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谢晓娟 张海艳 +1 位作者 郭叶群 倪啸晓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目的 探讨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对策。方法 报道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6月收治的1例心跳呼吸骤停引发脊髓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Pub Med、中国知网2014年1月-2024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脊髓梗死的病... 目的 探讨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对策。方法 报道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6月收治的1例心跳呼吸骤停引发脊髓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Pub Med、中国知网2014年1月-2024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脊髓梗死的病因、特征和治疗方案。结果 本病例临床特征为四肢无力伴麻木,腰背部疼痛麻木,吞咽、言语困难,大小便障碍;MRI检查提示颈_2-胸_1水平脊髓前索及外侧索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诊断为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给予抗血小板和康复治疗。复习文献发现,脊髓梗死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疾病,病因较多,多由主动脉手术或主动脉病变引起,具有节段性感觉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MRI可在其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尚缺少特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脊髓梗死发病急,起病隐匿,多与其他疾病相伴行,容易漏诊误诊。本病例脊髓梗死原因考虑低血压和椎动脉纤细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平面下截瘫,四肢无力伴麻木,腰背部疼痛麻木;诊断首选MRI,治疗包括卒中二级预防、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及高压氧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梗死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脊髓缺血 缺血缺氧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实验验证研究黄芪提取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丽娅 李丽华 毕思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7,共8页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提取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UniProt、GeneCards和OMIN数据库获得黄芪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提取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UniProt、GeneCards和OMIN数据库获得黄芪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基因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HIE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芪提取物“活性成分-药物靶点”网络。应用PDB和TCMSP数据库获取分子结构,使用SYBYL-X2.1软件进行模拟分子对接。建立大鼠动物试验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TCMSP数据库,共得到黄芪提取物的70个活性成分及其350个相关靶点,去除重复靶点和基因注释后,最终获得“黄芪提取物”有效成分的120个靶点。通过将黄芪提取物的120个靶点与HIE的前242个靶点(相关性分数>5)相映射,筛选出黄芪提取物治疗HIE的18个潜在靶点,发现4-羟基肉桂酸、顺式阿维酸、黄芪紫檀烷苷、常春藤皂苷元、华良姜素为关键活性成分。将18个潜在靶点输入STRING中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共发现3个核心靶点(degree值>30),分别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2(nitric oxide synthase 2,NOS2)、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动物实验显示,黄芪提取物能够降低大鼠模型海马组织内的NOS2、PTGS2、MAPK4、CASP8蛋白表达。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黄芪提取物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起到抑制神经元凋亡、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提取物 缺血缺氧性脑病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3
作者 王志璇 朱勇越 +1 位作者 袁博翔 薛进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782,共5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HIE)定义为围生期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性病变,常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氧化应激指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失衡的过程,从而导致自由基蓄积过多,进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氧化应激已被发现...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HIE)定义为围生期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性病变,常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氧化应激指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失衡的过程,从而导致自由基蓄积过多,进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氧化应激已被发现在NHIE的发病机制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氧化应激与NHIE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从氧化应激的角度进一步优化NHIE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氧化应激 炎症 线粒体损伤 凋亡 自噬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被引量:28
4
作者 吕国荣 王振华 +3 位作者 苏瑞娟 刘彦英 何韶铮 李伯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评价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mA)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超声检查孕妇1383例,孕周20~4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产前检测胎儿UmA、MCA的Vs、Vd、Vm、S/D、PI和RI,计算... 目的评价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mA)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超声检查孕妇1383例,孕周20~4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产前检测胎儿UmA、MCA的Vs、Vd、Vm、S/D、PI和RI,计算UmAPI/MCAPI值,确定上述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另选择77例晚期妊娠孕妇产前检测UmA和MCA的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在1~3周内行剖腹产,根据临床和CT检查结果诊断HIE,将之分成两组即HIE组(20例)和非HIE组(57例)。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对其进行诊断试验评价。结果①1383例不同孕周胎儿MCA和UmA其Vs、Vd、Vm、S/D、PI和RI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②HIE组和非HIE组其产前MCA、UmA血流参数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UmAVd(P<0.01)、PI(P<0.001);MCAVs(P<0.05)、Vd(P<0.001)、Vm(P<0.01)、PI(P<0.01)、UmAPI/MCAPI(P<0.001);③若以x-±2s作为正常值范围预测新生儿HIE,其UmAPI、MCAPI、UmAPI/MCAPI、UmAPI联合MCAP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5%、100%,30%、100%,45%、91.2%,50%、100%。结论UmAPI联合MCAPI及其比值对预测新生儿HIE有一定价值。对于具有明显I UGR、羊水过少或混浊、脐带绕颈并伴有异常UmAPI、MCAPI的孕妇,建议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监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胎儿缺氧 脐动脉 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和TNF-α表达量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5
作者 阎雯 黄妮娜 +1 位作者 贾小芳 杨雪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3-694,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与其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4例HIE患儿(其中轻度5例、中度7例、重度12例)和13例正常新生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TNF...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与其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4例HIE患儿(其中轻度5例、中度7例、重度12例)和13例正常新生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并对其表达量与HIE的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脊液中的IL-1β及TNF-α的表达量随HIE的脑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的IL-1β及TNF-α水平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HIE患儿脑脊液中的IL-1β及TNF-α水平随HIE患儿脑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TNF-Α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及张量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6
作者 穆靓 杨健 鱼博浪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损伤特点复杂。根据脑成熟度、损伤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MRI的影像表现各异。本文总结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原理和检查优势。回顾性分...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损伤特点复杂。根据脑成熟度、损伤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MRI的影像表现各异。本文总结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原理和检查优势。回顾性分析了新生儿HIE的DWI和DTI的各参数变化及其规律。提示DWI能早期检出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变的范围,并能一定程度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DTI能连续性反映脑组织轴索、髓鞘细微结构的改变,显示解剖构造与脑功能区域的关联。上述MRI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有益支持和保证,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综合康复的疗效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飞 何静杰 +3 位作者 刘丽旭 山磊 胡雪艳 刘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康复评定方法和主要问题点、康复治疗手段及功能评分。结果经康复治疗,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康复评定方法和主要问题点、康复治疗手段及功能评分。结果经康复治疗,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评分和平衡评分、Holden步行分级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级改善(Z>2.588, 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康复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启动时间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谢富华 张姗姗 +1 位作者 熊旭明 谢长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48-3750,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不同启动时间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所有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2h后亚低温治疗)、C组(2h内亚低温治疗);比较各组Glasgow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ADL),各组患者临床预后,平均脑血流速度(Vm... 目的:探讨亚低温不同启动时间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所有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2h后亚低温治疗)、C组(2h内亚低温治疗);比较各组Glasgow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ADL),各组患者临床预后,平均脑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动态脑电图分级。结果:C组较A、B组Glasgow评分提高,ADL评分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临床预后较A、B组好,总体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Vm较A、B组下降,PI、RI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之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动态脑电图分级中预后良好率为30%,A、B组分别为26.2%、25.0%。结论:2h内启动亚低温治疗对改善成人HIE的临床预后有积极意义,其可能是通过降低脑能量及氧的消耗,拮抗脑血流痉挛,防止脑过度灌注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韦建明 杨亚芳 李海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33-163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HIE患儿进行螺旋CT检查,对其中74例患儿进行随访,复查时间为1个月~3年。结果:128例HIE患儿,CT诊断轻度34例,中度82例,重度12例。CT分度与临...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HIE患儿进行螺旋CT检查,对其中74例患儿进行随访,复查时间为1个月~3年。结果:128例HIE患儿,CT诊断轻度34例,中度82例,重度12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行对比分析。二者有统计学关联。对其中74例行随访复查,正常27例,外部性脑积水18例,脑软化8例,局限性脑萎缩22例,弥漫性脑萎缩10例,脑穿通畸形2例。结论:螺旋CT检查在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CT分度与临床分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螺旋CT 诊断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脑葡萄糖代谢减低的特点和分级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玉盛 马云川 +2 位作者 尚建文 王曼 张琳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1-723,共3页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统计参数图(SPM)研究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脑葡萄糖代谢损伤特点,用以评价HIE脑代谢损伤程度。方法 26例HIE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均行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脑PET显像。目视法分析观...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统计参数图(SPM)研究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脑葡萄糖代谢损伤特点,用以评价HIE脑代谢损伤程度。方法 26例HIE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均行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脑PET显像。目视法分析观察脑内放射性减低区的位置、范围和减低程度;利用SPM对其PET影像进行分析,获得SPM三维投影图像和KE值。结果葡萄糖代谢减低以双侧性减低为主;双侧基底节和丘脑代谢减低最为明显;大脑皮质各叶出现代谢减低按易受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额叶、枕叶、顶叶和颞叶;将基底节和丘脑作为评价代谢损伤程度的重要靶区,结合脑皮质损害情况,将缺血缺氧性脑病代谢损伤程度分为三级:Ⅰ级(轻度损伤)、Ⅱ级(中度损伤)和Ⅲ级(重度损伤)。结论基底节和丘脑是评价代谢损伤程度的重要靶区,结合脑皮质损伤程度和范围可对HIE的代谢损伤程度进行分级,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氟代脱氧葡萄糖 统计参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的MRI表现与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晓颖 蒋学祥 +1 位作者 肖江喜 唐光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 分析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后遗的MRI表现与妊娠时间及临床的关系。方法 搜集 3 3例HIE后遗病例 ,按早产儿及足月儿两组分析。结果 ①两组临床症状无差异 ,一般为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视力异常或抽搐 ;②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 目的 分析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后遗的MRI表现与妊娠时间及临床的关系。方法 搜集 3 3例HIE后遗病例 ,按早产儿及足月儿两组分析。结果 ①两组临床症状无差异 ,一般为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视力异常或抽搐 ;②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MRI一般是脑室旁白质软化灶 (PVL) ,足月儿多为PVL伴皮层损伤或仅皮层损伤 ;早产儿PVL程度较足月儿重 ;③两组运动障碍和智力落后均与脑白质减少程度相关 ;智力落后还与胼胝体发育不良程度相关。结论 HIE后遗改变与妊娠时间和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表现 磁共振成像 缺血缺氧性脑病 儿童 HIE 妊娠时间 症状 H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龚玉芳 黄宏远 潘正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时 ,血液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浓度变化及其与HIE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47例不同程度HIE患儿生后第 1天、第 5天、第 10天血液中NSE浓度和 38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生后第一天...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时 ,血液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浓度变化及其与HIE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47例不同程度HIE患儿生后第 1天、第 5天、第 10天血液中NSE浓度和 38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生后第一天血NSE浓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 :HIE患儿血液中NSE浓度于生后第 1天最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随着疾病的逐渐恢复 ,血NSE浓度逐渐下降。HIE越严重 ,增高的血NSE浓度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越长 ,也即恢复期越长。HIE越严重 ,血NSE浓度随时间下降幅度越明显。结论 :NSE可作为HIE脑损伤早期标志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临床意义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与振动训练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大鼠细胞炎症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春南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02-1505,I0025,I0026,共6页
目的:观察针灸与振动训练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初步探究针灸和振动训练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功建立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的60只SD大鼠,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不接受治疗)、针刺组(仅... 目的:观察针灸与振动训练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初步探究针灸和振动训练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功建立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的60只SD大鼠,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不接受治疗)、针刺组(仅接受针刺治疗)、训练组(仅接受振动训练)以及联合组(针刺联合振动训练)各15只,在建模前、建模后24h以及干预后2周时分别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6表达水平,应用RT-PCR检测脑组织中TNF-α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同时利用SPSS 19.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模后,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血清IL-1、IL-6、脑组织TNF-αmRNA、NF-κB mRNA显著高于建模前(P<0.05),但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联合组、针刺组、训练组神经行为评分、血清IL-1、IL-6、脑组织TNF-αmRNA、NF-κB mRNA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各指标下降最显著,其次为针刺组,在干预2周时,各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联合振动训练能够明显减轻缺血缺氧性脑病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考虑与抑制IL-1、IL-6、TNF-α以及NF-κB等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振动训练 缺血缺氧性脑病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扎颈总动脉复合低氧致C 57 BL/6小鼠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的建立及溶栓胶囊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立 宋文婷 +5 位作者 任建勋 王光蕊 朱盛 姚明江 侯金才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通过结扎颈总动脉复合低氧建立C 57 BL/6小鼠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模型,并观察溶栓胶囊的作用。方法:C 57 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栓胶囊大、中、小剂量组(400、200、100 mg生药/kg)。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通入... 目的:通过结扎颈总动脉复合低氧建立C 57 BL/6小鼠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模型,并观察溶栓胶囊的作用。方法:C 57 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栓胶囊大、中、小剂量组(400、200、100 mg生药/kg)。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通入氧气和氮气(8∶92)15 min的方法,建立C 57 BL/6小鼠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在缺血缺氧损伤24 h后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4周。4周后观察模型小鼠肌力、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及NSE、MAP-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手术后4周,缺血缺氧性脑病C 57 BL/6小鼠肌力和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NSE和MAP-2低表达,Caspase-3高表达,病理学检查可见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大量变性、坏死及凋亡细胞,另见大片软化灶,血管扩张充血,多量炎性反应细胞浸润。溶栓胶囊对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通过结扎颈总动脉合并低氧成功建立了C 57 BL/6小鼠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溶栓胶囊可改善模型小鼠肌力、学习记忆下降等症状,减轻脑组织病理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模型 肌力 学习记忆 溶栓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吉玲 程秀永 +1 位作者 朱长连 李同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0-472,共3页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治疗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生命体征的变化。方法:49例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低温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肛温维持在36-37℃。低温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并于出生后12h...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治疗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生命体征的变化。方法:49例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低温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肛温维持在36-37℃。低温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并于出生后12h内即给予全身系统性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5-34.5℃,持续72h。治疗期间监测2组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结果:低温组患儿治疗期间心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后,心率逐渐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在检测过程中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温组患儿在低温治疗结束后12h,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密监测下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亚低温 新生儿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志明 赵宝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453-1453,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围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的MRI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宏 吕剑 董玉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57-859,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脑实质的MRI表现。方法 搜集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儿童患者79 例,对其行MRI扫描。结果 根据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的MRI影像特点,将其分为:(1) 脑白质损伤为主:47 ... 目的 探讨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脑实质的MRI表现。方法 搜集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儿童患者79 例,对其行MRI扫描。结果 根据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的MRI影像特点,将其分为:(1) 脑白质损伤为主:47 例;①脑室周围脑白质脱髓鞘、软化:23 例;②基底节豆状核、视丘神经元选择性损害:9 例;③胼胝体受损变薄:15 例;(2) 脑灰质损害为主:18 例;(3)局部或多处脑软化:9 例;(4)广泛脑损害:5 例。结论 MRI对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损伤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的最佳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遗症 NMR 成像 儿童 缺血缺氧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瑞香 韦玉玲 +2 位作者 张建荣 钟婕 李晖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1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HIE)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2月收住NHIE患儿共96例,对在常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实验组)50例与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6例,进行治疗前后近期疗效观察比较。[结果...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HIE)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2月收住NHIE患儿共96例,对在常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实验组)50例与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6例,进行治疗前后近期疗效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有效治疗率98.0%,常规组有效率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儿全部能按时间完成治疗。[结论]高压氧治疗NHIE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做好家属宣教和治疗前准备、精心治疗与护理、严守规程是完成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临床特征及ADL康复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淑云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7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的临床特征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康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3 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恢复期的临床特征及ADL康复疗效。结果临床表现以锥体外系受累最常见 ,多数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后 ,ADL无...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的临床特征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康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3 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恢复期的临床特征及ADL康复疗效。结果临床表现以锥体外系受累最常见 ,多数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后 ,ADL无显著性提高 (P >0 0 5 )。结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恢复期ADL康复疗效不佳 ,有效缓解强直痉挛和改善认知功能是提高ADL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锥体外系 康复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氧液加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
20
作者 高明春 王实 魏聿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8A期13-14,17,共3页
目的观察激光氧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106例HIE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DJF-IA型多功能激... 目的观察激光氧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106例HIE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DJF-IA型多功能激光血液治疗仪,以5%葡萄糖5~10 ml/kg做载体,置于血疗仪中,接受He-Ne激光照射15 min并充氧,加用东莨菪碱0.01~0.05 mg/kg,静脉滴注1次/d,疗程10 d。结果治疗组54例患者中,显效4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4.45%;对照组52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59.61%,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SaO2明显升高,和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较治疗前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pH值较治疗前升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氧液加东莨菪碱治疗HIE患儿疗效好,疗法安全,无不良反应。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氧疗及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氧液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