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信念因子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高风险人群休闲类身体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何海珍 陈阳阳 +4 位作者 朱珠 那晓娜 周桂荣 庄国梁 刘爱萍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1-516,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中高风险人群休闲类身体活动(RPA)情况,探讨健康信念因子对该人群RPA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门头沟区成人进行横断面调查。以其中614例ICVD中高风险人群为研究对象,基...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中高风险人群休闲类身体活动(RPA)情况,探讨健康信念因子对该人群RPA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门头沟区成人进行横断面调查。以其中614例ICVD中高风险人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RPA的健康信念因子,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健康信念因子对ICVD中高风险人群RPA的影响。结果 ICVD中高风险人群RPA中位数为4.4日千步当量,充足率为11.3%。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后,促进提示因素对RPA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值β分别为0.170、-0.075和0.095,(P均<0.05)。行为提示因素2 (水产品/蛋类/奶类/豆类摄入不足)对RPA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值β分别为-0.153和-0.169,(P均<0.05)。感知障碍对RPA的总效应值β为-0.172 (P<0.05)。结论门头沟区ICVD中高风险人群RPA充足率较低,重点考虑通过减少感知障碍来提高RPA水平,还可以通过倡导平衡膳食提高身体素质、制定运动计划增加运动提示,进一步提高该人群RP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休闲类身体活动 健康信念因子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血管新生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顾劲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386,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血管新生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治疗性血管新生 血管生长因子 激光血运重建 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 术后再狭窄 缺血性疾病 生物学作用 侧支循环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在高校女教师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温晓妮 梁晓曼 穆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4-738,共5页
目的采用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组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高校女教师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性进行评估,旨在检出高危个体,对其实施重点预防,对于高校教师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目的采用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组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高校女教师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性进行评估,旨在检出高危个体,对其实施重点预防,对于高校教师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方法选取西安市2010年来我院教学实验医院进行健康查体的年龄在35~59岁的高校女教师126名为研究对象,按每五年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采用上述方法对体检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将各危险因素分层评分求和查表即得所对应的10年发生ICVD(ischemic-cardiovascular diseases,ICVD)的绝对危险。结果 (1)除HDL-C均值为1.25略低于1.29 mmol/L外,血压、TC、TG、腰围、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等危险因素均值都在正常范围。(2)所有教师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均≤5%,为极低危。(3)被检出的MS人群与非MS人群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与35~39岁年龄组比较,40~44岁/45~49岁年龄组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平均水平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5~59岁年龄组与之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50~54岁年龄组与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0~44岁/45~49岁年龄组与55~59岁年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受测评的高校女教师缺血性心血管事件10年发病危险度为极低危,推测可能与受试者均无吸烟这一危险因素,大多数年龄偏轻并具备职业运动特点有关。(2)与非MS人群相比,MS人群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显著增加。因此,早期识别、诊断MS,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遏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女教师 代谢综合征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新生性治疗中基因转移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仕林 景华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68-70,共3页
近年来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血管新生性治疗的研究进展迅猛 ,本文就血管新生性治疗中基因转移载体的选择及其应用途径两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血管新生 基因疗法 基因转移 研究进展 载体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