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新兴的重要技术,建立规范的神经介入培训体系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前我国的介入技术培养模式主要是进修医师到国内较大或较早进行介入治疗的中心学习,时间多为半年至1年。如何在短期...介入诊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新兴的重要技术,建立规范的神经介入培训体系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前我国的介入技术培养模式主要是进修医师到国内较大或较早进行介入治疗的中心学习,时间多为半年至1年。如何在短期的学习中让进修医师掌握神经解剖、影像、介入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实际操作技术[2]是教学的难题。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急诊介入科近2年来积极探索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的培训,与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介入再通术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chronic total cerebrovascular occlusion,CTO)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与未进行血管再通的CTO患者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TO患者55例,其中介入再通组(治疗组...目的观察介入再通术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chronic total cerebrovascular occlusion,CTO)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与未进行血管再通的CTO患者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TO患者55例,其中介入再通组(治疗组)21例,非再通组(对照组)34例,比较术后12、24个月认知功能情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脑血管危险因素、认知功能等基线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认知功能(12个月后MMSE、Mo CA,24个月后MMSE、Mo 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介入再通术可以明显改善CTO患者的认知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介入诊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新兴的重要技术,建立规范的神经介入培训体系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前我国的介入技术培养模式主要是进修医师到国内较大或较早进行介入治疗的中心学习,时间多为半年至1年。如何在短期的学习中让进修医师掌握神经解剖、影像、介入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实际操作技术[2]是教学的难题。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急诊介入科近2年来积极探索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的培训,与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摘目的观察介入再通术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chronic total cerebrovascular occlusion,CTO)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与未进行血管再通的CTO患者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TO患者55例,其中介入再通组(治疗组)21例,非再通组(对照组)34例,比较术后12、24个月认知功能情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脑血管危险因素、认知功能等基线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认知功能(12个月后MMSE、Mo CA,24个月后MMSE、Mo 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介入再通术可以明显改善CTO患者的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