% of the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traffic traffic characterization traffic monitoring PACKET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Model Based on Individual Behavior 被引量:9
14
作者 Lejun Zhang Hongjie Li +1 位作者 Chunhui Zhao Xiaoying Lei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7年第7期78-92,共15页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building a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 based on individual behavior. We analyze the individual behavior related to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haring behav...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building a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 based on individual behavior. We analyze the individual behavior related to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haring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nd we define and quantify these factors. We consider these factors as characteristic attributes and use a Bayesian classifier to classify individuals. Considering the forwarding delay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e present a random time generation method that simulates the dela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Given time and other constraints, a user might not look at all the information that his/her friends published.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lgorithm to predict information visibility, i.e., it estimates the probability that an individual will see the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combined with our random time generation and information visibility prediction method, we propose a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 based on individual behavior.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cale and speed of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We use data sets from Sina Weibo to validate and analyze the prediction methods of the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 based on individual behavior. A previously proposed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a subsequent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network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Predicting the scale and speed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an also be used for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individual behavior propagation del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