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比率低波振幅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许光 马晓芬 +5 位作者 江桂华 李淑美 田军章 詹文峰 方金 邱迎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对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原始数据进行比率低频振幅的处理分析,探讨其脑功能损伤及代偿的病理机制。方法:对17例失语患者(患者组)及19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正常组)进行静息状... 目的:对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原始数据进行比率低频振幅的处理分析,探讨其脑功能损伤及代偿的病理机制。方法:对17例失语患者(患者组)及19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正常组)进行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扫描序列为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应用DPARSF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同正常组比较,患者组右侧颞上回、顶下小叶、中央后回及额叶皮层的fALFF值增高;右侧丘脑及双侧的小脑半球的fALFF值明显降低。结论:静息状态下,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语的患者在某些脑区存在异常激活,反映其脑功能失调的病理变化,为临床从大脑神经活动层面进一步了解失语症损伤及其代偿过程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语 功能磁共振成像 比率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Theta节律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蒋孝翠 刘臻 +3 位作者 苏清伦 赵秦 夏晓昧 陆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theta节律经颅磁刺激(iTBS)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假刺激组(n=25)和iTBS组(n=25),两组均予言语治疗,iTBS组给予i... 目的探讨间歇性theta节律经颅磁刺激(iTBS)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假刺激组(n=25)和iTBS组(n=25),两组均予言语治疗,iTBS组给予iTBS,假刺激组接受假iTBS,共4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进行评估。结果假刺激组脱落2例,iTBS组脱落3例。治疗后,两组BDNF水平,听理解、复述、命名、朗读、语言功能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5.012,P<0.001),iTBS组显著优于假刺激组(|t|>3.968,P<0.001),iTBS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假刺激组(χ^(2)=8.835,P<0.05)。结论iTBS可以改善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可能与促进BDN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利 经颅磁刺激 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7卷主题词索引
3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3-444,共12页
关键词 老年 经颅多普勒超声 心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 暂时性脑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血管病患者 葡萄糖调控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人脑梗死 缺血性急性期 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 淀粉样变 蜡样变性 侧支循环代偿 原发性进行性 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