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对缺血性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静 谢晓旭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期58-58,共1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造成缺血性心肌损伤模型后,观察心电图(ECG)的变化。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造成缺血性心肌损伤模型后,观察心电图(ECG)的变化。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槲皮素可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提高SOD活性,并使ISO导致ECG抬高的J点位移降低。结论:槲皮素对ISO导致的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缺血性心肌损伤 ISO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肌损伤相关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于雪莲 李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1039-1043,共5页
目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不单纯是脂质沉积异常,而是全身性炎性反应,有炎性因子及免疫细胞参与。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最终导致缺血性心肌损伤。本文就近年... 目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不单纯是脂质沉积异常,而是全身性炎性反应,有炎性因子及免疫细胞参与。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最终导致缺血性心肌损伤。本文就近年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致的缺血性心肌损伤相关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心肌损伤 炎性因子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毅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7期174-176,共3页
目的 :观察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发生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早产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58例)与B组(32例),对A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B组患儿加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 目的 :观察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发生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早产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58例)与B组(32例),对A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B组患儿加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在进行治疗前后其心肌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CK-MB、CK及c Tn I的水平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发生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早产儿应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促使其心肌功能更快地恢复,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早产儿 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华 马晨光 《集成技术》 2018年第3期72-80,共9页
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分子病理机制一直备受国际关注。该文应用C57BL/6品系的野生型(WT)小鼠、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受体基因敲除(VLDLR-KO)小鼠、心脏特异性转基因(VLDLR-TG)小鼠,通过在体及离体实验研究VLD... 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分子病理机制一直备受国际关注。该文应用C57BL/6品系的野生型(WT)小鼠、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受体基因敲除(VLDLR-KO)小鼠、心脏特异性转基因(VLDLR-TG)小鼠,通过在体及离体实验研究VLDL受体对小鼠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影响,构建生物分子网络研究VLDL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关键分子及其关键信号通路。通过生物网络的功能模块计算,发现了VLDL受体→MAPKs、AKT、NF-κB信号通路→心肌损伤病理表型的因果关联性,阐明了VLDL受体影响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缺血性心肌损伤 缺氧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郭海森 何兆初 +4 位作者 吴峻 何文凯 区碧如 罗碧辉 姚淑雯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G)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用ISO腹腔注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检测大鼠心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氧化亚氮(...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G)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用ISO腹腔注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检测大鼠心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氧化亚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丙二醛(MDA)水平及心肌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模型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清SOD活性、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CK、ET-1及心肌组织MD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心肌病理损伤明显(P<0.05)。罗格列酮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血清CK、ET-1及心肌组织MDA水平降低,SOD活性、NO水平增加(P<0.05),心肌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P<0.05)。结论:RG对ISO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及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异丙肾上腺素 氧自由基 血管内皮细胞 大鼠 心肌缺血性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翁培兰 《宜春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性损伤 心肌再灌注损伤 研究进展 发生机制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奥心血康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4期15-15,共1页
作为心肌缺血损伤的主要类型,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心肌缺血时,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与活性降低,离子分布异常,导致心肌细胞功能下降,而再灌注所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OFR)7%... 作为心肌缺血损伤的主要类型,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心肌缺血时,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与活性降低,离子分布异常,导致心肌细胞功能下降,而再灌注所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OFR)7%钙超载、无复流现象等又进一步加重了心肌细胞的损伤,导致其受损、凋亡。近年来,中药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单味植物药地奥心血康由于其具有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宣痹通阳、补益气血等功能,多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具有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及保护缺血性心肌损伤等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持心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对心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损伤 损伤保护机制 地奥心血康 细胞缺氧复氧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功能 缺血性心肌损伤 缺氧复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姜爱华 胡桃红 马会利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5期163-164,共2页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指心肌遭受一次或几次反复的短暂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出对随后而来的长时间缺血损伤抵抗能力增强的现象。IPC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最有效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内源性保护机制 心肌缺血性损伤 缺血再灌注 抵抗能力 缺血损伤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erb激动剂GSK4112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和心脏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中淑 傅春江 +1 位作者 邹雪 唐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观察Rev-erb激动剂GSK4112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损伤和心脏重塑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对照组(n=12)、假手术给药组(n=12)、实验对照组(n=12)和实验给药组(n=12)。实验组给药组... 目的观察Rev-erb激动剂GSK4112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损伤和心脏重塑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对照组(n=12)、假手术给药组(n=12)、实验对照组(n=12)和实验给药组(n=12)。实验组给药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皮下注射100μg/kg Rev-erb激动剂GSK4112。实验对照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皮下注射100μg/kg生理盐水。假手术给药组仅切开皮肤;皮下注射100μg/kg Rev-erb激动剂GSK4112。假手术对照组仅切开皮肤;皮下注射100μg/kg生理盐水。造模后2 h取标本,检测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梗死壁厚度、心肌细胞凋亡、梗死边缘区血管新生,TUNEL染色阳性率表征心肌细胞凋亡,测定心脏重塑指标(D/L、LVEDd、IVST、LVPWT、LVM和LVMI),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实验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为(51. 32±2. 40)%,实验给药组心肌梗死面积为(43. 96±1. 75)%(P <0. 05)。实验对照组心肌梗死壁厚度为(0. 38±0. 01) mm,实验给药组心肌梗死壁厚度为(0. 54±0. 02) mm(P <0. 05)。实验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高达(6. 02±0. 57)%,实验给药组细胞凋亡率降为(3. 79±0. 21)%(P <0. 05)。实验对照组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密度为31.65±2.38,实验给药组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密度为48. 96±3. 55(P <0. 05)。实验给药组的D/L、LVEDd、LVPWT、LVM和LVMI低于实验对照组(P <0. 05)。实验给药组的D/L、LVEDd、和LVM均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给药组(P <0. 05)。实验对照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给药组(P <0. 05)。实验对照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低于实验对照组(P <0. 05),但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给药组(P <0. 05)。结论 Rev-erb激动剂GSK4112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大鼠机体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从而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损伤和阻止心脏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b激动剂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性损伤 心脏重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玄春花 杨光 于治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0-470,共1页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伴有心房颤动(房颤)通常会增加病死率和脑栓塞的发生率。房颤时心率增快和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导致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进而加重心衰患者心肌缺血性损伤。最近的研究显示,在没有心血管疾病、LDL—C正常,但C...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伴有心房颤动(房颤)通常会增加病死率和脑栓塞的发生率。房颤时心率增快和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导致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进而加重心衰患者心肌缺血性损伤。最近的研究显示,在没有心血管疾病、LDL—C正常,但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中,使用瑞舒伐他汀可以使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首要终点降低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瑞舒伐他汀 心房颤动 预防作用 心肌缺血性损伤 C反应蛋白升高 心血管疾病 心衰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