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注射血管生长素促进缺血肢体血管生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包俊敏 曹贵松 景在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99-700,共2页
为研究重组人血管生长素 (rhANG)动脉内注射对家兔缺血肢体血管生长的作用 ,制作家兔后肢缺血模型 ,于术后第 11天经动脉内导管一次性注射不同剂量的rhANG。分别作肢体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血流及肢体肌肉毛细血管密度测定。结果发现 ,... 为研究重组人血管生长素 (rhANG)动脉内注射对家兔缺血肢体血管生长的作用 ,制作家兔后肢缺血模型 ,于术后第 11天经动脉内导管一次性注射不同剂量的rhANG。分别作肢体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血流及肢体肌肉毛细血管密度测定。结果发现 ,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相比 ,各项指标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提示动脉内注射rhANG对家兔缺血肢体血管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长素 肢体缺血 血管再生 rhA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血CD34+细胞诱导小鼠缺血肢体血管生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作观 刁永鹏 +2 位作者 吴志远 闫盛 李拥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目的观察体外增殖的人脐带血CD34+细胞对缺血肢体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CD34+细胞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集人脐血细胞并进行CD34+细胞的提取、培养。建立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CD34+细胞增殖组(n=5)、CD34+细胞组(n=5)和空白对... 目的观察体外增殖的人脐带血CD34+细胞对缺血肢体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CD34+细胞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集人脐血细胞并进行CD34+细胞的提取、培养。建立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CD34+细胞增殖组(n=5)、CD34+细胞组(n=5)和空白对照组(n=5)3组。采用Di I标记CD34+细胞示踪显像和抗人核抗原抗体(H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人CD34+细胞向缺血区域的迁移能力,肢体温度、CD3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 RNA表达评估缺血肢体血流改善情况。结果 Di I标记示踪及HNA显色可见扩增的CD34+细胞出现在小鼠缺血下肢的肌肉组织中并分布在血管周围。注射液体后第14天(t=5.421,P=0.001;t=0.616,P=0.000)和第28天(t=10.780,P=0.000;t=12.123,P=0.000),CD34+细胞增殖组和CD34+细胞组的温度改变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液体后第28天,CD34+细胞增殖组和CD34+细胞组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592.3±24.6(t=26.386,P=0.000)和530.7±25.5(t=21.502,P=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9.7±19.9;CD34+细胞增殖组和CD34+细胞组的TGF-β1mRNA表达量分别为(0.578±0.050)(t=12.376,P=0.000)和(0.504±0.080)copies(t=7.098,P=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24±0.040)copies。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脐带血CD34+细胞能向缺血区富集并诱导血管生成,促进血流复通,有望成为治疗下肢缺血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CD34+细胞 脐带血干细胞 肢体缺血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泷爽 纪东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构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CLTI)动物模型旨在研究CLTI病程中病理生理变化,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随着临床治疗进展,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目前广泛应用的CLTI动物模型包括啮齿... 构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CLTI)动物模型旨在研究CLTI病程中病理生理变化,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随着临床治疗进展,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目前广泛应用的CLTI动物模型包括啮齿动物(如大鼠和小鼠)和大型动物(如兔和猪)。建立慢性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结扎切除法、动脉电凝法、Ameroid环缩器以及腔内方法。该文就CLTI动物模型研究领域近年来主要进展做一综述,以便更清晰地了解不同动物和实验方法的优缺点,从而完善动物模型,为CLTI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兔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费紫嫣 高宇凡 +2 位作者 李亮 刘昌盛 查云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微血管渗透性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兔股骨上段骨髓内皮...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微血管渗透性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兔股骨上段骨髓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BMEPCs)功能。材料与方法 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中随机选取18只兔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构建DM模型兔,其中造模成功的DM兔12只,6只DM造模失败兔处以安乐死。12只DM兔和12只非DM兔行右侧股动脉结扎术分别作为DM合并CLI(DM+CLI)组和单纯CLI组,术后两组各存活10只。6只非DM兔手术暴露右侧股动脉不结扎作为假手术对照(Control)组(n=6),全部存活。各组在术后第0、4周行右侧股骨上段DCE-MRI检查,于术后第4周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右侧股骨上段BMEPCs数量、BMEPCs迁移和血管生成功能以及骨髓液相色谱-质谱脂肪酸代谢组学,并计算骨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与CLI组和Control组相比较,DM+CLI组术后第4周股骨上段骨髓Ktrans、Kep、Ve值增加(P<0.05),骨髓MVD减少,骨髓棕榈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以及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活性指数减少(P<0.05),延长酶活性指数增加(P<0.05)。DM+CLI组BMEPCs动员、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受损(P<0.05)。术后第4周右侧股骨上段骨髓Ktrans、Kep、Ve值、骨髓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指标均与BMEPCs迁移和血管生成功能存在相关性(P<0.05),对DM+CLI组和CLI组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BMEPCs动员能力与Ktrans、Kep、Ve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DCE-MRI联合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DM+CLI兔骨髓BMEPCs功能是可行的,可以为调脂改善BMEPCs功能和预防截肢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定量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重症肢体缺血 内皮祖细胞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代谢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建立足底外侧动静脉交通治疗糖尿病慢性威胁肢体缺血1例
5
作者 高阳 刘端 +5 位作者 王飞 张帆 李杨 郭建明 郭连瑞 谷涌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69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10年,右足静息痛2年,足趾破溃坏疽1月余”于2023年3月21日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症”入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冠心病史17年,分别于2006年、2007年于外院接受心脏腔内血管成形手术治疗。本...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10年,右足静息痛2年,足趾破溃坏疽1月余”于2023年3月21日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症”入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冠心病史17年,分别于2006年、2007年于外院接受心脏腔内血管成形手术治疗。本次入院前曾于外院接受腔内治疗不成功,同时接受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糖尿病 慢性威胁肢体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评价H 2S干预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兔骨髓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
6
作者 高宇凡 费紫嫣 +2 位作者 李亮 刘昌盛 查云飞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8-1305,共8页
目的:采用定量DCE-MRI评价外源性硫化氢(H 2S)干预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兔骨髓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方法:将15只糖尿病合并重症肢体缺血模型兔随机分为DM+CLI+Saline组(n=7)、DM+CLI+NaHS组(n=8),另设置空白对照组(NC组,n=6)。连续... 目的:采用定量DCE-MRI评价外源性硫化氢(H 2S)干预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兔骨髓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方法:将15只糖尿病合并重症肢体缺血模型兔随机分为DM+CLI+Saline组(n=7)、DM+CLI+NaHS组(n=8),另设置空白对照组(NC组,n=6)。连续3周予DM+CLI+NaHS组实验兔耳缘静脉注射NaHS溶液(30μmol/kg/d)。分别于造模后第0、1、2、3周对各组实验兔行MRI右侧股骨斜冠状位DCE-MRI序列扫描,通过后处理计算得到右股骨上段骨髓的血容量转移常数(K trans)、速率常数(K ep)和对比剂血管外细胞外间隙的容积(V e)等定量参数。取第3周各组实验兔股骨上段行CD31免疫组化染色,计算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并检测造模后第3周原代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内活性氧(ROS)水平、骨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和骨髓来源EPCs迁移和成管功能。结果:外源性H 2S干预第2、3周股骨上段骨髓K trans、V e和K ep值较未干预组减低(P<0.05),股骨上段MVD较未干预组增加(P<0.05)。干预第3周骨髓EPCs胞内ROS水平下降,骨髓组织SOD水平升高,血清sICAM-1显著降低,血清Ang-1浓度显著增加,且骨髓来源EPCs迁移和成管功能上调(P<0.05)。第3周股骨上段骨髓MVD与K trans值呈负相关(r=-0.780,P<0.05)、与K ep值和V e值呈正相关(r=0.808、0.889,P<0.05),骨髓内皮祖细胞ROS阳性率与股骨上段骨髓K trans值、K ep值、V e值呈正相关(r=0.714、0.872、0.877,P<0.05),而与骨髓组织SOD水平呈负相关(r=-0.754、-0.856、-0.880,P<0.05)。血清sICAM-1、Ang-1水平与股骨上段骨髓K trans、K ep、V e值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利用DCE-MRI定量参数评价外源性H 2S干预兔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骨髓氧化应激水平是可行的,外源性H 2S通过降低骨髓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降低骨髓微血管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硫化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有肺保护作用:160例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杨 刘刚 +1 位作者 欧毅 鹿文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0)、艾司氯胺酮组(SK组,n=40)、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组,n=40)、艾...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0)、艾司氯胺酮组(SK组,n=40)、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组,n=40)、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SKR组,n=40)。在麻醉诱导前,SK组以艾司氯胺酮0.5 mg/kg(稀释成10 mL)静脉注射;R组于左下肢腘窝上1~2 cm绑止血带,阻断一侧下肢血流5 min,然后恢复血流5 min,重复3次;SKR组联合上述两组处理方法;C组静脉给10 mL生理盐水,并仅于左下肢腘窝上1~2 cm绑止血带(无压力)30 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0.5 h(T0.5)、单肺通气1 h(OLV T1)、双肺通气后1 h(T3),抽取患者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采集静脉血样,ELISA测定法检测诱导前(T0)、OLV 1 h(T1)、OLV 2 h(T2)、双肺后1 h(T3)、术后24 h(T4)时间点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SP-D),克拉拉细胞蛋白16(CC-1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最终C组有35例患者,R组33例患者,SK组34例患者,SKR组32例患者纳入分析。与C组相比,SK组、R组及SKR组的CC-16、SP-D、TNF-α浓度更低(P<0.05);与SK组及R组相比,SKR组的CC-16、SP-D、TNF-α浓度更低(P<0.05);与C组相比,SK组、R组及SKR组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低,且SKR组住院时间较SK组及R组更短,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强抗炎反应,减轻急性肺损伤,缩短肺癌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 肺癌 肺损伤 肺保护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辅助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严重肢体缺血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李攀峰 李晓健 +3 位作者 王国权 张松坡 牛浩 翟水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 评价激光辅助球囊血管成形术(LA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严重肢体缺血(CL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采用LABA或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 目的 评价激光辅助球囊血管成形术(LA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严重肢体缺血(CL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采用LABA或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CL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行LABA治疗,40例患者行单纯BA治疗。LABA组技术成功率、术后踝肱指数(ABI)、术后ABI较术前提高值、术后24个月临床症状持续改善率和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均高于单纯BA组(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靶血管穿孔、截肢及死亡事件,在靶血管动脉夹层、远端栓塞、补救性支架置入及术后24个月免截肢生存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LA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CLI安全有效,中期疗效优于单纯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 激光 球囊 血管成形术 严重肢体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晓光 白涛 +1 位作者 王俊科 吴滨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6-257,共2页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PC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PL组)。建立体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PC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PL组)。建立体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分别结扎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血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I组CK及LDH含量明显升高(P<0.05);PC组、PL组与I组比较,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5)。结论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远端严重肢体缺血28例报告 被引量:25
10
作者 庄百溪 杨淼 +3 位作者 马鲁波 于春利 张童 石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15-616,624,共3页
目的 观察小球囊扩张远端血管对膝下缺血性病变导致的下肢远端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06年4月对28例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使用小口径球囊(直径≤3 mm)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成功对85条病... 目的 观察小球囊扩张远端血管对膝下缺血性病变导致的下肢远端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06年4月对28例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使用小口径球囊(直径≤3 mm)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成功对85条病变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无严重并发症。20例有效,6例显效,有效率92.8%(26/28),2例无效,其中1例术后2个月病情恶化行膝下截肢。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78.6%(22/28),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27±0.24升高为术后3 d 0.65±0.38(t=10.559,P=0.000);术后3个月未发现治疗血管再狭窄〉50%。结论 小口径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血管病变导致的下肢远端严重缺血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 严重肢体缺血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肢体缺血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玉金 张孝军 +2 位作者 宋伟祥 沈旭波 李浏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灌注尿激酶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肢体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UniFuse溶栓导管灌注尿激酶治疗21例急性肢体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导管接触溶栓(CDT)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溶栓有效,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经导管灌注尿激酶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肢体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UniFuse溶栓导管灌注尿激酶治疗21例急性肢体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导管接触溶栓(CDT)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溶栓有效,临床症状缓解,保肢成功。1例因肾功能失代偿发生脑出血死亡,无其它出血、血肿、致残并发症。结论初步临床研究表明,CDT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安全有效,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及支架植入,溶栓风险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肢体缺血 导管接触溶栓 尿激酶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运重建治疗糖尿病严重肢体缺血 被引量:13
12
作者 管金平 李强 +2 位作者 苗进 张娟子 王晋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严重肢体缺血(CLI)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21例糖尿病严重肢体缺血患者采用DEEP球囊行膝下动脉成形术。结果对69条病变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12枚,PTA成功率82.61%(...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严重肢体缺血(CLI)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21例糖尿病严重肢体缺血患者采用DEEP球囊行膝下动脉成形术。结果对69条病变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12枚,PTA成功率82.61%(57/69),其中2例术后行高位截肢,其余有效。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运重建可作为治疗糖尿病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 严重肢体缺血 放射学 介入性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术治疗不可手术的慢性严重肢体缺血1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伟浩 张学民 +5 位作者 贺致宾 张小明 蒋京军 张韬 李伟 李清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2-364,共3页
肢体动脉闭塞导致的静息痛、肢体溃疡、坏疽等慢性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症状是威胁人类肢体健康、导致截肢的重要原因。周围动脉疾病年发病率为2.35%,年患病率达10.69%,其中每年有1%~3%的患者会进展为CLI,造成极... 肢体动脉闭塞导致的静息痛、肢体溃疡、坏疽等慢性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症状是威胁人类肢体健康、导致截肢的重要原因。周围动脉疾病年发病率为2.35%,年患病率达10.69%,其中每年有1%~3%的患者会进展为CLI,造成极大的社会负担[1]。虽然以球囊扩张支架成形为代表的微创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在近20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因为疾病病变的复杂性,以及全身合并症的制约,而无法接受开放或腔内手术治疗[2-3],不得不饱受疼痛的折磨,最终选择截肢或因并发症死亡[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肢体缺血 脊髓电刺激 外周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安英 杨宁江 +6 位作者 李强 王爽 钟秀宏 张以忠 赵丽微 张雷 杨淑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适应组、灯盏花素组及灯盏花素预适应五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适应组、灯盏花素组及灯盏花素预适应五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灯盏花素和预适应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活性,灯盏花素预适应组较灯盏花素组更明显。预适应、灯盏花素和灯盏花素预适应组均明显降低肝匀浆MDA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的活性。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灯盏花素预适应组明显减轻肝损伤。结论:与灯盏花素组比较,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 肝损伤 灯盏花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肢体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梅 李主一 +2 位作者 翁龙江 李光权 王根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高原肢体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安梅,李主一,翁龙江,李光权,王根春本实验旨在探讨高原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引起急性肺损伤的特点,为临床防治这类损伤提供实验依据。动物模型及分组:拉萨地... 高原肢体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安梅,李主一,翁龙江,李光权,王根春本实验旨在探讨高原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引起急性肺损伤的特点,为临床防治这类损伤提供实验依据。动物模型及分组:拉萨地区大耳白兔40只,体重1.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肢体缺血 灌注损伤 急性肺损伤 粘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瑾 李杨 +4 位作者 黄磊 邱林 田单 潘慧 祝世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脑缺血后进行短暂肢体缺血提高脑缺血耐受模型,确定肢体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时程的影响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作用,探讨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复制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 目的:建立小鼠脑缺血后进行短暂肢体缺血提高脑缺血耐受模型,确定肢体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时程的影响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作用,探讨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复制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第1批实验将小鼠分为9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时间分别0.5 h、1 h、1.5 h、2 h组),脑缺血/再灌注+短暂肢体缺血(LIPostC)组(0.5 h+LIPostC、1 h+LIPostC、1.5 h+LIPostC、2 h+LIPostC组)。分别观察小鼠运动行为变化;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损伤程度;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程度。第2批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LIPostC组和MCAO+LIPostC+quercetin组(缺血时间为2 h)。术后24 h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皮质中HSP70蛋白表达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脑缺血时程影响小鼠运动行为和脑损伤程度,随脑缺血时间延长,小鼠的脑再灌注损伤程度加重,其行为缺陷和脑病理变化明显;缺血2 h组脑损伤程度比缺血1.5 h组和缺血1 h组严重(P<0.05)。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施加LIPostC显示不同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LIPostC各组与相对应的I/R组比较,其脑再灌注损伤程度呈现不同程度减轻,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脑皮质损伤减轻,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目减少。脑缺血2 h再灌注损伤较重,但LIPostC仍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以2 h脑缺血小鼠为模型进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LIPostC可提高缺血脑组织HSP70蛋白表达,改善神经功能,HSP70抑制剂quercetin可削弱LIPostC的这种脑保护作用。结论:LIPostC可抑制MCAO小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缺血脑区HSP70表达和改善神经功能。HSP70在LIPostC提高MCAO小鼠的脑缺血耐受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耐受 肢体缺血后适应 热休克蛋白质70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中过氧化物酶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雯 刘宁 +4 位作者 齐迎春 张颖 邓昭阳 杨靖 谢晓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1-764,共4页
目的研究血浆及心肌局部炎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血管系统损害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止血带结扎构建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按照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随机分... 目的研究血浆及心肌局部炎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血管系统损害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止血带结扎构建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按照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随机分为9组:①正常对照组(C);②缺血2、4 h组(I_2,I_4);③缺血4 h再灌注0.5、2、4、6、12、24 h组(R_(0.5),R_2,R_4,R_6,R_(12),R_(24))。观察各组大鼠血浆及心肌MPO、TNF-α水平的变化,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_2组血浆及心肌MPO、TNF-α即开始明显上升;与I_4组比较,血浆及心肌MPO分别于再灌注R_(0.5)、R_2组明显升高;R_4组血浆TNF-α明显上升,R_(12)组心肌TNF-α明显下降;R_(24)组血浆MPO、TNF-α明显下降(P<0.05)。R_4血浆MPO、TNF-α心肌TNF-α达到峰值;R_6组心肌MPO达到峰值。TNF-α免疫组化提示I_4组大鼠心肌胞浆即可见较多棕色染色颗粒,R_4组浆棕色染色颗粒继续增多,R_(24)组明显减少。结论炎细胞在心肌组织的聚集活化、全身及心肌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激活是肢体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心肌损伤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其中再灌注期心肌损伤与全身性炎性细胞因子激活关系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 髓过氧化物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晓光 马虹 +1 位作者 王俊科 吴滨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及神经节阻滞剂,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4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 目的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及神经节阻滞剂,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4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组),L-NAME+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N组),神经节阻滞剂六甲双胺+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H组)。实验结束,用TTC染色的方法测定大鼠心梗面积。每组另取8只大鼠,待实验结束后取缺血区心肌组织,测定NO、NOS及iNOS,应用反转录PCR技术,测定iNOS mRNA。结果PL组和PL-H组心肌梗死面积较Ⅰ组明显缩小(P<0.05),而PL-N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L组和PL-H组心肌组织NO含量较Ⅰ组明显升高,NOS、iNOS活性亦升高(P<0.05);PL-N组NO含量较I组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组和PL-H组较I组心肌组织iNOS mRNA明显升高(P<0.05);而PL-N组iNOS mRNA表达较Ⅰ组无变化。结论内源性一氧化氮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早期心脏保护中起重要作用,而神经元途径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中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大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用机制 一氧化氮 神经元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肾损伤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中立 凌亦凌 +3 位作者 姚玉霞 张爱子 周君琳 黄新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40-1140,共1页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肾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假手术(S),后肢单纯缺血(I),后肢缺血-再灌注(I-R) 2 h、6 h、12 h、18 h、24 h, 后肢I-R12 h+AG(iNOS活性抑制剂氨基胍)各组.夹闭双侧股动脉根...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肾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假手术(S),后肢单纯缺血(I),后肢缺血-再灌注(I-R) 2 h、6 h、12 h、18 h、24 h, 后肢I-R12 h+AG(iNOS活性抑制剂氨基胍)各组.夹闭双侧股动脉根部4 h,开放2 h-24 h, 制备 I及I-R各组模型,I-R12 h+AG组再灌注前20 min,经腹腔注射AG 10 mg/kg.光镜观察肢体I -R及肢体I-R应用AG后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iNOS mR NA表达的变化,以iNOS与β-actin(内参对照物)逆转录扩增产物电泳谱带的积分灰度值的比值作为iNOS mRNA的半定量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观测肾iNOS蛋白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 -)的衍生物硝基化酪氨酸(NT)的生成与分布;比色法测定肾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 结果:(1)S及I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现轻度水肿;肢体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水肿,部分肾小球及球后毛细血管明显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堆积有大量破裂的红细胞.(2)N组肾组织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34±0.015;S组较前者上调,为0.176±0.009,P <0.0 5;I组为0.215±0.012,与N组相比,P<0.01,与S组相比,P<0.05;肢体 I-R后进而上调 ,I-R6 h组表达至高峰,此后回降,I-R2 h、6 h、12 h、18 h和24 h组的表达量依次为0. 342±0.04 2、0.417±0.037、0.384±0.039、0.305±0.011和0.294±0.013,均较N、S及I组显著升高,P<0.01.(3)N、S及I组iNOS阳性细胞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I-R组肾小管各段上皮均呈iNOS阳性反应.(4)N、S及I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内有少量NT阳性产物,I-R组肾小球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密集的NT阳性产物.(5)S、I组与N组相比,I-R 6 h组同S、 I组相比,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6)对肢体I-R大鼠应用 AG 10 mg/kg可使肾组织病变减轻.结论:(1)肢体I-R可引发肾组织损伤,肾小管上皮严重水肿是其病变特征;(2)肢体I-R致肾损伤可能包含创伤应激、过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 ,而肾内高表达的iNOS-NO-ONOO-及其介导的过氧化损伤可能是肢体I-R引发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肾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改善大鼠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林静 高建芝 +2 位作者 腾清蕾 杨保胜 张金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是否参与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的保护。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n=10):假手术组(Sham组),左冠脉前降支仅穿线;MIRI组,左前降支断流30min后再灌注120min;肢体缺血预适应(LIPC)组,左...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是否参与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的保护。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n=10):假手术组(Sham组),左冠脉前降支仅穿线;MIRI组,左前降支断流30min后再灌注120min;肢体缺血预适应(LIPC)组,左后肢根部施压5min后再灌注5min,反复3次,3d后同MIRI组。检测各组血清ADP、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其中每组6只心肌TTC染色,2只HE染色。结果:MIRI组血清ADP含量较Sham组降低(P<0.05);LIPC组血清ADP含量较MIRI组升高(P<0.05);LIPC组心梗面积比Sham组减小(P<0.05);MIRI组血清LDH及cTnI含量较Sham组增加(P<0.05),LIPC组血清LDH及cTnI含量较MIRI组下降(P<0.05)。血清ADP水平与心梗面积、血清LDH及cTnI呈负相关(r1=-0.854;r2=-0.748;r3=-0.743)。光镜下MIRI组心肌纤维紊乱而LIPC组损伤表现减轻。结论:ADP在MIRI中起保护作用。LIPC是MIRI心肌的保护性因子,ADP改善LIPC对MIRI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肢体缺血预适应 心肌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