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传播管理方法与网络传播技术研究--评《新闻传播学大辞典》
1
作者 周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传播技术是为了人类进行有效传播信息而创造,人类的传播发展过程是在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扩展传播能力和寻找新的传播媒介来推动进步。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历史的深刻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和读写能力的提升。20世纪... 传播技术是为了人类进行有效传播信息而创造,人类的传播发展过程是在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扩展传播能力和寻找新的传播媒介来推动进步。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历史的深刻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和读写能力的提升。20世纪末,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介入人们的生活,社会开始进入了网络传播时代。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也应跟上时代不断发展的脚步,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才能更具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社会生产实践 有效传播 网络传播时代 信息技术 网络传播技术 读写能力 信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视听节目传播技术的探讨
2
作者 邱宏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第10X期129-129,154,共2页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传统的视听类节目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相继走上网络化的道路,网络视听传播技术不断发展。本文探讨了网络视听传播产生的背景、优势和关键技术,结合三网融合的时代背景,探讨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网络传播技术 视听节目 网络视听 媒介环境 播出时间 即时交流 三网融合 传播媒体 传播过程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与恐怖主义的网络传播 被引量:3
3
作者 熊菲 李维杰 《中国信息安全》 2017年第9期68-70,共3页
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借助大众传媒和网络传播技术,国际恐怖主义与信息传播的关系更加紧密,导致行为指向和组织形态发生变化,出现新形态、新特征、新问题。在此背景下,社交媒体在报道、传播恐怖主义相关事件时,被恐怖主义分子所利用,... 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借助大众传媒和网络传播技术,国际恐怖主义与信息传播的关系更加紧密,导致行为指向和组织形态发生变化,出现新形态、新特征、新问题。在此背景下,社交媒体在报道、传播恐怖主义相关事件时,被恐怖主义分子所利用,成为传播恐怖主义的重要渠道。因此,分析恐怖主义网络传播的作用与特点,并据此制定相应对策,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网络传播技术 社交网络 行为指向 大众传媒 形态发生 传播策略 传播工具 全球传播 网络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视频的问题与规范 被引量:1
4
作者 柳溪 《云梦学刊》 2008年第5期150-151,共2页
2007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达到近500亿元,是网络媒体自2004年恢复发展以来又一个飞速发展的年头,互联网在经历2001年"泡沫"危机以后,终于开始步入平稳发展的境地,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方面的预测都显示,未来至少三年... 2007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达到近500亿元,是网络媒体自2004年恢复发展以来又一个飞速发展的年头,互联网在经历2001年"泡沫"危机以后,终于开始步入平稳发展的境地,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方面的预测都显示,未来至少三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在中国网民超过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的互联网时代,跟踪互联网的最新发展,研究网络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对互联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都非常有益。有鉴于此,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起组织了这次"网络传播研究"笔谈,力图呈现对互联网发展动态的多元而理性的思考,以期引起学界及网络传播业界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视频 网络传播技术 DV拍摄 代表人物 FLASH 视频内容 经典电影 摄像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子恒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第4期32-33,共2页
近年来,随着现代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基于公共理解科学理论的科学传播观念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大众传媒的互动机制已严重影响了新媒体环境的科学传播模式,所以,科学... 近年来,随着现代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基于公共理解科学理论的科学传播观念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大众传媒的互动机制已严重影响了新媒体环境的科学传播模式,所以,科学传播必须改变其传播格局。基于此,结合科学传播发展现状,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媒体环境 新媒体 理性 网络传播技术 传播体系 社会发展 传播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传统媒体如何在网上抢占一席之地
6
作者 杨立 《中国传媒科技》 2002年第2期13-15,共3页
互联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三大媒体占统治地位的传播格局,使原有的传统媒体大战更加激烈。传统媒体只有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借助网络传播先进技术,发展完善自我,才能在未来的信息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地方传统媒体... 互联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三大媒体占统治地位的传播格局,使原有的传统媒体大战更加激烈。传统媒体只有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借助网络传播先进技术,发展完善自我,才能在未来的信息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地方传统媒体网站合纵联横,充分发挥接近性,个性化的特点,创造出自己的品牌,方能在网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网络传播技术 地方媒体 网站建设 市场经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Aided Content Dissemin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7
作者 胡杰 杨列亮 Lajos Hanzo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3年第6期1-13,共13页
Since more and more mobile applications are based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social information, the study of Mobile Social Networks (MSNs) combines social scienc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wireless netwo... Since more and more mobile applications are based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social information, the study of Mobile Social Networks (MSNs) combines social scienc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wireless networks more efficiently by exploit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SN users is an appealing but challenging option for network operators. An MSN-aided content dissemination technique is presented as a potential extension of conventional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s in order to satisfy growing data traffic. By allowing the MSN users to create a self-organized ad hoc network for spontaneously disseminating contents, the network operator may be able to reduce the operational costs and simultaneously achieve an improved network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we first summariz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MSN architecture, followed by a survey of the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MSN-aided content dissemination. Using a case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one can save resources of the Base Station (BS) while substantially lowering content dissemination delay. Finally, othe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MSN-aided content dissemination are introduced, and a range of lustre challenges are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Ns content disseminatio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