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石竹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在体验证
1
作者 刘胜伟 沈正泽 +3 位作者 任忠洋 丁玲 刘洁 陈昶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63-69,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BC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中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并对关键通路中的关键靶点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pharmmapper server)...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BC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中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并对关键通路中的关键靶点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pharmmapper server)数据库获得BCP相关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https://www.genecards.org/,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获得CIRI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数据库比对筛选BCP抗C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利用软件Cytoscape 3.7.1绘制相互图;利用软件R语言中的clusterProfiler包对BCP抗CIRI的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通路分析;建立大鼠CIRI模型,用western blot法验证BCP抗CIRI的潜在靶点。结果:筛选出BCP相关靶点194个,CIRI相关靶点1144个,共同靶点102个。BCP主要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半胱天冬酶3(caspase 3,CASP3)等关键靶点,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53(tumor protein p53,P53)等信号通路途径,对CIRI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神经保护作用。结论:BCP在CIRI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涉及抗凋亡、神经保护作用,其他还与抗炎、抗氧化等多靶点、多通路相关,体现出我国中医药多靶点、多环节发挥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β-石竹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莉娜 王兴会 +7 位作者 余玲 魏星 杨璠 王萌 王敏聪 谢非 郭统帅 陈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4-686,721,共4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对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recon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on组)。后3组均切除右侧肾脏,左肾缺血60m... 目的探讨并比较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对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recon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on组)。后3组均切除右侧肾脏,左肾缺血60min,但I-Precon组在缺血60min前先将左肾缺血5min,再通血2min,循环3次后进行,I-Postcon组在缺血60min后再进行开放10s+阻断10s循环处理6次。各组处理之后,均再灌注4h。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I-Precon组和I-Postcon组与I/R组比较,大鼠血浆BUN、Cr、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I-Precon组和I-Postcon组大鼠肾损伤程度明显低于I/R组,且I-Postcon组肾损伤轻于I-Precon组。结论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 氧化应激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樨草素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抑制脂代谢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邹小艳 范香成 +1 位作者 田友清 尚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0-386,共7页
目的探讨香青兰中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脂代谢相关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ATs)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磷酸酯酶和张力蛋白同系... 目的探讨香青兰中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脂代谢相关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ATs)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磷酸酯酶和张力蛋白同系物(PTEN)、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IP-2)的作用,探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抗MIRI的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装置,以洛-林二氏溶液为灌流液,通过停灌和复灌心脏建立MIRI模型,检测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dp/dt)/(+dp/dt)、冠脉流量(CF)、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测定LPAATβ和11β-HSD1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PTEN和SHIP-2活性。结果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保护HR,降低LDH过量释放,升高LVEDP、LVDP和(-dp/dt)/(+dp/dt),恢复CF,降低心肌梗死面积。LPAATβ、11β-HSD1、PTEN、SHP-2等蛋白活性受木樨草素等的抑制。结论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具有通过抗脂代谢紊乱和抗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保护大鼠离体心脏MIR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樨草素 山奈酚 木樨草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1β-HSD1 LPAATβ PTEN SHI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文飞 杨萍 +5 位作者 赖婷婷 李瑶 杨峻权 孙俊 孙林 陆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离体大鼠心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人参皂苷Rg1(1、5、10、20μmol/L)处理组。利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建立大鼠离体心I/R损伤模型。Lab Chart...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离体大鼠心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人参皂苷Rg1(1、5、10、20μmol/L)处理组。利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建立大鼠离体心I/R损伤模型。Lab Chart电生理系统实时监测心功能指标,血清生化检测心流出液中心肌酶含量,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均可改善心肌I/R损伤引起的左室发展压(LVDP)和左室内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的下降,并降低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肌钙蛋白-I(TroI)的含量,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中5μmol/L和10μmol/L浓度的人参皂苷Rg1对心的保护作用最显著。结论:人参皂苷Rg1具有药物预适应作用,改善心肌I/R损伤后的心肌生理功能,减少流出液中心肌酶的释放和心肌梗死面积,从而发挥抗心肌I/R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缺血/再灌注损伤 LANGENDORFF 离体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夏杨 张惠军 李强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11期644-647,667,共5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B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冠脉30 min再灌注2 h的方式制备大鼠MI/RI模型,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B高剂量组(20 mg... 目的研究丹酚酸B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冠脉30 min再灌注2 h的方式制备大鼠MI/RI模型,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B高剂量组(20 mg·kg^(-1))、丹酚酸B低剂量组(10 mg·kg^(-1)),于制备模型前7 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结束后,采用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myocardial infarction area, MIA),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阳性表达。结果与模型组(42.60%)相比,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的MIA分别缩小至35.93%和37.21%(P <0.05);与模型组(337.84 U·g^(-1))相比,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心肌MPO活力分别为201.63、213.77 U·g^(-1)(P <0.01);与模型组(71.06%)相比,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心肌ICAM-1的阳性区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6.37%和36.94%(P <0.01);与模型组(238.21 pg·mL^(-1))相比,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心肌TNF-α水平分别为162.18、181.57 pg·mL^(-1)(P <0.01);与模型组(607.41 pg·mL^(-1))相比,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心肌IL-1β水平分别为395.13、399.04 pg·mL^(-1)(P <0.05或P <0.01)。结论丹酚酸B预处理可保护MI/RI的受损心肌,机制可能与抑制黏附分子、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改善心肌组织的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炎症反应 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小玲 陈坷 严激 《安徽医学》 2008年第6期747-749,共3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阻碍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主要难题,尽早恢复缺血心肌组织的血流,减轻或防止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仍是当今心血管研究的方向。氧自由基、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等因素均参与其发病过程。寻找有效的多靶点药物...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阻碍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主要难题,尽早恢复缺血心肌组织的血流,减轻或防止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仍是当今心血管研究的方向。氧自由基、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等因素均参与其发病过程。寻找有效的多靶点药物从心脏功能、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心肌细胞凋亡及能量代谢等方面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基础和临床的研究热点。降脂药物辛伐他汀可在降脂的同时有抑制炎症反应及心肌细胞凋亡,还具有抗氧自由基等作用,因此,探讨辛伐他汀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氧自由基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介导丹参多酚酸B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耿雪梅 吉俊 +5 位作者 许佳瑞 陈欣 蒋春波 丁小强 林攀 徐夏莲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950-95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 21(miR-21)介导丹参多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在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肾脏I/R模型,术前1 h给予小鼠尾静脉注射Sal B,分为四组:(1)假手术组(Sham组)、(2)缺... 目的:探讨微小RNA 21(miR-21)介导丹参多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在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肾脏I/R模型,术前1 h给予小鼠尾静脉注射Sal B,分为四组:(1)假手术组(Sham组)、(2)缺血再灌注组(I/R组)、(3)丹参多酚酸B干预组(SB+I/R组)和(4)生理盐水对照组(NS+I/R组)。四组均在再灌注后24 h处死小鼠,观察Sal B预处理对再灌注后24 h肾功能、肾组织病理评分、细胞凋亡、肾脏miR-2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表达变化的影响。体外给予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低氧/复氧和Sal B干预。锁核苷酸(LNA)修饰的anti-miR-21抑制miR-21表达(体外细胞转染),观察miR-21、PDCD4 mRNA和蛋白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在体外研究中,Sal B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低氧/复氧损伤,上调低氧/复氧细胞miR-21表达,降低PDCD4蛋白表达(P<0.05)。抑制细胞miR-21表达则显著削弱Sal B的细胞保护作用,anti-miR-21明显上调细胞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同时凋亡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肾脏I/R小鼠模型中,与I/R组、NS+I/R组相比,SB+I/R组小鼠肾功能和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减轻(P<0.01);Sal B诱导再灌注后肾脏miR-21高表达,同时PDCD4蛋白表达有所下降(P<0.01),伴有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结论:Sal B诱导的miR-21通过抑制靶基因PDCD4的表达,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对肾脏I/R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B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21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脏保护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雯娜 吴楠 贾大林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6期93-96,共4页
高胆固醇血症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灵敏度增加,通过增加髓过氧化物酶介导的炎症反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不利作用,干扰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远程缺血处理、药物干预等措施的心... 高胆固醇血症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灵敏度增加,通过增加髓过氧化物酶介导的炎症反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不利作用,干扰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远程缺血处理、药物干预等措施的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远程缺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影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丽 曹军平 +1 位作者 李霞 孙慧萍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观察芒果苷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冠脉30分钟再灌注2小时的方式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芒果苷三个剂量组(40、20、10 mg/kg),于制备模型前7天开始灌胃给... 目的观察芒果苷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冠脉30分钟再灌注2小时的方式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芒果苷三个剂量组(40、20、10 mg/kg),于制备模型前7天开始灌胃给药;再灌注结束后,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定磷法检测心肌组织Na^+-K^+-ATP酶活力、Ca^(2+)-Mg^(2+)-ATP酶活力。结果与模型组(36.25%)比较,芒果苷高、中剂量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缩小至32.44%和32.02%(P<0.05);与模型组(1137.26 U/L)比较,芒果苷各剂量组CK活性分别为907.31、899.20、848.65 U/L(P<0.05或P<0.01);与模型组(2345.82 U/L)比较,芒果苷中、高剂量组LDH活性分别为1722.54、1669.43 U/L(P<0.05);与模型组(4.22 mmol Pi/g Pro)比较,芒果苷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升高Na^+-K^+-ATP酶活力为5.01、4.85 mmol Pi/gPro(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升高Ca^(2+)-Mg^(2+)-ATP酶活力为6.12、6.19 mmol Pi/g Pro(P<0.05)。结论芒果苷预处理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磊 焦向英 +1 位作者 张炜芳 赵荣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缺血预处理(IP)的保护作用是否受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大组:正常大鼠组(NC rats)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组(AS rats)。正常大鼠饲以标准实验室饲料,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连续...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缺血预处理(IP)的保护作用是否受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大组:正常大鼠组(NC rats)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组(AS rats)。正常大鼠饲以标准实验室饲料,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连续3 d腹腔注射维生素D3后给以致动脉粥样硬化饲料。每大组动物又随机分为2小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 group)及缺血预处理组(IP group),NC-I/R和AS-I/R组大鼠给予45 min左室前壁缺血及180 min再灌注;NC-IP和AS-IP组大鼠在2次5 min缺血10 min再灌后给予45 min缺血及180 min再灌。检测指标为:心功能、心梗面积、心肌MPO活性、心肌MDA含量、心肌NO含量及iNOS活性。结果I/R使两组大鼠心肌均受到严重损伤,但AS大鼠损伤更重。IP可以明显减轻两组大鼠心肌I/R损伤,且两组大鼠IP的保护作用相似。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心脏更易受到I/R损伤,但是IP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脏仍然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和IP对正常大鼠的保护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心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蛋白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康 周艺蕾 +3 位作者 陆士娟 钟江华 张伟 李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037-1042,共6页
目的探讨Ghrelin蛋白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8-12周)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I/R模型对照组、心肌缺血再灌注+Ghrelin组(I/R+Ghrelin组)、心肌缺血再灌注+Ghrelin+5-HD组(I/R+Ghrel... 目的探讨Ghrelin蛋白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8-12周)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I/R模型对照组、心肌缺血再灌注+Ghrelin组(I/R+Ghrelin组)、心肌缺血再灌注+Ghrelin+5-HD组(I/R+Ghrelin+5-HD),每组10只。构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给予外源性Ghrelin处理。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ATP含量以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I/R组较sham组CK[(6 661.75±1 938.13)U/L vs(608.75±194.44)U/L]、CK-MB[(1 082.75±218.02)U/L vs(452.60±71.32)U/L]、cTnI[(1.66±0.24)ng/ml vs(0.11±0.05)ng/ml]及MDA[(2.37±0.23)nmol/mg vs(1.86±0.32)nmol/mg]明显升高,ATP[(56.68±17.17)μmol/g vs(238.59±77.25)μmol/g]含量迅速下降(均P<0.05);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出现线粒体肿胀及线粒体嵴断裂。与I/R组相比,I/R+Ghrelin组心肌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减轻(P<0.05),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部分逆转,线粒体能量代谢得到改善,ATP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I/R+Ghrelin组相比,I/R+Ghrelin+5-HD组Ghrelin的心肌保护作用部分抑制,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增加,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增加接近I/R组。结论Ghrelin蛋白通过提高线粒体ATP合成,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缺血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K ATP通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晓霜 李荣山 +1 位作者 乔玉峰 白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685-687,共3页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技术探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血清中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制备大鼠肾脏I/R模型,分为再灌注6,12,24h组。选取各组血清样本,经SELDI-TOFMS分析检测,并对各组具有差...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技术探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血清中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制备大鼠肾脏I/R模型,分为再灌注6,12,24h组。选取各组血清样本,经SELDI-TOFMS分析检测,并对各组具有差异的多肽指纹图谱鉴定分析并用Proteinchip Software3.1进行校正。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进行蛋白质数据库检索以确定其性质,并使用ELISA的方法检测其在各组中的含量。结果①血清经SELDI-TOFMS分析后,在m/z为2081D处,检测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差异峰;②采用蛋白质数据库检索,鉴定为大鼠纤维蛋白原片段;③ELISA测得纤维蛋白原在各组大鼠血浆中含量的变化与SELDI-TOFMS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纤维蛋白原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蛋白芯片 蛋白质组学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敏 刘兵 +3 位作者 张荣庆 王海昌 郭文怡 马恒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I/R损伤,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及白藜芦醇预处理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观察Res对细胞内钙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I/R损伤,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及白藜芦醇预处理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观察Res对细胞内钙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SOD和MDA活性。结果Res预处理使得心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29.28±1.24vs22.13±1.42NU/ml,P<0.05),丙二醛(MDA)活性显著降低(8.27±1.02vs13.55±1.69μmol/L,P<0.05)。Res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内钙强度,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及降低细胞内钙超载,而缓解由于I/R产生的氧自由基损伤和钙超载所造成的损伤,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5-5p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莎莎 刘晓茜 +3 位作者 黄静 杜林娜 贾盼攀 李露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5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miR-145-5p对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是否与通过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信号通路而调控自噬水平有关。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I/R组、I/R+agomir组、I/R+agomir... 目的 观察miR-145-5p对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是否与通过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信号通路而调控自噬水平有关。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I/R组、I/R+agomir组、I/R+agomir+LY组,每组10只;除Sham组外均建立肾I/R模型,I/R+agomir组和I/R+agomir+LY组在建模操作前3 d经尾静脉注射miR-145-5p agomir 10 nmol/L,I/R+agomir+LY组同时腹腔注射AKT特异性抑制剂TLY294002 50 mg/kg,Sham组和I/R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PBS溶液。各组分组处理2 d,比较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及肾组织损伤评分,肾组织miR-145-5p表达,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及促凋亡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肾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B荧光表达强度、LC3Ⅱ/LC3Ⅰ、肌球蛋白样Bcl-2结合蛋白(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5(Atg5)表达,肾组织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p-AKT/AKT、p-mTOR/mTOR。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肾组织miR-145-5p表达明显降低,I/R+agomir组和I/R+agomir+LY组均明显升高(P均<0.01)。与Sham组比较,其他三组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及损伤评分均升高,且I/R组和I/R+agomir+LY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Sham组、I/R+agomir组比较,I/R组、I/R+agomir+LY组大鼠血清BUN、Scr水平及肾组织Bax表达、LC3B荧光表达强度、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均升高,Bcl-2、Atg5蛋白表达及p-AKT/AKT、p-mTOR/mTOR均降低(P均<0.05);Sham组、I/R+agomir组上述指标比较,I/R组、I/R+agomir+LY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miR-145-5p可以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晚期自噬的过度激活,从而减轻肾I/R大鼠的肾损伤,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5p 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在体心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夏萍 张树波 +1 位作者 高晓增 李宝永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体心脏 心脏急性 实验研 灌注模型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依赖Rho激酶/组织因子途径减弱内皮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6
作者 袁波 谭莉 +2 位作者 李晓辉 万芳超 李鑫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4期407-414,共8页
目的明确丁苯酞是否依赖Rho激酶/组织因子(TF)途径减弱内皮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鼠龄11~12周龄,体质量20~30 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单纯3-正丁基苯酞(NBP)治... 目的明确丁苯酞是否依赖Rho激酶/组织因子(TF)途径减弱内皮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鼠龄11~12周龄,体质量20~30 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单纯3-正丁基苯酞(NBP)治疗组,NBP+TF抑制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单纯NBP治疗组、NBP+TF抑制组造模后予以NBP注射液[10 mg/(kg·d)]连续腹腔注射7 d。空白组、模型组均予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 d。造模后评估各组给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严重缺损评分(NSS)]、血压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结构损伤程度,用Western blot检查Rho激酶的相对活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TF mRNA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纯NBP治疗组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血压降低[复苏2 h:(127.18±3.24)mmHg vs(128.25±2.85)mmHg;给药7 d:(88.68±8.68)mmHg vs(113.68±3.44)mmHg],Rho激酶活性(0.34±0.10 vs 0.64±0.14)及TF mRNA表达降低(0.40±0.12 vs 0.96±0.18),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减弱[CINC含量:(14.84±2.39)pg/mL vs(43.68±3.25)pg/mL],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NSS:造模苏醒时,(9.40±2.01)分vs(9.30±1.84)分;给药7 d,(6.00±2.08)分vs(8.00±1.82)分](P<0.05)。与模型组比较,NBP+TF抑制组大鼠中Rho激酶活性也能降低(0.57±0.15 vs 0.64±0.14),血压降低[给药7 d:(100.56±3.27)mmHg vs(88.68±8.68)mmHg],但对内皮-嗜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抑制作用不明显[CINS含量:(35.25±2.51)pg/mL vs(43.68±3.25)pg/mL],脑组织结构不完全性损伤,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不明显[NSS:造模苏醒时,(9.50±1.96)分vs(9.30±1.84)分;给药7 d,(7.10±1.25)分vs(8.00±1.82)分](P>0.05)。结论NBP依赖Rho激酶/TF途径减弱内皮-嗜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缺血/再灌注损伤 Rho激酶/TF途径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在防治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朱文叶 王肖龙 +2 位作者 高俊杰 陈骁康 陈铁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9期31-34,共4页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在血运重建的同时,伴有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心肌细胞的坏死。中医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方面阐述了中医药在防治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及作用,病因病机包括气滞...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在血运重建的同时,伴有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心肌细胞的坏死。中医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方面阐述了中医药在防治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及作用,病因病机包括气滞血瘀、热毒、气虚血瘀、心阳虚衰、痰瘀阻络、气阴两虚,治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温阳活血、痰瘀并治、益气养阴。同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医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川芎嗪干预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梓垠 宋冬 +2 位作者 陈辉乐 毛朝鸣 王万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947-950,I0001,共5页
目的:通过由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导致的氧化应激体系中的变化,研究中药川芎嗪对IRI干预下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持续性阻断兔双侧肾动脉血流1 h,再灌注5 h的肾IRI动物模型。日本大耳兔30只,随机分成3组(n=10):假手术组(sham,S组)... 目的:通过由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导致的氧化应激体系中的变化,研究中药川芎嗪对IRI干预下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持续性阻断兔双侧肾动脉血流1 h,再灌注5 h的肾IRI动物模型。日本大耳兔30只,随机分成3组(n=10):假手术组(sham,S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川芎嗪干预缺血/再灌注组(ligustrazine+ischemia-reperfusion,LZ组)。于缺血前、缺血1 h、再灌注1 h、3 h和5 h依次经颈总动脉抽血用以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黄嘌呤氧化酶(XO)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在实验结束后取兔肾组织依次检测SOD、XO活力以及MDA含量,并对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与IR组相比,LZ组血浆中和肾组织的XO活力和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力增高(均P<0.01)。LZ组肾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异常改变较IR组显著减轻。结论:川芎嗪能够使氧自由基水平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减轻,具有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小军 李荣山 +2 位作者 王利华 于为民 薛福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CCV)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5只)、对照组(25只)和假手术组(5只)。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0.1%的CCV(0.4mg/kg)和1ml的生理盐水,12h后建立肾...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CCV)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5只)、对照组(25只)和假手术组(5只)。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0.1%的CCV(0.4mg/kg)和1ml的生理盐水,12h后建立肾I/R损伤模型,按处死时间不同又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单纯分离双肾动脉。按设计时间点留取血清。观察各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髓过氧化物酶(MPO)、补体C3和C4的变化。结果:肾I/R损伤后,对照组Scr和BUN显著升高,再灌注12h后达正常值5倍以上,MPO水平上调,补体C3水平先升高后降低,1h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补体C4水平变化不大。经CCV预处理的实验组,Scr、BUN和MPO值明显下降,补体C3水平低于假手术组,C4水平变化不大。结论:CCV预处理可明显减少补体C3和MPO的活化,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华眼镜蛇毒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稳态失衡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丹 漆仲文 +1 位作者 张伟 马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1期42-45,66,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以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低治愈率为特点的疾病,脑卒中后血流再通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对脑组织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稳态平衡的破坏是其主要病理环节之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变...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以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低治愈率为特点的疾病,脑卒中后血流再通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对脑组织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稳态平衡的破坏是其主要病理环节之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变化对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保护具有较大意义。近年来关于线粒体氧化应激、通透性转换孔、钙超载及线粒体自噬等线粒体稳态失衡的研究愈加理论化、系统化,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更加明确。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稳态失衡的具体机制进行归纳、论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功能稳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