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b1通过ERK通路改善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1
作者 杨飞鸿 林超 +5 位作者 孙翔宇 王永强 李贺 李利利 雍玥 宋建钢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HI)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7日龄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缺氧模型组(HI)和HI模型+人参皂苷Rb1干预组(HI+Rb1),每组10只。采用改良Rice-Vannu...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HI)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7日龄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缺氧模型组(HI)和HI模型+人参皂苷Rb1干预组(HI+Rb1),每组10只。采用改良Rice-Vannucci法建立缺血缺氧模型,并在手术后通过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b1(20 mg/kg),连续7 d,每天1次。术后7 d和14 d对小鼠脑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检测大脑皮质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数量以及ERK信号通路的激活状态。同时,利用子宫电转(IUE)技术在大脑皮质过表达ERK信号通路,观察ERK信号通路对胶质细胞发育的影响。进一步通过IUE方法,在P0小鼠大脑皮质过表达ERK,7 d后制作HI模型,分析增强ERK信号对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和髓鞘再生的作用。结果:与HI组相比,HI+Rb1干预组小鼠运动能力显著改善,脑损伤面积缩小,成熟神经元丢失减少,而新生神经元增多。同时,大脑皮质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增加,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得到增强。过表达ERK信号通路的小鼠大脑皮质中,少突胶质细胞显著增多。在过表达ERK信号的HI模型小鼠中,脑损伤区周围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多,与人参皂苷Rb1干预后的结果一致。结论:人参皂苷Rb1具有改善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可能通过增强ERK信号通路,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和髓鞘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人参皂苷RB1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再生 ERK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谢晓娟 张海艳 +1 位作者 郭叶群 倪啸晓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目的 探讨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对策。方法 报道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6月收治的1例心跳呼吸骤停引发脊髓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Pub Med、中国知网2014年1月-2024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脊髓梗死的病... 目的 探讨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对策。方法 报道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6月收治的1例心跳呼吸骤停引发脊髓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Pub Med、中国知网2014年1月-2024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脊髓梗死的病因、特征和治疗方案。结果 本病例临床特征为四肢无力伴麻木,腰背部疼痛麻木,吞咽、言语困难,大小便障碍;MRI检查提示颈_2-胸_1水平脊髓前索及外侧索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诊断为脊髓梗死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给予抗血小板和康复治疗。复习文献发现,脊髓梗死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疾病,病因较多,多由主动脉手术或主动脉病变引起,具有节段性感觉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MRI可在其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尚缺少特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脊髓梗死发病急,起病隐匿,多与其他疾病相伴行,容易漏诊误诊。本病例脊髓梗死原因考虑低血压和椎动脉纤细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平面下截瘫,四肢无力伴麻木,腰背部疼痛麻木;诊断首选MRI,治疗包括卒中二级预防、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及高压氧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梗死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脊髓缺血 缺血缺氧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实验验证研究黄芪提取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丽娅 李丽华 毕思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7,共8页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提取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UniProt、GeneCards和OMIN数据库获得黄芪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提取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UniProt、GeneCards和OMIN数据库获得黄芪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基因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HIE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芪提取物“活性成分-药物靶点”网络。应用PDB和TCMSP数据库获取分子结构,使用SYBYL-X2.1软件进行模拟分子对接。建立大鼠动物试验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TCMSP数据库,共得到黄芪提取物的70个活性成分及其350个相关靶点,去除重复靶点和基因注释后,最终获得“黄芪提取物”有效成分的120个靶点。通过将黄芪提取物的120个靶点与HIE的前242个靶点(相关性分数>5)相映射,筛选出黄芪提取物治疗HIE的18个潜在靶点,发现4-羟基肉桂酸、顺式阿维酸、黄芪紫檀烷苷、常春藤皂苷元、华良姜素为关键活性成分。将18个潜在靶点输入STRING中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共发现3个核心靶点(degree值>30),分别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2(nitric oxide synthase 2,NOS2)、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动物实验显示,黄芪提取物能够降低大鼠模型海马组织内的NOS2、PTGS2、MAPK4、CASP8蛋白表达。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黄芪提取物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起到抑制神经元凋亡、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提取物 缺血缺氧性脑病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4
作者 王志璇 朱勇越 +1 位作者 袁博翔 薛进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782,共5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HIE)定义为围生期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性病变,常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氧化应激指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失衡的过程,从而导致自由基蓄积过多,进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氧化应激已被发现...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HIE)定义为围生期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性病变,常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氧化应激指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失衡的过程,从而导致自由基蓄积过多,进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氧化应激已被发现在NHIE的发病机制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氧化应激与NHIE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从氧化应激的角度进一步优化NHIE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氧化应激 炎症 线粒体损伤 凋亡 自噬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意识障碍的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樊丽娟 吴东宇 +1 位作者 黎刚 黄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4-808,共5页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指因心跳呼吸骤停、窒息、中毒、电击伤等所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据统计,心脏停搏发生率每年约36-128/10万人,其中86%的患者得到心肺复苏,但遗憾的是其中80%患者仍处于意...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指因心跳呼吸骤停、窒息、中毒、电击伤等所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据统计,心脏停搏发生率每年约36-128/10万人,其中86%的患者得到心肺复苏,但遗憾的是其中80%患者仍处于意识障碍状态。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心肺复苏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心脏停搏患者得以生存,但生存者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问题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意识障碍 缺血缺氧性损害 心肺复苏技术 预测 评估 心跳呼吸骤停 神经系统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被引量:28
6
作者 吕国荣 王振华 +3 位作者 苏瑞娟 刘彦英 何韶铮 李伯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评价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mA)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超声检查孕妇1383例,孕周20~4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产前检测胎儿UmA、MCA的Vs、Vd、Vm、S/D、PI和RI,计算... 目的评价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mA)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超声检查孕妇1383例,孕周20~4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产前检测胎儿UmA、MCA的Vs、Vd、Vm、S/D、PI和RI,计算UmAPI/MCAPI值,确定上述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另选择77例晚期妊娠孕妇产前检测UmA和MCA的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在1~3周内行剖腹产,根据临床和CT检查结果诊断HIE,将之分成两组即HIE组(20例)和非HIE组(57例)。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对其进行诊断试验评价。结果①1383例不同孕周胎儿MCA和UmA其Vs、Vd、Vm、S/D、PI和RI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②HIE组和非HIE组其产前MCA、UmA血流参数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UmAVd(P<0.01)、PI(P<0.001);MCAVs(P<0.05)、Vd(P<0.001)、Vm(P<0.01)、PI(P<0.01)、UmAPI/MCAPI(P<0.001);③若以x-±2s作为正常值范围预测新生儿HIE,其UmAPI、MCAPI、UmAPI/MCAPI、UmAPI联合MCAP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5%、100%,30%、100%,45%、91.2%,50%、100%。结论UmAPI联合MCAPI及其比值对预测新生儿HIE有一定价值。对于具有明显I UGR、羊水过少或混浊、脐带绕颈并伴有异常UmAPI、MCAPI的孕妇,建议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监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胎儿缺氧 脐动脉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和TNF-α表达量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阎雯 黄妮娜 +1 位作者 贾小芳 杨雪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3-694,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与其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4例HIE患儿(其中轻度5例、中度7例、重度12例)和13例正常新生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TNF...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与其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4例HIE患儿(其中轻度5例、中度7例、重度12例)和13例正常新生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并对其表达量与HIE的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脊液中的IL-1β及TNF-α的表达量随HIE的脑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HI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的IL-1β及TNF-α水平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HIE患儿脑脊液中的IL-1β及TNF-α水平随HIE患儿脑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TNF-Α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及张量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8
作者 穆靓 杨健 鱼博浪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损伤特点复杂。根据脑成熟度、损伤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MRI的影像表现各异。本文总结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原理和检查优势。回顾性分...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损伤特点复杂。根据脑成熟度、损伤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MRI的影像表现各异。本文总结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原理和检查优势。回顾性分析了新生儿HIE的DWI和DTI的各参数变化及其规律。提示DWI能早期检出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变的范围,并能一定程度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DTI能连续性反映脑组织轴索、髓鞘细微结构的改变,显示解剖构造与脑功能区域的关联。上述MRI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有益支持和保证,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综合康复的疗效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飞 何静杰 +3 位作者 刘丽旭 山磊 胡雪艳 刘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康复评定方法和主要问题点、康复治疗手段及功能评分。结果经康复治疗,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康复评定方法和主要问题点、康复治疗手段及功能评分。结果经康复治疗,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评分和平衡评分、Holden步行分级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级改善(Z>2.588, 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康复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调控Toll样受体4参与神经系统缺血缺氧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丽 杨俊娜 +4 位作者 徐陶 徐瑞 许阿香 杨帆 曾俊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59,共5页
脑缺血又称为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缺血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兴奋性神经毒性、酸中毒、电解质失衡、炎症反应... 脑缺血又称为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缺血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兴奋性神经毒性、酸中毒、电解质失衡、炎症反应以及血脑屏障破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MIRNA 缺血缺氧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启动时间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谢富华 张姗姗 +1 位作者 熊旭明 谢长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48-3750,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不同启动时间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所有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2h后亚低温治疗)、C组(2h内亚低温治疗);比较各组Glasgow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ADL),各组患者临床预后,平均脑血流速度(Vm... 目的:探讨亚低温不同启动时间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所有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2h后亚低温治疗)、C组(2h内亚低温治疗);比较各组Glasgow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ADL),各组患者临床预后,平均脑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动态脑电图分级。结果:C组较A、B组Glasgow评分提高,ADL评分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临床预后较A、B组好,总体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Vm较A、B组下降,PI、RI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之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动态脑电图分级中预后良好率为30%,A、B组分别为26.2%、25.0%。结论:2h内启动亚低温治疗对改善成人HIE的临床预后有积极意义,其可能是通过降低脑能量及氧的消耗,拮抗脑血流痉挛,防止脑过度灌注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液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俐 高宁 +5 位作者 田代印 李小权 宋健文 周宏艳 王全丽 辛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 探讨高氧液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比色法、血气分析检测 2 0例用高氧液患儿血浆SOD、MDA及血气变化 ,同时以 2 0例未用高氧液患儿作对照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变。结果 用高氧液组PaO2 、SaO2 ... 目的 探讨高氧液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比色法、血气分析检测 2 0例用高氧液患儿血浆SOD、MDA及血气变化 ,同时以 2 0例未用高氧液患儿作对照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变。结果 用高氧液组PaO2 、SaO2 明显升高 (P <0 .0 1) ,PaCO2 明显下降 (P <0 .0 1) ,同时有pH、HCO3 -、BE下降 ;血浆SOD升高、MDA下降 (P <0 .0 1) ;用高氧液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 ,有效率 95 %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液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 治疗 低氧血症 血气分析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后处理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平 柴军 龙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异氟醚后处理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7 d龄新生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5组(n=25):假手术组(Ⅰ组)、脑缺血缺氧组(Ⅱ组)、1%异氟醚后处理组(Ⅲ组)、1.5%异氟醚后处理组(Ⅳ组)和2%异氟醚后处理组(Ⅴ组)。...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异氟醚后处理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7 d龄新生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5组(n=25):假手术组(Ⅰ组)、脑缺血缺氧组(Ⅱ组)、1%异氟醚后处理组(Ⅲ组)、1.5%异氟醚后处理组(Ⅳ组)和2%异氟醚后处理组(Ⅴ组)。除Ⅰ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左颈总动脉结扎和8%低氧2 h处理,制成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Ⅲ、Ⅳ和Ⅴ组脑损伤后即刻分别吸入1%、1.5%和2%异氟醚30 min。于脑损伤后7 d测各组新生鼠的左右大脑半球质量,并行脑组织损伤病理检测。结果与Ⅰ组相比,其余4组的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及丘脑腹后内侧核和后扣带回皮层左/右侧神经元密度的比值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Ⅳ和Ⅴ组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及丘脑腹后内侧核和后扣带回皮层左/右侧神经元密度比降低的程度减轻(P<0.05)。结论 1.5%和2%异氟醚后处理能够减轻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后处理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兔缺血缺氧性海马损伤神经元nNOS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亚统 刘冰冰 +3 位作者 周代伟 张超城 舒海华 肖晓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0-553,共4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兔缺血缺氧性损伤海马神经元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组)、控制性降压组(CH组)和UTI预处理组(UTI组),后者在降压之前静脉注射UTI 50 000 U/kg。...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兔缺血缺氧性损伤海马神经元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组)、控制性降压组(CH组)和UTI预处理组(UTI组),后者在降压之前静脉注射UTI 50 000 U/kg。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程度,n NO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A1神经元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n NOS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UTI组TUNEL染色的细胞凋亡指数和n NOS免疫组化染色的光密度值均明显比CH组低(P<0.05)。UTI组n NOS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H组,但高于Cont组(P<0.05)。结论:UTI可能是通过抑制n NOS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CH诱导的兔海马缺血缺氧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控制性降压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NSE S-100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侯琳 濮海平 邵伯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HIBD)后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 10 0蛋白 (S 10 0 )mRNA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GbE抗脑缺血缺氧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90只 7dSD大鼠随机分成 3组 ,建立HIBD模型后 ...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HIBD)后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 10 0蛋白 (S 10 0 )mRNA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GbE抗脑缺血缺氧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90只 7dSD大鼠随机分成 3组 ,建立HIBD模型后 ,用RT PCR技术观察脑组织NSE、S 10 0mRNA的动态变化及GbE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脑组织NSEmRNA的表达在HIBD后 2 4h达高峰 ,脑组织S 10 0mRNA的表达在HIBD后 48h达高峰 ,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P <0 0 1)。以后逐渐下降 ,至 96h仍未降至正常。腹腔注射GbE 2 4、48、72h能增加脑组织NSE、S 10 0mRNA表达的量 (P <0 0 1)。结论 GbE通过增加脑组织NSE、S 10 0mRNA的表达改变能量代谢及细胞内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6
16
作者 韦建明 杨亚芳 李海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33-163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HIE患儿进行螺旋CT检查,对其中74例患儿进行随访,复查时间为1个月~3年。结果:128例HIE患儿,CT诊断轻度34例,中度82例,重度12例。CT分度与临...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HIE患儿进行螺旋CT检查,对其中74例患儿进行随访,复查时间为1个月~3年。结果:128例HIE患儿,CT诊断轻度34例,中度82例,重度12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行对比分析。二者有统计学关联。对其中74例行随访复查,正常27例,外部性脑积水18例,脑软化8例,局限性脑萎缩22例,弥漫性脑萎缩10例,脑穿通畸形2例。结论:螺旋CT检查在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CT分度与临床分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螺旋CT 诊断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脑葡萄糖代谢减低的特点和分级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玉盛 马云川 +2 位作者 尚建文 王曼 张琳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1-723,共3页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统计参数图(SPM)研究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脑葡萄糖代谢损伤特点,用以评价HIE脑代谢损伤程度。方法 26例HIE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均行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脑PET显像。目视法分析观...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统计参数图(SPM)研究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脑葡萄糖代谢损伤特点,用以评价HIE脑代谢损伤程度。方法 26例HIE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均行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脑PET显像。目视法分析观察脑内放射性减低区的位置、范围和减低程度;利用SPM对其PET影像进行分析,获得SPM三维投影图像和KE值。结果葡萄糖代谢减低以双侧性减低为主;双侧基底节和丘脑代谢减低最为明显;大脑皮质各叶出现代谢减低按易受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额叶、枕叶、顶叶和颞叶;将基底节和丘脑作为评价代谢损伤程度的重要靶区,结合脑皮质损害情况,将缺血缺氧性脑病代谢损伤程度分为三级:Ⅰ级(轻度损伤)、Ⅱ级(中度损伤)和Ⅲ级(重度损伤)。结论基底节和丘脑是评价代谢损伤程度的重要靶区,结合脑皮质损伤程度和范围可对HIE的代谢损伤程度进行分级,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氟代脱氧葡萄糖 统计参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后处理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策略运动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莹 纪国余 +2 位作者 王菲菲 杨雅婷 赵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I)新生大鼠学习策略、运动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105只,体质量12~16 g,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n=15):假手术组、模型组、异氟醚组、苍术苷组、苍术苷+异氟醚组、环孢素组、环孢素...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I)新生大鼠学习策略、运动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105只,体质量12~16 g,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n=15):假手术组、模型组、异氟醚组、苍术苷组、苍术苷+异氟醚组、环孢素组、环孢素+异氟醚组。各组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假手术组不结扎),吸入8%O2+92%N2混合气体处理2 h,制备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I)模型。各组于建模(或假手术)后,侧脑室注射药物:苍术苷组及苍术苷+异氟醚组注射苍术苷;环孢素及环孢素+异氟醚组注射环孢素A;其余组注射生理盐水。在此基础上异氟醚组、苍术苷+异氟醚组及环孢素+异氟醚组予以1.5%异氟醚后处理30 min。于缺血缺氧后,21 d^28 d行悬吊实验,30 d^35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水迷宫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体质量,评估各组大鼠的学习策略构成、运动功能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组总学习型策略构成比小(P<0.05);与模型组比较,异氟醚组及两环孢素处理组总学习型策略构成比大(P<0.05),而两苍术苷处理组总学习型策略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异氟醚组比较,两苍术苷处理组非学习型游泳策略构成比大(P<0.05),而两环孢素组总学习型策略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大鼠悬吊实验时间、游泳速度、游泳路程以及不同阶段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氟醚后处理对HIBI新生大鼠的运动功能及生长发育没有影响,但是可以改善HIBI新生大鼠的学习策略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后处理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水迷宫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的MRI表现与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晓颖 蒋学祥 +1 位作者 肖江喜 唐光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 分析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后遗的MRI表现与妊娠时间及临床的关系。方法 搜集 3 3例HIE后遗病例 ,按早产儿及足月儿两组分析。结果 ①两组临床症状无差异 ,一般为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视力异常或抽搐 ;②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 目的 分析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后遗的MRI表现与妊娠时间及临床的关系。方法 搜集 3 3例HIE后遗病例 ,按早产儿及足月儿两组分析。结果 ①两组临床症状无差异 ,一般为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视力异常或抽搐 ;②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MRI一般是脑室旁白质软化灶 (PVL) ,足月儿多为PVL伴皮层损伤或仅皮层损伤 ;早产儿PVL程度较足月儿重 ;③两组运动障碍和智力落后均与脑白质减少程度相关 ;智力落后还与胼胝体发育不良程度相关。结论 HIE后遗改变与妊娠时间和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表现 磁共振成像 缺血缺氧性脑病 儿童 HIE 妊娠时间 症状 H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龚玉芳 黄宏远 潘正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时 ,血液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浓度变化及其与HIE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47例不同程度HIE患儿生后第 1天、第 5天、第 10天血液中NSE浓度和 38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生后第一天...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时 ,血液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浓度变化及其与HIE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47例不同程度HIE患儿生后第 1天、第 5天、第 10天血液中NSE浓度和 38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生后第一天血NSE浓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 :HIE患儿血液中NSE浓度于生后第 1天最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随着疾病的逐渐恢复 ,血NSE浓度逐渐下降。HIE越严重 ,增高的血NSE浓度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越长 ,也即恢复期越长。HIE越严重 ,血NSE浓度随时间下降幅度越明显。结论 :NSE可作为HIE脑损伤早期标志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临床意义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