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阈值的选择
1
作者 黄川胜 郑召龙 +4 位作者 李芹 谢福才 陈永升 于海童 牛庆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rCBF)阈值的选择。方法 对42例AIS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成像、3D pC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rCBF)阈值的选择。方法 对42例AIS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成像、3D pC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SC-PWI),将磁共振弥散成像、3D pCASL和DSC-PWI影像数据导入F-stroke软件自动分析,生成3D pCASL和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以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作为参考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PLD分别为1 525、2 525 ms时,rCBF<30%、<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缺血半暗带体积的一致性;比较不同rCBF阈值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的差异。结果 3D pCASL PLD为1 525 ms时,rCBF<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一致性(ICC分别为0.595、0.791,P均<0.01);PLD为2 525 ms时,rCBF<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一致性(ICC=0.577,P<0.01)。PLD为1 525 ms时,rCBF<4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PLD=2 525 ms时rCBF<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3D pCASL中,1 525 ms和2 525 ms的PLD均可用于定量评估缺血半暗带,并且不同PLD时的rCBF阈值不同:短PLD(1 525 ms)应选择较高的rCBF阈值(<50%),而长PLD(2 525 ms)的rCBF阈值则要高于短PLD(1 52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相对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可较好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半暗带
2
作者 赵子晴 徐红卫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评估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价值,并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11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3T MRI常规序列、动脉自旋... 目的评估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价值,并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11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3T MRI常规序列、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及APT检查。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及动脉自旋标记测量核心梗死区(IC)、缺血半暗带区(IP)及对侧正常白质区(CNAWM)的APT值,并分析差异。患者入院第1天由神经内科医生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3月后电话随访患者预后情况,评估患者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应用评分衡量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24,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n=34,mRS≥2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计算两组IC和CNAWM区域的APT值,并计算IC和对侧CNAWM信号强度的差异(ΔAPT);绘制ROC曲线,计算基于ΔAPT值的AUC;分析ΔAPT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PT可以用于区分患者IC、IP、CNAWM区(P<0.05)。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IC区域的APT值、ΔAP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其余临床资料以及CNAWM区域的A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APT能较好预测患者预后(AUC=0.732,截断值为1.00,95%CI:0.605~0.860)。ΔAPT与患者入院第1天的NIHSS评分存在相关性(r=0.569,P<0.001)。结论APT可以用来更精确定义患者的缺血半暗带并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改良Rankin评分量表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磁共振成像 缺血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及ASL技术在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辛奕 周胜利 +1 位作者 顾艳 徐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探讨CT全脑灌注(CTP)、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技术在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脑梗死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CTP及ASL检查,根据ASL及CTP检查情况分为A组、B组、C组。统计ASL及... 目的探讨CT全脑灌注(CTP)、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技术在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脑梗死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CTP及ASL检查,根据ASL及CTP检查情况分为A组、B组、C组。统计ASL及CTP检查情况、ASL及CTP检查所呈现病变面积、CTP检查病灶不同部位灌注参数(MTT、CBV、CBF)。结果本组106例脑梗死患者经ASL和CTP检查,其中104例两种方法所显示灌注状态一致(均呈现为低灌注),其余2例两种检查方法结果不一致(CTP检查呈低灌注,ASL检查无异常);A组、B组、C组ASL及CTP检查所呈现的病变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检查中心区域MTT大于边缘区域,而CBV、CBF小于边缘区域(P<0.05)。结论CTP和ASL技术在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评估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且在脑血流评估中具有较高一致性,临床可联合两种技术对脑梗死进行综合评估,保证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全脑灌注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Tw-MRI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酸碱度变化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曹冠杰 王彩华 +3 位作者 史志涛 于昊 秦元林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MRI用于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梗死核心(IC)和缺血半暗带(IP)有关酸碱度(pH)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梗死91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健康志愿者90例为对照组,均予以常规MRI、DWI和APTw检查...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MRI用于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梗死核心(IC)和缺血半暗带(IP)有关酸碱度(pH)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梗死91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健康志愿者90例为对照组,均予以常规MRI、DWI和APTw检查,其中观察组26例患者开展灌注加权成像(PWI),将DWI、PWI以及APTw图像当作基础明确观察组IC区域、PWI-DWI不匹配区域和APT-DWI不匹配区域,将观察组的梗死侧和对侧、对照组两侧IC区域、PWI-DWI不匹配区域以及APT-DWI不匹配区域的APTw值开展对比。结果两组各个区域的APTwmax、APTwmin、APTwmax-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区和IC对侧的各个APTw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区域内各个APTw数值和对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I-DWI不匹配区域、APT-DWI不匹配区域有关APTwmax、APTwmin、APTwmax-min均较对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DWI不匹配区域、APT-DWI不匹配区域有关APTwmax、APTwmin、APTwmax-min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区的APTwmax、APTwmin、APTwmax-min均较PWI-DWI不匹配区域、APT-DWI不匹配区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区的APTwmean和ADC值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530,P<0.05)。结论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IC酸碱代谢改变不明显,但IP局部伴随酸碱代谢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亚急性期 缺血半暗带 梗死核心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核素显像对脑梗塞患者缺血半暗带的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洁 吉训明 +1 位作者 张人玲 翟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单侧或以单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为主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了解不同发病时期脑梗塞患者缺血半暗带的血流灌注及葡萄糖代谢的特点。方法:将51例患者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分为Ⅰ、Ⅱ及Ⅲ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缺血半... 目的:通过观察单侧或以单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为主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了解不同发病时期脑梗塞患者缺血半暗带的血流灌注及葡萄糖代谢的特点。方法:将51例患者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分为Ⅰ、Ⅱ及Ⅲ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缺血半暗带的血流灌注显像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的结果;将51例患者按有或无侧枝代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缺血半暗带的血流灌注和代谢变化与侧枝代偿间的关系。结果:三组中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均减低的患者占78.43%,除此之外,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还可表现为增高、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或无侧枝代偿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变化无明显差异(χ2=0.744,P=0.388)。结论:脑梗塞患者的缺血半暗带以低灌注、低代谢为主要表现,灌注及代谢变化与检查距发病时间长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合线路 缺血半暗带 脱氧葡萄糖 ECD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半暗带演变及早期干预的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762-764,共3页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缺血半暗带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半暗带及其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文立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1期12-12,共1页
缺血性半暗带和再灌注损伤的提出,更新了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念,即超早期合理治疗,抢救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定义为脑缺血后坏死周围的脑组织血流灌注水平低于维持正常脑功能的血流水平,但高于引起脑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的脑血流水平。
关键词 缺血半暗带 干预 缺血 临床治疗 再灌注损伤 急性脑梗死 脑组织血流 灌注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缺血半暗带区域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海静 尹继磊 王丽坤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成像(MR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区域(I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D-ASL、DWI、MRA...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成像(MR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区域(I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D-ASL、DWI、MRA扫描,根据病灶最大层面DWI高信号面积、ASL异常灌注面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IP,根据患者发病至首次MRI检查时间(T)将患者分为超急性期(T<6 h)和急性期(6 h≤T≤24 h)。记录患者中心梗死区、IP区与IP对侧镜像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值,根据MRA图像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灶D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48例患者3D-ASL异常灌注面积明显大于DWI异常高信号面积,显示存在IP区;MRA显示颅内某支主干动脉节段性狭窄,远端血管明显变细甚至消失,部分显示血管无明显异常。患者不同区域CBF、ADC值比较:中心梗死区<IP区<对侧镜像区(P<0.05);超急性期患者rCBF值、rADC值均大于急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IP区的患者MRA血管狭窄程度以0级为主,非IP区患者MRA血管狭窄程度以3级为主;两组患者的MRA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ASL联合DWI、MRA检测可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IP区的存在和血管狭窄程度,有利于梗死临床精准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DWI评估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诗保 杨德龙 +3 位作者 邓殷俊 马宇驰 张红 杨翠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87-2289,共3页
目的探讨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MRI弥散加权成像以及T_(2)WI扫描检查,比较MRI的T_(2)WI和DWI技术对ACI的诊断准确率。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将... 目的探讨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MRI弥散加权成像以及T_(2)WI扫描检查,比较MRI的T_(2)WI和DWI技术对ACI的诊断准确率。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将其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比较各时期的DWI表现、梗死区、健侧对应区表观弥散系数(ADC),以及超急性期患者梗死不同区域的ADC值。结果MR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大于T_(2)WI的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起病时间的延长,T_(2)WI显示信号逐渐增高,DWI信号逐渐降低;超急性期、急性期的梗死区的ADC值均明显小于健侧对应区,而亚急性期梗死区ADC值明显大于健侧对应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梗死中心对侧镜像区之间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412,P=0.032),缺血半暗带和对侧镜像区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中心区ADC值较正常对侧下降幅度较明显,缺血半暗带区ADC值下降幅度较小。结论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可检出脑梗死急性期缺血半暗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影响研究概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耀文 韩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8期1348-1350,共3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类型的60%-80%,其发病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给患者的家庭生活及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其临床诊治重在早期诊断、治疗、康复及预防再发,其中急性期是神经功能康复非常重要的时期,急性... 急性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类型的60%-80%,其发病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给患者的家庭生活及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其临床诊治重在早期诊断、治疗、康复及预防再发,其中急性期是神经功能康复非常重要的时期,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对病人以后后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急性缺血性卒中 缺血半暗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联合FLAIR-HVS对ACI缺血半暗带存活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方雷 孙慧芹 李洪凤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07-1611,共5页
本文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高信号血管征(HVS)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缺血半暗带存活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中的价值。选取120例ACI患者,给予DWI和FLAIR序列扫描,分析梗死区、脑缺血半暗带和可存活区表观... 本文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高信号血管征(HVS)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缺血半暗带存活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中的价值。选取120例ACI患者,给予DWI和FLAIR序列扫描,分析梗死区、脑缺血半暗带和可存活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发现脑缺血半暗带和可存活区ADC值明显高于梗死区(P<0.05),可存活区rADC值明显高于脑缺血半暗带和梗死区(P<0.05)。rADC值预测可存活区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P<0.05。HVS-DWI不匹配患者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无HVS-DWI不匹配患者(P<0.05)。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血管狭窄程度增加,HVS-DWI不匹配比例明显降低(P<0.05)。DWI在ACI缺血半暗带存活性预测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HVS-DWI不匹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血管狭窄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高信号血管征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存活性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德根 江伟文 何亚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4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对比全部脑梗死患者病症检出情况;病灶中心区和对侧镜像区、缺血半暗带和对侧镜... 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对比全部脑梗死患者病症检出情况;病灶中心区和对侧镜像区、缺血半暗带和对侧镜像区表观扩散系数值;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 MR扩散加权成像经检查后与患者症状体征相符合的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明显超过T2加权像,且T2加权像的检出率为83.33%(25/30)。其中,存在12例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的MR扩散加权成像显示异常,经一段时间治疗后T2加权像与最终脑梗死的面积并不匹配,其中, 10例患者呈现出可逆性改变,即患者在发病时MR扩散加权成像呈现为高信号,但在进行复查过程中则显示为T2加权像信号正常, 2例患者呈现为不可逆性改变,即MR扩散加权成像无论是发病时还是复查时均显示为高信号表现。病灶中心区和对侧镜像区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为(3.86±1.52)×10^-4、(7.48±0.88)×10^-4 mm^2/s,缺血半暗带和对侧镜像区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为(7.84±0.79)×10^-4、(8.20±0.72)×10^-4 mm^2/s,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726, 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和病灶中心区表观扩散系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和病灶中心区表观扩散系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MR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能够准确检测出脑梗死急性期缺血半暗带情况,为患者日后治疗和确诊提供科学的依据,便于患者更好治疗和尽早恢复健康,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加权成像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HBO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及NIH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再闯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HBO)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并同时给予丁苯酞治疗。...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HBO)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并同时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BO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7 d、20 d后的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73%,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20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用丁苯酞联合HBO治疗,利于恢复缺血半暗带区的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高压氧(HBO) 缺血半暗带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WI-DWI评估超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指导静脉溶栓的价值分析
14
作者 张春海 刘扬 +2 位作者 闫坤 顾敦星 李少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灌注加权-弥散加权成像(PWI-DWI)不匹配评估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CI)缺血半暗带(IP)指导静脉溶栓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经PWI-DWI不匹配技术评估的超时间窗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将其... 目的分析磁共振灌注加权-弥散加权成像(PWI-DWI)不匹配评估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CI)缺血半暗带(IP)指导静脉溶栓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经PWI-DWI不匹配技术评估的超时间窗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将其分为血管再通组(50例)和血管未通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IP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以健侧作为对照计算各参数相对值rCBV、rCBF和rMTT;采用ROC分析各参数对超时间窗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溶栓治疗后血管未通组患者IP区域CBV、CBF、rCBV和rCBF均低于血管再通组,MTT和rMTT高于血管再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TT(AUC=0.639)、CBV(AUC=0.689)、CBF(AUC=0.689)、rMTT(AUC=0.669)、rCBV(AUC=0.757)和rCBF(AUC=0.771)均对超时间窗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AUC=0.777)对超时间窗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I-DWI不匹配评估超时间窗ACI患者IP区域能有效指导患者静脉溶栓,且相关参数对超时间窗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静脉溶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半胱天冬酶12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张雷 冯燕 刘瑞珍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半胱天冬酶1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米诺环素干...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半胱天冬酶1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米诺环素干预组(Minocycline组),每组12只。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Caspase-12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反应法(RT-PCR)检测Caspase-1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缺血半暗带凋亡神经元数增加(P<0.05),Caspase-12表达增加(P<0.05);米诺环素处理后显著缓解凋亡细胞数的增加,抑制Caspase-12的表达(P<0.05),但仍高于Sham组(P<0.05)。结论:抑制Caspase-12介导的Caspase介导的级联反应凋亡途径的激活是米诺环素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缺血再灌注 缺血半暗带 凋亡 胱天冬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段琳言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8-721,共4页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社会负担沉重^([1])。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首位,2020年新发脑卒中人数达340万^([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早期识别脑缺血,指导临床快速开展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社会负担沉重^([1])。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首位,2020年新发脑卒中人数达340万^([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早期识别脑缺血,指导临床快速开展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致死率、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预后 缺血半暗带定量 闭塞部位定位 标记后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血管造影联合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吉廷举 朱雯雯 张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多模态MR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IP)和侧枝循环情况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AIS患者57例,年龄36~78(63.4±12.3)岁,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多模态MR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IP)和侧枝循环情况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AIS患者57例,年龄36~78(63.4±12.3)岁,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MRI联合CTA检查,收集MRI、CTA资料和临床资料,通过CTA联合3D-TOF-MRA诊断脑侧枝循环和IP,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影响IP、灌注-扩散不匹配及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57例患者中,IP 30例(52.6%),无IP 27例(47.4%),IP组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病比例高于无IP组患者(P<0.05)。侧枝循环分级和入院时梗死区体积及低灌注区体积呈负相关(r=-0.603、-0.331,P<0.01),和灌注-扩散不匹配呈正相关(r=0.528,P<0.001)。侧支循环开放良好组mRS评分≤2分者比例显著高于开放不良组(P<0.05)。疗效显著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善值、灌注-扩散不匹配、侧枝循环分级优于疗效不显著组(P<0.05)。结论CTA联合多模态MRI有助于评估AIS患者脑组织血流变化情况,侧支循环及IP的准确评估可有效预测AIS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缺血半暗带 侧枝循环 CT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18
作者 袁巍 徐秋贞 +2 位作者 王孝磊 赵振 姜亦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同时行CT平扫、CTP检查及CT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 目的探讨256层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同时行CT平扫、CTP检查及CT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显示58例可见早期低密度病灶,其余62例均未见明显异常;经CTP检查显示59例患者可见缺血半暗带,且比较梗死区与对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CBF、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CBV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与梗死区CBF、CBV、M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A检查显示本组120例患者中112例可见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现象。结论联合应用CTP与CTA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缺血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DWI及PWI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国红 李良顺 +2 位作者 周强 刘阳 游江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评价DWI及PWI判定急性脑梗死诊断及缺血半暗带的作用。材料和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4组,A组作假手术对照;B、D组分别栓塞2h、6h,均再灌注2h、24h;C组栓塞2h再灌注24h、7d。B、C、D组于各自栓塞及再灌注时间点行DWI、PWI及常规序... 目的:评价DWI及PWI判定急性脑梗死诊断及缺血半暗带的作用。材料和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4组,A组作假手术对照;B、D组分别栓塞2h、6h,均再灌注2h、24h;C组栓塞2h再灌注24h、7d。B、C、D组于各自栓塞及再灌注时间点行DWI、PWI及常规序列扫描;后处理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形态图。并将结果与四氮唑红(TTC)染色和病理作比较。结果:A组DWI、PWI、TTC染色及病理观察均无异常;B、C、D组栓塞时均可见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DWI呈高信号,D组异常信号区面积明显大于B组,病理电镜表现为细胞内水肿。B、D组再灌注24hDWI异常信号区面积与灌注前相比,B组无明显变化,D组较前增大;C组再灌注7d6只大鼠DWI见高信号,但ADC图均正常。B、D组栓塞时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PWI灌注缺损区面积相似。B组PWI异常信号面积大于DWI异常信号区;D组PWI与DWI异常信号面积无明显差别。结论:DWI能灵敏反映急性期缺血脑组织损伤情况,PWI能灵敏反映组织血流灌注情况。DWI、PWI联合应用有可能判定缺血半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 灌注加权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缺血半暗带 再灌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评估方法 被引量:17
20
作者 高彩云 袁军 李自如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7期97-100,共4页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目前循证医学证实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并能显著降低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评估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综述从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责任血管再通及缺血半暗带的变化三...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目前循证医学证实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并能显著降低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评估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综述从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责任血管再通及缺血半暗带的变化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估。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评估方法有NIHSS、mRS及BI评分,血管再通的评估方法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缺血半暗带的变化评估方法有CT灌注成像、磁共振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再通 缺血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