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侧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的设计及其RTDS测试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旭 谢小荣 +2 位作者 刘辉 李雨 李蕴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503-6510,共8页
针对风电场接入串补输电系统,研制一种网侧次同步阻尼控制器(grid-side 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GSDC)抑制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 resonance,SSR)。GSDC由次同步阻尼计算器(subsynchronous damping calculator, SDC)和... 针对风电场接入串补输电系统,研制一种网侧次同步阻尼控制器(grid-side 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GSDC)抑制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 resonance,SSR)。GSDC由次同步阻尼计算器(subsynchronous damping calculator, SDC)和次同步电流发生器(subsynchronous current generator,SCG)构成,通过向风电场注入可控的次同步频率电流,实现抑制风电场SSR的目标。阐述了GSDC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研发了一套等效容量为10MVA、输出电压为35k V的装置,并通过基于实时数字仿真仪(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RTDS)的硬件在环试验验证效果。结果表明:研发的GSDC能提高系统次同步频率的阻尼并有效抑制SSR,为解决风电场次同步谐振和振荡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同步谐振 网侧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硬件在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阻尼控制技术抑制海上风电次同步振荡
2
作者 徐涛 刘泽楠 +2 位作者 鲁亚楠 王辰宇 郑坤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3,共9页
海上风电耦合制氢经柔直并网系统中的风电机组、柔直、制氢系统中均包含大量的控制器与电力电子设备,三者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使得系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变得极为复杂。为降低系统的SSO风险,提出了一种... 海上风电耦合制氢经柔直并网系统中的风电机组、柔直、制氢系统中均包含大量的控制器与电力电子设备,三者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使得系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变得极为复杂。为降低系统的SSO风险,提出了一种在风机与制氢系统侧安装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upplementary 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SSDC)的风-氢协同阻尼抑制SSO的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法得到了系统存在的振荡模态以及各状态变量的参与因子;基于风-氢耦合并网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设计了风-氢侧的附加阻尼控制器,并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电磁暂态仿真平台进行了算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在风机单侧安装SSDC,协同阻尼控制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阻尼,加速了振荡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振荡 海上风电制氢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 附加同步阻尼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侧与网侧多通道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协调综合抑制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宝平 林涛 +3 位作者 陈汝斯 张健南 盛逸标 徐遐龄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0-56,62,共8页
由于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存在阻尼耦合,针对一种特定振荡模式设计控制器,会对其他频段的振荡模式造成不利的影响。综合考虑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这2种模式,基于模式分离方法设计机侧与网侧附加阻尼控制器,将阻尼耦合问题转化为控制器... 由于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存在阻尼耦合,针对一种特定振荡模式设计控制器,会对其他频段的振荡模式造成不利的影响。综合考虑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这2种模式,基于模式分离方法设计机侧与网侧附加阻尼控制器,将阻尼耦合问题转化为控制器之间的参数协调优化问题。使各控制器之间以及对应同一振荡模式的各通道之间的参数协调配合,以综合抑制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最大限度地降低模式之间的阻尼耦合;在协调优化过程中,对次同步振荡模式的阻尼比阈值进行动态设定,即次同步振荡模式的频率越大,其所需阻尼比的阈值越小。特征值分析与时域仿真结果均表明,所提协调控制策略能显著地改善系统各频段的阻尼特性;相比于传统的阻尼控制策略,所提协调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阻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同步振荡 阻尼耦合 /多通道附加阻尼控制器 动态阻尼 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配控制构网型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本锋 董涵枭 +3 位作者 孙大卫 吴林林 王潇 邓晓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296-9309,I0016,共15页
在“沙戈荒”地区风电经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外送系统中,采用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机(matching contro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MC-PM... 在“沙戈荒”地区风电经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外送系统中,采用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机(matching contro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MC-PMSG)可以提升送端电网的稳定性。然而,当MC-PMSG位于LCC-HVDC整流站近区时,系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尚未明确。针对上述问题,该文采用模块化建模法建立MC-PMSG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法研究MC-PMSG与LCC-HVDC对系统各SSO模态的参与情况与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对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的影响,通过阻尼重构法分析LCC-HVDC并网对系统振荡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存在匹配控制型风机主导、LCC-HVDC参与的SSO模态,MC-PMSG与LCC-HVDC间的次同步交互作用为SSO提供负阻尼;当混合型风电场中的MC-PMSG占比增大、MC-PMSG风电场容量增大或短路比减小、LCC-HVDC定电流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增大、风机网侧换流控制器外环积分系数减小、直流电容增大时,SSO阻尼增大。通过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证明理论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相高压直流输电 型直驱风机 匹配控制 同步振荡 特征值分析 阻尼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子侧阻尼电抗器的非线性阻尼控制器抑制次同步振荡策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永辉 张新燕 +1 位作者 周远翔 常喜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0-238,共9页
针对双馈风力机(DFIGs)串补外送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抑制问题,通过模式分析表明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次同步振荡模式与定转子电流强相关,考虑到转子侧存在可灵活控制的变换器,提出为转子侧增设阻尼电抗器,并采用部分反馈线性化方法针对同... 针对双馈风力机(DFIGs)串补外送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抑制问题,通过模式分析表明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次同步振荡模式与定转子电流强相关,考虑到转子侧存在可灵活控制的变换器,提出为转子侧增设阻尼电抗器,并采用部分反馈线性化方法针对同步dq轴下的阻尼电抗器模型,设计用于抑制转子电流次同步频率扰动的非线性阻尼控制器,以实现对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给出非线性阻尼控制器集成到转子侧控制器(RSC)的实现框图及其参数配置原则。通过小扰动分析法(频率扫描、电阻尼和模式分析法)分析上述非线性阻尼控制器在抑制次同步振荡方面的性能,并对系统次同步振荡不稳定与低阻尼情况时进行时域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机 同步振荡 反馈线性化 非线性阻尼控制器 阻尼电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电子变流器的机端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研究与测试 被引量:16
6
作者 谢小荣 郭锡玖 +4 位作者 吴景龙 赵永林 刘全 康君 董晓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6-671,共6页
针对大型汽轮发电机接入串补输电系统面临的次同步谐振问题,研制出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流器的机端次同步阻尼控制器(generator terminal subsynchronous dampingcontroller,GTSDC)。它由多模态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和基于链式结构的高压大容... 针对大型汽轮发电机接入串补输电系统面临的次同步谐振问题,研制出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流器的机端次同步阻尼控制器(generator terminal subsynchronous dampingcontroller,GTSDC)。它由多模态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和基于链式结构的高压大容量电流跟踪变流器构成,通过向机组定子侧注入幅值和相位可控的扭振模态互补频率的电流,实现抑制轴系扭振的目标。阐述GTSDC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研发一套等效容量为10 MVA、输出电压为22 kV的装置,并在上都电厂660 MW机组上进行现场参数整定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发的GTSDC能大幅提高扭振模态阻尼并有效抑制持续激励引发的强迫性轴系扭振,为解决次同步谐振和振荡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谐振 机端同步阻尼控制器 模态阻尼 电流跟踪控制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免疫方法的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2
7
作者 伍凌云 李兴源 +4 位作者 龚勋 杨煜 洪潮 徐大鹏 李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6,共5页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基于复数力矩系数原理与模糊免疫的方法设计了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该控制器检测到系统的次同步振荡信号后,能根据振荡情况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整个控制器结构简单、稳定...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基于复数力矩系数原理与模糊免疫的方法设计了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该控制器检测到系统的次同步振荡信号后,能根据振荡情况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整个控制器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且易于工程实现。以2008年南方电网贵广Ⅱ直流系统为例,电磁暂态时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应用于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振荡 模糊免疫控制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同步阻尼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8
8
作者 高本锋 赵成勇 +3 位作者 肖湘宁 殷威扬 郭春林 李亚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1-506,共6页
针对抑制由HVDC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阐述了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SSDC)抑制次同步振荡(SSO)的原理。对SSDC设计中的控制器结构、输入信号的选取、相位补偿和增益调整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分析了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从工程应用的角... 针对抑制由HVDC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阐述了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SSDC)抑制次同步振荡(SSO)的原理。对SSDC设计中的控制器结构、输入信号的选取、相位补偿和增益调整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分析了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便于工程实现的SSDC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东北-华北联网的高岭背靠背换流站附近绥中发电机组的次同步振荡问题,设计了相应的SSDC。实时数字仿真(RTDS)和实际控制器的闭环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SSDC能有效地抑制SSO,并对HVDC的动态特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同步振荡 相位补偿 附加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 实时数字仿真器 高岭背靠背换流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DC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及其相位补偿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唐酿 肖湘宁 +2 位作者 李伟 高本锋 郑蕤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5-1021,共7页
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upplementary 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SSDC)是解决由直流输电引起次同步振荡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建立交直流系统发电机转速到电气转矩环节解耦传递函数结构分析了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抑制次同步振... 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upplementary 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SSDC)是解决由直流输电引起次同步振荡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建立交直流系统发电机转速到电气转矩环节解耦传递函数结构分析了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抑制次同步振荡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窄带通多通道SSDC结构及其相位校正计算方法,并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GUI)的高压直流输电SSDC参数整定与分析软件。呼辽直流输电工程引起伊敏电厂三期两台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的EMTDC/PSCAD实例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新结构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同步阻尼控制器 交直流系统 相位校正 图形用户界面 高压直流输电 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4
10
作者 顾威 李兴源 +3 位作者 王渝红 刘建 穆子龙 魏巍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56,共5页
串联补偿装置会引发汽轮机组的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 resonance,SSR)。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利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SVC)抑制SSR的原理,选取适当的测试量,设计了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将SVC的... 串联补偿装置会引发汽轮机组的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 resonance,SSR)。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利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SVC)抑制SSR的原理,选取适当的测试量,设计了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将SVC的控制器参数视为自适应参数,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以阻尼比为目标函数,计算出不同运行情况下的控制器参数,达到抑制SSR的目的。以南方电网墨红串补、砚崇串补子系统的仿真模型为例,验证了该阻尼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谐振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静止无功补偿器 同步阻尼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HVDC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42
11
作者 江全元 程时杰 曹一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7-91,共5页
利用HVDC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可以在不增加附加设备的条件下,有效抑制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中发生的次同步振荡。该文以特征值尽可能位于远离虚轴的左半平面为目标,提出应用遗传算法解决控制器参数优化中的极大极小值问题,以适应动态系统... 利用HVDC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可以在不增加附加设备的条件下,有效抑制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中发生的次同步振荡。该文以特征值尽可能位于远离虚轴的左半平面为目标,提出应用遗传算法解决控制器参数优化中的极大极小值问题,以适应动态系统运行条件大范围的变化。与传统的基于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 相 比 较,该 文 提 出 的 方 法具有设计简便、智能化程度高、控制器鲁棒性好的优点。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一个典型的带串联电容补偿的AC/DC联合输电系统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的设计,特征值法和时域仿真结果都表明所设计的HVDC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能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的负荷条件和补偿度下有效阻尼次同步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HVDC 电力系统 同步阻尼控制器 设计 直流输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影定理分层控制的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宽 李兴源 +1 位作者 李保宏 陈实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84,共5页
火电机组经高压直流输电有可能引起轴系振荡,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故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尤为重要。从系统状态方程的角度出发,基于系统状态方程,通过滤波器提取轴系各固有扭振模态,进而提出基于TLS-ESPRIT和... 火电机组经高压直流输电有可能引起轴系振荡,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故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尤为重要。从系统状态方程的角度出发,基于系统状态方程,通过滤波器提取轴系各固有扭振模态,进而提出基于TLS-ESPRIT和射影定理设计直流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最终实现各个模态的分层控制。射影控制可保留系统的主导特征根,能够在保留系统实际信息的同时降低控制器的阶数。以某电网直流系统作为实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TLS-ESPRIT和射影定理分层控制的阻尼控制器可有效增大系统阻尼,实现次同步振荡的快速抑制,且控制器阶数较低,便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同步振荡 射影控制 附加同步阻尼控制器 阻尼 分层控制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的SVC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4
13
作者 董飞飞 刘涤尘 +3 位作者 吴军 岑炳成 宋春丽 马文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60,共5页
针对常用的次同步振荡控制器不能较好地适应电力系统时变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引入余弦迁移模型、早熟判断机制、变尺度混沌变异策略及排重操作的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基于该算法结合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机理,... 针对常用的次同步振荡控制器不能较好地适应电力系统时变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引入余弦迁移模型、早熟判断机制、变尺度混沌变异策略及排重操作的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基于该算法结合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对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锦界电厂算例分析表明:经改进生物地理学算法优化的SVC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能较好地提高机组扭振的模态阻尼,可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进而保证机组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与传统的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及遗传算法相比,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在搜索最优控制参数时具有较快的搜索速度和较高的搜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振荡 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 静止无功补偿器 同步阻尼控制器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ny辨识的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伍凌云 李兴源 +3 位作者 杨煜 洪潮 刘海洋 付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7,共6页
发展了基于Prony算法的辨识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将其用于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模式分析和阻尼控制设计,通过对输出信号动态时域数据的Prony辨识得到了系统的等值降阶线性模型,分析出次同步振荡的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极点配置... 发展了基于Prony算法的辨识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将其用于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模式分析和阻尼控制设计,通过对输出信号动态时域数据的Prony辨识得到了系统的等值降阶线性模型,分析出次同步振荡的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极点配置方法设计出抑制次同步振荡的附加直流阻尼控制器。设计步骤为:在待研机组电气距离较近处施加低幅短时间的负荷扰动,对该机组的转子角速度暂态响应进行Prony辨识,获取系统的降阶线性传递函数模型,对于选定的极点,对阻尼控制器的参数取一估计值,配置阻尼控制器后,重复Prony辨识过程,并依据辨识结果调整阻尼控制器参数,直至闭环系统的Prony辨识极点与选定的极点相近。EMTDC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ny系统辨识 同步振荡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同步阻尼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次同步谐振多模式阻尼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郑翔 徐政 +1 位作者 屠卿瑞 张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21-2327,共7页
在远距离内输电线路中串入固定电容器,可能会引起次同步谐振(SSR),为此,在串补系统中使用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的新一代串联补偿装置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来替代部分固定电容器。首先分析了SSSC基本运行原理,通过对VSC输出电压... 在远距离内输电线路中串入固定电容器,可能会引起次同步谐振(SSR),为此,在串补系统中使用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的新一代串联补偿装置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来替代部分固定电容器。首先分析了SSSC基本运行原理,通过对VSC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的控制,使SSSC能够向线路中注入串联的容性电压,相当于提供了串联补偿电容。分析了不同容量SSSC的电气阻尼特性,针对SSSC原有控制抑制次同步谐振效果不佳的缺点,设计了SSSC次同步谐振多模式阻尼控制器。通过通带内低相移的扭振模式带通滤波器滤出系统每个扭振模式信号后再进行相位补偿,使SSSC能够在所有扭振频率附近提供正的电气阻尼。基于测试系统的频域和时域仿真结果表明,简单地增加SSSC的容量并不能有效地化解系统发生次同步谐振的风险,所设计的多模式阻尼控制器不仅能够阻止发电机和串补线路之间次同步谐振的产生,并且能有效地减小所需SSSC装置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同步谐振 测试信号法 电气阻尼 多模式阻尼控制器 低相移带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优化设计SVC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被引量:21
16
作者 谢小荣 武云生 +2 位作者 林惊涛 张银山 姜齐荣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1-14,共4页
针对锦界电厂串补输电工程的多模态次同步谐振(SSR)问题,在基波电纳次同步调制机理基础上,优化设计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首先建立适应SSR分析与控制设计、包含SVC的多机系统线性化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独立模态... 针对锦界电厂串补输电工程的多模态次同步谐振(SSR)问题,在基波电纳次同步调制机理基础上,优化设计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首先建立适应SSR分析与控制设计、包含SVC的多机系统线性化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独立模态控制思路的控制器结构,然后将控制参数设计问题规范为一个约束型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而采用遗传—模拟退火(GASA)算法求解得到控制参数,最后采用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SVC-SSDC能大幅提高机组扭振的模态阻尼,有效抑制SSR,从而保证了机组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谐振 静止无功补偿器 同步阻尼控制器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SC次同步谐振附加阻尼控制器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郑翔 徐政 张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186,共6页
针对晶闸管控制的串联补偿电容器(TCSC)无法彻底消除系统次同步谐振(SSR)的问题,基于相位补偿原理设计了TCSC的附加阻尼控制器。通过对发电机转速差信号进行适当的放大和移相,产生附加控制信号来调节TCSC的触发角,使TCSC能够在整个次同... 针对晶闸管控制的串联补偿电容器(TCSC)无法彻底消除系统次同步谐振(SSR)的问题,基于相位补偿原理设计了TCSC的附加阻尼控制器。通过对发电机转速差信号进行适当的放大和移相,产生附加控制信号来调节TCSC的触发角,使TCSC能够在整个次同步频段提供正的电气阻尼来抑制次同步谐振。基于IEEE SSR第一标准测试系统的频域和时域仿真表明,所设计的TCSC附加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S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谐振 TCSC 附加阻尼控制器 相位补偿 测试信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输电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帆 徐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17,共5页
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SSDC)是解决由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SO)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分析直流输电引发SSO机理的基础上,对抑制SSO的原理进行深度剖析,进而提出根据相位... 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SSDC)是解决由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SO)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分析直流输电引发SSO机理的基础上,对抑制SSO的原理进行深度剖析,进而提出根据相位补偿原理设计SSDC的方法,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晰,实现方便。将IEEE次同步谐振标准测试系统和CIGRE直流输电标准测试系统相结合,构造了一个用于研究HVDC引发SSO的测试系统。对该测试系统的电气阻尼计算结果表明,在所设计SSDC的控制下,次同步频段内的电气阻尼大大增加,且在适当的比例系数下,电气阻尼均为正阻尼。时域仿真也验证了所设计的SSDC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同步振荡 同步阻尼控制器 相位补偿 电气阻尼 测试信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控制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特高压直流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5
19
作者 穆子龙 李洪兵 李志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3-99,共7页
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快速可控为出发点,采用极大极小值原理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新方法,针对向家坝—上海±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送端可能发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建立一种基于比例积... 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快速可控为出发点,采用极大极小值原理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新方法,针对向家坝—上海±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送端可能发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建立一种基于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UHVDC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damping controller,SSDC)模型。对不同方式的时域仿真结果表明,该SSDC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交直流互联电网送端系统汽轮机组的轴系扭振,可在相当大范围内保证系统的SSO稳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同步振荡 附加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极大极小值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多直流外送系统SSO特性分析及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江桂芬 孙海顺 +2 位作者 陈霞 朱鑫要 高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30-38,共9页
针对宁夏电网近电气距离耦合的火电机群与多直流输电的简化等值送端系统,利用基于复频域端口等效导纳矩阵的复转矩系数法对其进行次同步振荡(SSO)特性分析。研究表明,降低宁夏电网直流输电外送功率,加强宁夏电网送端交流系统,增强直流... 针对宁夏电网近电气距离耦合的火电机群与多直流输电的简化等值送端系统,利用基于复频域端口等效导纳矩阵的复转矩系数法对其进行次同步振荡(SSO)特性分析。研究表明,降低宁夏电网直流输电外送功率,加强宁夏电网送端交流系统,增强直流换流站之间电气耦合强度等均有利于改善系统SSO阻尼特性。其次,针对存在SSO风险的灵武二期电厂机组,开展直流输电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并通过仿真证明了其有效性。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宁夏电力外送系统的运行、规划及SSO抑制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同步振荡 复转矩系数法 同步阻尼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