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学习算法中网格离散化方法的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蒋国飞 高慧琪 吴沧浦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4-198,共5页
Q学习算法是Watkins[1] 提出的求解信息不完全马尔可夫决策问题的一种强化学习方法 .要用Q学习算法来求解有连续状态和决策空间的随机最优控制问题 ,则需要先离散化问题的状态和决策空间 .在本文中 ,我们证明了在满足一定的Lipschitz连... Q学习算法是Watkins[1] 提出的求解信息不完全马尔可夫决策问题的一种强化学习方法 .要用Q学习算法来求解有连续状态和决策空间的随机最优控制问题 ,则需要先离散化问题的状态和决策空间 .在本文中 ,我们证明了在满足一定的Lipschitz连续性和有关集合为紧集的条件下 ,随着网格密度的增加 ,空间离散化后Q学习算法求得的最优解依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学习算法 网格离散化 收敛性 马尔可夫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介质弹性波动方程的不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卫涛 杨慧珠 舒继武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从弹性波动方程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不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并用于求解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弹性波正演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于复杂几何结构,例如低速层、套管井和非平面界面等,在较细的不规则网格上进行离散,计算时间和占... 从弹性波动方程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不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并用于求解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弹性波正演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于复杂几何结构,例如低速层、套管井和非平面界面等,在较细的不规则网格上进行离散,计算时间和占用内存更少。与多重网格差分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粗、细网格之间的插值,所有网格差分计算在同一次空间迭代中完成。具有复杂几何交界面的模型计算,包括地下透镜体、套管井眼等,在确定弹性常数和密度后,用不规则网格的差分方法更易实现。该方法使用了Higdon吸收边界条件解决人工边界反射问题,引入了新的稳定性条件和网格频散条件,很好地消除了非物理散射波。理论模型的数值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在模拟非均匀介质弹性波传播时,比相同精度的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计算速度更快。该方法易于推广到非结构网格和三维问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差分 不规则网格 非均匀介质 弹性波动方程 固体力学 网格离散化 弹性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件夹紧力作用区域的规划算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秦国华 郭西园 +1 位作者 叶海潮 鲁宇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52-856,共5页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受到切削力、切削扭矩等外载的作用,这将破坏工件定位时所获得的合理位置,甚至会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因而必须对工件施加合理的夹紧力以保证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具有稳定性。为此,以工件稳定性为核心,提出了复杂...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受到切削力、切削扭矩等外载的作用,这将破坏工件定位时所获得的合理位置,甚至会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因而必须对工件施加合理的夹紧力以保证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具有稳定性。为此,以工件稳定性为核心,提出了复杂形状工件的夹紧力作用区域确定算法。基于虚功原理和线性规划技术,建立了工件稳定性的判定算法;基于表面网格离散化方法,按照一定方向逐次分析各个节点处的工件稳定性,建立了夹紧力作用区域的确定算法。该方法不仅能够验证夹紧力大小的可行性,而且还能够用来指导夹紧力作用点位置的合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夹紧力 工件稳定性 夹紧力作用区域 表面网格离散化 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平底推杆-盘形凸轮组合机构的第Ⅰ类机构综合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常勇 林荣富 李延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84-1595,共12页
提出"预设凸轮轴心O1+等距/网格/离散化+校核+取舍"的新型求解策略和路线,通过建立"固定、浮动坐标系"并引入"支撑函数法"、"瞬时区域套"、"经济搜索区域"及"等距/网格/离散化&... 提出"预设凸轮轴心O1+等距/网格/离散化+校核+取舍"的新型求解策略和路线,通过建立"固定、浮动坐标系"并引入"支撑函数法"、"瞬时区域套"、"经济搜索区域"及"等距/网格/离散化"等概念和方法,研究了满足ρ>0、α≤[α]∩α≤[α]r和ρ>0、α≤[α]∩α≤[α]r等单纯或组合条件下凸轮轴心O1的求解原理、解析表达、"位置区域Πρ、Π[α]和Πρ∩[α]"及其形态特征,提出了搜索求解的思路和方法,推导出了平底工作段及其长度、总长度的求解确定方法,揭示出"位置区域Π[α]和Πρ∩[α]"的"类等腰三角形"、"收缩聚敛性"、"脊点O*1/脊线{O*1}存在性"和"最优脊点O**1存在性"等规律特性,得到"凸轮轴心O1优选(非劣)解集"、"最优凸轮轴心O*1opt和O**opt"等重要的关键性结论,较圆满地解决了浮动平底推杆-盘形凸轮组合机构的第Ⅰ类机构综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距/网格/离散 浮动坐标系 支撑函数 瞬时区域套 经济搜索区域 脊点/脊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火灾疏散模型实时仿真算法的实现 被引量:4
5
作者 袁野 田中旭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08-211,240,共5页
由于隧道火灾的人员疏散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选择的隧道火灾人员疏散模型算法,设计了人员类型、奔跑速度、奔跑方向、人员所在环境等疏散属性参数,建立基于网格化离散场变量和坐标值的仿真模型。该算法克服了常用的元胞自动机算法计... 由于隧道火灾的人员疏散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选择的隧道火灾人员疏散模型算法,设计了人员类型、奔跑速度、奔跑方向、人员所在环境等疏散属性参数,建立基于网格化离散场变量和坐标值的仿真模型。该算法克服了常用的元胞自动机算法计算量大,实时仿真比较困难的缺点。最后,利用Open Inventor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应用该仿真模型进行了分析,从逃生通道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及诱导标志设计对疏散时间的影响两方面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可直观地为安全疏散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人员疏散模型 元胞自动机 网格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程异常模型的已知点框架约束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新强 张志刚 《海洋测绘》 2006年第6期59-61,共3页
在确保GPS/水准点成果可靠的前提下,用其对重力法计算所得的高程异常模型进行框架约束,以削弱重力系统与高程和坐标系统间的系统差,实现系统转换,提高最终模型的精度。通过对不同离散数据网格化方法的比较,给出相对计算快捷、精度高的... 在确保GPS/水准点成果可靠的前提下,用其对重力法计算所得的高程异常模型进行框架约束,以削弱重力系统与高程和坐标系统间的系统差,实现系统转换,提高最终模型的精度。通过对不同离散数据网格化方法的比较,给出相对计算快捷、精度高的框架约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模型 高程异常 交叉验证 框架约束 离散数据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平面运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泛类尺寸综合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梦杰 李延平 常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9-683,共5页
以滚子中心C(u,v)为牵引变量,系统分析讨论了整程区域套Γ~*(x,y)/边界■Γ~*(x,y)的性态多样性。通过引入简约遍历区域Σ_([2])和Σ_([0])的概念和离散-网格化处理方法,提出了并解区域Ω_([2/0]*)(u,v)/Γ_([2/0]*)(x,y)的概念和求解... 以滚子中心C(u,v)为牵引变量,系统分析讨论了整程区域套Γ~*(x,y)/边界■Γ~*(x,y)的性态多样性。通过引入简约遍历区域Σ_([2])和Σ_([0])的概念和离散-网格化处理方法,提出了并解区域Ω_([2/0]*)(u,v)/Γ_([2/0]*)(x,y)的概念和求解方法。构造坐标系Ouvr_(0min)^(**),生成了三维曲面S^(**),提取了性态特征——谷脊线J^(**)和谷底点P^(**),揭示出最紧凑机构尺寸解的存在性并给出求解方法,解决了做平面运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泛类尺寸综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类尺寸综合 整程区域套/边界 简约遍历区域 离散-网格 并解区域 最紧凑尺寸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cation of anemometer along Lanzhou-Xinjiang railway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广军 张洁 熊小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698-3704,共7页
Using structured mesh to discretize the calculation region, the wind velocity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front of the wind barrier under different embankment height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Detached Eddy Simul... Using structured mesh to discretize the calculation region, the wind velocity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front of the wind barrier under different embankment height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ES) with standard SpalartAllmaras(SA) model. The Reynolds number is 4.0×105 in this calculation. The region is three-dimensional. Since the wind barrier and trains are almost invariable cross-sections, only 25 m along the track is modeled. The height of embankment ranges from 1 m to 5 m and the wind barrier is 3 m hig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nd speed changes obviously before the wind barrier on the horizontal plane, which is 4.5 m high above the track. The speed of wind reduces gradually while approaching the wind barrier. It reaches the minimum value at a distance about 5 m before the wind barrier, and increases dramatically afterwards. The speed of wind at this location is linear with the speed of far field. The train aerodynamic coefficients decrease sharply with the increment of the embankment height. And they take up the monotonicity. Meanwhile, when the height increases from 3 m to 5 m, they just change slight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um anemometer location is nearly 5 m in front of the wind barr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mometer location wind barrier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 wind speed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PCAD绘制工程地质图件的方法
9
作者 曹怡林 《海洋地质动态》 1995年第2期21-22,共2页
利用MAPCAD绘制工程地质图件的方法随着招商引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建筑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大型煤制气站、水电站、油气库、高层建筑群等等的出现,使工程地质勘查日趋重要,工程地质市场... 利用MAPCAD绘制工程地质图件的方法随着招商引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建筑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大型煤制气站、水电站、油气库、高层建筑群等等的出现,使工程地质勘查日趋重要,工程地质市场也随之越来越大。工程地质图件是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CAD 工程地质图件 图件编辑 离散数据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