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抑郁症状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的联合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中的2011年基线数据和2013年...目的:探讨抑郁症状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的联合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中的2011年基线数据和2013年、2015年、2018年随访队列数据,对2011年基线抑郁症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分布特征进行描述,采用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抑郁症状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对CVD的单独、独立和联合关联。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9412例,基线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4.7%,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比例为13.62%。平均随访6.19(6.19±1.66)年中,总计观察58258人年,1401例中老年人发生了心血管疾病,发病密度为24.048/千人年。调整因素后,单独影响中,有抑郁症状者的CVD发生危险高(HR=1.263,95%CI:1.133~1.408),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者的CVD发生危险高(HR=1.892,95%CI:1.662~2.154)。独立影响因素中,有抑郁症状者CVD发生危险高(HR=1.269,95%CI:1.138~1.415),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者的CVD发生危险高(HR=1.898,95%CI:1.668~2.160)。联合影响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且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低风险、无抑郁症状且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抑郁症状合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人群发生CVD分别是无抑郁症状且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低风险人群的1.390、2.149、2.339倍(P<0.001)。结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人群叠加抑郁症状会加剧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结合实际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和生理指标健康管理的同时,应重视中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展开更多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隐匿、病情复杂多变,预后不佳。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潜在危重患者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的对国内外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总结分析其评估内容及应用情况,...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隐匿、病情复杂多变,预后不佳。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潜在危重患者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的对国内外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总结分析其评估内容及应用情况,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范围综述方法学框架为指导,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Scopus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从评估内容、研究对象、验证方法、信效度以及预测效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7篇关于评估工具的开发验证,9篇关于评估工具的本土化应用,涉及20个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分析结果表明,各评估工具均包含3~17个评估内容,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年龄、收缩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合并症、意识水平以及性别。2篇文献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信度、效度良好,其他研究均缺少信效度评价。10篇文献报告了评估工具的曲线下面积(AUC),AUC为0.550~0.9269。结论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种类多样,但质量仍有不足,缺少特异性评估工具。未来仍需要进一步验证现有工具的信效度,并结合疾病特征开发本土化且具备良好信效度的心血管专科早期预警评估工具。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抑郁症状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的联合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中的2011年基线数据和2013年、2015年、2018年随访队列数据,对2011年基线抑郁症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分布特征进行描述,采用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抑郁症状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对CVD的单独、独立和联合关联。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9412例,基线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4.7%,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比例为13.62%。平均随访6.19(6.19±1.66)年中,总计观察58258人年,1401例中老年人发生了心血管疾病,发病密度为24.048/千人年。调整因素后,单独影响中,有抑郁症状者的CVD发生危险高(HR=1.263,95%CI:1.133~1.408),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者的CVD发生危险高(HR=1.892,95%CI:1.662~2.154)。独立影响因素中,有抑郁症状者CVD发生危险高(HR=1.269,95%CI:1.138~1.415),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者的CVD发生危险高(HR=1.898,95%CI:1.668~2.160)。联合影响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且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低风险、无抑郁症状且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抑郁症状合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人群发生CVD分别是无抑郁症状且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低风险人群的1.390、2.149、2.339倍(P<0.001)。结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中高风险人群叠加抑郁症状会加剧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结合实际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和生理指标健康管理的同时,应重视中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
文摘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隐匿、病情复杂多变,预后不佳。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潜在危重患者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的对国内外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总结分析其评估内容及应用情况,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范围综述方法学框架为指导,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Scopus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从评估内容、研究对象、验证方法、信效度以及预测效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7篇关于评估工具的开发验证,9篇关于评估工具的本土化应用,涉及20个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分析结果表明,各评估工具均包含3~17个评估内容,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年龄、收缩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合并症、意识水平以及性别。2篇文献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信度、效度良好,其他研究均缺少信效度评价。10篇文献报告了评估工具的曲线下面积(AUC),AUC为0.550~0.9269。结论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种类多样,但质量仍有不足,缺少特异性评估工具。未来仍需要进一步验证现有工具的信效度,并结合疾病特征开发本土化且具备良好信效度的心血管专科早期预警评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