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昌卫 王智明 +2 位作者 杨云 谢衬梨 霍志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室性心动过速 胺碘酮治疗 静脉注射 抗心律失常药物 负性肌力作用 心血管内科 有效控制 不同程度 使用不当 药物选择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公信 傅向阳 +2 位作者 刘映峰 魏向龙 赵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64,67,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发脑梗死可能的因素及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析了 1993年 1月至 1999年7月收治的28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发生脑梗死患者23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在心力衰竭明显 缓解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发脑梗死可能的因素及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析了 1993年 1月至 1999年7月收治的28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发生脑梗死患者23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在心力衰竭明显 缓解的基础上,经静脉尿激酶溶栓或肝素抗凝治疗,8例脑梗死患者痊愈、11例肢体肌力明显好转、2例无变化、2例继 发性脑出血后死亡,病死率8.7%。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脑动脉硬化是发生脑梗死的基础,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病的 关健,不适当的降压及低血糖为促发因素,在心力衰竭缓解的基础上行溶栓或抗凝治疗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脏病 并发症 脑梗塞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钟书辉 王家昆 张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589-1590,1593,共3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结果:观察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有效27例,有效率...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结果:观察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有效27例,有效率为90%,心电图有效25例,有效率为83%,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与其他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联用,治疗效果更好,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增加其运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缺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与左卡尼汀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金九如 魏丽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提高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心脑血管科有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326例,按是否愿意接受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分为试验组170例和...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提高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心脑血管科有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326例,按是否愿意接受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分为试验组170例和对照组156例,两组均予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和左卡尼汀静滴,连续治疗2 W后评价效果,通过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心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的LVPWs、LVPWTd、IVSTd、IVSTs较对照显著降低,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脏功能性评价,试验组SV、E、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与参麦注射液联合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左卡尼汀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酰化修饰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王鹏飞 胡凤丽 谷国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5-652,共8页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酰化修饰(lactylation,Kla)作为新发现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逐渐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酰化修饰(lactylation,Kla)作为新发现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逐渐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Kla通过直接影响基因转录、调控信号转导和代谢过程等,对IHD的病理生理过程及细胞分子功能的调节产生深远影响。Kla广泛存在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中,与调节各种病理过程中的蛋白质功能相关,通过调节相关酶的活性及信号通路的传导,影响心肌细胞包括能量代谢、炎症反应、血管生成、脂质代谢失调、凋亡、纤维化及修复等在内的过程。尽管目前关于Kla在IHD中的具体机制和靶点研究仍有限,但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综述Kla在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及心肌肥大等IHD关键病理环节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与应用前景,为寻找有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和方向,有望为IHD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酰化修饰 缺血性心脏病 表观遗传学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霞 张译匀 +3 位作者 姚承志 赵湘铃 熊文婧 让蔚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2,共8页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导致中国居民疾病负担的第二大原因,饮食因素干预被认为是减少疾病负担有效及可行的措施。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变化及未来变化趋势,以期为中国IHD的饮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提取...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导致中国居民疾病负担的第二大原因,饮食因素干预被认为是减少疾病负担有效及可行的措施。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变化及未来变化趋势,以期为中国IHD的饮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21)数据库中1990—2021年中国、全球、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的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相关数据,应用Joinpoint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1990—2021年中国、全球、不同SDI地区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中国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以及归因于不同类型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利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2—203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变化趋势。结果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为44.26/10万、标化DALY率为820.87/10万,与全球水平接近,高于高SDI地区,低于其余4类SDI地区。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AAPC=-0.17%,P<0.001)、标化DALY率(AAPC=-0.50%,P<0.001)与全球及五类SDI地区一致,均呈现下降趋势,全球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中国,高SDI地区下降速度最快。1990年与2021年中国男性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均高于女性;1990—2021年中国男性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AAPC=0.25%,P<0.001)呈上升趋势,女性标化死亡率(AAPC=-0.71%,P<0.001)、标化DALY率(AAPC=-1.23%,P<0.001)均呈下降趋势。1990与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70岁人群的死亡率、DALY率最高;1990—2021年50~69岁人群死亡率、DALY率呈下降趋势,而15~49岁、≥70岁人群呈上升趋势(P<0.001)。1990年与2021年归因于13种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排名前两位的饮食因素均是钠摄入过量、全谷物摄入不足;1990—2021年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上升趋势较明显的是含糖饮料摄入过量、加工肉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BAPC模型显示,未来10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与高SDI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男性和老年人群负担较重,因此仍需重视IHD的饮食防控策略,加强宣传健康的膳食模式,倡导增加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钠盐、含糖饮料、加工肉、红肉的摄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减轻其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脏病 全球疾病负担 饮食因素 趋势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健 窦克非 +4 位作者 杨跃进 韦丙奇 宋蓉 李佳 郑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对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生心衰急性加重时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例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心衰急性加重后,在常规急性心衰治疗的同时,应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对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生心衰急性加重时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例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心衰急性加重后,在常规急性心衰治疗的同时,应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X线胸片的变化。结果:2例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的患者,在常规急性心衰治疗效果不佳的前提下,应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啰音减少,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善,X线胸片示肺淤血明显减轻。结论: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病程中发生的,以缺血为诱因的心衰急性加重,在常规急性心衰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可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静脉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静 刘恒亮 +3 位作者 白树鸣 姬劲锐 张胜豪 林炳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424-3428,共5页
目的比较缺血性心脏病合并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差异。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2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及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 目的比较缺血性心脏病合并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差异。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2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及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plasma 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等检查结果分为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组89例,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ejection fraction,HFrEF)组109例,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组84例。比较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病变数目、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的差异。结果 HFpEF、HFmrEF、HFrEF组gensini积分分别为30.45±33.18、62.12±41.25、86.72±3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Fp EF、HFmrEF、HFrEF组SYNTAX积分分别为11.77±8.39、19.08±8.39、26.41±10.31,与HFp EF组相比SYNTAX积分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EF、HFmrEF患者病程长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血管病变数目、BNP、NT-proBNP明显高于HFp EF组。多变量相关分析提示SYNTAX积分与心功能分级、BNP、NT-proBNP、LVEF相关。Gensini积分与心功能分级、BNP、NT-proBNP相关。结论随着冠脉病变严重及复杂程度的加重,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及严重程度是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Gensini积分 SYNTAX积分 血管病变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阻滞在缺血性心脏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瑄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7-307,共1页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房间阻滞 缺血性心脏病 临床意义 房间束传导阻滞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左心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成功取栓后顺利行心脏移植术一例
10
作者 冯瑶 王彬成 +5 位作者 张贵涛 胡小莹 刘如 刘盛 李淑娟 黄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3,共4页
心脏移植术前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成功救治后是否仍具备心脏移植条件尚有待研究。本文通过报道1例心力衰竭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成功取栓后顺利行心脏移植术的诊疗过程,旨在探索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的诊疗方案。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取栓 心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探讨暖心康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的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玄 林祉均 +8 位作者 陈梓欣 董鑫 江佳林 关卓骥 黎欢 李志芳 王陵军 陈洁 冼绍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78,I0027-I0029,共7页
目的探讨暖心康通过干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细胞内环境稳态,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从而改善缺血性心衰小鼠心室重塑,提高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暖心康通过干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细胞内环境稳态,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从而改善缺血性心衰小鼠心室重塑,提高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暖心康组,模型组与暖心康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缺血性心衰小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暖心康组给予暖心康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持续4周。对每组小鼠行心脏彩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结构及纤维化程度,RT-PCR检测各组心肌组织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MPO在心脏中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rullinated histone 3,CitH3)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室壁运动幅度减弱,LVEF、LVFS显著降低(P<0.01),心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多,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多,心衰标志物BNP与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心脏组织中MPO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多,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外周血CitH3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暖心康组小鼠室壁运动幅度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升高(P<0.05),心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细胞结构与排列改善,心衰标志物BNP与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MPO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CitH3含量显著减少(P<0.001)。结论暖心康可改善缺血性心衰小鼠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细胞内环境稳态,减少心肌细胞损伤,进而改善缺血性心衰小鼠心室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炎症因子 缺血性心力衰竭 暖心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990—2019年代谢因素对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的长期影响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馨月 张良文 方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388-3394,共7页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IHD)负担日趋沉重,代谢因素影响逐渐加重,且当前在探讨因代谢因素所致的IHD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面,尚存在研究不足的情况。目的深入分析中国1990—2019年,由于代谢因素所造成的IHD疾病负担的长期影响及其变化趋势,...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IHD)负担日趋沉重,代谢因素影响逐渐加重,且当前在探讨因代谢因素所致的IHD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面,尚存在研究不足的情况。目的深入分析中国1990—2019年,由于代谢因素所造成的IHD疾病负担的长期影响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IHD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坚实而有力的科学支撑与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获取1990—2019年中国不同年龄、性别IHD归因于代谢因素的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及其相应标化指标。运用Joinpoint模型对疾病变化的时间趋势进行系统的评估。结果中国全人群归因于代谢因素的IHD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从1990年的38.01/10万、944.68/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03.34/10万、1972.50/10万。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居民归因于代谢因素的IHD死亡率、DALY率及其相应标化指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的特点。就性别而言,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代谢因素的IHD男性的标化死亡率逐渐高于全球水平,而全人群、女性标化死亡率始终低于全球水平。三者标化DALY率均显著低于全球水平。就年龄而言,1990—2019年归因于高BMI的DALY率在人群中均呈上升趋势并占据主导地位,肾功能不全在老年人群中逐渐凸显。结论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IHD疾病负担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代谢因素导致的IHD疾病负担日趋加重,应继续加大IHD防控的宣传力度,尤其是针对男性、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管理,更好地指导卫生政策的制定,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医疗服务的布局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健康需求,更大程度减轻中国IHD疾病负担,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代谢因素 疾病负担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Joinpoi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与发病预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未 张颖 马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375-2381,2387,共8页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公认死亡率最高且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致使我国居民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进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是医疗卫生政策关注的重要议题。目的比较分析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与风险因...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公认死亡率最高且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致使我国居民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进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是医疗卫生政策关注的重要议题。目的比较分析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与风险因素,预测其变化趋势,为开展缺血性心脏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BD 2019)数据库,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趋势检验,借助R 4.3.0进行2020—2035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预测。结果1990—2019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均低于全球水平,但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而全球均呈下降趋势。中国及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DALY率多发于老年人群。2020—2035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预计整体呈下降态势[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的年均增长率(AAPC)分别为-0.400、-1.167、-1.318,P<0.001],中国和全球男性人群各指标的降幅均较女性更大。结论我国缺血性心脏病防治形势严峻,男性和老年人群的疾病负担尤为沉重;由伤残所致的疾病负担较重;高收缩压、高低密度脂蛋白是重要风险因素。未来应当关注我国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增长趋势,重点加强男性及老年人群的预防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疾病负担 全球疾病负担报告 风险因素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侯东燕 冯丹 李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5-720,共6页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HFp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服用达格列净的69例患者为达格列净组,未服用达格列净的81例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如无禁忌证,给予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住院及出院12个月门诊随访资料,包括血糖、血脂、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等化验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每搏输出量、左心室舒张功能E/e’avg等超声指标,记录住院及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急性左心衰发作、心衰再住院、心绞痛再住院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达格列净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控制程度及NT-proBNP、LVEF、E/e’avg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达格列净组患者急性左心衰发作,因心衰再住院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以提高冠心病合并HFpEF患者心脏舒张功能,降低NT-proBNP浓度,提高生活质量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残调整寿命年结合人力资本法估计江苏省缺血性心脏病间接经济负担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蓉 陈磊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5,79,共5页
目的 研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及家庭的间接经济负担。方法 基于江苏省调研数据,利用伤残调整寿命年测算江苏省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人群的间接经济负担,使用人力资本法测算患者家庭的间接经济负担。结果 江苏省缺血性心脏病各年龄段不同性别... 目的 研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及家庭的间接经济负担。方法 基于江苏省调研数据,利用伤残调整寿命年测算江苏省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人群的间接经济负担,使用人力资本法测算患者家庭的间接经济负担。结果 江苏省缺血性心脏病各年龄段不同性别患者人群间接经济负担合计为4048528万元(社会角度);调研样本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为22526902.53元,平均每户家庭间接经济负担为101017.5元(家庭角度)。结论 青壮年患者群体和农村低收入低劳动力患者群体缺血性心脏病间接经济负担较重,需引起重视。在降低患病率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医保报销比例,以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间接经济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人力资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阳通络法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疗效
16
作者 柴松波 杜亚康 +2 位作者 张淑娟 兀江波 王晓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扶阳通络法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将96例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分为3组,每组32例。对照A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阿托伐他汀联... 目的探讨扶阳通络法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将96例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分为3组,每组32例。对照A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对照B组予以扶阳通络法治疗,观察组予以扶阳通络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3组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前后血白细胞介素(IL)-23、IL-17、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A组(68.75%)和对照B组(65.63%)(P<0.05)。治疗4和8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以及LVESD、LVEDD、IL-23、IL-17均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结论扶阳通络法与常规西医疗法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疗效良好,可抑制IL-23/IL-17炎症轴因子过量表达,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通络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老年患者 心力衰竭 炎症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整体及电极位置心肌纵向应变预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春燕 刘爽 +4 位作者 杨军 张妍 张立敏 李楠 于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65-1968,共4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缺血性心力衰竭(H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左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心肌纵向应变(RLS),探讨其在预测CRT长期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42例缺血性HF接受CRT,对其在术前1周和术后1年行STE检查...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缺血性心力衰竭(H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左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心肌纵向应变(RLS),探讨其在预测CRT长期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42例缺血性HF接受CRT,对其在术前1周和术后1年行STE检查,测量GLS及RLS,同时测量左心室18节段达峰值纵向应变时间标准差(T-LS SD)及前间壁和后壁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RSDif)作为收缩同步性指数,以术后1年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减小≥15%为CRT有效。结果 29例CRT治疗有效(CRT-R组),13例治疗无效(CRT-NR组)。术前CRT-R组RLS、GLS、T-LSSD和T-RSDif大于CRT-NR组(P<0.001)。术前以RLS-11.5%预测CRT疗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77.90%(AUC=0.84,P<0.001)。结论通过STE检测左心室收缩同步性、GLS和电极植入部位RLS可预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CRT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缺血性 心室功能 收缩同步性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法医学诊断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星宇 王天琦 +1 位作者 白致昕 赵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3-1487,共5页
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死因诊断是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本文就国内外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法医学诊断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探索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死因鉴定的未来可行方案,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心源性猝死 死亡原因 法医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D 2021全球主要死因:缺血性心脏病、COVID-19、中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19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7,共1页
《柳叶刀》(The Lancet)最新发表GBD 2021分析,估计了1990—2021年20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811个国家以下地区按年龄-性别-地区-年份分列的288种死因造成的死亡率和寿命损失年。结果发现,2019年全球年龄标化死亡的主要原因与1990年相同:从... 《柳叶刀》(The Lancet)最新发表GBD 2021分析,估计了1990—2021年20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811个国家以下地区按年龄-性别-地区-年份分列的288种死因造成的死亡率和寿命损失年。结果发现,2019年全球年龄标化死亡的主要原因与1990年相同:从高到低依次为缺血性心脏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下呼吸道感染。但在2021年,COVID-19大流行改变了死因排名,全球年龄标化死亡的主要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缺血性心脏病、COVID-19、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其他大流行相关死亡。2019—2021年,全球预期寿命净减少1.6岁,这主要是由于COVID-19和其他大流行相关死亡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缺血性心脏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年龄标化 主要死因 中风 预期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巍 李红梅 +1 位作者 马春梅 高志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正后壁心肌梗死 心前区疼痛 左束支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