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早期的MRI表现及分型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桂青 李庆丰 杜湘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早期脑损害在MRI上的表现及其分型。并将其MRI早期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方法  2 5例临床诊为缺血缺氧脑病的新生儿于生后 7天内行MRI检查 ,并将其MRI早期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结果 所有患儿表现不同...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早期脑损害在MRI上的表现及其分型。并将其MRI早期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方法  2 5例临床诊为缺血缺氧脑病的新生儿于生后 7天内行MRI检查 ,并将其MRI早期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结果 所有患儿表现不同程度的脑损害 ,将其早期MRI表现分为五型 :①广泛脑水肿型 ;②颅内出血型 ,包括皮层及皮层下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③皮层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型 ;④丘脑和基底节区的异常 ;⑤脑干背侧信号异常。结论 MRI能较准确反映出缺血缺氧脑病早期脑损害及其分型 ,对缺血缺氧脑病的早期治疗及针对性诊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 缺血缺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党银霞 周岳 +2 位作者 鲁霞 王生霞 王凡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5,共7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期死亡及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HIE常导致永久性脑瘫、神经感觉障碍和认知缺陷...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期死亡及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HIE常导致永久性脑瘫、神经感觉障碍和认知缺陷,并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因此,探索HIE新的治疗策略成为新生儿领域研究的焦点。随着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基因调控功能被逐渐认识,研究表明lncRN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高度表达,并可能通过与微小RNA相互作用、干预基因转录、参与表观遗传调控等多种机制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lncRNA在新生儿HIE中的表达特征、潜在功能以及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前景,并讨论了它们对不同神经细胞的特定调控效应,以深入了解其治疗潜力,旨在为HIE的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 长非编码RNA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谢晓娟 张海艳 +1 位作者 郭叶群 倪啸晓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目的 探讨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对策。方法 报道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6月收治的1例心跳呼吸骤停引发脊髓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Pub Med、中国知网2014年1月-2024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脊髓梗死的病... 目的 探讨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对策。方法 报道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6月收治的1例心跳呼吸骤停引发脊髓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Pub Med、中国知网2014年1月-2024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脊髓梗死的病因、特征和治疗方案。结果 本病例临床特征为四肢无力伴麻木,腰背部疼痛麻木,吞咽、言语困难,大小便障碍;MRI检查提示颈_2-胸_1水平脊髓前索及外侧索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诊断为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给予抗血小板和康复治疗。复习文献发现,脊髓梗死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疾病,病因较多,多由主动脉手术或主动脉病变引起,具有节段性感觉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MRI可在其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尚缺少特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脊髓梗死发病急,起病隐匿,多与其他疾病相伴行,容易漏诊误诊。本病例脊髓梗死原因考虑低血压和椎动脉纤细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平面下截瘫,四肢无力伴麻木,腰背部疼痛麻木;诊断首选MRI,治疗包括卒中二级预防、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及高压氧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梗死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脊髓缺血 缺血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777激动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刘绒洁 陈琴 +6 位作者 熊英 汪朝云 陈昌领 张晴 陈茂琼 冯占辉 叶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研究INT-777激动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5,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IE组(G)、INT-777... 目的研究INT-777激动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5,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IE组(G)、INT-777低(low-dose,L)、中(medium-dose,M)、高剂量(high-dose,H)组。采用改良的Rice-Vanucci法构建HIE模型,造模后1 h鼻内给药。造模后48 h进行短期神经行为学测试评估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比重法测定脑含水量、亚铁离子试剂盒测定脑亚铁含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尼氏染色观察尼氏物质丢失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皮层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TFR1、GPX4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G组短期神经行为学测试消耗时间增加,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脑亚铁含量均增加,患侧脑组织损伤明显,尼氏物质丢失严重,神经元线粒体体积变小、线粒体嵴减少,TFR1表达增多、GPX4表达减少;与G组相比,INT-777给药组短期神经行为学测试消耗时间缩短,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脑亚铁含量均减少,患侧脑组织损伤减轻,尼氏物质丢失不明显,神经元线粒体体积变大,线粒体嵴增多,TFR1表达减少、GPX4表达增多。结论INT-777激动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新生大鼠 TGR5 神经元 铁死亡 TFR1 GPX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通过ERK通路改善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5
作者 杨飞鸿 林超 +5 位作者 孙翔宇 王永强 李贺 李利利 雍玥 宋建钢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HI)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7日龄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缺氧模型组(HI)和HI模型+人参皂苷Rb1干预组(HI+Rb1),每组10只。采用改良Rice-Vannu...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HI)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7日龄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缺氧模型组(HI)和HI模型+人参皂苷Rb1干预组(HI+Rb1),每组10只。采用改良Rice-Vannucci法建立缺血缺氧模型,并在手术后通过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b1(20 mg/kg),连续7 d,每天1次。术后7 d和14 d对小鼠脑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检测大脑皮质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数量以及ERK信号通路的激活状态。同时,利用子宫电转(IUE)技术在大脑皮质过表达ERK信号通路,观察ERK信号通路对胶质细胞发育的影响。进一步通过IUE方法,在P0小鼠大脑皮质过表达ERK,7 d后制作HI模型,分析增强ERK信号对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和髓鞘再生的作用。结果:与HI组相比,HI+Rb1干预组小鼠运动能力显著改善,脑损伤面积缩小,成熟神经元丢失减少,而新生神经元增多。同时,大脑皮质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增加,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得到增强。过表达ERK信号通路的小鼠大脑皮质中,少突胶质细胞显著增多。在过表达ERK信号的HI模型小鼠中,脑损伤区周围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多,与人参皂苷Rb1干预后的结果一致。结论:人参皂苷Rb1具有改善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可能通过增强ERK信号通路,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和髓鞘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 人参皂苷RB1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再生 ERK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实验验证研究黄芪提取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丽娅 李丽华 毕思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7,共8页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提取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UniProt、GeneCards和OMIN数据库获得黄芪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提取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UniProt、GeneCards和OMIN数据库获得黄芪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基因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HIE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芪提取物“活性成分-药物靶点”网络。应用PDB和TCMSP数据库获取分子结构,使用SYBYL-X2.1软件进行模拟分子对接。建立大鼠动物试验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TCMSP数据库,共得到黄芪提取物的70个活性成分及其350个相关靶点,去除重复靶点和基因注释后,最终获得“黄芪提取物”有效成分的120个靶点。通过将黄芪提取物的120个靶点与HIE的前242个靶点(相关性分数>5)相映射,筛选出黄芪提取物治疗HIE的18个潜在靶点,发现4-羟基肉桂酸、顺式阿维酸、黄芪紫檀烷苷、常春藤皂苷元、华良姜素为关键活性成分。将18个潜在靶点输入STRING中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共发现3个核心靶点(degree值>30),分别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2(nitric oxide synthase 2,NOS2)、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动物实验显示,黄芪提取物能够降低大鼠模型海马组织内的NOS2、PTGS2、MAPK4、CASP8蛋白表达。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黄芪提取物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起到抑制神经元凋亡、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提取物 缺血缺氧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党银霞 沈富辉 +2 位作者 王生霞 鲁霞 王凡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4,共9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亚低温治疗已成为常规手段,但目前治疗HIE的方法有限且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时间和设备的限制,亚低温治疗无法及时应用,治疗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亚低温治疗已成为常规手段,但目前治疗HIE的方法有限且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时间和设备的限制,亚低温治疗无法及时应用,治疗后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或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探索HIE的其他有效治疗方法成为新生儿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证明HIE可引起神经系统在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复杂变化,环状RNA(circRN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高度表达,并参与调节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有望成为HIE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HIE中circRNA对不同神经细胞的调控作用,旨在为治疗HIE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 环状RNA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大鼠神经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亚兵 赵媛 +3 位作者 张凡 王倩 汪兆艳 栾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4,共8页
目的探究移植人神经干细胞(hNSCs)治疗新生大鼠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后遗症期对神经的保护机制。方法取80只7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取其中55只采用Rice-Vannucci法制备HIE模型,建模后24 h对存活模型鼠采用Longa评分筛选出中、重... 目的探究移植人神经干细胞(hNSCs)治疗新生大鼠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后遗症期对神经的保护机制。方法取80只7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取其中55只采用Rice-Vannucci法制备HIE模型,建模后24 h对存活模型鼠采用Longa评分筛选出中、重度神经损伤大鼠并随机分为HIE+PBS组(PBS组,n=23)、HIE+hNSCs组(NSC组,n=23),从剩余25只大鼠中随机取23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n=23),Sham组只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离断,也不予缺氧处理。三组同步给予药物抗排斥反应,PBS组与NSC组在建模后3 d分别经右侧脑室注射5μL PBS溶液或hNSCs悬液。移植后10 d,三组各随机取15只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种因子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移植后12周,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SC组大鼠脑内hNSCs的迁移、分化,以水迷宫实验对三组各剩余的8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检测。结果移植后10 d,NSC组VEGF、BDNF两种因子含量均最多,PBS组次之,Sham组最少,NSC组两种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P<0.05)。移植后12周,hNSCs向HIE大鼠两侧脑半球迁移,以右侧为主,成熟神经元分化率约30%。移植后12周,水迷宫实验中,PBS组潜伏期均长于Sham组及NSC组(均P<0.05),PBS组穿越平台次数均少于Sham及NSC组(均P<0.05);而Sham组与NSC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室移植hNSCs通过加强HIE大鼠脑内VEGF、BDNF的旁分泌效应,及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的替代作用,从而促进HIE大鼠后遗症期神经损伤的修复,为HIE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迁移 细胞分化 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9
作者 王志璇 朱勇越 +1 位作者 袁博翔 薛进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782,共5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HIE)定义为围生期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性病变,常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氧化应激指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失衡的过程,从而导致自由基蓄积过多,进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氧化应激已被发现...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HIE)定义为围生期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性病变,常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氧化应激指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失衡的过程,从而导致自由基蓄积过多,进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氧化应激已被发现在NHIE的发病机制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氧化应激与NHIE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从氧化应激的角度进一步优化NHIE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 氧化应激 炎症 线粒体损伤 凋亡 自噬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指针配合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运动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10
作者 武平 罗蓉 +5 位作者 钟兰 吴俊梅 范薇 熊熠 王秋 李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4-52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指针和神经发育治疗技术(Neuro develop treatment,NDT)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运动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缺氧脑病患儿3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进行NDT治疗,治疗组进行NDT和... 目的:探讨早期指针和神经发育治疗技术(Neuro develop treatment,NDT)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运动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缺氧脑病患儿3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进行NDT治疗,治疗组进行NDT和指针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治疗后疗效优于治疗前,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指针和NDT干预均对缺血缺氧脑病患儿的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状况有改善作用,而且指针和NDT配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针 神经发育治疗技术 缺血缺氧脑病 运动发育指数 智力发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TRPC3通路介导的神经自噬研究
11
作者 薛梅 杨丽 +2 位作者 樊晓艳 李玲 钱金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8-985,共8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TRPC3通路介导的神经自噬作用。方法:7日龄Sprague-Dawley(SD)雄性幼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为Sham组、HIBD组、HIBD+Vector组和HIBD+TRPC3组。HIBD+Vector组和HIBD+TRPC3组在诱导HIBD模型...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TRPC3通路介导的神经自噬作用。方法:7日龄Sprague-Dawley(SD)雄性幼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为Sham组、HIBD组、HIBD+Vector组和HIBD+TRPC3组。HIBD+Vector组和HIBD+TRPC3组在诱导HIBD模型前24 h,分别将Vector或TRPC3注射到左侧脑室中。评估各组幼鼠脑梗死面积、神经系统评分、脑水肿体积、神经元凋亡和线粒体自噬。体外将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分为以下6组:Control组、OGD/R组、OGD/R+TRPC3组、OGD/R+NC组、OGD/R+si-Pink1组和OGD/R+TRPC3+si-Pink1组。除Control组外,其他组使用氧气-葡萄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方法建立体外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HIBD组和HIBD+Vector组显示出较大的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神经学评分和神经元凋亡(P<0.05)。HIBD+TRPC3组的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神经学评分和神经元凋亡较HIBD+Vector组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HIBD组和HIBD+Vector组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 RBR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ight chain 3,LC3)Ⅱ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HIBD+Vector组相比,HIBD+TRPC3组Pink1、Parkin和Lc3Ⅱ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P<0.05)。体外实验显示,TRPC3上调可以强烈增加Pink1、Parkin的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以及减少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sequestosome-1,p62)的表达。Pink1沉默可以部分阻止TRPC3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TRPC3上调增加了健康线粒体的数量,减少了受损线粒体的数量,提高了HT-22细胞的生存率。然而,Pink1沉默阻止了TRPC3对线粒体功能和增殖能力的恢复。结论:TRPC3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HIBD早期阶段中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血缺氧 典型的瞬时受体电位3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被引量:28
12
作者 吕国荣 王振华 +3 位作者 苏瑞娟 刘彦英 何韶铮 李伯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评价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mA)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超声检查孕妇1383例,孕周20~4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产前检测胎儿UmA、MCA的Vs、Vd、Vm、S/D、PI和RI,计算... 目的评价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mA)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超声检查孕妇1383例,孕周20~4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产前检测胎儿UmA、MCA的Vs、Vd、Vm、S/D、PI和RI,计算UmAPI/MCAPI值,确定上述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另选择77例晚期妊娠孕妇产前检测UmA和MCA的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在1~3周内行剖腹产,根据临床和CT检查结果诊断HIE,将之分成两组即HIE组(20例)和非HIE组(57例)。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对其进行诊断试验评价。结果①1383例不同孕周胎儿MCA和UmA其Vs、Vd、Vm、S/D、PI和RI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②HIE组和非HIE组其产前MCA、UmA血流参数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UmAVd(P<0.01)、PI(P<0.001);MCAVs(P<0.05)、Vd(P<0.001)、Vm(P<0.01)、PI(P<0.01)、UmAPI/MCAPI(P<0.001);③若以x-±2s作为正常值范围预测新生儿HIE,其UmAPI、MCAPI、UmAPI/MCAPI、UmAPI联合MCAP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5%、100%,30%、100%,45%、91.2%,50%、100%。结论UmAPI联合MCAPI及其比值对预测新生儿HIE有一定价值。对于具有明显I UGR、羊水过少或混浊、脐带绕颈并伴有异常UmAPI、MCAPI的孕妇,建议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监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新生儿缺血缺氧 胎儿缺氧 脐动脉 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和TNF-α表达量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3
作者 阎雯 黄妮娜 +1 位作者 贾小芳 杨雪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3-694,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与其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4例HIE患儿(其中轻度5例、中度7例、重度12例)和13例正常新生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TNF...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与其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4例HIE患儿(其中轻度5例、中度7例、重度12例)和13例正常新生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并对其表达量与HIE的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脊液中的IL-1β及TNF-α的表达量随HIE的脑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的IL-1β及TNF-α水平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HIE患儿脑脊液中的IL-1β及TNF-α水平随HIE患儿脑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TNF-Α 新生儿缺血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49
14
作者 赵萍 周春梅 +3 位作者 廖火生 张秀琴 张伟忠 李清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为评价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智力发育的效果 ,以6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常规育儿组32例 ,另设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月~30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治... 为评价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智力发育的效果 ,以6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常规育儿组32例 ,另设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月~30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治疗。所有病例均于生后每隔3月~6月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1岁、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 (MDI)、运动发育指数 (PDI)比常规育儿组高 (P<0.01) ,可达正常对照组水平 (P>0.05) ;干预组康复率为93 %,而常规育儿组仅为72 %,提示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 ,有效地防治HIE所致的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 早期干预 智力 H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综合康复的疗效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飞 何静杰 +3 位作者 刘丽旭 山磊 胡雪艳 刘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康复评定方法和主要问题点、康复治疗手段及功能评分。结果经康复治疗,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康复评定方法和主要问题点、康复治疗手段及功能评分。结果经康复治疗,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评分和平衡评分、Holden步行分级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级改善(Z>2.588, 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 康复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及张量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16
作者 穆靓 杨健 鱼博浪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损伤特点复杂。根据脑成熟度、损伤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MRI的影像表现各异。本文总结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原理和检查优势。回顾性分...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损伤特点复杂。根据脑成熟度、损伤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MRI的影像表现各异。本文总结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原理和检查优势。回顾性分析了新生儿HIE的DWI和DTI的各参数变化及其规律。提示DWI能早期检出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变的范围,并能一定程度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DTI能连续性反映脑组织轴索、髓鞘细微结构的改变,显示解剖构造与脑功能区域的关联。上述MRI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有益支持和保证,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 新生儿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晓蕾 余世禄 +3 位作者 余涛 黄杰 郭平 梁河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分别应用复方丹参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与正常组对照,发现复方丹参治疗组的血清SOD显著增高(t=2.147,P<0.05);血清CK-BB明显下降(t=2.400,P<0.05),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评分异常率亦较胞二... 本文分别应用复方丹参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与正常组对照,发现复方丹参治疗组的血清SOD显著增高(t=2.147,P<0.05);血清CK-BB明显下降(t=2.400,P<0.05),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评分异常率亦较胞二磷胆碱组下降(u=1.97,P<0.05),死亡率略有降低(u=1.00,P>0.05)。两组其后的生长发育及丹佛智能筛查结果无显著差异。提示复方丹参中的有效成份可能通过阻断HIE的发病机制而减轻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HIE 复方丹参 胞二磷胆碱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李勇 程锐 +5 位作者 许植之 韩玉昆 周晓玉 蒋小镛 赵卫华 钱家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4例中、重度HIE患儿分为干预组(39例)及对照组(35例),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结果 经3、6、9、12、18、24、36...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4例中、重度HIE患儿分为干预组(39例)及对照组(35例),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结果 经3、6、9、12、18、24、36个月随访,干预组平均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X^2=4.4095,P〈0.05);MDI及PDI〈80分、语言落后、社交异常干预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早期干预能改善HIE的预后,降低脑瘫及智能发育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于预 缺氧缺血 预后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启动时间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谢富华 张姗姗 +1 位作者 熊旭明 谢长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48-3750,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不同启动时间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所有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2h后亚低温治疗)、C组(2h内亚低温治疗);比较各组Glasgow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ADL),各组患者临床预后,平均脑血流速度(Vm... 目的:探讨亚低温不同启动时间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所有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2h后亚低温治疗)、C组(2h内亚低温治疗);比较各组Glasgow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ADL),各组患者临床预后,平均脑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动态脑电图分级。结果:C组较A、B组Glasgow评分提高,ADL评分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临床预后较A、B组好,总体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Vm较A、B组下降,PI、RI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之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动态脑电图分级中预后良好率为30%,A、B组分别为26.2%、25.0%。结论:2h内启动亚低温治疗对改善成人HIE的临床预后有积极意义,其可能是通过降低脑能量及氧的消耗,拮抗脑血流痉挛,防止脑过度灌注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 亚低温治疗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贺湘英 马婉君 +1 位作者 梁琨 纳志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 干预措施 治疗 诊断 H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