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定向诱导的骨髓细胞自体局部移植于缺血骨骼肌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何朝荣 黄从新 +3 位作者 王崇全 张群林 王玮 王为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7-357,共1页
关键词 体外定向诱导 骨髓细胞自体局部移植 骨骼肌缺血 实验 毛细血管密度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缺血兔骨骼肌不可逆变性时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钦毅 张为众 王国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254,共2页
目的 :确定 4℃和 6℃条件下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方法 :采用电镜的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 ,判定肌肉的不可逆变性点。结果 :4℃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 5 0 h;6℃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 2... 目的 :确定 4℃和 6℃条件下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方法 :采用电镜的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 ,判定肌肉的不可逆变性点。结果 :4℃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 5 0 h;6℃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 2 8h。结论 :离断肢体在 4℃时超过 5 0 h,6℃时超过 2 8h即应谨慎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骨骼肌 不可逆变性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保护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损伤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雯 刘宁 +5 位作者 张颖 齐迎春 杨靖 邓昭阳 李晓玲 谢晓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具体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1只,随机分为4组⑥正常对照组(c组,8只);⑥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具体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1只,随机分为4组⑥正常对照组(c组,8只);⑥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8只):应用止血带结扎双下肢构建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 h再灌注4 h;⑥NaHS组(8只)和PPG组(7只):在上述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中,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前腹腔注射NaHS 14μmol/kg、炔丙基甘氨酸(PPG)50 mg/kg。观察4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血浆和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CuZn-SOD)的变化。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细胞TNF-α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血浆CK-MB明显上升,血浆及心肌MPO、MDA水平明显上升,T-SOD、CuZn-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IR组比较,NaHS干预后血浆CK-MB明显降低,同时,血浆及心肌MPO、MDA水平明显下降,T-SOD、CuZn-SOD水平明显上升(P<0.05);PPG组上述指标同IR组没有明显改变(P>0.05)。心肌TNF-α免疫组化可见IR组心肌胞浆棕色染色颗粒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NaHS干预后后心肌胞浆棕色染色颗粒明显减少。结论给予H2S的供体NaHS可以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前炎症细胞因子激活、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 硫化氢 炎性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NO分泌量的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皓 张柏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NO分泌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制备免单侧后肢骼总动脉和股浅动脉两组不同平面的急性缺血模型,分别在骼总动脉缺血6h(Ⅰ组)和股浅动脉缺血12h(F组),及两组再灌注后1h、3h、6h和12h,进行大小腿骨骼肌...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NO分泌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制备免单侧后肢骼总动脉和股浅动脉两组不同平面的急性缺血模型,分别在骼总动脉缺血6h(Ⅰ组)和股浅动脉缺血12h(F组),及两组再灌注后1h、3h、6h和12h,进行大小腿骨骼肌超微结构观察和NO分泌量及缺血肢体股动脉血流量测定。结果两组缺血期末肌细胞无明显破坏,再灌注后肌组织的损伤程度不仅取决于缺血时间,更与缺血平面即缺血严重程度有关。NO分泌量明显影响动脉血流量,再灌往后NO回升速度取决于缺血的严重程度,缺血严重,NO值回升慢,血流量恢复也慢。结论NO值可以反应骨骼肌细胞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缺血 再灌注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芸 张占丰 +1 位作者 王红灵 赵冀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11-1118,共8页
目的:分析丹酚酸通过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组,模型组、丹酚酸组制备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丹酚酸组分... 目的:分析丹酚酸通过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组,模型组、丹酚酸组制备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丹酚酸组分别在开始实验前72 h、48h、24 h及再灌注前15 min,腹腔注射剂量为30mg/kg的丹酚酸溶液1 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观察各组大鼠腓肠肌组织病理形态,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腓肠肌组织Akt、p-Akt、p70S6K、p-p70S6K、mTOR及p-mTOR蛋白表达及腓肠肌组织内Bcl-2、Bax表达。结果:再灌注0 h、4 h及24 h时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干重(W/D)比值较假手术组升高,丹酚酸组腓肠肌W/D比值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0 h、4 h及24 h时模型组大鼠血清LDH、CK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丹酚酸组大鼠血清LDH、CK含量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腓肠肌Akt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降低,p-Akt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丹酚酸组大鼠Akt、p-Akt、p70S6K、p-p70S6K、mTOR及pmTO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密度值(IOD)量化腓肠肌细胞内Bax、Bcl-2蛋白表达,模型组Bcl-2 IOD数值、Bcl-2/Bax比值较假手术组降低,Bax IOD数值较假手术组增加;丹酚酸组Bcl-2 IOD数值、Bcl-2/Bax比值较模型组升高,Bax IOD数值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酚酸可维持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细胞Bax与Bcl-2动态平衡,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激活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 丹酚酸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缺血人体骨骼肌GPT、ALP及Glu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国深 王国君 许则民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632-633,共2页
目的:应用人体骨骼肌 G P T、 A L P 和 Glu 检查确定常温下(18℃)骨骼肌出现不可逆变化。方法:每小时取人体骨骼肌同时准备做电镜检查和进行 G P T、 A L P、 Glu 的动态观察,电镜下找出从正常到不可逆变性... 目的:应用人体骨骼肌 G P T、 A L P 和 Glu 检查确定常温下(18℃)骨骼肌出现不可逆变化。方法:每小时取人体骨骼肌同时准备做电镜检查和进行 G P T、 A L P、 Glu 的动态观察,电镜下找出从正常到不可逆变性时 G P T、 A L P、 Glu 的变化规律。结果:① G P T 在缺血后 2 h 开始逐渐增高,4 h达高峰,缺血后 7 h 达到2 035±245 U/g,为电镜下出现不可逆变化。② A L P在缺血后 2 h 为23±13 U/g,4 h 达最高值,7 h 消失,为电镜下不可逆变化。③ Glu 2 h 为225±015 m m ol/g,7 h降至 076±0017 m m ol/g,为电镜下出现不可逆变化。结论: G P T< 2 035±245 U/g, A L P消失, Glu< 076±0017 m m ol/g,可判定肌肉出现不可逆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T ALP GLU 骨骼肌缺血 断肢 常温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和低温对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金明 傅勤 +2 位作者 刘荫桂 刘冬娟 沈喜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55-455,共1页
通过兔后肢缺血模型,观察了甘露醇和低温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甘露醇和低温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再灌流后患肢静脉回流血中细胞内酶(CPK、LDH、AST)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终末代谢产物丙二醛(MDA)... 通过兔后肢缺血模型,观察了甘露醇和低温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甘露醇和低温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再灌流后患肢静脉回流血中细胞内酶(CPK、LDH、AST)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终末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减轻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两者单独应用效果不明显(P>0.05),联合应用效果非常明显(P<0.01)。提示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参与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甘露醇和低温对其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低温 骨骼肌缺血 再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