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泰藤山保护区陆生野生哺乳类与鸟类红外相机监测
1
作者 罗文玮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于2022年1月1日—12月11日,采用红外相机对福建永泰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全域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在可识别的野生动物中,计有2纲16目36科80种,其中哺乳类6目15科22种,鸟类10目21科5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 于2022年1月1日—12月11日,采用红外相机对福建永泰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全域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在可识别的野生动物中,计有2纲16目36科80种,其中哺乳类6目15科22种,鸟类10目21科5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本次监测成果为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野生动物 相对丰富度 网格占有率:永泰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 被引量:5
2
作者 白慧 尹丽颖 +8 位作者 苏辉明 高峰 穆玉琴 张芸芸 童玉平 徐文轩 曹秋梅 杨维康 徐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7-859,共13页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陆栖哺乳动物和地栖鸟类的常用技术手段。为监测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和兽类资源,于2019年7月—2020年9月,在保护区内选取30个红外相机位点共布设58台红外相机,累积工作29730个工作日,共获得9985...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陆栖哺乳动物和地栖鸟类的常用技术手段。为监测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和兽类资源,于2019年7月—2020年9月,在保护区内选取30个红外相机位点共布设58台红外相机,累积工作29730个工作日,共获得99850份图像及视频数据,采集独立有效照片5744张;共观测到野生陆生脊椎动物9目19科29种,其中兽类5目10科15种,鸟类4目9科14种。观测到的动物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Panthera uncia),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分别为北山羊(Capra sibirica)、马鹿(Cervus canadensis)、猞猁(Lynx lynx)、赤狐(Vulpes vulpes)、黑鸢(Milvus migrans)以及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森林生境中,兽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马鹿(RAI=60.569),鸟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RAI=0.854);高山草甸及裸岩生境中,兽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马鹿(RAI=18.693),鸟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暗腹雪鸡(RAI=0.316)和黄嘴山鸦(Pyrrhocorax graculus,RAI=0.854)。物种累积曲线结果显示:兽类物种数在200 d之后几乎不再增长,而鸟类物种数在100 d之后增速放缓但一直持续增长,表明时长450 d的红外相机监测力度对保护区中的兽类而言较为充分,对鸟类而言还不够充分。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野生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提供数据参考,为该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多度指数 网格占有率 物种累积曲线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的红外相机监测初探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乔明 勾伟 +3 位作者 姬程鹏 肖文宏 陈斯侃 肖治术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陆生大中型兽类和鸟类进行调查。本次调查设置85个1 km×1 km的公里网格和114个相机位点,共计19950个相机工作日和10767张独立有效照片。鉴定出鸟兽12目35... 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陆生大中型兽类和鸟类进行调查。本次调查设置85个1 km×1 km的公里网格和114个相机位点,共计19950个相机工作日和10767张独立有效照片。鉴定出鸟兽12目35科86种,其中兽类有5目14科25种和鸟类有7目21科61种,有4种国家Ⅰ级和1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新纪录物种24种。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较高的兽类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花面狸(Paguma larvata)和野猪(Sus scrofa);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较高的鸟类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技术更新了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大中型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为保护区野生动物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兽类 鸟类 相对多度指数 网格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兽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定 吕鑫平 +4 位作者 吴勇 庞德洪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3,共11页
物种编目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资料至关重要。2016年4月-2018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布设169个相... 物种编目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资料至关重要。2016年4月-2018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布设169个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09个公里网格,共计31 148个相机日,共获得照片27 402张,视频19 621段,物种拍摄记录数16 696份,独立有效记录数2 845次,共鉴定出野生鸟兽7目20科51种,其中兽类4目13科22种,鸟类3目7科2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鸟类5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6种,近危(NT)物种3种。兽类中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在历年的监测结果中均最高,而鸟类中最高的是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共计33种鸟兽物种在历年监测中均被拍摄到,有12种仅在其中2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有6种仅在其中1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本研究为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野生鸟兽物种的监测记录,为更新本底物种编目及后续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积累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相对多度指数 网格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的初步监测 被引量:7
5
作者 宋政 代军 +7 位作者 陈娇 张洪 汤晓波 鄢蜀歧 严勇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32,共12页
2008年4月—2017年12月,在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布设290台次红外相机,累计19084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识别出兽类4目12科18种,鸟类6目14科41种,包括4种国家一级和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中华斑羚Naemorhed... 2008年4月—2017年12月,在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布设290台次红外相机,累计19084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识别出兽类4目12科18种,鸟类6目14科41种,包括4种国家一级和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和野猪Sus scrofa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为兽类前5位;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和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为鸟类前5位。同时记录到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灰翅鸫Turdus boulboul、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灰眶雀鹛Alcippe davidi、灰头雀鹛Fulvetta cinereiceps和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 pyrrhotis 6种保护区新记录。不同海拔和植物群落类型下,单个相机位点获得的鸟类物种数无显著差异,而兽类物种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海拔:χ^(2)=23.784,df=3,P<0.001;不同植物群落类型:χ^(2)=18.938,df=3,P<0.001)。整体上看,中间海拔段(1700~2700 m)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拍摄到的兽类物种数较多。保护区不同功能区中的兽类与鸟类物种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兽类:χ^(2)=1.029,df=2,P=0.598;鸟类:χ^(2)=0.528,df=2,P=0.768)。本研究为保护区积累了重要的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沟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兽类 鸟类 相对多度指数 网格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导航的2.5维地图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文伯聪 张彤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为了使仿人机器人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自由行走,包括上下楼梯、跨过障碍物,本文提出了一种构建机器人环境的2.5维网格地图的方法。首先利用传感器数据建立并更新一个3D占有率网格和一个平地网格,3D占有率网格为最终的地图提供概率支持,以... 为了使仿人机器人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自由行走,包括上下楼梯、跨过障碍物,本文提出了一种构建机器人环境的2.5维网格地图的方法。首先利用传感器数据建立并更新一个3D占有率网格和一个平地网格,3D占有率网格为最终的地图提供概率支持,以保证环境模型对传感器噪声的鲁棒性,平地网格用来存储平面高度值。然后结合两个网格建立导航地图,该地图上每一个单元格被标记为平地或障碍物类型以及它的高度值,平地的高度信息是精确的而障碍物的高度信息是粗略的。最后在仿真平台上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仿真结果证实此方法能够有效地产生用于机器人避障和路径规划的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构建 平面提取 平地网格 3D占有率网格 机器人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兽类种类与分布 被引量:8
7
作者 彭波 李生强 +8 位作者 伏勇 雷小军 赵军 孟庆玉 贺飞 廖光炯 杨旭 陈鑫 杨志松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25-35,共11页
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按照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四川小寨子沟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布设红外相机,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开展持续监测。研究期间共计230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46个调查网格,共计7159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获得野生兽类的独立有效记... 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按照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四川小寨子沟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布设红外相机,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开展持续监测。研究期间共计230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46个调查网格,共计7159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获得野生兽类的独立有效记录总计6071次,共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3科22种。其中,国家I级和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4种和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易危(VU)”等级的有6种,“近危(NT)”等级的有2种。调查记录的黄鼬(Mustela sibirica)为保护区新记录。研究发现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野猪(Sus scrofa)、黑熊(Ursus thibet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等18种兽类的分布网格数均不低于10,而对应的网格占有率和相对多度指数RAI均排在前列,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域下均拍摄到较多种类的兽类物种(18~20种),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域内均有多种兽类物种存在集群现象(7~13种)且绝大部分兽类物种存在跨海拔活动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珍稀濒危兽类资源较为丰富、种群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广,一定程度上表明保护区多年的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寨子沟国家级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相对多度指数 网格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林下鸟兽生物多样性监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远忠 姜尧柱 +3 位作者 林石狮 韩志坚 何东仪 李远航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4期40-48,共9页
为进一步查清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种群数量及分布,于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及公里网格布设法对保护区全域进行监测。红外相机共拍摄独立有效照片8182张,鉴定出鸟兽14目28科58种,包括兽类4目10... 为进一步查清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种群数量及分布,于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及公里网格布设法对保护区全域进行监测。红外相机共拍摄独立有效照片8182张,鉴定出鸟兽14目28科58种,包括兽类4目10科15种,鸟类10目18科4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新增11种鸟类记录,确认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物种在保护区的种群存续。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排前三位的物种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野猪Sus scrofa;鸟类的前三位则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其中,白鹇、紫啸鸫、白眉山鹧鸪和倭花鼠为典型的昼行性动物,小麂和野猪以日间活动为主。该次红外相机监测有效地补充了林下鸟类、兽类和多种珍稀濒危种的数据,发现林下有蹄类动物优势显著、大型食肉动物缺失等特点,同时发现保护区仍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亟待开展进一步生物多样性调查及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龙文—黄田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相对多度 网格占有率 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广东曲江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邓辉 罗教进 +4 位作者 朱卫兵 黄志文 张迪 张毅 罗名步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1期57-63,共7页
2019年7月,使用网格法布设了11台红外相机首次对广东曲江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累计102天,累计回收1 123个相机工作日的数据,共拍摄到兽类独立有效照片数103张,鉴定出兽类3目6科9种,分别为黄腹鼬Mustela ... 2019年7月,使用网格法布设了11台红外相机首次对广东曲江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累计102天,累计回收1 123个相机工作日的数据,共拍摄到兽类独立有效照片数103张,鉴定出兽类3目6科9种,分别为黄腹鼬Mustela kathiah、鼬獾Melogale moschata、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野猪Sus scrofa、小麂Muntiacus reeves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和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其中,斑林狸和红腿长吻松鼠为沙溪自然保护区新纪录种;发现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兽类是野猪,为29.39,分布最广泛的地栖兽类是鼬獾;建立兽类累积曲线发现前31天兽类种数上升较快,后71天趋于平缓;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红外相机技术可以作为保护区兽类补充调查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保护区兽类物种编目、相对多度指数、分布现状与凭证标本等收集上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溪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兽类 相对多度指数 网格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必锋 古定豪 +3 位作者 余德会 李萍 唐秀俊 王泽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81-85,共5页
为掌握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资源状况,采用公里网格随机布设6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雷公山重点区域地面活动鸟类进行调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00台红外相机野外累计正常工作18074个相机日,累计获得独立有效鸟类照片(视... 为掌握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资源状况,采用公里网格随机布设6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雷公山重点区域地面活动鸟类进行调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00台红外相机野外累计正常工作18074个相机日,累计获得独立有效鸟类照片(视频)2883份。调查监测记录到鸟类7目、17科、48种,其中栗苇鳽、红点颏、蓝歌鸲、斑胸钩嘴鹛、灰头绿啄木鸟、灰翅噪鹛、褐翅鸦鹃等7种为雷公山保护区鸟类新纪录。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相对多度最高为白鹇,其次为灰胸竹鸡和棕头鸦雀;鸟类网格占有率最高为白鹇(42.05%),棕头鸦雀(35.23%)和灰胸竹鸡(25.00%)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类调查 相对多度 网格占有率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洪林 谭艳 +5 位作者 高新章 陈显 曹荣军 曾百林 黄利民 陈金良 《湖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43-50,84,共9页
为了掌握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资源现状,本研究于2019年3月~2022年4月在该保护区国有林范围内通过划分网格布设相机的方法进行调查。野外调查覆盖61个网格,布设相机104台,累计相机工作日24639 d,收集独立有效照片数为9718张,共... 为了掌握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资源现状,本研究于2019年3月~2022年4月在该保护区国有林范围内通过划分网格布设相机的方法进行调查。野外调查覆盖61个网格,布设相机104台,累计相机工作日24639 d,收集独立有效照片数为9718张,共监测到兽类7目14科24种,鸟类6目20科58种。结果表明: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林麝和小灵猫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中华鬣羚、中华斑羚等18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IUCN受威胁物种5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20种;新记录种6种,分别是凤头蜂鹰、蛇雕、黄腿渔鸮、小黑领噪鹛、灰翅鸫、灰头鸫。兽类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排列前三的分别为小麂(RAI=9.70)、野猪(RAI=7.66)、毛冠鹿(RAI=3.26),鸟类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列前三的依次为红腹锦鸡(RAI=0.24)、红腹角雉(RAI=0.23)和勺鸡(RAI=0.21)。兽类网格占有率最高为小麂(GO=93.44%),其次分别是野猪(GO=85.25%)、果子狸(GO=72.13%),鸟类中网格占有率最高依次是勺鸡(GO=32.79%)、红腹角雉(GO=29.51%)、红腹锦鸡(GO=27.87%)。此外,本调查也分析了人类干扰情况,并且发现新记录种并更新了保护区鸟兽资源现状,为野生动物保护和保护区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机监测 鸟兽资源 相对多度指数 网格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