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女飞行学员高空缺氧耐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贾丹兵
肖华军
+2 位作者
秦志峰
付丽珊
石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8-659,共2页
观察男女飞行学员 5 0 0 0m缺氧的生理反应 ,旨在从高空缺氧耐力方面探讨我国女性从事歼击机飞行的可能性。以 2 0名男性战斗机高教机飞行学员 (2 1~ 2 3岁 )和 2 2名女飞行学员 (2 1~ 2 3岁 )为研究对象。采用DY 84型混氧仪 ,使受试...
观察男女飞行学员 5 0 0 0m缺氧的生理反应 ,旨在从高空缺氧耐力方面探讨我国女性从事歼击机飞行的可能性。以 2 0名男性战斗机高教机飞行学员 (2 1~ 2 3岁 )和 2 2名女飞行学员 (2 1~ 2 3岁 )为研究对象。采用DY 84型混氧仪 ,使受试者吸入 10 5 %低氧混合气持续 15min,模拟高空 5 0 0 0m缺氧耐力检查。在模拟 5 0 0 0m缺氧环境中 ,男女飞行员的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而血压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从缺氧耐力上讲 ,中国女飞行学员可以从事战斗机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飞行员
女飞行员
高空
缺氧耐力
歼击机飞行
缺氧
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身体局部负压的生理和临床效应
2
作者
А.В.卡洛卜卡夫
И.Г.乌拉索娃
+2 位作者
Ю.Л基斯里茨
舒宝林
蒋冠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1988年第3期44-50,共7页
局部负压对身体适应能力、代谢过程、发育中的大脑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以及对负压效应的机制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局部负压区内的血管压力增高,功能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多,促进了血流,从而使血液和组织间氧和膜通透的新陈代谢机制活跃起来...
局部负压对身体适应能力、代谢过程、发育中的大脑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以及对负压效应的机制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局部负压区内的血管压力增高,功能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多,促进了血流,从而使血液和组织间氧和膜通透的新陈代谢机制活跃起来。局部减压对淋巴、血液循环及对组织氧合作用的良好影响,展示了临床医学广泛采用这一方法的美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试者
立位
耐力
气压舱
负压作用
临床效应
血量减少
缺氧耐力
跨壁压
负压区
局部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女飞行学员高空缺氧耐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贾丹兵
肖华军
秦志峰
付丽珊
石强
机构
解放军第
航空医学研究所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8-659,共2页
基金
全军医学科研"十五"计划面上项目资助课题 (编号 2 0 0 0M1 75)
文摘
观察男女飞行学员 5 0 0 0m缺氧的生理反应 ,旨在从高空缺氧耐力方面探讨我国女性从事歼击机飞行的可能性。以 2 0名男性战斗机高教机飞行学员 (2 1~ 2 3岁 )和 2 2名女飞行学员 (2 1~ 2 3岁 )为研究对象。采用DY 84型混氧仪 ,使受试者吸入 10 5 %低氧混合气持续 15min,模拟高空 5 0 0 0m缺氧耐力检查。在模拟 5 0 0 0m缺氧环境中 ,男女飞行员的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而血压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从缺氧耐力上讲 ,中国女飞行学员可以从事战斗机飞行。
关键词
男飞行员
女飞行员
高空
缺氧耐力
歼击机飞行
缺氧
生理反应
Keywords
male pilot
female pilot
altitude hypoxia tolerance
分类号
R852.11 [医药卫生—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身体局部负压的生理和临床效应
2
作者
А.В.卡洛卜卡夫
И.Г.乌拉索娃
Ю.Л基斯里茨
舒宝林
蒋冠琳
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1988年第3期44-50,共7页
文摘
局部负压对身体适应能力、代谢过程、发育中的大脑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以及对负压效应的机制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局部负压区内的血管压力增高,功能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多,促进了血流,从而使血液和组织间氧和膜通透的新陈代谢机制活跃起来。局部减压对淋巴、血液循环及对组织氧合作用的良好影响,展示了临床医学广泛采用这一方法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
受试者
立位
耐力
气压舱
负压作用
临床效应
血量减少
缺氧耐力
跨壁压
负压区
局部减压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女飞行学员高空缺氧耐力的实验研究
贾丹兵
肖华军
秦志峰
付丽珊
石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身体局部负压的生理和临床效应
А.В.卡洛卜卡夫
И.Г.乌拉索娃
Ю.Л基斯里茨
舒宝林
蒋冠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