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互穿结构的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科 陈小华 +4 位作者 刘云泉 周灵平 许龙山 易斌 王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9-63,共5页
在碳纳米管为骨架的明胶复合弹性体的形成过程中预埋铜粉,并经过炭化、还原、真空烧结等热处理,制备了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照片表明,碳纳米管与铜基形成了网络互穿的结构.摩擦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从0... 在碳纳米管为骨架的明胶复合弹性体的形成过程中预埋铜粉,并经过炭化、还原、真空烧结等热处理,制备了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照片表明,碳纳米管与铜基形成了网络互穿的结构.摩擦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9%,复合材料的耐摩擦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铜基复合材料 明胶 网络互穿结构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互穿结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谢贤清 张荻 +2 位作者 范同祥 Toshihiro Okabe Takashi Hirose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总结了国内外在网络互穿复合材料及其预制件的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且指出了各种工艺的特点;评述了网络互穿结构复合材料组织的特征及其表征;着重介绍了网络互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网络互穿结构 制备工艺 组织特征 性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与性能特点
3
作者 刘子瑞 肖和 +2 位作者 彭超群 王日初 王小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5-1916,共22页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梳理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增强相多孔预制体制备方法如固相烧结法、有机泡沫浸渍法、生物模板法、添加剂法、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及3D打印法等,以及复合方法如无压浸渗法、挤压铸造法及真空压力浸渗法等。分析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热学性能特点以及相关机理。最后展望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 多孔预制体 浸渗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穿网络结构的二氧化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菊香 贾园 +2 位作者 马文建 李朋娜 屈颖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9-264,共6页
环氧树脂(EP)具有较高的电绝缘性能和较低的介电损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和电子封装等绝缘材料领域。由于传统EP耐热性能较差、韧性不足,极大限制了其作为微电子元器件在高频电场下的使用。本工作以硅烷偶联剂(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 环氧树脂(EP)具有较高的电绝缘性能和较低的介电损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和电子封装等绝缘材料领域。由于传统EP耐热性能较差、韧性不足,极大限制了其作为微电子元器件在高频电场下的使用。本工作以硅烷偶联剂(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末端含有环氧基团的新型端环氧基纳米SiO_(2)(E-SiO_(2)),用其对E-51型EP进行改性,在固化剂作用下使E-SiO_(2)和EP上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通过有机EP与无机E-SiO_(2)填料之间的化学键结合,制备出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E-SiO_(2)/EP复合材料。本工作研究了添加E-SiO_(2)对EP固化反应工艺和综合性能的影响,以期在保证EP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同时,赋予其良好的韧性和耐热性能,为EP在高频电路下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杂化二氧化硅 互穿网络结构 固化动力学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预制体构型对互穿网络SiC/Al-10Mg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沁霖 刘洪军 王琼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4,共8页
采用浆料挤出3D打印工艺制备了3种构型(直线、蜂窝、网格)的SiC预制体,结合熔体浸渗工艺制备了互穿网络SiC/Al-10Mg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结果表明:SiC/Al-10Mg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蜂窝构型与网格... 采用浆料挤出3D打印工艺制备了3种构型(直线、蜂窝、网格)的SiC预制体,结合熔体浸渗工艺制备了互穿网络SiC/Al-10Mg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结果表明:SiC/Al-10Mg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蜂窝构型与网格构型复合材料的载荷-位移曲线形状相似,与直线构型复合材料有很大区别;复合材料均显示为较明显的压缩脆性;预制体的打印高度方向,网格构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高(519 MPa),而直线构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低(396 MPa);预制体的打印平面方向,直线构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高(556 MPa),而网格构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低(266 MPa).表明通过3D打印预制体构型可以有效调控互穿网络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结构 3D打印 构型 压缩性能 SiC/Al-10Mg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互穿网络结构WPUA的制备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锦 施建刚 赵振河 《印染》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8,共6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酯多元醇218为主要原料,以丙酮为稀释剂,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扩链剂,以三乙胺为中和剂,合成了水性聚氨酯。采用预乳化法,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丙烯酸羟乙酯(...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酯多元醇218为主要原料,以丙酮为稀释剂,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扩链剂,以三乙胺为中和剂,合成了水性聚氨酯。采用预乳化法,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交联单体,阴离子型乳化剂(LAS)、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探讨制备核-壳型互穿网络结构WPUA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选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PU(聚氨酯)与PA(丙烯酸酯)的单体质量比为1.5:1.0,反应温度80℃,反应搅拌速率500 r/min,引发剂1.25%,阴/非复混型乳化剂L-09作为乳化剂,质量分数0.45%,保温时间2 h,可制备稳定的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WPUA)复合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 水性聚氨酯 核壳型 互穿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穿网络结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子明 蔡扬扬 张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0-74,共5页
以过硫酸铵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引发丙烯酰胺在水泥净浆体系中进行常温原位交联聚合,制备了互穿网络结构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 以过硫酸铵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引发丙烯酰胺在水泥净浆体系中进行常温原位交联聚合,制备了互穿网络结构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水泥水化热测试仪对该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进行抗压、抗折强度和凝结时间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形成初期,聚合物快速聚合形成网络结构,缩短了复合材料的凝结时间,并使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显著增加。聚合物形成的网络结构对水泥颗粒的包裹,延缓了水泥早期的水化进程,抑制水泥水化矿物的早期生成,但不改变水泥水化产物的种类。互穿网络结构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快速凝结、韧性好的特点,可在修补工程及喷射混凝土施工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复合材料 互穿网络结构 原位聚合 水泥水化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互穿网络结构Al/R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晶 肖汉宁 +1 位作者 高朋召 郭文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41,共4页
以不同孔隙率(17%,23%,28%,34%)RSiC陶瓷为基体,以ZL102铝合金为第二相,采用真空压力熔渗法制备了Al/RSiC复合材料,研究了RSiC陶瓷孔隙率对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RSiC复合材料具有双连续三维互穿网络结构,陶瓷相和金属相... 以不同孔隙率(17%,23%,28%,34%)RSiC陶瓷为基体,以ZL102铝合金为第二相,采用真空压力熔渗法制备了Al/RSiC复合材料,研究了RSiC陶瓷孔隙率对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RSiC复合材料具有双连续三维互穿网络结构,陶瓷相和金属相在三维空间连续分布;当RSiC陶瓷孔隙率由34%下降到17%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先略有升高后下降,当陶瓷孔隙率为28%时达到最大,为181MPa;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着陶瓷孔隙率的减小而降低,且低于理论计算值,RSiC陶瓷的三维网络结构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互穿网络结构 Al/RSiC复合材料 孔隙率 抗弯强度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红外光谱研究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pH/温度双重敏感性微凝胶的相转变行为 被引量:3
9
作者 郭辉 李兰 查刘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1-486,共6页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由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和聚丙烯酸(PAA)两种聚合物网络形成的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IPN)的pH/温度双重敏感性微凝胶D2O分散液,通过差谱技术对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处理,研...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由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和聚丙烯酸(PAA)两种聚合物网络形成的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IPN)的pH/温度双重敏感性微凝胶D2O分散液,通过差谱技术对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处理,研究微凝胶相转变过程中分子链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D2O介质的pH值增大,微凝胶中PAA分子链上的羧酸基团离解为羧酸根离子,导致微凝胶发生响应pH值变化的相转变。PNIPA分子链的微环境随pH值变化较小,说明PNIPA网络保持了相对独立性。微凝胶响应温度变化发生相转变后,PNIPA组分中的酰胺Ⅰ谱峰位置发生了蓝移,而酰胺Ⅱ谱峰位置发生了红移,表明PNIPA分子链上酰胺基团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被破坏,游离态的酰胺基团数量增加。PNIPA分子链上异丙基的C—H伸缩振动谱峰发生红移的原因可能是因相转变过程中其周围的水笼结构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聚丙烯酸 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微凝胶 相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CTS/P(AA-AMPS)互穿网络结构高吸水树脂耐盐性和防潮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关洪亮 雍定利 +3 位作者 余响林 王哲 刘佳俊 黎俊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4-149,共6页
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壳聚糖(CTS)为天然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为合成聚合物,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互穿网络结构高吸水性树脂[PVA/CTS/P(A... 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壳聚糖(CTS)为天然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为合成聚合物,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互穿网络结构高吸水性树脂[PVA/CTS/P(AA-AMPS)],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CTS用量和PVA用量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PVA/CTS/P(AA-AMPS对蒸馏水和0.9%(wt,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吸附量分别为1800g/g和110g/g。暴露在空气中8d条件下的吸湿性低于单层网络的87.5%,在不同阳离子盐溶液中(Na^+、Ca2^+和Fe3^+)的吸液性能也明显优于单层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互穿网络结构 耐盐性 防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法合成SA-IP-P(AA/AM)互穿网络高吸水性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根 章于川 方胜阳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8,共9页
以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SA为互穿物,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NH4)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分步法制备SA-IP-P(AA/AM)互穿网络高吸水性树脂。其适宜反应条件为:w(丙... 以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SA为互穿物,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NH4)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分步法制备SA-IP-P(AA/AM)互穿网络高吸水性树脂。其适宜反应条件为:w(丙烯酰胺/丙烯酸)=0.4;丙烯酸中和度85%;引发剂用量0.32%;交联剂用量0.035%;SA用量8%.在此条件下合成的SA-IP-P(AA/AM)树脂吸去离子倍率和吸0.9%NaCl盐水倍率分别可达到1 480 g.g-1和120 g.g-1.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研究了产物中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结果显示在保持已有树脂优良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耐盐性和对环境中水分的应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步法 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高吸水性树脂 保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网络结构冻胶堵剂在高温高盐下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军 王犁 +3 位作者 李勇 陈启龙 王莎 鲁红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0-906,共7页
针对塔河油田高温、高盐等缝洞油藏堵水困难的技术难题,构建了双网络结构的冻胶堵剂体系。以N-(3-二甲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和氯乙酸钠(ClCH2COONa)为原料合成甜菜碱单体TCJ,与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N-(3-二... 针对塔河油田高温、高盐等缝洞油藏堵水困难的技术难题,构建了双网络结构的冻胶堵剂体系。以N-(3-二甲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和氯乙酸钠(ClCH2COONa)为原料合成甜菜碱单体TCJ,与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共聚合成疏水缔合聚合物CDD。采用矿化度为22×10^(4)mg/L的实际地层水,以0.8%(AM/AMPS)聚合物FZ、1.2%酚醛交联剂、0.15%CDD和0.05%特种交联剂CN-10在130℃条件构建互穿双网络结构冻胶CDD-FZ。冻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双网络冻胶CDD-FZ,仅3 h就能成胶并且成胶强度为H级,最大屈服应力为326.42 Pa,突破压力为88.19MPa/m,30天脱水率1.14%,较传统单层网络结构冻胶具有更高的强度、耐盐性、耐温性和耐稀释性。该研究填补了塔河油田耐温抗盐高强度堵水冻胶的技术的空白,具备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抗盐 互穿网络结构 冻胶堵剂 疏水缔合聚合物 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EK/PSI半互穿网络共混膜的制备及其CO2分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殷 王永洪 +2 位作者 张新儒 李晋平 凌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813-5820,F0002,共9页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气体分离膜,实现烟道气中CO2/N2高效分离回收,以磺化聚醚醚酮(SPEEK)和聚琥珀酰亚胺(PSI)为原料,己二胺为交联剂,原位交联反应制备富含氨基的半互穿网络共混膜,在膜内构建CO2传递通道和亲和位点,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共混...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气体分离膜,实现烟道气中CO2/N2高效分离回收,以磺化聚醚醚酮(SPEEK)和聚琥珀酰亚胺(PSI)为原料,己二胺为交联剂,原位交联反应制备富含氨基的半互穿网络共混膜,在膜内构建CO2传递通道和亲和位点,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共混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水含量、PSI用量和进料气压力对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在混合气条件下考察其气体分离性能和长时间运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SPEEK与PSI两相界面相容性较好,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呈半互穿网络微结构;PSI含量为60%(质量)时,纯气和混合气条件下CO2渗透性分别为652和601 Barrer,对应的CO2/N2选择性为67.6和60.3,优于纯SPEEK膜,且超过2008年的Robeson上限;共混膜运行360 h后,CO2渗透性和CO2/N2选择性仍然稳定。这主要是因为SPEEK与PSI形成富含氨基的半互穿网络微结构后,一方面提供了CO2促进传递载体;另一方面,增强了共混膜的保水性能,形成大量CO2传递水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膜 聚琥珀酰亚胺 磺化聚醚醚酮 互穿网络结构 CO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交联体系互穿聚合物网络对石墨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戴舒天 陶国良 +1 位作者 夏艳平 陶圣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87,共6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基体材料,石墨烯为导电填料,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DBPH)、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交联剂,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在2种交联剂的协同作用下制备了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基体材料,石墨烯为导电填料,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DBPH)、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交联剂,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在2种交联剂的协同作用下制备了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结构的石墨烯/EVA/HDPE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所用2种交联剂的协同作用能使复合材料的交联度达到54.3%。扫描电镜图中可以观察到EVA和HDPE形成的IPN结构可以促使石墨烯在复合材料基体中形成较完善的网络结构。实验结果还表明网络结构能在复合材料达到抗静电性能标准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石墨烯在EVA/HDPE基体中的添加量。当复合材料的交联度为40%~50%时,会出现类渗流阈现象,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28.1 MPa,体积电阻率达到10~8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石墨烯 交联剂 协同作用 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抗静电性能 类渗流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配合物ZnL(PMA)_(0.5)·1.5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峰 朱雁 +2 位作者 孙功明 田晓照 宋玉梅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336-338,共3页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ZnL(PMA)0.5·1.5H2O(1),其中H4PMA为均四苯甲酸,L为4,4',4″-(1H-咪唑-2,4,5-三基)三吡啶。用单晶X-ray衍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0.465(9),b=9.818(4),c=20...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ZnL(PMA)0.5·1.5H2O(1),其中H4PMA为均四苯甲酸,L为4,4',4″-(1H-咪唑-2,4,5-三基)三吡啶。用单晶X-ray衍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0.465(9),b=9.818(4),c=20.558(3),β=92.85(4)°,V=2109.923,C23H17N5O5.5Zn,Mr=516.82,Z=4,Dc=1.846g/cm3,F(000)=1032.0,R=0.0491,wR=0.1113(I>2ó(I)),2 471个可观测衍射点。该分子为配位聚合物,锌原子位于由2个L配体氮原子和2个均四苯甲酸羧酸氧原子构成的四面体中。结构分析表明,这种配位聚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三维网络互穿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均四苯甲酸 网络互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膨胀石墨/石蜡相变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强化传热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飞 陶则超 郭全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37,共3页
以不同密度的压缩膨胀石墨为强化传热载体,制备了膨胀石墨/石蜡相变复合材料。在压力作用下,压缩膨胀石墨导热性能产生明显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系数分别为1.4、2.1和2.5。压缩膨胀石墨骨架的高热导率使得石蜡升温速率分别提高了4.3、5.7... 以不同密度的压缩膨胀石墨为强化传热载体,制备了膨胀石墨/石蜡相变复合材料。在压力作用下,压缩膨胀石墨导热性能产生明显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系数分别为1.4、2.1和2.5。压缩膨胀石墨骨架的高热导率使得石蜡升温速率分别提高了4.3、5.7和10.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相变储能材料 互穿网络结构 强化传热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IPN结构下的PEG/PMMA多形转变形状记忆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宇昕 史芸英 +3 位作者 唐小龙 张文翰 温慧颖 乔鹏飞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9-155,共7页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由于其性能和响应方式可调控、易于加工成型、质轻价廉,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在半互穿型网络(semi-IPN)结构下,基于宽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相并存的条件,利用聚乙二醇(PEG)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别作为软段和硬...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由于其性能和响应方式可调控、易于加工成型、质轻价廉,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在半互穿型网络(semi-IPN)结构下,基于宽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相并存的条件,利用聚乙二醇(PEG)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别作为软段和硬段载体设计合成半互穿网络结构材料,结果表明,熔点(T_(m))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能对多形记忆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形状记忆测试,对其结构,热力学性,动态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能力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semi-IPN下的PEG/PMMA是一种具有可控的结构及优良性能的多形形状记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材料 互穿网络结构 宽玻璃化转变温度 熔点 多形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湿法缠绕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锐 唐晓林 +5 位作者 周鹏 郑磊 赵飞 陈浩 廖俊 黄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4-277,共4页
目前,普遍使用的湿法缠绕树脂的耐高温性能不足,制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难以满足新一代武器装备对性能的需求。通过采用多官能度芳香族环氧树脂作为基体,添加环氧基多面体聚倍半硅氧烷(EPOSS)形成有机-无机杂化网络结构,实现了在保证固体... 目前,普遍使用的湿法缠绕树脂的耐高温性能不足,制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难以满足新一代武器装备对性能的需求。通过采用多官能度芳香族环氧树脂作为基体,添加环氧基多面体聚倍半硅氧烷(EPOSS)形成有机-无机杂化网络结构,实现了在保证固体火箭发动机碳纤维缠绕壳体工艺性的同时,还显著提高了湿法缠绕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在EPOSS添加量为环氧组分的7.5%时湿法缠绕树脂具备最高的耐热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达230℃,能够满足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性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基聚倍半硅氧烷 环氧树脂 互穿网络结构 碳纤维 湿法缠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改性酚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烧蚀性能 被引量:10
19
作者 潘栩 祝诗洋 +3 位作者 钟业盛 李明伟 史丽萍 赫晓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58,共9页
针对酚醛树脂(RF)耐热性不足、抗烧蚀性能差,且SiO_(2)粒子与酚醛树脂相容性的问题,采用共凝胶法制备纳米级的SiO_(2)/RF杂化气凝胶,通过构建凝胶网络互穿结构,增加两相相容性,探究SiO_(2)/RF杂化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化学结构和热物理性... 针对酚醛树脂(RF)耐热性不足、抗烧蚀性能差,且SiO_(2)粒子与酚醛树脂相容性的问题,采用共凝胶法制备纳米级的SiO_(2)/RF杂化气凝胶,通过构建凝胶网络互穿结构,增加两相相容性,探究SiO_(2)/RF杂化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化学结构和热物理性能。制备得到硅改性酚醛/碳纤维复合材料,并对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硅含量的杂化气凝胶具有凝胶骨架和孔隙双连续的结构特性,密度分别在0.145~0.160 g/cm^(3)之间。随着硅含量提高,杂化气凝胶残留率增加,Si—O键吸收振动峰更明显,但XRD无衍射峰。综合考虑孔径分布及热物理性能,选取性能最优的杂化气凝胶制备硅改性酚醛/碳纤维复合材料,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为0.046 g/s,线烧蚀率为0.074 mm/s。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相比,质量烧蚀率降低了20.7%,线烧蚀率降低了21.3%,改性后材料的抗氧化性和烧蚀后的残留率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RF凝胶网络互穿结构 共凝胶法 硅改性酚醛/碳纤维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林生 沈晓冬 +1 位作者 崔升 范凌云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阐述了研究透明屏蔽材料在军用和民用事业上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屏蔽材料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屏蔽材料能够透光对导电粒子的要求,同时介绍当前透明屏蔽材料的两个热点研究方向,对薄膜型透明屏蔽材料和互穿网络结构型透明屏蔽材料的研... 阐述了研究透明屏蔽材料在军用和民用事业上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屏蔽材料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屏蔽材料能够透光对导电粒子的要求,同时介绍当前透明屏蔽材料的两个热点研究方向,对薄膜型透明屏蔽材料和互穿网络结构型透明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叙述。在总结上述两种材料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厚度的均匀复合体材料才是将来最理想的透明屏蔽材料,并对透明屏蔽体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阐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透明 综述 导电 薄膜 互穿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