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韩丽娟 张曦 +4 位作者 陈志斌 金佳丽 王翀 徐运 李敬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脑血管介入培训的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将多种...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脑血管介入培训的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交叉的培训模式进行教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进修医师满意度及其在培训前后介入诊疗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55名进修医师,年龄32~50岁,其中男性51名(92.73%)。89.09%的进修医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非常满意;分别有83.64%和85.45%的进修医师认为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培训后,能够独立完成颅外支架置入治疗的进修医师显著增加(41.82%vs. 12.73%,P=0.002)。结论 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培训 多元化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分阶段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斌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相比于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中心接受过系统培训的152名进修医师...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相比于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中心接受过系统培训的152名进修医师进行回访。根据进修时间以及学习模式的不同,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进修方式为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的进修医师纳入非问题为导向组,将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进修方式为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的进修医师纳入以问题为导向组。于培训结束时以及结束2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进修医师的性别、年龄,参与培训前已有的工作年限,参加进修培训的目的,培训时长,对培训的感受、建议和意见,培训结束后是否开展新手术(主要包括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杂交手术、动脉旁路移植术、急诊取栓术或其他)和培训结束后开展的新手术数量。结果(1)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52份,参与问卷调查并完成反馈者136名,其中4份问卷填写不全或填写错误,排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调查表共132份,回收率和有效应答率分别为89.5%和97.1%。参与培训时,进修医师的年龄为25~44岁,平均(34±4)岁。医师的工作年限分布不等,>10年者占22.7%(30/132),>5~10年者占40.9%(54/132),0~5年者占36.4%(48/132)。不同工作年限者间是否开展新手术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1,P=0.012)。(2)参与以问题为导向和非问题为导向两种培训模式的人数分别为70人和62人。以问题为导向组中,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新技术和提高手术能力的进修医师占88.6%(62/70),而在非问题为导向组中,该比例为87.1%(54/62),两组进修医师的进修培训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0.796)。对培训体会进行分析显示,认为现有的培训形式合理和内容较为充实的进修医师占比为96.2%(127/132),以问题为导向组和非问题为导向组中比例分别为97.1%(68/70)和95.2%(59/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P=0.552)。(3)经过培训后,以问题为导向组开展新手术的进修医师比例为80.0%(56/70),非问题为导向组的比例为66.1%(41/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7,P=0.072)。在开展新手术的数量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组和非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数量≥30例的进修医师比例分别为70.0%(49/70)和46.8%(29/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7,P=0.007)。(4)在非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例数≥30例的进修医师进修时长为3、6、12个月者分别占13.8%(4/29)、82.8%(24/29)、3.4%(1/29);在以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例数≥30例的进修医师进修时长为3、6、12个月者分别占4.1%(2/49)、57.1%(28/49)、38.8%(19/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1,P<0.01)。结论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有助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的新手术开展以及增加开展的新手术数量,但需结合既往的工作年限和进修时长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脑血管 以问题为导向 培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形臂CT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金龙 宋庆斌 +3 位作者 吴婷夏 张鸿祺 朱凤水 焦力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C形臂CT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形臂CT成像技术应用于1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图像获取和处理,静脉注射对比剂经Vaso CT获取类似CTA的脑血管图像,评估脑血管再通后脑出血... 目的探讨C形臂CT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形臂CT成像技术应用于1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图像获取和处理,静脉注射对比剂经Vaso CT获取类似CTA的脑血管图像,评估脑血管再通后脑出血或梗死风险。结果 C形臂CT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诊断血管缺血病变;152例血管内接触溶栓治疗后发现脑血管再通高灌注引发脑出血17例(前循环出血11例,后循环出血6例),经积极抢救治疗12例痊愈;可清晰显示颅内血管植入支架信息。结论 C臂CT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有利于及时快速诊断脑缺血病变,迅速发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时有效抢救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形臂CT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 急性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金龙 凌锋 +1 位作者 李慎茂 吉训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5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过程中DSA设备使用情况,总结合理利用DSA设备的经验。结果DSA的应用将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快速诊断和介入治疗疗效... 目的探讨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5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过程中DSA设备使用情况,总结合理利用DSA设备的经验。结果DSA的应用将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快速诊断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DSA实用投照角度的应用能够清晰显示目标血管狭窄病变的形态、程度等信息,为介入治疗提供最佳工作位置,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旋转DSA图像采集及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成功地开展介入治疗手术;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能够为操作医师选择介入材料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结论合理利用DSA设备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手术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SA设备为介入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DSA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莫大鹏 缪中荣 +2 位作者 马宁 高峰 徐晓彤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2期1009-1010,共2页
介入诊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新兴的重要技术,建立规范的神经介入培训体系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前我国的介入技术培养模式主要是进修医师到国内较大或较早进行介入治疗的中心学习,时间多为半年至1年。如何在短期... 介入诊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新兴的重要技术,建立规范的神经介入培训体系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前我国的介入技术培养模式主要是进修医师到国内较大或较早进行介入治疗的中心学习,时间多为半年至1年。如何在短期的学习中让进修医师掌握神经解剖、影像、介入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实际操作技术[2]是教学的难题。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急诊介入科近2年来积极探索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的培训,与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 脑血管 介入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稳妥地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铁林 刘亚杰 刘振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97-99,共3页
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我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数以百亿元计,国家和个人负担均沉重.脑血管病中 75%~ 90%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因此,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是我国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 医疗费用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投照角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金龙 凌锋 +2 位作者 李慎茂 朱凤水 宋庆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其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精确图像数据信息。方法通过对随机抽取的1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图像进行分析,得出被选...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其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精确图像数据信息。方法通过对随机抽取的1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图像进行分析,得出被选择血管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本组病例均对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颅内段等相关血管进行常规正侧位DSA图像采集,有针对性地进行斜位投照。结果基底动脉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向足侧斜(CAUD)28°±5°;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右前斜位(RAO)25°±3°或者左前斜位(LAO)25°±3°;右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20°±5°+向头侧斜(CRAN)15°±5°;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RAO20°±5°;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RAO40°±7°+CAUD20°±7;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50°±6°;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的最佳投照角度为RAO15°±5°或者LAO15°±5°;大脑中动脉M1段靠近分叉处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25°±5°或者RAO25°±5°。结论应用最佳实用投照角度,能够清晰显示目标血管狭窄病变的形态、程度等信息,为介入治疗提供最佳的工作位置,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投照角度 缺血性脑血管 介入 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式目标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提升脑血管病介入培训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化彪 吕鸿利 +2 位作者 朱红灿 周朋利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 探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staged target teaching, STT)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法,提升脑血管介入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接纳的44名脑血管介入进修... 目的 探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staged target teaching, STT)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法,提升脑血管介入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接纳的44名脑血管介入进修生,20名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为对照组,其余24名采用STT结合PBL教学法为实验组,比较培训前后两组进修生在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知识考核成绩以及满意度的质量与效果。结果 分组前成绩和学习动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半年的培训后,实验组的结业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业后独立工作1年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操作技能、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理解力、师生互动、交流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技巧、知识掌握程度的得分也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T结合PBL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脑血管病介入的培训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式目标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 脑血管介入 培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亚红 徐格林 +1 位作者 许亮 刘新峰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治疗并发症 血管介入 血性脑血管 护理 预防 神经介入技术 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慎茂 张晓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为该病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其微创的理念、较好的疗效得到认可。由于进行该类治疗的医师学科分散,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造成治疗指征有偏差。为了使其健康发展,需要重视治疗指征,综合各学科最新知识...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为该病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其微创的理念、较好的疗效得到认可。由于进行该类治疗的医师学科分散,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造成治疗指征有偏差。为了使其健康发展,需要重视治疗指征,综合各学科最新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特别要以脑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为主,规范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中光 马玉恒 +2 位作者 刘帆 李永旺 张树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54-657,共4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5~80岁,体重40~100 kg,体质指数(BMI)18~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 目的观察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5~80岁,体重40~100 kg,体质指数(BMI)18~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n=50)患者于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持续输注多巴胺8μg·kg^(-1)·min^(-1),B组(n=50)患者同一时刻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两组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成功时停止泵注多巴胺或生理盐水,控制血压于基础水平低值,以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药物作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接受相同补液速度,尽量减少引起围术期循环波动的混杂因素。观察并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过程及苏醒期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及苏醒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A组患者血压较B组平稳,额外使用多巴胺次数较少;A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较B组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植入前接受多巴胺输注,可更好地维持循环指标于目标水平,保证良好脑灌注,并可缩短患者苏醒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缺血性脑血管 神经介入治疗 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华扬 杨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81-285,共5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卵圆孔未闭 心脏 胎儿血液循环 PFO 介入封堵术 临床相关性 静脉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再通术改善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认知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益 史树贵 +5 位作者 陈康宁 胡俊 刘渠 卢龙 文珊 郭俊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观察介入再通术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chronic total cerebrovascular occlusion,CTO)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与未进行血管再通的CTO患者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TO患者55例,其中介入再通组(治疗组... 目的观察介入再通术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chronic total cerebrovascular occlusion,CTO)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与未进行血管再通的CTO患者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TO患者55例,其中介入再通组(治疗组)21例,非再通组(对照组)34例,比较术后12、24个月认知功能情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脑血管危险因素、认知功能等基线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认知功能(12个月后MMSE、Mo CA,24个月后MMSE、Mo 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介入再通术可以明显改善CTO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再通术 慢性闭塞性脑血管 缺血性卒中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大连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论坛纪要
14
作者 李枫 王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2,共1页
第二届大连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论坛(2010 DNIC)于2010年12月24日-2010年12月26日在美丽的滨城大连召开,来自国内的近300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期间共有14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沈阳及大连等国内著名的神经介入治疗... 第二届大连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论坛(2010 DNIC)于2010年12月24日-2010年12月26日在美丽的滨城大连召开,来自国内的近300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期间共有14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沈阳及大连等国内著名的神经介入治疗专家做了20场专题讲座,并同时进行了16台出m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手术演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神经介入治疗 论坛纪要 大连 专题讲座 同时进行 专家 国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杜伟 邵成民 +6 位作者 王建林 雷进 贾帆 曹兰芳 柴汝昌 苏伟 顾进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32例发病在 2~ 2 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尿激酶平均用量 6 5万U。患者病情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32例发病在 2~ 2 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尿激酶平均用量 6 5万U。患者病情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数 (NIHSS)综合评分。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个月进行 ,按改良的Rakin分数 (MRS)分为好结果 (MRS 0~ 3)、差结果 (MRS 4~ 6 )两类。结果 灌注溶栓治疗后脑血管造影复查 ,闭塞血管再通率达 6 2 .5 % ,其中闭塞时间 6h内的 1 4例中 ,部分或完全再通 1 3例 ,闭塞时间在 6~ 2 0h的 1 8例中 ,部分或完全再通 7例。 2 0例患者 (6 2 .5 % )为好结果 ,1 2例 (37.5 % )为差结果 ,其中 2例死亡。 2例 (6 .2 5 % )发生症状性脑出血。良好的预后与入院时NIHSS评分 <2 0 (P <0 .0 1 )及血管再通 (P <0 .0 2 5 )密切相关 ,而血管再通又与开始溶栓时间 <6h有关 (P <0 .0 5 )。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血管闭塞时间越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溶栓 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5征文通知
16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80-1080,共1页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水平,积极推动我国脑血管病规范化预防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承办的“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水平,积极推动我国脑血管病规范化预防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承办的“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5”拟定于2015年4月9-11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做专题报告。会议重点内容包括: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病影像学诊断与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少见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脑血管病基础与转化医学、神经康复、病例讨论及最新指南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急性期治疗 江苏省医学会 二级预防 血管介入治疗 中华医学会 神经 脑卒中急性期 缺血性卒中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非急性闭塞再通治疗:规范中求创新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锐 朱武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3-357,共5页
脑血管非急性闭塞再通治疗的临床开展逐渐增多,目前尚存争议。作者通过明确脑血管非急性闭塞的概念及评估方法,识别适合介入再通的病变,分析闭塞再通成功的机率,评估闭塞再通的手术风险,重视患者远期预后,讨论脑血管非急性再通的规范化... 脑血管非急性闭塞再通治疗的临床开展逐渐增多,目前尚存争议。作者通过明确脑血管非急性闭塞的概念及评估方法,识别适合介入再通的病变,分析闭塞再通成功的机率,评估闭塞再通的手术风险,重视患者远期预后,讨论脑血管非急性再通的规范化,并提出可能的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闭塞 非急性 血管介入 再通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世界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大会掠影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强 洪波 刘建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4-157,共4页
一年一度的LINNC是欧洲最重要的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大会之一,LINNC2009于5月25日在巴黎举行,历时3d。本文简要介绍了大会的主要内容。此次大会主要讨论了脑动静脉畸形、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会议过程中,针... 一年一度的LINNC是欧洲最重要的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大会之一,LINNC2009于5月25日在巴黎举行,历时3d。本文简要介绍了大会的主要内容。此次大会主要讨论了脑动静脉畸形、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会议过程中,针对性地穿插了手术和介入治疗演示,并介绍了Dyna-CT和Xper-CT等影像学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大会 脑动静脉畸形 缺血性脑血管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神经放射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9
作者 凌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77-1278,共2页
介入神经放射学近年发展迅速 ,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大重要分支 ,在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脊髓血管病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 ,特别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技术的发展及新型栓塞材... 介入神经放射学近年发展迅速 ,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大重要分支 ,在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脊髓血管病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 ,特别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技术的发展及新型栓塞材料的研制中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然而从加快发展来看 ,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介入神经放射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 ,加强专业医生培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神经放射学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静脉畸形 硬脑膜动静脉瘘 缺血性脑血管 微侵袭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术中配合
20
作者 牛香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技术 术中配合 缺血性脑血管 护理配合 血性 血性梗死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