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膝下动脉成形术 被引量:24
1
作者 纪东华 王峰 +2 位作者 Dierk Scheinert 李城 Andrej Schmidt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的球囊成形术在治疗糖尿病缺血性下肢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下肢病变患者64侧缺血性下肢进行膝下动脉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及足部溃疡的变化。结果53例患者共119支...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的球囊成形术在治疗糖尿病缺血性下肢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下肢病变患者64侧缺血性下肢进行膝下动脉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及足部溃疡的变化。结果53例患者共119支动脉分支接受PTA治疗,50例患者的101个分支成功地开通,技术成功率为84.9%,所有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足部溃疡均变小,无需截肢。结论膝下动脉的球囊成形术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 膝下的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缺血动脉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侯琳 王富军 +4 位作者 李艳艳 齐会卿 张玉娜 白磊 孙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62-766,共5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PAD)患者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病变动脉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探讨T2DM合并PA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介入治疗对血清S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T2D...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PAD)患者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病变动脉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探讨T2DM合并PA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介入治疗对血清S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T2DM合并PAD患者40例,其中下肢单纯动脉造影者(A组)16例,行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者(B组)24例(Fontaine分期Ⅱb期和Ⅲ期的患者)。B组中,单纯行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者16例(B1组),行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且行支架植入者8例(B2组)。门诊健康体检者(C组)20名作为对照组。A、B两组介入术前行常规检查并取静脉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SOD水平。C组在同样条件下抽取肘静脉血测定上述指标。A、B两组术中取介入前动脉血,术后24 h取静脉血测定各组血清SOD水平。结果 A组患者下肢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A、B、C 3组SOD分别为(46.1±3.13)u/ml,(35.37±3.58)u/ml,(60.50±6.99)u/ml,A、B组SOD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t=8.420,P<0.01;t=14.324,P<0.01),A组SOD水平明显高于B组(t=10.092,P<0.01)。A、B、C 3组的踝臂指数(ABI)分别为0.70±0.12、0.58±0.13和1.15±0.07。A、B组ABI均明显低于C组(t=14.749,P<0.01;t=17.392,P<0.01),B组ABI明显低于A组(t=3.027,P<0.05)。SOD与HbA1c呈负相关(r=-0.541,P<0.01)。A、B两组组内静脉血与动脉血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组、B2组介入前动脉血中SOD水平分别为(35.70±3.04)u/ml,(36.07±2.14)u/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前缺血部位动脉血中SOD水平分别为(32.95±3.52)u/ml,(33.59±2.64)u/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介入前动脉血中SOD水平明显降低(t=2.741,P<0.05;t=2.704,P<0.05);介入后缺血部位动脉血中SOD水平分别为(29.40±5.49)u/ml,(26.68±2.31)u/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介入前缺血部位动脉血中的SOD水平明显降低(t=2.536,P<0.05;t=5.005,P<0.01)。各部位血中SOD水平B1组B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与动脉血中的SOD水平无明显差别;血清中的SOD水平与HbA1c成线性负相关关系;介入术前缺血部位SOD降低,介入术后SOD进一步降低,可能与介入治疗对血管壁损伤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有关,可能是引起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网膜的特征
3
作者 方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53,共1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缺血性和非缺血性视网膜各层荧光血管造影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方法 缺血性视网膜各层影像使用Heidelberg Spectrali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仪进行扫描。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缺血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病理形态学变化 荧光血管造影 行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肱指数与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缺血程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光梅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5期19-19,共1页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缺血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多普勒流速仪对4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踝肱指数的测定。结果踝肱指数(0.78±0.13)分16例,提示有下肢动脉阻塞;(0.48±0.92)分19例,提示患...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缺血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多普勒流速仪对4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踝肱指数的测定。结果踝肱指数(0.78±0.13)分16例,提示有下肢动脉阻塞;(0.48±0.92)分19例,提示患者下肢缺血程度严重;(0.28±0.04)分9例,均发生下肢溃疡或坏死。结论测定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可客观评价其下肢外周血管功能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若梅 刘玉双 +9 位作者 江南 张和轩 周晴 杨莉琴 李强 杨华 赵志钢 何洪波 祝之明 闫振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38-2144,共7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科诊治的390例T2DM患者资料,根据T2DM...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科诊治的390例T2DM患者资料,根据T2DM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标准分为T2DM有下肢血管病变组(n=158)和无下肢血管病变对照组(n=232),分析2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采用Row Mean Scores和Cochran-Armitage Trend检验研究SII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向前:LR”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SII对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无下肢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相比,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年龄较大,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SII水平较高,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比例增加,未服用他汀类药物占比增加。下肢血管病变与SII/100(r=0.429,P<0.001)、年龄(r=0.517,P<0.001)、TC(r=0.161,P=0.001)、LDL-C(r=0.117,P=0.021)、颈动脉病变(r=0.101,P=0.047)、未服用他汀类药物(r=0.266,P<0.001)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年龄、LDL-C、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1)。SII联合年龄、LDL-C和未服用他汀类药物预测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结论SII不仅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是反映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简便标志物,提示炎症反应对T2DM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细菌感染特征及其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1
6
作者 王小静 吴翔 +5 位作者 李英莎 何洪波 赵志钢 杨丽琴 祝之明 闫振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2-986,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感染学特征及其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4年我科收治的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103例。住院期间所有患者行双下肢CTA或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按照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 Inter-...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感染学特征及其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4年我科收治的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103例。住院期间所有患者行双下肢CTA或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按照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级(A^D级)把患者分为4组。收集足溃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运用多样本χ2检验分析不同TASC组间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是否存在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明确TASC组间的临床基本情况(如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病程等)、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如ABI、TB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数、血脂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TASC分级各组间比较年龄、糖尿病病程、ABI、TBI、中性粒百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分别为0.000、0.001、0.000、0.006、0.039)。所有足溃疡中轻度感染例38例(36.9%),中度感染46例(44.7%),重度感染19例(18.4%)。感染类型中单一革兰阳性菌感染占29.6%、革兰阴性菌感染占27.1%、真菌感染占4.8%;混合感染占38.5%。培养出139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17.3%);铜绿假单胞菌17株(12.2%);粪肠球菌10株(7.2%),分列前3位。TASC组间比较中,随着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混合感染比例逐渐提升,混合感染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04),在D级患者中混合感染例数占66.7%。结论混合感染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程度明显相关,随着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混合感染比例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细菌 感染 TASC分级 下肢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病变程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刘伟芳 吴伟琼 +2 位作者 陈利强 杨伟平 温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23-2325,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分析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583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下肢血管病变,将检测结果分为无下肢血管病变组(无PVD组)、有下肢...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分析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583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下肢血管病变,将检测结果分为无下肢血管病变组(无PVD组)、有下肢血管病变组(PVD组),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程度,PVD组内又分为3个亚组:轻度病变组(Ⅰ组)、中度病变组(Ⅱ组)、重度病变组(Ⅲ组),同时观察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病变的危险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查显示有下肢血管病变者占28.30%。年龄、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比例在PVD组中均显著增高(P〈0.01)。总胆固醇、LDL-C水平在各不同病变组(Ⅰ、Ⅱ、Ⅲ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病程、低密度脂蛋白是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病程、LDL—C,LDL—C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下肢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下肢血管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趾臂指数诊断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莉 杨彩哲 +4 位作者 王良宸 关小宏 张妲 陈莹 王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50-1954,共5页
目的探讨趾臂指数(TBI)在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8月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行踝肱指数(ABI)、TBI测量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65例,根据TBI分为TBI降低组(TBI<0.7,L-TBI组)和TBI正常组(TBI≥0.... 目的探讨趾臂指数(TBI)在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8月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行踝肱指数(ABI)、TBI测量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65例,根据TBI分为TBI降低组(TBI<0.7,L-TBI组)和TBI正常组(TBI≥0.7,N-TBI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吸烟史、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糖尿病控制目标达标率;以ABI≤0.9为诊断LEAD的金标准评价TBI<0.7对LEAD的诊断价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采用Kappa检验评价TBI与ABI的一致性。结果 N-TBI组138例、L-TBI组127例。两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患病率、糖尿病足患病率、脑血管疾病患病率、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BI组121例检测血脂指标,N-TBI组137例检测血脂指标。L-TBI组TC、LDL-C达标率均高于N-TBI组(P<0.05)。L-TBI组120例检测HbA1c,达标26例,达标率为21.7%;N-TBI组131例检测HbA1c,达标24例,达标率为18.3%。两组HbA1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51)。TBI<0.7诊断LEAD的敏感度为81.8%(63/77),特异度为71.5%(313/438),阳性预测值为33.5%(63/188),阴性预测值为95.7%(313/327)。对ABI和TBI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337。结论 TBI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LEAD的敏感指标;TBI与ABI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不能完全相互替代,故TBI应在糖尿病患者中常规进行检测诊断早期LEAD,而不是作为ABI异常增高时的补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趾臂指数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步进技术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任重阳 狄镇海 +4 位作者 毛学群 邹容 张建 王美荣 李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37-74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评价DSA步进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对糖尿病足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2004年1月到2010年3月4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下肢DSA检查,其中24例(31肢)采用DSA步进技术检查,21例(21肢)采用传统的分段DSA检查,观... 目的回顾性分析评价DSA步进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对糖尿病足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2004年1月到2010年3月4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下肢DSA检查,其中24例(31肢)采用DSA步进技术检查,21例(21肢)采用传统的分段DSA检查,观察2种下肢血管造影方法所用的对比剂量、总曝光量、检查耗时以及诊断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步进DSA组平均每侧下肢平均使用对比剂25.26ml、总检查平均耗时37.26min,曝光摄片时间平均13.23s,平均摄片101.65帧;在分段DSA组中上述指标分别为130.00ml、50.48min、52.38s、118.33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步进DSA组和分段DSA组中图像分别90.3%、90.5%达优,所有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DSA步进技术可很好地显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以一次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资料,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射线接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步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海云 高传江 +2 位作者 欧冰 智慧 罗葆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8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3组下肢动脉:胫前动脉(ATA)、胫后动脉(PTA)和足背动脉(DPA)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从管径、斑块及血流动力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8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3组下肢动脉:胫前动脉(ATA)、胫后动脉(PTA)和足背动脉(DPA)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从管径、斑块及血流动力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出现斑块最多、狭窄最严重的是ATA远心端和DPA,PTA斑块相对较少,狭窄较轻。糖尿病包括糖尿病足双侧下肢动脉在管径、管腔最大狭窄率及血流动力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程度相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了解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静 张春虹 +3 位作者 王俊宏 王学良 袁晓红 张喜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436,450,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变化规律,探讨IGF-1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例健康人,常规测身高、体重、血压... 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变化规律,探讨IGF-1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例健康人,常规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用ELISA法测血清IGF-1水平;用多普勒超声进行双下肢动脉病变检查。结果①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②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时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组,且血清IGF-1水平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③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病程、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并有可能作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芪通络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aspin、RBP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丽娟 冯飞 +5 位作者 刘伟 浦强 余旭 黄莉吉 陆倩 余江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1-755,共5页
目的观察藤芪通络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清Vaspin、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中医辨证气虚血瘀证者2组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降糖、... 目的观察藤芪通络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清Vaspin、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中医辨证气虚血瘀证者2组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聚集)上加用藤芪通络颗粒口服,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连续服药12周。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糖脂代谢、血压、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血流量以及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FBG、PBG、HbA1c)含量均下降(P<0.05~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TC、TG、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0.01),HDL-C水平有所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均升高、Vaspin水平上升、RBP4水平下降(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P<0.05),治疗组在改善肢体疼痛、倦怠乏力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藤芪通络颗粒可以升高患者血清Vaspin水平,降低RBP4水平,一定程度上改善脂代谢,提高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改善DLEAD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芪通络颗粒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VASPIN RBP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DSA对照评价ABI指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童强 徐梓辉 +2 位作者 郑宏庭 严俊 徐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探讨测定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ABI指数测定及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并将检查得到的患肢... 目的:探讨测定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ABI指数测定及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并将检查得到的患肢分级情况及各段相应血管的病变相关结果比较。结果:患肢根据ABI指数分级,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BI指数分级与DSA检查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BI的准确度87.31%,敏感度86.46%,特异度82.00%。结论:ABI指数检查在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方面均能较好反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B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琳 袁明霞 +4 位作者 杨光燃 刘薇 谢荣荣 杜燕芳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46例,测定所有患者甲...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46例,测定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和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根据ABI分为糖尿病合并LEA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生物化学指标和SCH的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7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17例合并SCH,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LEAD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及SCH患病率较对照组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5,95%CI:1.031~1.078,P<0.001),SCH(OR=2.162,95%CI:1.383~3.379,P=0.001),吸烟(OR=2.129,95%CI:1.352~3.355,P=0.001),收缩压(OR=1.014,95%CI:1.004~1.023,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189,95%CI:1.026~1.378,P=0.021)与糖尿病LEAD正相关,总肾小球滤过率下降(OR=0.984,95%CI:0.974~0.995,P=0.003)与LEAD负相关。男性患者中,SCH对LEAD的影响更显著(OR=3.747,95%CI:1.940~7.239,P<0.001),女性患者中则无相关性。结论 SCH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LEA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雄 陈恩德 +3 位作者 龚小花 谷雪梅 郑景晨 沈飞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31-33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LLPAD)的关系。方法选取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根据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LLPAD组(94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Non-LLPAD)组(116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LLPAD)的关系。方法选取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根据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LLPAD组(94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Non-LLPAD)组(116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LLPAD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降低,与Non-LLP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64,P=0.001)、吸烟(OR=3.639,P=0.001)、舒张压(OR=1.046,P=0.010)、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188,P=0.04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520,P=0.028)、25(OH)D3(OR=0.096,P=0.001)是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维生素D水平、高龄、吸烟、高HbA1c、高舒张压、高L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LLPAD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下肢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维生素D 骨化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加压3.0 T MRA评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杰 赵俊功 +3 位作者 朱悦琦 李明华 王珏 乔瑞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以DSA为金标准评价小腿加压法3.0 T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双下肢MRA检查,患者平均病程(11.6±6.0)年。使用3.0 T CE-MRA,其中小腿袖带加压... 目的以DSA为金标准评价小腿加压法3.0 T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双下肢MRA检查,患者平均病程(11.6±6.0)年。使用3.0 T CE-MRA,其中小腿袖带加压后成像者(即加压组)31例,常规成像者30例(即常规组),所有患者1周内行DSA检查。2名放射专家分别评估获得的MRA图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小腿和足部的图像质量上,加压组优于常规组(P<0.05)。在显示小腿部位>50%狭窄或闭塞病变上,加压组优于常规组(P<0.05),同时小腿加压后可以明显抑制静脉重叠(P<0.05)。结论小腿加压3.0 T CE-MRA简单实用,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下肢病变血管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磁共振血管成像 静脉重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肖春华 罗晓惠 +3 位作者 罗平 刘洁玉 迟昆燕 王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6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下肢动脉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内膜、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76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6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下肢动脉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内膜、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76例糖尿病患者中有71例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发生率为93.4%;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以足背动脉最明显,腘动脉次之;糖尿病组下肢血管管腔内膜增厚、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股动脉斑块发生率最高,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闭塞仅见于足背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下肢动脉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对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春斌 王立民 黄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3516-3518,3522,共4页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获取密切相关文献,探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文献检索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共纳入文献15篇,采用RevMan4.2.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PVD的重要因素有年...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获取密切相关文献,探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文献检索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共纳入文献15篇,采用RevMan4.2.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PVD的重要因素有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体质指数(BMI)、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餐后2h血糖(P2BG)则对PVD是否发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确定年龄、病程、HbA1c、TC、收缩压、LDL-C、TG、FPG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PVD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临床上PVD的早检测、早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血管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4
19
作者 戴兵 戴伟(综述) 黄梅(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2-1105,共4页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可引起下肢缺血、缺氧、感染等,糖尿病足具有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约高达80%的糖尿病足患者存在下肢缺血。下肢动脉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治疗重点是重建和恢复下肢动脉的血供。文章主要从腔内介入治疗...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可引起下肢缺血、缺氧、感染等,糖尿病足具有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约高达80%的糖尿病足患者存在下肢缺血。下肢动脉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治疗重点是重建和恢复下肢动脉的血供。文章主要从腔内介入治疗、传统外科手术以及血管新生疗法三个方面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血管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腔内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 血管新生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宝顺 吴晓亮 +4 位作者 何涛 王彪 王首旭 杨璇 李彦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71-2773,共3页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经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且行PTA治疗患者共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经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且行PTA治疗患者共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21例同时加服补阳还五汤,观察患者术后再狭窄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血管再狭窄率分别为4.76%和38.10%,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BI(0.90±0.06)、TBI(0.58±0.06)、MDA(4.43±0.51)cm/s、MTA(4.34±0.51)cm/s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1.37±0.33)和跛行距离评分(1.02±0.33)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TA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肢缺血症状和疼痛症状,降低再狭窄率,可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球囊扩张成形术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