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成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C)对造影剂肾病(radio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RCIN)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LIPC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C)对造影剂肾病(radio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RCIN)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LIPC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静脉水化治疗,上肢绑血压计袖带,LIPC组充气压力至高于收缩压50 mmHg,对照组充气压力至舒张压水平,持续5 min,放气至0 mmHg,间隔5min后再次充气、放气,共4个循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72 h血肌酐(SC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及RCIN的发生率。结果:造影后对照组SCr较LIPC组明显升高,T-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SCr(185.8±27.2)μmol/L vs.(172.6±26.4)μmol/L,T-SOD(93.24±15.69)U/L vs.(108.28±16.35)U/L,MDA(6.98±1.90)μmol/L vs.(6.01±1.98)μmol/L。LIPC组RCIN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0.9%(15/46)vs.32.6%(5/46)。结论:在行血管造影检查前,给予LIPC能显著降低RCIN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造影剂肾病 氧化应激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吴灵潝 程邦昌 +2 位作者 邹捍东 周晨亮 杜大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03-4205,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对大鼠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a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控制性降压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组)。腹腔麻醉后,C组大鼠经股静脉泵注硝普钠,使平均动脉压降...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对大鼠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a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控制性降压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组)。腹腔麻醉后,C组大鼠经股静脉泵注硝普钠,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0mmHg并维持120min。S组大鼠只做手术操作,泵注生理盐水。I组大鼠降压前用动脉夹阻断左肾动脉3次,每次5min,间隔5min再灌注。分别于降压前、降压60min、降压后120min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观察肾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C组大鼠经控制性降压60min后血BUN、Cr和尿NAG高于S组同时点值(P﹤0.05),降压120min后血BUN、Cr、β2-MG和尿NAG进一步升高,与S组同时点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组大鼠降压60min后血BUN、Cr和尿NAG低于C组同时点值(P﹤0.05),降压120min后血BUN、Cr、β2-MG和尿NAG均低于C组同时点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和创伤 降压 控制 缺血预处理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叶挺梅 高琴 +2 位作者 李艳芳 王珏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缺血引起的缺血/复灌(I/R)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6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缺血引起的缺血/复灌(I/R)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6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 azan含量的变化。结果:在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中,缺血后处理能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 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但对心室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善。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不仅能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 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而且能明显改善心室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pax illine减弱了两者联合应用的作用。结论: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上,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产生加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缺血预处理 心肌/预防和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钾通道 钙激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远距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与心肌保护 被引量:5
4
作者 夏强 高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缺血预处理、远距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抗缺血性心肌疾病的三种重要手段。这三种干预方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共享部分机制但存在差异。深入研究缺血处理的方式和机制有助于寻找防治缺血性心脏病、保护缺血心肌和... 缺血预处理、远距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抗缺血性心肌疾病的三种重要手段。这三种干预方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共享部分机制但存在差异。深入研究缺血处理的方式和机制有助于寻找防治缺血性心脏病、保护缺血心肌和促进心肌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远距预处理 缺血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预防和控制 心肌/预防和控制 钾通道 钙激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卢向航 冉珂 +1 位作者 徐军美 常业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吗啡组静注吗啡1.0 mg/kg,24 h后处理同I/R组。再灌注结束后抽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测心梗面积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吗啡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上调HSP27表达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细胞超微结构。结论:吗啡预处理可能通过HSP27对兔心肌产生延迟相保护作用,其机制与HSP27抗过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药理学 心肌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心肌缺血/预防和控制 缺血预处理 延迟相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相关机制 被引量:28
6
作者 姜翠翠 夏满莉 +1 位作者 王敏 陈士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和/或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的关系。方法:分离SD雄性大鼠心脏置于Langendorff系统行全心停灌30 min,再灌注...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和/或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的关系。方法:分离SD雄性大鼠心脏置于Langendorff系统行全心停灌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停灌前15 min给予Dex(10 nmol/L)处理。测定左心室动力学、再灌注期间冠脉流量及再灌注5 min时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azan含量以反映心肌梗死状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明显降低了再灌注期间的左室发展压、冠脉流量及再灌注末心肌组织formazan含量,显著升高了再灌注左室舒张末压、心肌LDH渗出;Dex预处理明显改善了I/R心脏功能及心肌组织活性(P<0.01);mPTP开放剂苍术苷(20μmol/L,再灌注前给药20min)及mitoKATP抑制剂5-羟基癸酸(100μmol/L,停灌前给药20 min)可取消Dex预处理产生的抗心脏I/R损伤作用。结论:围手术期常用的辅助麻醉药Dex具有减轻离体大鼠心脏I/R损伤作用,且该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Dex促进缺血前mitoKATP的开放,抑制再灌注早期mPTP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治疗应用 缺血预处理 心肌/药物疗法 线粒体/药物作用 钾通道/药物作用 腺苷三磷酸酶类/代谢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耐受机制及脑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巴晓红 巴彩凤 李艳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18-720,共3页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耐受机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血管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病 死因调查 预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许垚 丁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507-3510,共4页
急性肾损伤在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常继发于重大心血管手术、造影剂使用及肾移植后。而缺血处理作为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通过数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预刺激,增强了机体对随后严重缺血打击的耐受性,有望成... 急性肾损伤在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常继发于重大心血管手术、造影剂使用及肾移植后。而缺血处理作为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通过数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预刺激,增强了机体对随后严重缺血打击的耐受性,有望成为预防和减轻急性肾损伤的新型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可能的保护机制及其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缺血预处理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文继月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TFA(160、80、40、20mg/kg)预处理明显减少脑梗塞面积并可明显降低血清中LDH活性、MDA和PGE2含量,同时明显增加血清中NOS活性和NO含量。结论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缺血预适应样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缺血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建华 武征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观察心脏冠脉流量(CF)、心肌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观察心脏冠脉流量(CF)、心肌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用离体器官法测定家兔主动脉环张力的变化。结果12.5、25、50和100mg/L TFR—PP可明显地抑制缺血再灌致大鼠心脏CF的减少和心肌中MDA含量的升高及NO含量和NOS活性的下降;25、50和100mg/L,TFR-PP可明显地抑制心肌中CK和SOD活性的下降;50和100mg/L TFR—PP可明显地抑制心肌中LDH活性的下降。在0.033—2.70g/L范围内,TFR可分别松弛由KCl和苯肾上腺素诱导的家兔主动脉环的收缩,TFR的血管松弛作用可被内向整流型钾通道(K IR)的阻断剂BaCl2(10^-4mol/L)及大电导Ca^2+-敏感性钾通道(BK Ca)的阻断剂TEA(3×10^-3mol/L)明显地减弱,但去除血管内皮和用前列腺环素(PGI2)合成酶抑制剂Indo(0.1mmol/L)及NO合酶抑制剂L-NAME(0.1mmol/L)预处理后对TFR的血管松弛作用无明显的影响。结论,TFR—PP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少自由基过氧化、增加NO生成、血管松弛及开放K IR及BK Ca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科 黄酮类 心肌缺血/药物疗法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组胺在小鼠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11
作者 何萍 范彦英 +2 位作者 章露易 胡薇薇 陈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9-583,共5页
目的:利用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研究组胺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方法:分别将野生型(WT)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BCCAO)6、10、14 min,再灌注48 h后,再持续BCCAO进行永久性前脑缺血,观察其缺血耐受时间。部... 目的:利用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研究组胺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方法:分别将野生型(WT)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BCCAO)6、10、14 min,再灌注48 h后,再持续BCCAO进行永久性前脑缺血,观察其缺血耐受时间。部分小鼠取脑、冰冻切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比较BCCAO预处理10 min对WT和HDC-KO小鼠永久性前脑缺血耐受时间的影响。测定WT小鼠再灌30 min、5 h、48 h脑内组胺含量。结果:缺血预处理各时间点均可延长WT小鼠在永久性前脑缺血后的存活时间,其中预处理10 min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未引起海马和纹状体神经元的损伤。但预处理10 min不能诱导HDC-KO小鼠脑缺血耐受的形成。WT小鼠预处理10 min再灌30min、48 h时脑内组胺含量升高,但再灌5 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内源性组胺可能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防和控制 缺血/病理学 缺血预处理 组胺/药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缺血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κ-阿片受体介导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受体后机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珏 高琴 +2 位作者 沈佳 叶挺梅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的对抗心肌缺血/复灌(I/R)损伤和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全心停灌3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I/R模型,测定心室力学指标和复灌各...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的对抗心肌缺血/复灌(I/R)损伤和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全心停灌3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I/R模型,测定心室力学指标和复灌各时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 azan含量。酶解分离的心肌细胞采用缺氧60 m in、复氧60m in复制H/R模型,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结果:在离体心脏模型上,与I/R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组织的form azan含量明显增高,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明显降低,同时缺血后处理明显改善心室力学指标,缓解冠脉流量的减少;在分离心肌细胞模型上,缺氧后处理明显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 inaltorph im ine(nor-BN I)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 itoKATP)阻断剂5-hydroxydecanoate(5-HD)在离体大鼠心脏模型和分离心肌细胞模型上均能明显减弱缺血后处理的作用。同时在心肌细胞模型上,与H/R组相比,κ-阿片受体激动剂U 50488H明显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其作用可被m itoKATP阻断剂5-HD所阻断。结论:缺血后处理具有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κ-阿片受体和m itoKAT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预防和控制 受体 阿片样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钾通道/药物作用 心肌缺血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卫娟 孟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003-1005,共3页
2013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脑卒中已跃居我国人口死因首位,其中79%为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的物理治疗方法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新热点,尤其是远隔缺血处理——即通过给予身体非重要器官短暂的、非损伤性... 2013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脑卒中已跃居我国人口死因首位,其中79%为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的物理治疗方法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新热点,尤其是远隔缺血处理——即通过给予身体非重要器官短暂的、非损伤性缺血干预,从而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以减轻身体重要器官的缺血损伤。鉴于临床可行性和脑卒中不可预测性,远隔缺血后处理更具临床转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预处理 缺氧缺血 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一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子曦 冉珂 +1 位作者 常业恬 徐军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1-524,530,共5页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开胸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缺血再灌注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后处理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开胸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缺血再灌注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后处理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通30 s,结扎30 s,重复3次,再灌注120 min;吗啡后处理组: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予以静推吗啡1.0 mg/kg,再灌注120 min。各组分别于左冠前降支阻断前20 min、阻断后20 min、40 min、心肌再灌注1 h和2h 5个时点抽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清中肌钙蛋白(cTnI)含量;再在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和吗啡后处理组再灌注各个时间点cTnI均降低(P<0.05);缺血后处理组和吗啡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均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后处理组和吗啡后处理组血清中SOD的活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MDA的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吗啡后处理具有类似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肌缺血/治疗 缺血/病理学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学 吗啡/药理学 灌注 局部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在缺血后处理中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俞图南 洪浩 +2 位作者 杨洁琼 高琴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是否参与心肌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离体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全心停灌30 min、复灌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复灌(ischemia and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测定左心室力学指标;分光光度法测定复灌期间... 目的: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是否参与心肌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离体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全心停灌30 min、复灌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复灌(ischemia and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测定左心室力学指标;分光光度法测定复灌期间各时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复灌结束后测定心肌formazan含量。结果:与I/R组相比,缺血后处理明显改善左心室动力学指标,使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明显降低,formazan含量明显增高。与缺血后处理组相比,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开放剂精胺与后处理联合应用引起左心室作功、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下降,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增高,formazan含量降低;而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阻断剂钌红与后处理联合应用,左心室动力学指标改善、LDH含量减少,但formazan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阻滞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代谢 线粒体/代谢 心肌/代谢 心肌缺血 疾病模型 动物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综述: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予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卒中患者数量急剧攀升,并且呈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卒中的疾病负担异常严重。同时,我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多的卒中高危人群,卒中各危险因素的控制率显著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如何有效地规范化管理卒中高危人群、尽快遏制卒...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卒中患者数量急剧攀升,并且呈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卒中的疾病负担异常严重。同时,我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多的卒中高危人群,卒中各危险因素的控制率显著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如何有效地规范化管理卒中高危人群、尽快遏制卒中的高发态势是我国卒中防治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Rose教授提出了慢病防治的全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防治工作者 高危人群 慢病防治 控制 患者数量 一级预防 卒中发病率 底子差 卡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范一菲 孔德虎 +2 位作者 陈志武 赵维中 高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心肌缺血采用sc异丙肾上腺素(Iso)法,观察心电图ST段的变化,测定小鼠血清和心肌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Langendorff法离体大鼠心脏缺...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心肌缺血采用sc异丙肾上腺素(Iso)法,观察心电图ST段的变化,测定小鼠血清和心肌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Langendorff法离体大鼠心脏缺血30min后再灌30min,测定心脏的冠脉流量、心肌中的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结果TFR25、50mg/kg可以抑制Iso引起的小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和抑制心肌中MDA的含量的升高,TFR50mg/kg降低血清中LDH和MDA的增高;TFR20、40、80mg/L抑制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减少和心肌中SOD活性的下降。TFR80mg/L能抑制心肌中MDA含量的增高和NOS活性的降低,TFR40mg/L抑制心肌中的NO含量下降。结论TFR对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及增加NO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防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杜鹃花属 黄酮类/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的分子损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天 关世奎 +3 位作者 武桂铃 辛振龙 蒋帅 杨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75-2777,共3页
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占人体重量的2%,但其耗氧量却占总耗氧量的18%-20%.可见脑在人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脑缺血也可称为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致死的重大疾病。其常由脑动脉硬化引发,在缺血缺氧条件会引发脑一... 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占人体重量的2%,但其耗氧量却占总耗氧量的18%-20%.可见脑在人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脑缺血也可称为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致死的重大疾病。其常由脑动脉硬化引发,在缺血缺氧条件会引发脑一系列功能障碍。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缺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损伤机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 分子 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系列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海涛 黄鉴政 刘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系列方 (活血汤、活血益气汤、活血养阴汤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缺血 6 0 min,再灌注 3d。观察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系列方 (活血汤、活血益气汤、活血养阴汤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缺血 6 0 min,再灌注 3d。观察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病理损伤的影响 ,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 ,免疫印迹分析 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 NR1和内皮型 NOS(e NOS)的表达。结果 :活血化瘀系列方及尼莫地平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减小梗死体积和脑水肿面积 ,减少神经元损伤 (P<0 .0 5 ) ,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活血化瘀系列方和尼莫地平不同程度降低脑组织内 NOS活性和 MDA含量 ,抑制NR1表达 ,增加 SOD的活性 ,但对 e NOS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活血化瘀系列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内 NOS活性 ,降低 NR1的表达 ,减少 MDA含量和增加 SOD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药物疗法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活血化瘀系列方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NMD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致医疗专业者的声明(第一部分)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保磊 马毳 +9 位作者 赵明磊 吴昊 黄维 徐胜媛 王婧冉 李颖 王力锋 王力 曹贵方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2期157-164,共8页
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 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高血压 颅内动脉瘤 缺血 预防和控制 吸烟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