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ology|肠源性IL-33双重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信号促进三甲胺-N-氧化物生成并加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海素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66-1766,共1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是一种以肝脂质异常沉积为特征,同时伴随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的代谢性疾病,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MASLD的发展与肠道稳态的失衡紧密相连,紊乱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通过受损的肠道屏障到达肝脏,引起肝...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是一种以肝脂质异常沉积为特征,同时伴随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的代谢性疾病,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MASLD的发展与肠道稳态的失衡紧密相连,紊乱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通过受损的肠道屏障到达肝脏,引起肝脏的代谢紊乱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慢性肝病 肠源性 代谢性疾病 肠道屏障 三甲胺 肠道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6
2
作者 魏文婷 李冰 +2 位作者 贾晔然 陈淼 张红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在CO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COPD病例组和对照组均16例,2组人群性别、...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在CO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COPD病例组和对照组均16例,2组人群性别、年龄相匹配,均为因肺部占位病变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取材尽量远离病变组织,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人群肺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COPD患者与对照组肺叶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6±0.07)μg/L与(0.96±0.43)μg/L,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COPD患者与对照组肺叶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15和0.71±0.22,COPD病例组肺叶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COPD疾病的严重程度将病例组人群分组,结果发现轻、中度COPD和重度COPD患者肺叶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水平分别为0.78±0.06和0.39±0.10;重度COPD患者肺叶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CO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进展过程中表达减少,可能与疾病的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蛋白质印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被引量:11
3
作者 杭瑛 钱洁 +2 位作者 朱长清 吕利雄 陈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94-1599,共6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百草枯组(n=20)。百草枯组腹腔注射百草枯2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百草枯组(n=20)。百草枯组腹腔注射百草枯2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染毒后第7天处死10只百草枯组小鼠,第28天处死其余小鼠。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TGF-β和HIF-1α蛋白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TGF-β蛋白与HIF-1α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均显示:在染毒后第7天,百草枯组可见肺纤维化表现;染毒后第28天,肺纤维化程度加重。染毒后第7天百草枯组小鼠肺组织TGF-β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染毒后第28天TGF-β蛋白的表达高于染毒后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后第7天和第28天,百草枯组小鼠肺组织HIF-1α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染毒后第28天的HIF-1α蛋白的表达高于第7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毒后第7天和第28天,百草枯组TGF-β蛋白与HIF-1α蛋白的表达均无相关性(r=0.295,P=0.630;r=0.218,P=0.725)。结论百草枯中毒可上调小鼠肺组织的TGF-β和HIF-1α蛋白,TGF-β和HIF-1α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转化生长因子β缺氧诱导因子1α 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下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减少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9
4
作者 郑海军 邱翠婷 +2 位作者 晋辉 孙亚超 李中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 CoCl2组和Res预处理组, CoCl2组给予500μmol/L CoCl2干预8 h, Res预处理组先用40μmol/L Res预处理2 h,再给予...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 CoCl2组和Res预处理组, CoCl2组给予500μmol/L CoCl2干预8 h, Res预处理组先用40μmol/L Res预处理2 h,再给予500μmol/L的CoCl2干预8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分布及CoCl2和Res对其表达的影响;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Bcl2、 BAX、裂解型caspase-3(c-caspase-3)及HIF-1α蛋白水平。结果与CoCl2组相比, Res预处理能提高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并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caspase-3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而HIF-1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与CoCl2组相比, Res能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 c-caspase-3及HIF-1α的蛋白水平。结论 Res可减少巨噬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Res可减少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堆积、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以及下调细胞上HIF-1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多态性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凌亭生 施瑞华 +3 位作者 于莲珍 朱宏 张国新 郝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5-498,F004,共5页
目的: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缺氧诱导因子1及其调节的VEGF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旨在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常见多态性C1772T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 目的: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缺氧诱导因子1及其调节的VEGF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旨在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常见多态性C1772T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PCR-RFLP法研究95例食管鳞癌、104例正常对照的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常见多态性C1772T的基因型(突变者经直接测序确认);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基因型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源性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不同基因型肿瘤的HIF鄄1α、VEGF、CD34(用以标记MVD)的表达差异。结果:在病例和对照中,只发现C/C和C/T两种基因型,食管鳞癌组C1772T的突变率为11.58%(11/95),正常对照组为10.58%(11/104),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C/T组和C/C组肿瘤组织相比,HIF鄄1α表达无差异,VEGF的表达上调,MVD明显增加。结论:HIF鄄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C1772T与食管鳞癌的VEGF高表达和增强的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血管生成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环氧合酶-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清 吴清明 +2 位作者 于皆平 童强 王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21-823,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手术切除的ESCC标本和10例正常的食管黏膜组织进行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v、COX-2和...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手术切除的ESCC标本和10例正常的食管黏膜组织进行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v、COX-2和用CD34标记的毛细血管蛋白的表达情况。查阅病历记录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HIF-1α、COX-2在正常的食管组织中不表达或很微弱的表达,在ES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9%、65%,HIF-1α、COX-2表达程度呈正相关;二者表达与食管癌的微血管密度相关;HIF-1α、COX-2蛋白的表达与ESCC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发生部位、肿瘤形态无关。结论:ESCC组织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增加,ESCC的不良生物学行为与HIF-1α、COX-2过表达导致肿瘤血管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抗原 CD34免疫组织化学 缺氧诱导因子1α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颖 张辉 +1 位作者 赵敏 谢永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565-3568,共4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探讨HIF-1α和COX-2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HIF-1α和COX-2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5月NS...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探讨HIF-1α和COX-2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HIF-1α和COX-2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5月NSCLC新鲜癌组织标本60例(NSCLC组)和同期住院的肺良性病变组织20例(肺良性病变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HIF-1α、COX-2的表达,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选用HPV 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HPV DNA的表达。结果NSCLC中HIF-1α的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阳性率为48.3%(29/60),肺良性病变组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3,P<0.05)。COX-2的阳性表达位于胞质或胞膜,阳性率为58.3%(35/60),肺良性病变组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1,P<0.05)。HIF-1α阳性组中COX-2的阳性率为82.8%(24/29),高于HIF-1α阴性组的35.5%(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7,P<0.05)。HIF-1α与COX-2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479,P<0.05)。HPV DNA检出率NSCLC组为41.7%(25/60),肺良性病变组为5.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3,P<0.05)。HPV 16型12例,占48.0%(12/25),HPV 18型13例,占52.0%(1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7)。NSCLC组HPV感染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HIF-1α的阳性率分别为52.0%(13/25)、45.7%(1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COX-2的阳性率分别为60.0%(15/25)、57.1%(2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COX-2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NSCLC中HIF-1α、COX-2表达与HPV感染均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环氧化酶2 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素抑制氯化钴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华 严虹 +1 位作者 潘金顺 王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973-975,979,共4页
目的 :研究氯化钴 (CoCl2 )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的表达以及金雀异黄素 (Gen)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HIF 1α的表达。 结果 :CoCl2 可明显诱导人RP... 目的 :研究氯化钴 (CoCl2 )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的表达以及金雀异黄素 (Gen)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HIF 1α的表达。 结果 :CoCl2 可明显诱导人RPE细胞HIF 1α的表达 ,0 .5h达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Gen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氯化钴诱导的HIF 1α蛋白表达。 结论 :Gen可抑制CoCl2 诱导的人RPE细胞H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素 缺氧诱导因子1α 氯化钴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施庆颜 靳华 +2 位作者 蓝田 李娟 黄世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68-1671,共4页
目的:观察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探讨HIF-1α在牙周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55例自愿接受研究的牙周炎患者按照牙周炎的病变程度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15例、中度牙周炎组20例和重度牙周炎组20例... 目的:观察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探讨HIF-1α在牙周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55例自愿接受研究的牙周炎患者按照牙周炎的病变程度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15例、中度牙周炎组20例和重度牙周炎组20例。取牙龈组织标本,4%中性甲醛液固定48 h以上。制作牙龈组织的连续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牙龈组织的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牙龈组织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慢性牙周炎组的牙龈组织HIF-1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2)重度牙周炎组HIF-1α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中度牙周炎组(P<0.05);(3)HIF-1α阳性细胞比例与牙周炎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水平随着牙周炎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提示组织缺氧可能在牙周炎的疾病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缺氧诱导因子1α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移植小鼠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铭 冯海凉 +6 位作者 刘赫 姜玉新 刘玉琴 朱庆莉 戴晴 李建初 李康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在22只小鼠体内建立同种移植性乳腺癌,于接种后第4、6、7、8、9、10、11天随机抓取3~4只小鼠进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检查结...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在22只小鼠体内建立同种移植性乳腺癌,于接种后第4、6、7、8、9、10、11天随机抓取3~4只小鼠进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检查结束后处死小鼠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标本中HIF-1α表达及MVD,分析CEUS增强模式与HIF-1α表达及MVD的关系。结果 22只小鼠乳腺癌中瘤体〈0.05 cm3组5例,CEUS表现为Ⅰ型增强模式,周边环状增强,内部无增强4例,Ⅱ型增强模式,周边环状增强并向病灶内呈点线状穿入1例;0.05~0.75 cm3组9例,多表现为Ⅲ型增强模式,病灶弥漫性增强,均匀/不均匀5例;〉0.75 cm3组8例,多表现为Ⅳ型增强模式,周边环状增强,内部结节状增强7例。3组瘤体在CEUS增强模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Ⅳ型CEUS增强模式与肿瘤大小相关(r=0.841,P〈0.05)。小鼠乳腺癌中HIF-1α表达与增强模式(Ⅰ~Ⅳ型)呈负相关(r=-0.596,P=0.003),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Ⅰ~Ⅳ型CEUS增强模式间MV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VD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 CEUS可动态评估同种移植性小鼠乳腺癌的血管生成,肿瘤增强模式与肿瘤HIF-1α的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同种移植动物模型 超声造影 缺氧诱导因子1α 肿瘤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铁生 齐国先 +1 位作者 付鹏 孙英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体质量250~350 g的雄性大鼠32只,将大鼠分为4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处理组(DMOG处理组),在模型建立前24 h进行腹腔内注射DMOG 20μg/g;盐水对照组(sa...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体质量250~350 g的雄性大鼠32只,将大鼠分为4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处理组(DMOG处理组),在模型建立前24 h进行腹腔内注射DMOG 20μg/g;盐水对照组(saline组);缺血预适应组(IP组);假手术组(C组),不结扎左前降支。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左前降支30 min后打开结扎,再灌注180 min后迅速取出心脏,测定HIF-1α、血红素加氧酶(HO-1)mRNA及蛋白表达、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检测再灌注60 min、120 min及180 min时的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HIF-1α及HO-1 mRNA表达水平DMOG处理组比Saline组明显增高(P<0.01),HIF-1α和HO-1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P<0.01);DMOG处理组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MPO和IL-8水平明显降低(P<0.01)。再灌注180 min后,心肌梗死面积比在DMOG处理组为(23.56±2.12)%,Saline组为(35.21±2.34)%,DMOG处理组明显小于Saline组(P<0.01)。结论HIF-1α通过多种机制对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发挥重要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胎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奚琦 刘学敏 杜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26,共4页
目的探讨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复氧时间胎鼠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孕19d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每组4只。实验组建立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后,分别于子宫恢复血供后0... 目的探讨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复氧时间胎鼠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孕19d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每组4只。实验组建立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后,分别于子宫恢复血供后0、0.5、2、4、8、12、24及48h取胎鼠脑组织;对照组只暴露双侧子宫15min后,取胎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在术后8h明显升高,12h达到高峰,24h后明显下降。结论 HIF-1α在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胎鼠脑组织中的表达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胎鼠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直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慧杰 姚程 +4 位作者 申震 于威 张凯 刘铜军 姜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野生型直肠癌细胞系HT-29(Wt-HT-29)及转染HIF-1α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的转染型HT-29细胞系(Si-HT-29)分别在常氧及缺氧状态下培养,通过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野生型直肠癌细胞系HT-29(Wt-HT-29)及转染HIF-1α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的转染型HT-29细胞系(Si-HT-29)分别在常氧及缺氧状态下培养,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在常氧及缺氧状态下HIF-1α和己糖激酶Ⅱ(HK-Ⅱ)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存率,采用ATP试剂盒检测细胞ATP生成量。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缺氧状态下野生型HT-29细胞中HIF-1α和HK-Ⅱ表达量高于转染型细胞。以常氧状态下野生型HT-29细胞的ATP生成量及细胞数量分别作为ATP及MTT数据的100%,将常氧状态下转染型HT-29细胞、缺氧状态下野生型及转染型HT-29细胞的ATP生成量及细胞数量与常氧状态下野生型HT-29细胞比值的百分数作为各组的ATP生成量及细胞生存率。常氧状态下转染型HT-29细胞的ATP生成量及细胞生存率分别为93.6%和92.0%,与野生型HT-29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氧状态下野生型及转染型HT-29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85.0%和61.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缺氧状态下野生型及转染型HT-29细胞ATP生成量分别为81.2%和4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能诱导直肠癌细胞表达HK-Ⅱ,增加ATP生成,从而发挥促增殖作用,HIF-1α可能成为直肠癌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直肠肿瘤 腺苷三磷酸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体外缺氧培养神经元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学敏 奚琦 杜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不同时间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于厌氧培养箱中缺氧0、2、4、8 h,用Western blot及real time PCR检测缺氧不同...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不同时间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于厌氧培养箱中缺氧0、2、4、8 h,用Western blot及real time PCR检测缺氧不同时间后神经元HIF-1α及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常氧培养的神经元中几乎不表达HIF-1α,VEGF表达较低;缺氧2 h后,神经元中HIF-1α及VEGF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缺氧4 h后两者mRNA及蛋白表达最高;缺氧8 h后表达降低。结论缺氧增加神经元中HIF-1α及VEGF的表达,随着缺氧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云涛 简磊 李建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3686-3688,3695,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诊断的45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SDM组)、44例糖尿病早期DN患者(EDN组)、43例临床DN患者(CDN组),同时选择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诊断的45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SDM组)、44例糖尿病早期DN患者(EDN组)、43例临床DN患者(CDN组),同时选择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空腹血清HIF-1α水平,检测血脂、肾功能、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结果 (1)4组间血清HIF-1α水平依次为:NC组〔(187±52)ng/L〕<SDM组〔(214±56)ng/L〕<EDN组〔(256±63)ng/L〕<CDN组〔(289±6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HIF-1α水平与FPG、HbA1c、IGF-1、hs-CRP、UAER、血清肌酐(Sc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病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7、0.497、0.538、0.456、0.579、0.525、0.502、0.556),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负相关(r值为-0.551);(3)回归分析显示:HbA1c、SOD、HIF-1α、VEGF是UAER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血清水平HIF-1α与2型DN的严重程度相关,HIF-1α在2型DN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缺氧诱导因子1α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娟 张淑兰 鲁艳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检测宫颈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及GLUT-1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GLUT-1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 目的检测宫颈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及GLUT-1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GLUT-1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宫颈癌中,HIF-1α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GLUT-1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HIF-1α、GLUT-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HIF-1α、GLUT-1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HIF-1α可能提高GLUT-1的表达。HIF-1α、GLUT-1有望成为宫颈癌诊断的早期预测指标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血管生长相关性的研究
17
作者 佟晓光 侯科佐 +2 位作者 刘云鹏 张颐 徐惠绵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以及HIF-1α在卵巢浆液性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EGF、bFGF、PCNA、CD34蛋白在52例人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标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以及HIF-1α在卵巢浆液性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EGF、bFGF、PCNA、CD34蛋白在52例人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标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析HIF-1α与VEGF、bFGF、PCNA、MVD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IF-1α、VEGF、bFGF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分化、Ⅲ期+Ⅳ期和腹水阳性HIF-1α蛋白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Ⅰ期+Ⅱ期和腹水阴性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IF-1α蛋白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HIF-1α蛋白表达与VEGF、bFGF、PCNA及MVD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0.01);Cox模型分析,VEGF及MVD是晚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HIF-1α与卵巢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徐凌 黄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低氧实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置于常氧(含有5%CO2的培养箱中)和低氧(含4%O2、5%CO2和91%N2的三气培养箱中)... 目的:研究体外低氧实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置于常氧(含有5%CO2的培养箱中)和低氧(含4%O2、5%CO2和91%N2的三气培养箱中)中培养,分别于1d、3d、5d和7d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HIF-1α和Cbfα1 mRNA的表达水平:用siRNA抑制细胞HIF-1αmRNA表达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和Cbfαl蛋白表达。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细胞HIF-1αmRNA的表达均增加(1d、3d、5d和7d:p<0.05),且3d达到最高峰;细胞Cbfα1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3d尤为明显(p<0.05):低氧组细胞转染siRNA干扰HIF-1α表达后,能促进细胞内Cbfαl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低氧微环境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向分化,细胞内HIF-1α反向调节Cbfαl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核心结合蛋白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文惠子 Dhruba Paudel +5 位作者 欧阳一芹 宋思蕊 童晓文 李怀芳 王建军 初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缺氧状态以及这2种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缺氧状态以及这2种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这2种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缺氧模型,检测细胞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并观察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HIF-1α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高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4 cm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P均<0.05),VEGF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高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较深、肿瘤最大径≥4 cm、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阳性和高病理分期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P均<0.05);HIF-1α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P<0.05),VEGF阴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与阳性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缺氧模型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5),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增强(P均<0.05),凋亡减少(P<0.05)。结论 HIF-1α和VEGF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有关,HIF-1α蛋白表达阳性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孙科远 黄高忠 +2 位作者 袁方 陈士红 傅国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急性失代偿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以32例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A组)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33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B组)...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急性失代偿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以32例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A组)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33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B组)及30例正常体检者(C组),检测血液中HIF-1α、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记录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3个月内再入院次数。分析HIF-1α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绘制HIF-1α及BNP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HIF-1α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均P<0.05);HIF-1α水平与血肌酐、血红蛋白、BNP、住院时间、3个月内再入院次数等呈正相关(均P<0.05);HIF-1α及BNP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HIF-1α水平对其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 B型利钠肽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