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QSAR和分子对接设计新型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结构域蛋白1抑制剂
1
作者 储涵 何华玉 +2 位作者 何清秀 王娟 林治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5-223,共9页
选择了44个1,2,4-三唑-[1,5-a]吡啶类化合物,利用CoMFA和CoMSIA模型进行了3D-QSAR研究。结果表明:CoMFA(n=7;q^2=0.712;r^2=0.969)和CoMSIA(n=10;q^2=0.754;r^2=0.98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随后,应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活性位... 选择了44个1,2,4-三唑-[1,5-a]吡啶类化合物,利用CoMFA和CoMSIA模型进行了3D-QSAR研究。结果表明:CoMFA(n=7;q^2=0.712;r^2=0.969)和CoMSIA(n=10;q^2=0.754;r^2=0.98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随后,应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活性位点的关键氨基酸和配体分子的对接模式。通过分析空间场、疏水场、静电场和氢键受体场的等势图以及对接模型,确定了该类化合物的改造和修饰区域,设计了8个新的1,2,4-三唑-[1,5-a]吡啶类化合物,并预测了它们的活性。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预测活性和对接得分,尤其是化合物21-g,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为发现和设计新的PHD-1抑制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结构域蛋白 1 2 4-三唑-[1 5-a]吡啶类化合物 3D-QSAR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丽 司徒碧颖 +2 位作者 肖婧 张振兴 叶志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通过稳定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抗缺氧/复氧损伤(H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无糖缺氧12 h,复氧6 h制作HKC细胞HRI模型,分别于缺氧前2、4、6、1... 目的探讨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通过稳定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抗缺氧/复氧损伤(H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无糖缺氧12 h,复氧6 h制作HKC细胞HRI模型,分别于缺氧前2、4、6、12 h给予DMOG预处理,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Annexin/PI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HIF-1α、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DMOG预处理使HKC中HIF-1α表达增加,细胞损伤明显改善,表现为细胞增殖活性提高,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增强,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同时bax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bcl-2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DMOG可通过稳定HIF-1α,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HRI诱导的HKC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羟化酶 低氧诱导因子 缺氧/复氧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脯氨酸羟化酶对人RPE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通路的负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昱 唐少华 +1 位作者 姜燕荣 石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38,共5页
背景目前抗VEGF药物的应用已广泛用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发病的治疗,但有部分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因此研究VEGF的上游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及其限速酶脯氨酸羟化酶(PHDs)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 背景目前抗VEGF药物的应用已广泛用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发病的治疗,但有部分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因此研究VEGF的上游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及其限速酶脯氨酸羟化酶(PHDs)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外源性PHDs在HIF-1激活通路中的负性调节作用。方法用Hela细胞提取RNA,采用逆转录PCR法从cDNA克隆PHD1、PHD2和PHD3,通过限制性内切酶构建pFLAG—PHD1、pFLAG—PHD2和pFLAG—PHD3质粒并通过基因测序进行鉴定。分别将人RPE细胞株(ARPE-19)在体积分数21%O2(常氧组)、1%O2(低氧组)和缺氧模拟剂(CoCl2,缺氧组)条件下进行培养,将pFLAG—PHD1、pFLAG—PHD2和pFLAG—PHD,质粒分别转染至培养的ARPE-19细胞中,pFLAG—CMV2转染作为空白对照。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和比较转染细胞在不同氧环境培养下PHD1、PHD2和PHD3蛋白的表达强度;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评估各组细胞中HIF-1的转录活性。结果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常氧组、低氧组和缺氧组ARPE-19细胞中均有PHD1、PHD2和PHD3蛋白的表达,各组细胞中PHD2的表达条带均强于PHD1和PHD3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LAG—CMX转染后常氧组细胞中内源性HIF-1活性反应低,低氧组和缺氧组细胞中HIF-1的转录活性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FLAG—PHD1、pFLAG—PHD2、pFLAG—PHD3转染后常氧组细胞中内源性HIF-1活性反应无明显变化(F=0.48,P〉0.05),而低氧及缺氧组细胞中HIF-1活性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30,112.67,均P〈0.05)。相同培养条件下,pFLAG—PHD:转染后细胞中HIF-1活性明显低于pFLAG—PHD,和pFLAG—PHD,转染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HDs对人RPE细胞中HIF-1的激活通路有明显的负向调节作用,其对低氧细胞和缺氧细胞中HIF-1转录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常氧细胞,其中PHD2抑制HIF调节通路的作用明显强于PHD1和PH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缺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调控 缺氧诱导因子-1 脯氨酸羟化酶/代谢 转录因子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治疗地中海贫血伴肾性贫血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源 李念夷 +1 位作者 张倩 陈靖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6-158,共3页
本文报告1例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HIFPHI)治疗地中海贫血合并肾性贫血的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患有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CD41-42杂合,因高血压、糖尿病进展为尿毒症... 本文报告1例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HIFPHI)治疗地中海贫血合并肾性贫血的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患有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CD41-42杂合,因高血压、糖尿病进展为尿毒症,并发肾性贫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患者贫血不能纠正,长期依赖输血,后改用HIF-PHI罗沙司他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HIF-1) 脯氨酸羟化酶抑制(PHI) 地中海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孕妇和子前期患者胎盘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伟 林其德 王树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16-1620,共5页
目的分析正常孕妇和子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HPH)mRNA的表达,探讨子前期胎盘缺氧的发生与滋养叶细胞氧敏感性的关系。方法行剖宫产分娩或接受计划生育手术的孕妇共66名,分为早孕组(n=13)、中孕组(n=9)、晚孕组(... 目的分析正常孕妇和子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HPH)mRNA的表达,探讨子前期胎盘缺氧的发生与滋养叶细胞氧敏感性的关系。方法行剖宫产分娩或接受计划生育手术的孕妇共66名,分为早孕组(n=13)、中孕组(n=9)、晚孕组(n=13,作为子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的对照)、子前期组(n=20)和妊娠期高血压组(n=11)。采用原位杂交和Real-Time PCR技术对胎盘或绒毛组织中HPH-1、-2、-3 mRNA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检测。结果 HPH-1、-2、-3 mRNA主要在胎盘滋养叶细胞的细胞质内表达,HPH-1 mRNA在绒毛外滋养叶细胞的细胞质内呈强特异性表达。随着妊娠进展,HPH-1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r=0.616,P<0.001)。子前期组HPH-1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晚孕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HPH-1 mRNA表达量也低于晚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前期组患者胎盘质量与HPH-1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457,P<0.05)。结论子前期患者滋养叶细胞氧敏感性降低(HPH-1 mRNA低表达)是导致胎盘缺氧表现(缺氧反应途径过度激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前期 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 滋养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文韬 陈勋 +2 位作者 宋涛 杜晓龙 喻姿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01-1605,共5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对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的治疗效果,比较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卵巢切除12周后,使用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在实验结束时将大鼠进行...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对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的治疗效果,比较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卵巢切除12周后,使用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在实验结束时将大鼠进行安乐死处理,获取大鼠血清、股骨和胫骨。通过生物力学测试,Micro-CT扫描和血清生化分析进行评估。结果与未给药的OVX大鼠相比,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的全身给药显著降低了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 collagen N terminal peptide,PI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I),增加了大鼠胫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增强了股骨极限载荷、能量和刚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能有效改善OVX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缺氧诱导因子抑制 去卵巢 骨密度 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组织中脯氨酸羟化酶3(PHD3)的差异表达对预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博 张巨波 +4 位作者 朱文伟 郭磊 林镇海 李小强 叶青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5-440,共6页
目的检测脯氨酸羟化酶3(prolyl hydroxylase 3,PHD3)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进行肝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标本325例,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检测脯氨酸羟化酶3(prolyl hydroxylase 3,PHD3)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进行肝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标本325例,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PHD3的表达水平,并比较PHD3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χ2检验及t检验分析PHD3的预测价值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在325例患者组织标本中随机选取无复发转移和复发转移患者各6例的肝癌组织标本,提取组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肝癌细胞中PHD3主要在胞质表达,核内也有表达。癌组织中PHD3的表达水平与与肝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显著正相关,与患者性别、微血管侵犯、肿瘤大小和甲胎蛋白不相关。癌旁组织中PHD3的表达与预后无显著相关。Western blot检测发现6例无复发患者的PHD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复发患者。结论肝癌组织中PHD3的表达可以有效预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HCC) 脯氨酸羟化酶3 (PHD3)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羟化酶2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滕霞丽 周晶 +1 位作者 周慧玲(综述) 于鸿(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2-1116,共5页
脯氨酸羟化酶2(PHD2)是脯氨酸羟化酶家族(PHDs)最重要的氧感受器,通过氧依赖性途径催化降解缺氧诱导因子(HIF),从而影响其转录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PHD2在肿瘤发展、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深入探究PHD2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显得... 脯氨酸羟化酶2(PHD2)是脯氨酸羟化酶家族(PHDs)最重要的氧感受器,通过氧依赖性途径催化降解缺氧诱导因子(HIF),从而影响其转录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PHD2在肿瘤发展、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深入探究PHD2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PHD2的基本特征、与缺氧诱导因子(HIF)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羟化酶2 缺氧诱导因子 消化系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在肠缺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硕菲 吴性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7-311,共5页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和危重症病人的肠道血流减少、炎性激活会引起严重的肠缺血、缺氧状态。缺氧诱导因子(HIF)调控下游一系列基因转录,介导机体内源性炎性缓解机制的运行,参与肠道的适应性改变。在缺氧状态下,HIF蛋白转录后分解减少,使其...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和危重症病人的肠道血流减少、炎性激活会引起严重的肠缺血、缺氧状态。缺氧诱导因子(HIF)调控下游一系列基因转录,介导机体内源性炎性缓解机制的运行,参与肠道的适应性改变。在缺氧状态下,HIF蛋白转录后分解减少,使其能稳定存在并激活一系列下游基因参与,以缓解缺血后的肠损伤。目前受关注的有细胞内腺苷相关信号通路,尤其是A2B腺苷受体通路及缺氧诱导的神经生长因子-1介导缺血后信号通路。HIF介导的抗炎效应也参与缺血后肠功能的保护。血栓导致的肠缺血HIF还参与肠道血管的再通过程。HIF相关通路的研究为治疗肠缺氧损伤和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提供诸多潜在靶点,针对相关靶点干预措施的研究也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还局限于细胞和转基因动物模型中。将来部分这类新型药物有可能从实验室转入临床,给肠道缺氧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以下将对HIF在肠缺氧中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腺苷 A2B腺苷受体 神经生长因子-1 脯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调节铁调素在肾性贫血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泽宇 尹良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8-564,共7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研究估计全球CKD患病率为11%~13%[1],而中国CKD患病率为10.8%(约1.195亿)[2],且发病率和患病率仍不断增加。贫血是CKD的常见并发症,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约80%伴有贫血,需要...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研究估计全球CKD患病率为11%~13%[1],而中国CKD患病率为10.8%(约1.195亿)[2],且发病率和患病率仍不断增加。贫血是CKD的常见并发症,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约80%伴有贫血,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目前普遍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绝对或相对减少和铁绝对或相对缺乏是导致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观点,对CKD贫血的管理包括:注射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s)和补充铁剂。然而,由于CKD患者高水平的铁调素(hepcidin)阻碍铁吸收和铁利用引起“功能性铁缺乏”并导致EPO抵抗[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慢性肾脏病 缺氧诱导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脯氨羟化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通过PHD2/HIF-1α通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
11
作者 孔春雪 刘其器 +6 位作者 张立伟 吴传莎 熊龙珠 张国薇 曹敏越 李平 周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4-669,共6页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是否能通过影响PHD2/HIF-1α通路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方法通过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将1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哮喘组(OVA组)、孟鲁司特钠干预哮喘组(在OVA激发前1 h经口灌...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是否能通过影响PHD2/HIF-1α通路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方法通过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将1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哮喘组(OVA组)、孟鲁司特钠干预哮喘组(在OVA激发前1 h经口灌胃30 mg/kg孟鲁司特钠,Mon组)。HE染色检测小鼠肺部病理改变,血球分析仪和试剂盒测定肺部炎症细胞数量及细胞因子、乳酸和丙酮酸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脯氨酸羟化酶2(PHD2)、E-黏钙蛋白(E-cad)和p120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VA组小鼠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增多,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补体因子D(CFD)及乳酸、丙酮酸的含量都显著升高,肺HIF-1α、PHD2、p120和E-cad的mRNA水平降低,而HIF-1α和PHD2蛋白表达上调,E-cad和p120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经孟鲁司特钠干预的Mon组小鼠肺部嗜酸性和单核细胞数量及CFD含量显著下降,乳酸和丙酮酸的含量基本恢复至正常,HIF-1α、PHD2、p120和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孟鲁司特钠可能通过调控PHD2/HIF-1α信号通路缓解过敏性哮喘小鼠肺部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过敏性哮喘 气道炎症 缺氧诱导因子-1Α 脯氨酸羟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氧感受器:天冬酰胺酰羟化酶 被引量:7
12
作者 符代炎 戴爱国 胡瑞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05-910,共6页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异二聚体的转录因子,由氧敏感的α亚基和在细胞内稳定表达的β亚基组成,在细胞缺氧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PHDs...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异二聚体的转录因子,由氧敏感的α亚基和在细胞内稳定表达的β亚基组成,在细胞缺氧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PHDs)和天冬酰胺酰羟化酶,即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factor-inhibiting HIF,FIH)是调节缺氧诱导因子蛋白质水平和活性的2类关键酶,它们自身的催化活性受细胞内氧张力的调节,因而被称为细胞氧感受器.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于PHDs,而对FIH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就FIH的发现、晶体结构、生物学特征以及表达水平和活性调节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氧感受器 天冬酰胺酰羟化酶 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沙司他导致低促甲状腺激素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一例
13
作者 闫雪莲 唐冰颖 +2 位作者 曲璇 张宁 康琳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9-522,共4页
罗沙司他是全球首个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其引起低促甲状腺激素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不良反应较为罕见,在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中表现隐匿。本文报道1例肾性贫血老年患者,在服用罗沙司他12 d后出现可逆性低促甲状腺激素性... 罗沙司他是全球首个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其引起低促甲状腺激素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不良反应较为罕见,在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中表现隐匿。本文报道1例肾性贫血老年患者,在服用罗沙司他12 d后出现可逆性低促甲状腺激素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停用罗沙司他后15 d,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恢复。后因肾性贫血加重再次服用罗沙司他,9 d后复查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下降,遂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罗沙司他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旨在为此类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 低促甲状腺激素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缺氧适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栾南南 乔宠 +3 位作者 栾奡 何政 尚涛 王永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1-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适应相关基因HIF-1α、PHD1、PHD2和FIH-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24例正常孕妇的胎盘组织中的HIF-1α、PHD1、PHD2和FIH-1蛋白的表达,对两组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适应相关基因HIF-1α、PHD1、PHD2和FIH-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24例正常孕妇的胎盘组织中的HIF-1α、PHD1、PHD2和FIH-1蛋白的表达,对两组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的胎盘组织中HIF-1α、PHD1、PHD2和FIH-1蛋白均主要表达在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的胞浆中。重度子痫前期组HIF-1α和PHD2蛋白表达(+++)者分别为16例(16/34)和14例(14/34),显著高于对照组2例(2/24)和2例(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HD1和FIH-1蛋白在重度子痫前期组中表达(+++)者分别是2例(2/34)和2例(2/34),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14/24)和13例(13/2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F-1α和PHD2的蛋白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PHD1和FIH-1的蛋白的表达水平却明显降低。PHD1、PHD2和FIH-1可能通过抑制HIF-1α的机制参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胎盘 缺氧诱导因子-1Α 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 因子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沙司他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家青 杨晴 +5 位作者 袁敦禄 黄晶晶 常青 聂静雯 周竹 李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4-710,共7页
背景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加速疾病进展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纠正贫血和监测改善肾性贫血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意义重大。目的比较罗沙司他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在治疗维持... 背景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加速疾病进展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纠正贫血和监测改善肾性贫血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意义重大。目的比较罗沙司他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FMRS、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ClinicalTrials.gov,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01-19。筛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3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试验组口服罗沙司他,对照组注射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6项随机对照研究、90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49例,对照组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罗沙司他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铁〔MD=2.49,95%CI(0.82,4.16),P=0.004〕、转铁蛋白〔MD=0.31,95%CI(0.17,0.44),P<0.00001〕、总铁结合力〔MD=7.51,95%CI(5.01,10.01),P<0.00001〕水平方面均优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0.99,1.22),P=0.07〕。结论罗沙司他在升高血清铁、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方面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效果更好;短期内使用罗沙司他未增加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罗沙司他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羟化酶抑制 红细胞生成刺激 肾性贫血 有效性和安全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