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海西北部夏冬季浮游介形类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廖彤晨
尹健强
李开枝
谭烨辉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7,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6125)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201404)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B030320005)~~
-
文摘
海洋浮游介形类(Ostracods)是一类分布较广的小型甲壳动物,在海洋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海洋浮游动物采样常使用505μm网目孔径的浮游生物网,从而导致个体较小的介形类被忽略。文章根据2006年7—8月(夏季)和2006年12月—2007年1月(冬季)在南海西北部海域分别使用网目孔径为505μm和160μm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样品,比较不同网目所获浮游介形类种类和丰度的差异,分析介形类种类和丰度的分布特征,探讨环境因素对其时空分布的影响。160μm网目采集的浮游介形类种类和丰度均高于505μm。基于160μm网目数据分析浮游介形类群落结构:1)鉴定浮游介形类32种,其种数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等深线100m以浅海域的种数显著高于100m以深海域(p<0.01);2)夏季浮游介形类的丰度高于冬季,夏季丰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雷州半岛东部和琼东近岸,显著高于外海(p<0.05),冬季介形类丰度分布较为均匀;3)优势种针刺真浮萤(Euconchoecia aculeata)是近岸高丰度的主要贡献种;4)介形类种数与温度和水深呈显著正相关,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正相关,而与温度和盐度呈负相关。夏季琼东沿岸上升流和粤西沿岸流有助于浮游介形类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东部近岸海域形成较高的丰度,最高达1252个·m^-3。同时,建议今后研究浮游介形类采用网目孔径小的浮游生物网进行采集以便全面评估其群落结构特征。
-
关键词
浮游介形类
群落结构
网目孔径
南海西北部
-
Keywords
planktonic ostracods
community structure
mesh size
northwe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
分类号
P735.532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