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1
作者 张丽娜 张艳阁 伍永权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1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至2020年5月经手术治疗髋部骨折老年患者314例,男116...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1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至2020年5月经手术治疗髋部骨折老年患者314例,男116例,女198例;年龄60-76岁;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Ⅲ级。所有患者进行常规麻醉,根据是否进行RIPC将患者分为两组,157例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应用RIPC为干预组,男56例,女101例,年龄(68.12±7.13)岁;另157例为对照组,男60例,女97例,年龄(68.24±7.0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MACEs事件。结果:应用RIPC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非致命性心搏停止、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严重心律失常、周围动脉血栓形成、心血管疾病再住院、术后1年全因死亡影响的OR值分别是1.269、1.304、0.977、1.089、1.315、1.335、0.896、0.774、1.19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RIPC并未明显影响改变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非心脏手术中RIPC对临床心血管结局的长期影响需要在适当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缺血预处理 髋部骨折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转运体Zip1在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大鼠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2
作者 方雨露 李佳颖 +1 位作者 贺建东 韩冲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15-620,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锌转运体Zip1的表达变化与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4组:心肌缺血再灌注(I/R)组、七氟烷后处理组(I/R+SEV组)、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糖尿病...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锌转运体Zip1的表达变化与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4组:心肌缺血再灌注(I/R)组、七氟烷后处理组(I/R+SEV组)、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糖尿病七氟烷后处理组(DM+I/R+SEV组),每组15只。4组大鼠均采用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M+I/R组和DM+I/R+SEV组采用高脂高糖饮食8周后腹腔注射35 mg/kg STZ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再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SEV组和DM+I/R+SEV组于再灌注开始前1 min,通过挥发罐持续吸入2.5%七氟烷10 min。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心脏,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范围,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Zip1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Zip1、Drp1、PINK1、Park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I/R+SEV组血清cTnI含量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P<0.05),Zi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p1、PINK1、Parki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DM+I/R组血清cTnI含量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5),Zip1表达显著降低(P<0.01),Drp1表达升高(P<0.05),PINK1、Parkin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I/R+SEV组比较,DM+I/R+SEV组血清cTnI含量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5),Zip1表达显著降低(P<0.01),Drp1表达显著升高(P<0.01),PINK1、Parkin表达降低(P<0.05)。与DM+I/R组相比,DM+I/R+SEV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效应的消失可能与糖尿病大鼠心肌Zip1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转运蛋白Zip1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七氟烷后处理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与缺血后处理对犬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江波涛 刘修恒 +4 位作者 陈晖 刘东山 陈致远 匡幼林 翁小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与缺血后处理(IPO)对犬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成年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各6只,均开腹、游离双肾。假手术组(S组):切除右肾,缝合腹壁;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切除右肾、游离左肾后,左肾...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与缺血后处理(IPO)对犬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成年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各6只,均开腹、游离双肾。假手术组(S组):切除右肾,缝合腹壁;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切除右肾、游离左肾后,左肾动、静脉夹闭60 m in后恢复灌流;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在左肾动、静脉夹闭前先予5 m in的缺血、5 m in的再灌,共3次,然后恢复灌流: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在肾动、静脉夹闭60m in后立即再灌注30 s、再缺血30 s,共6次,然后恢复灌流。结果术后3 d,IPC、IPO组与I/R组相比,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降低(P均<0.05)。与I/R组相比,IPC、IPO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浓度降低、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下降、细胞凋亡指数(AI)降低(P均<0.05),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IPC与IPO都能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叶挺梅 高琴 +2 位作者 李艳芳 王珏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缺血引起的缺血/复灌(I/R)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6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缺血引起的缺血/复灌(I/R)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6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 azan含量的变化。结果:在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中,缺血后处理能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 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但对心室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善。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不仅能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 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而且能明显改善心室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pax illine减弱了两者联合应用的作用。结论: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上,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产生加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缺血预处理 心肌/预防和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钾通道 钙激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远距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与心肌保护 被引量:5
5
作者 夏强 高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缺血预处理、远距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抗缺血性心肌疾病的三种重要手段。这三种干预方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共享部分机制但存在差异。深入研究缺血处理的方式和机制有助于寻找防治缺血性心脏病、保护缺血心肌和... 缺血预处理、远距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抗缺血性心肌疾病的三种重要手段。这三种干预方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共享部分机制但存在差异。深入研究缺血处理的方式和机制有助于寻找防治缺血性心脏病、保护缺血心肌和促进心肌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远距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预防和控制 心肌/预防和控制 钾通道 钙激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对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志英 任启伟 +4 位作者 王立赞 王伟 张德磊 杨阁 谭祥芹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组)。...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再灌注60min后分别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相比,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能够减轻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肾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预处理及后处理对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心律失常的影响
7
作者 张英 于风旭 +3 位作者 付勇 廖斌 王晓斌 魏继承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4期22-24,I0001,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腺苷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腺苷抗心律失常的心肌保护机理。方法家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腺苷预处理组、腺苷后处理组,每组15... 目的通过建立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腺苷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腺苷抗心律失常的心肌保护机理。方法家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腺苷预处理组、腺苷后处理组,每组15只。通过结扎及放松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建立在体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全程心电监护并分析心律演变情况,行心律失常评分。结果无论在缺血期还是再灌注期,腺苷预处理和后处理组心律失常评分较缺血再灌注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下降,但是预处理和后处理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同时组织学检测亦观察到腺苷预处理及后处理后窦房结细胞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轻。结论腺苷预处理及后处理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心律失常 腺苷 预处理 后处理 窦房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期66-67,共2页
心脏缺血是临床中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其中,心脏缺血的预处理和后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心肌缺血的耐受力,并减少其心肌梗死的面积,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恢复。本文对心脏缺血的预处理和后处理的临床作用和主要的... 心脏缺血是临床中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其中,心脏缺血的预处理和后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心肌缺血的耐受力,并减少其心肌梗死的面积,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恢复。本文对心脏缺血的预处理和后处理的临床作用和主要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血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关月娥 贾大林 +3 位作者 吴楠 舒雯琪 陈宝君 王媛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3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取出心脏,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后处理(IPO)组、小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LF)组、大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HF)...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取出心脏,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后处理(IPO)组、小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LF)组、大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HF)组、小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LF+IPO)组、大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HF+IPO)组,各10只。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流灌装置,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后处理采用6×10 s的再灌注/缺血循环,法舒地尔预处理于缺血前15 min分别以含有1μmol/L、10μmol/L的法舒地尔KH液灌注。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冠状动脉(冠脉)灌流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LF+IPO组和HF+IPO组缺血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与Control组相比,P均<0.01;HF+IPO组的上述各指标与IPO组和HF组相比,P均<0.05。结论法舒地尔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大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与缺血后处理两者联合应用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协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者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损伤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激酶抑制剂 盐酸法舒地尔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与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志强 鲍健 +2 位作者 王茂龙 孙扬 孙立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6期28-29,共2页
目的比较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45 min)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缺血再灌注(IR)、缺血预处理(IP)及缺血后处理(IPo)组,各6只。IP组于缺血前给... 目的比较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45 min)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缺血再灌注(IR)、缺血预处理(IP)及缺血后处理(IPo)组,各6只。IP组于缺血前给予3周期的8 min缺血、5 min再灌注,IPo组于缺血后(再灌注前)给予6周期的10 s再灌注、10 s缺血。24 h后观察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NO;取肾脏组织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及IP组血清Cr、BUN、NO和MDA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中SOD、MDA水平升高(P<0.05);IPo组与IP组相比,以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P和IPo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都有保护作用,二者保护作用无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适应 缺血后处理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国福 李晓红 +3 位作者 史斌 杨智强 王一鸣 王宏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307-309,共3页
观察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及远端缺血后处理(RIPoC)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瓣的保护作用。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RIPC组、RIPoC组以及RIPC复合RIPoC组4组。对照组常规外科处理;RIPC组术前1~... 观察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及远端缺血后处理(RIPoC)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瓣的保护作用。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RIPC组、RIPoC组以及RIPC复合RIPoC组4组。对照组常规外科处理;RIPC组术前1~3 d应用前臂缺血预处理仪对其双侧的前臂进行交替性的缺血处理,每晚1次,其他同对照组;RIPoC组术后1~3 d患者应用前臂缺血预处理仪进行双侧的前臂交替性缺血处理,其他同RIPC组;RIPC复合RIPoC组术前1~3 d至术后1~3 d应用前臂缺血预处理仪对其双侧的前臂进行交替性的缺血处理,其他同RIPC组。记录各组皮瓣愈合状况、前7 d总引流量、胸壁引流管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于术前第3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IPC复合RIPoC组皮瓣坏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RIPC组、RIPoC组及RIPC复合RIPoC组血清VEGF水平于术后第3天、第7天显著升高(P<0.05);与RIPC组及RIPoC组比较,RIPC复合RIPoC组皮瓣坏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VEGF水平于术后第3天、第7天显著升高(P<0.05)。前7 d总引流量、胸壁引流管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4组比较皆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远端缺血预处理复合后处理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其机制与升高术后血清VEGF水平、促进皮瓣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远端缺血预处理 远端缺血后处理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褚薇薇 武步强 +1 位作者 沙焕臣 王殿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方法复制SD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后处理组(I-post)。比较各组大鼠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方法复制SD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后处理组(I-post)。比较各组大鼠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发生率;Chius评分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IPC组和I-post组大鼠肠黏膜MDA含量和MPO活性均显著降低,而SOD活性明显升高;再灌注后可见明显的肠黏膜细胞凋亡现象,I-post组和IPC组凋亡指数较I/R组显著下降,组织病理损伤亦明显减轻。I-post组和IPC组相比,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产生,保护抗氧化系统,从而抑制肠黏膜细胞凋亡,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处理 缺血预处理 细胞凋亡 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莉娜 王兴会 +7 位作者 余玲 魏星 杨璠 王萌 王敏聪 谢非 郭统帅 陈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4-686,721,共4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对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recon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on组)。后3组均切除右侧肾脏,左肾缺血60m... 目的探讨并比较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对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recon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on组)。后3组均切除右侧肾脏,左肾缺血60min,但I-Precon组在缺血60min前先将左肾缺血5min,再通血2min,循环3次后进行,I-Postcon组在缺血60min后再进行开放10s+阻断10s循环处理6次。各组处理之后,均再灌注4h。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I-Precon组和I-Postcon组与I/R组比较,大鼠血浆BUN、Cr、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I-Precon组和I-Postcon组大鼠肾损伤程度明显低于I/R组,且I-Postcon组肾损伤轻于I-Precon组。结论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 氧化应激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及HIF-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丁亚娟 卢圣锋 +2 位作者 陈霞 彭拥军 朱冰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实施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该影响与心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I)、电针1d组(EA-1d)、电针2d组(EA-2d)、电针3d组(EA-3d)、电针4d组(EA-4d)、电针5d组(EA-5d),每组...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实施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该影响与心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I)、电针1d组(EA-1d)、电针2d组(EA-2d)、电针3d组(EA-3d)、电针4d组(EA-4d)、电针5d组(EA-5d),每组9只。选择大鼠双侧内关穴进行电针干预后,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进行心电图检测,并于24h后取心脏,采用TTC染色评价效应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IF-1α表达,并在明确最佳时间点后,增设假手术组(Sham)和假手术加电针组(Sham+EA),每组3只,进一步观察HIF-1α表达情况。结果 MI组结扎LAD 30min后,ST段弓背抬高,结扎24h后出现病理性Q波,提示模型制作成功;与MI组比较,EA-1d、EA-2d组心肌梗死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HIF-1α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EA-3d、EA-4d和EA-5d组心脏梗死面积比明显减小(P<0.05),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但3组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电针预处理4d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MI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电针预处理能使MI下降的HIF-1α表达上升(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内关穴3~5d均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其中以4d为佳,该保护效应与调控HIF-1α蛋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电针预处理 心肌保护 内关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段明科 王继武 +4 位作者 兰峻斌 许胜水 熊伟 吴艺根 高毅哲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4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C组),各8只。所有大鼠开胸后游离左侧肺门,用阻断带控制灌注时间。SO组持续灌...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C组),各8只。所有大鼠开胸后游离左侧肺门,用阻断带控制灌注时间。SO组持续灌注105 min;IR组(为对照)缺血45 min,再灌注60 min;IPC组缺血45 min、灌注1 min、缺血1 min,反复5次,然后全面恢复灌注50 min。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肺组织形态学检查,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肺组织湿/干重比(W/D),结果光镜下观察IPC组肺泡中渗出物、红细胞和白细胞均少于IR组,肺间质中的多形核白细胞浸润亦较少。与IR组相比,IPC组肺组织中MDA、MPO水平及W/D下降,SOD升高(P均<0.05);与SO组相比,IPC组和IR组肺组织中MDA、MPO水平及W/D均升高,SOD均降低(P均<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其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凤梧 张文立 +2 位作者 刘苏 陈子英 韩建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猪心肌缺血后处理对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小型约克猪被随机分为4组,建立体外循环全心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未行心肌缺血处理,B组于升主动脉阻断前进行心肌缺血预处理,C组再灌注开始前行缺血后处理,D组... 目的探讨猪心肌缺血后处理对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小型约克猪被随机分为4组,建立体外循环全心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未行心肌缺血处理,B组于升主动脉阻断前进行心肌缺血预处理,C组再灌注开始前行缺血后处理,D组升主动脉阻断前行心肌缺血预处理及再灌注开始前行心脏缺血后处理,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心肌细胞凋亡率B组(10.46±0.91)%、C组(9.68±0.59)%和D组(11.35±1.37)%显著低于A组(19.75±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或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B组、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P<0.05),Bax蛋白表达B组、C组和D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C组和D组间Bcl-2、Bax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与Bax/Bcl-2比值呈正相关(r=0.926,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赵淑敏 刘胜 +3 位作者 杨宏光 孔祥玉 宋成军 刘永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大鼠分为SSTF预处理组、缺血再灌组和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术前给SSTF组大鼠SSTF(50、100、200mg·kg^1·d^(-1))灌胃,制备缺血再灌模...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大鼠分为SSTF预处理组、缺血再灌组和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术前给SSTF组大鼠SSTF(50、100、200mg·kg^1·d^(-1))灌胃,制备缺血再灌模型,分别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SSTF预处理可不同程度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MDA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LDH、CK水平。结论:SSTF预处理能通过保护心肌抗氧化酶的活性,抵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总黄酮 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心肌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后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永彬 廉哲勋 +1 位作者 单亮 赵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后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6只。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 in,再灌注180m in。缺血预处理组:3次短暂结扎冠状动脉前降...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后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6只。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 in,再灌注180m in。缺血预处理组:3次短暂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5 m in闭塞、10 m in再灌注,重复3次),其余同对照组。缺血后处理组:方法同对照组,仅于再灌注初期结扎30 s、再灌注30 s,反复3次形成缺血后处理。ATP后处理组:方法同对照组,仅于再灌注初期自耳缘静脉泵入ATP 4 m g/kg,20 m in内滴完。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中NF-κB的表达,应用TUNEL技术测定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后处理组和ATP后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减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NF-κB表达降低。结论ATP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是抑制NF-κB参与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细胞凋亡 缺血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用于缺血后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宏博 申文增 +6 位作者 贾辛未 牛培 赵文萍 付立强 尚雪飞 彭燕 杨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羟考酮用于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家兔心肌的保护作用,并观察κ受体在羟考酮缺血后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开胸后左前降支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开胸后左前降支结扎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 目的探讨羟考酮用于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家兔心肌的保护作用,并观察κ受体在羟考酮缺血后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开胸后左前降支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开胸后左前降支结扎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8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羟考酮后处理组于再灌注起始前5min开始缓慢静脉给予羟考酮0.3 mg/kg;κ受体拮抗剂+羟考酮后处理组于再灌注起始前10 min给予κ受体拮抗剂3 mg/kg,余处理同羟考酮后处理组。于再灌注末测定各组血清CK-MB、cTnI水平,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S),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IS/LVS)。留取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羟考酮后处理组、κ受体拮抗剂+羟考酮后处理组血清CK-MB、cTnI水平升高,CX43表达降低(P均<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羟考酮后处理组IS/LVS降低,血清CK-MB、cTn-I水平降低,CX43表达升高(P<0.05或<0.01)。与羟考酮后处理组比较,κ受体拮抗剂+羟考酮后处理组IS/LVS及血清CK-MB、cTn-I水平升高,CX43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羟考酮缺血后处理能够降低血清CK-MB、cTn-I,减少IS,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动κ受体后调节CX43表达来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再灌注损伤 心肌 缺血后处理 Κ受体 缝隙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褚薇薇 武步强 +1 位作者 沙焕臣 王殿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细胞线粒体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缺血后处理(I-post)组。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细胞线粒体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缺血后处理(I-post)组。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别观测各组大鼠肠黏膜细胞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呼吸功能以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I-post组和IPC组大鼠肠黏膜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明显减轻,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升高(P<0.05);I-post组与IP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黏膜细胞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呼吸功能及提高线粒体跨膜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处理 缺血预处理 线粒体 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