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非编码RNA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党银霞 周岳 +2 位作者 鲁霞 王生霞 王凡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5,共7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期死亡及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HIE常导致永久性脑瘫、神经感觉障碍和认知缺陷...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期死亡及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HIE常导致永久性脑瘫、神经感觉障碍和认知缺陷,并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因此,探索HIE新的治疗策略成为新生儿领域研究的焦点。随着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基因调控功能被逐渐认识,研究表明lncRN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高度表达,并可能通过与微小RNA相互作用、干预基因转录、参与表观遗传调控等多种机制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lncRNA在新生儿HIE中的表达特征、潜在功能以及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前景,并讨论了它们对不同神经细胞的特定调控效应,以深入了解其治疗潜力,旨在为HIE的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长非编码RNA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777激动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刘绒洁 陈琴 +6 位作者 熊英 汪朝云 陈昌领 张晴 陈茂琼 冯占辉 叶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研究INT-777激动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5,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IE组(G)、INT-777... 目的研究INT-777激动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5,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IE组(G)、INT-777低(low-dose,L)、中(medium-dose,M)、高剂量(high-dose,H)组。采用改良的Rice-Vanucci法构建HIE模型,造模后1 h鼻内给药。造模后48 h进行短期神经行为学测试评估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比重法测定脑含水量、亚铁离子试剂盒测定脑亚铁含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尼氏染色观察尼氏物质丢失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皮层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TFR1、GPX4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G组短期神经行为学测试消耗时间增加,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脑亚铁含量均增加,患侧脑组织损伤明显,尼氏物质丢失严重,神经元线粒体体积变小、线粒体嵴减少,TFR1表达增多、GPX4表达减少;与G组相比,INT-777给药组短期神经行为学测试消耗时间缩短,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脑亚铁含量均减少,患侧脑组织损伤减轻,尼氏物质丢失不明显,神经元线粒体体积变大,线粒体嵴增多,TFR1表达减少、GPX4表达增多。结论INT-777激动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 新生大鼠 TGR5 神经元 铁死亡 TFR1 GPX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影像组学特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间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夏雅琴 杨鸣姝 +7 位作者 钱天阳 周佳雨 柏梅 罗思琪 卢朝刚 朱英豪 王来栓 乔中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9-264,共6页
背景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患儿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既往结合患儿临床状态和临床标志物的评估作用有限。目的探究HIE患儿基底节、丘脑部位的影像组学特征与HIE临床分度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 背景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患儿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既往结合患儿临床状态和临床标志物的评估作用有限。目的探究HIE患儿基底节、丘脑部位的影像组学特征与HIE临床分度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HIE的患儿为队列人群,并由临床划分HIE的分度。将数据集根据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集出生1周内头颅MRI的轴向T1加权图像(T1WI)和T2加权图像(T2WI)。在MRI的T1WI和T2WI序列上,沿基底节和丘脑区域的最大面积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分别基于T1WI、T2WI及T1WI+T2WI的联合模态,通过特征筛选与降维构建三个影像组学标签,并进行线性拟合计算Rad‑score。基于影像组学模型的Rad‑score与临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HIE轻度和中重度的列线图。主要结局指标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结果151例HIE患儿纳入本研究。男79例,女41例,平均胎龄(39.5±1.4)周,平均出生体重(3136±491)g。HIE轻度57例,中重度94例。训练集120例,验证集31例。T1WI+T2WI的影像组学模型优于单独的T1WI、T2WI序列上的影像组学模型,AUC值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936(95%CI:0.891~0.981)和0.815(95%CI:0.657~0.973)。基于Rad‑score和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24(95%CI:0.871~0.997)和0.849(95%CI:0.704~0.994)。校正曲线表明列线图对HIE临床分度的预测与真实情况拟合度较高。结论基于T1WI与T2WI结合的MRI基底节、丘脑部位的影像组学特征与HIE的临床分度相关。本研究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以及列线图均能较为准确地用于HIE轻度和中重度的个体化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临床分度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草酚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冯海艳 张越 +5 位作者 王艺 陈卓琳 陈雨霏 高歌 赵旸 刘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98-1705,共8页
探讨圣草酚(eriodictyol,Eri)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E组、Eri组,7日龄大鼠采取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断离后缺氧处理,诱导HIE模型,Eri组(20 mg/kg)... 探讨圣草酚(eriodictyol,Eri)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E组、Eri组,7日龄大鼠采取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断离后缺氧处理,诱导HIE模型,Eri组(20 mg/kg)治疗7 d。21日龄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26日龄收集脑组织进行HE染色、Nissl染色、TUNEL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皮质区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yic factor,BDNF),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蛋白,如闭合蛋白(Claudin)、闭锁蛋白(Occludin)、闭合小带蛋白-1(zonaul occludens-1,ZO-1),以及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3a(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3a,Wnt3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HIE模型组相比,Eri改善HIE大鼠模型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P<0.05或P<0.01);HE染色和Nissl染色显示,Eri治疗可减少HIE大鼠模型的脑组织坏死变性;TUNEL染色显示,Eri显著减少神经细胞凋亡;Eri下调HIE大鼠脑组织的IL-1β、TNF-α、GSK-3β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上调BDNF、Claudin、Occludin、ZO-1、Wnt3a、β-catenin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综上所述,Eri可改善HIE大鼠模型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轻神经炎症和细胞凋亡坏死,修复血脑屏障,其作用可能与Wn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 圣草酚 屏障 Wn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
5
作者 刘剑锋 何攀 +1 位作者 贺来彪 霍佳雯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327-1335,共9页
目的:观察硫化氢(H_(2)S)的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幼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的雄性Wistar幼鼠,先进行右颈总动脉双结扎,再放入缺氧舱2 h,建立幼鼠的HIE模型。每日1次腹腔注射NaHS(50μmol/kg),共... 目的:观察硫化氢(H_(2)S)的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幼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的雄性Wistar幼鼠,先进行右颈总动脉双结扎,再放入缺氧舱2 h,建立幼鼠的HIE模型。每日1次腹腔注射NaHS(50μmol/kg),共30 d。每天观察幼鼠的情况,测量体重,并对神经功能不全进行评分。幼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通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利用ELISA技术对幼鼠海马组织中的白介素-1β(IL-1β)、IL-4、IL-6和IL-10的水平进行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幼鼠的海马组织中的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JAK2的磷酸化形式(p-JAK2),以及STAT3的磷酸化状态(p-STAT3)的水平。观察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动剂SC-39100对NaHS效应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HIE模型组幼鼠在模型制备后的第4天至第30天体重均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性升高,海马DG区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多,海马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上调,Arg1蛋白表达下调,IL-4和IL-10水平降低,IL-1β和IL-6水平增加,p-JAK2的蛋白表达水平和p-JAK2/t-JAK2比值,以及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和p-STAT3/t-STAT3比值均显著性增加(P<0.05)。与HIE模型组比较,HIE+NaHS组大鼠在造模后第6天至第30天体重均明显增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性降低,海马DG区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海马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下调,而Arg1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IL-4和IL-10的水平均增加,而IL-1β和IL-6的水平均降低,p-JAK2的蛋白表达水平和p-JAK2/t-JAK2比值,以及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和p-STAT3/t-STAT3比值均显著性降低(P<0.05)。SC-39100逆转了NaHS降低HIE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作用。结论:外源性H_(2)S对幼鼠的HIE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_(2)S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小胶质细胞的M1型极化,诱导其M2型极化,从而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缺氧缺血性 幼鼠 小胶质细胞极化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党银霞 沈富辉 +2 位作者 王生霞 鲁霞 王凡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4,共9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亚低温治疗已成为常规手段,但目前治疗HIE的方法有限且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时间和设备的限制,亚低温治疗无法及时应用,治疗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亚低温治疗已成为常规手段,但目前治疗HIE的方法有限且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时间和设备的限制,亚低温治疗无法及时应用,治疗后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或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探索HIE的其他有效治疗方法成为新生儿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证明HIE可引起神经系统在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复杂变化,环状RNA(circRN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高度表达,并参与调节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有望成为HIE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HIE中circRNA对不同神经细胞的调控作用,旨在为治疗HIE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环状RNA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大鼠神经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丁亚兵 赵媛 +3 位作者 张凡 王倩 汪兆艳 栾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4,共8页
目的探究移植人神经干细胞(hNSCs)治疗新生大鼠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后遗症期对神经的保护机制。方法取80只7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取其中55只采用Rice-Vannucci法制备HIE模型,建模后24 h对存活模型鼠采用Longa评分筛选出中、重... 目的探究移植人神经干细胞(hNSCs)治疗新生大鼠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后遗症期对神经的保护机制。方法取80只7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取其中55只采用Rice-Vannucci法制备HIE模型,建模后24 h对存活模型鼠采用Longa评分筛选出中、重度神经损伤大鼠并随机分为HIE+PBS组(PBS组,n=23)、HIE+hNSCs组(NSC组,n=23),从剩余25只大鼠中随机取23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n=23),Sham组只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离断,也不予缺氧处理。三组同步给予药物抗排斥反应,PBS组与NSC组在建模后3 d分别经右侧脑室注射5μL PBS溶液或hNSCs悬液。移植后10 d,三组各随机取15只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种因子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移植后12周,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SC组大鼠脑内hNSCs的迁移、分化,以水迷宫实验对三组各剩余的8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检测。结果移植后10 d,NSC组VEGF、BDNF两种因子含量均最多,PBS组次之,Sham组最少,NSC组两种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P<0.05)。移植后12周,hNSCs向HIE大鼠两侧脑半球迁移,以右侧为主,成熟神经元分化率约30%。移植后12周,水迷宫实验中,PBS组潜伏期均长于Sham组及NSC组(均P<0.05),PBS组穿越平台次数均少于Sham及NSC组(均P<0.05);而Sham组与NSC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室移植hNSCs通过加强HIE大鼠脑内VEGF、BDNF的旁分泌效应,及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的替代作用,从而促进HIE大鼠后遗症期神经损伤的修复,为HIE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迁移 细胞分化 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赵萍 周春梅 +3 位作者 廖火生 张秀琴 张伟忠 李清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为评价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智力发育的效果 ,以6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常规育儿组32例 ,另设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月~30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治... 为评价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智力发育的效果 ,以6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常规育儿组32例 ,另设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月~30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治疗。所有病例均于生后每隔3月~6月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1岁、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 (MDI)、运动发育指数 (PDI)比常规育儿组高 (P<0.01) ,可达正常对照组水平 (P>0.05) ;干预组康复率为93 %,而常规育儿组仅为72 %,提示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 ,有效地防治HIE所致的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 早期干预 智力 h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晓蕾 余世禄 +3 位作者 余涛 黄杰 郭平 梁河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分别应用复方丹参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与正常组对照,发现复方丹参治疗组的血清SOD显著增高(t=2.147,P<0.05);血清CK-BB明显下降(t=2.400,P<0.05),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评分异常率亦较胞二... 本文分别应用复方丹参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与正常组对照,发现复方丹参治疗组的血清SOD显著增高(t=2.147,P<0.05);血清CK-BB明显下降(t=2.400,P<0.05),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评分异常率亦较胞二磷胆碱组下降(u=1.97,P<0.05),死亡率略有降低(u=1.00,P>0.05)。两组其后的生长发育及丹佛智能筛查结果无显著差异。提示复方丹参中的有效成份可能通过阻断HIE的发病机制而减轻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 hie 复方丹参 胞二磷胆碱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亚京 张爱平 +2 位作者 王鑫 刘志晶 马春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纳络酮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hie 治疗方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贺湘英 马婉君 +1 位作者 梁琨 纳志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 干预措施 治疗 诊断 h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家庭干预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萍 周春梅 +3 位作者 张伟忠 张坤尧 郭秀东 严文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2例HIE患儿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2例;仅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育儿知识,由专人定期进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2例HIE患儿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2例;仅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育儿知识,由专人定期进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干预组在1岁和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为98.6±17.2、104.1±13.7,运动发育指数(PDI)为89.3±12.8、95.4±12.1,明显高于对照组MDI:88.9±10.5、93.4±14.4和PDI:80.8±9.4、86.3±15.2),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在体格发育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减少伤残,降低脑瘫、癫痫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干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智力发育 运动发育 hie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管婉华 李宁 +4 位作者 夏世文 陈英 陈自励 陈欣林 吕小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7,共3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4例,其中治疗组12例(轻度9例,中度3例),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外加用尼莫地平,按15μg/kg·h,连用2小时,7~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12例(轻度9例,中度3例),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治疗前后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4例,其中治疗组12例(轻度9例,中度3例),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外加用尼莫地平,按15μg/kg·h,连用2小时,7~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12例(轻度9例,中度3例),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治疗前后颅脑B超图像均无差异,两组血流参数相比,双侧ACA和双侧CA的全部血流参数及MCA的部分血流参数P均>0.05,表明两组疗效相似。本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 hie 药物疗法 尼莫地平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登礼 汪吉梅 +1 位作者 邵肖梅 关玉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4-325,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应用价值 电图 振幅 新生儿hie hie患儿 监测技术 连续监测 预后判断 早期诊断 AEEG 并发症 窒息后 围产期 功能 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夏 郑通晓 +3 位作者 李春林 宁小荣 林毅 冯翠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3,共2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 时期最常见的颅内病变,常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其后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为进一步研究HIE 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加强防治措施,我院儿科对住院的HIE存活儿进行3年的跟踪随 访,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 时期最常见的颅内病变,常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其后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为进一步研究HIE 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加强防治措施,我院儿科对住院的HIE存活儿进行3年的跟踪随 访,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资 料 及 方 法   一、 临床资料 1996年1月~1996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头颅 CT证实为HIE的患儿41例,其中早产儿8例;男31例,女10例;在本院产科出生19例,外院或 农村分娩22例;Apgar评分≤3分7例,4分~7分18例(部分转入者评分不详);平均出生体重2 775g(1500g~4100g);平均入院时日龄3.1d(1h~18d)。根据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新生 儿HIE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1],本组患儿诊断为轻度19例,中度~重度22例 。 合并颅内出血24例,以其它新生儿疾病就诊13例。   二、 方法 头颅CT选用日 本产岛津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机,一般在患儿自然睡眠状态下进行,不能入睡者予以10%水合 氯醛0.5ml~1ml口服后使其入睡。初次检查时间为日龄≥3d,临床分度轻型、CT检查低密 度影≤2叶不予以复查,其余均在28天、6个月、1岁、2岁和3岁时定期随访。   1岁时全部患 儿进行DDST筛查,异常、可疑者跟踪随访至3岁,满3岁时全部患儿再次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 hie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李勇 程锐 +5 位作者 许植之 韩玉昆 周晓玉 蒋小镛 赵卫华 钱家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4例中、重度HIE患儿分为干预组(39例)及对照组(35例),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结果 经3、6、9、12、18、24、36...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4例中、重度HIE患儿分为干预组(39例)及对照组(35例),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结果 经3、6、9、12、18、24、36个月随访,干预组平均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X^2=4.4095,P〈0.05);MDI及PDI〈80分、语言落后、社交异常干预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早期干预能改善HIE的预后,降低脑瘫及智能发育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于预 缺氧缺血性 预后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甘露醇、高压氧、脑活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报告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成柏 贾洪礼 +2 位作者 王秀香 杨淑长 杨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8,共2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胸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常见的颅内病变。自1991年3月至1994年4月我科应用小剂量甘露醇、高压氧、脑活素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取得显效,总有效率为96%,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 hie 甘露醇 活素 高压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早期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建慧 施玉麒 +2 位作者 杨华姿 伍淑雯 李文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3-354,T002,共3页
关键词 行为神经测定 NBNA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 预后 评估 h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7
19
作者 林碧云 顾秋芳 +4 位作者 张鹏 程国强 邵肖梅 王来栓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中、重度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安全性,为开展多中心研究亚低温联合EPO治疗足月儿HIE的疗效奠定基础。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满足亚低温治疗标准并...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中、重度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安全性,为开展多中心研究亚低温联合EPO治疗足月儿HIE的疗效奠定基础。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满足亚低温治疗标准并知情同意下的中、重度足月儿HIE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亚低温治疗72 h联合EPO(1 000 U·kg-1,静脉滴注,隔天1次,14 d);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72 h和与EPO同等剂量、同样给药方法的生理盐水。监测患儿治疗期间的生命体征,治疗期间放弃治疗事件,记录亚低温治疗前、亚低温治疗结束时、EPO疗程结束后的血生化指标,观察严重心律失常、大静脉血栓、不可纠正的低血压、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异常等一般不良事件。比较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4例足月儿HIE进入本文安全性观察,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19例。3例重度HIE足月儿(实验组2例,对照组1例)亚低温治疗期间主动放弃治疗。两组在EPO相关不良事件血生化指标Hb、RBC、Hct和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HIE并发症及其治疗严重和一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联合EPO治疗中、重度足月儿HIE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 新生儿 亚低温 促红细胞生成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陈丽英 王晓明 +1 位作者 孟淑珍 韩玉昆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MRI分析,找出HIE的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对45例临床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行MR检查。采用0.35T磁共振仪,选自旋回波序列(SE),在T1WI及T2WI上对... 目的:通过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MRI分析,找出HIE的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对45例临床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行MR检查。采用0.35T磁共振仪,选自旋回波序列(SE),在T1WI及T2WI上对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深部白质;基底节及丘脑;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等部位进行观察。结果:在T1WI上见皮层沿脑回分布点的及条状高信号,深部白质沿侧室壁的条状高信号,基底节及丘脑高信号,幕上及幕下蛛网膜下腔出血呈现的高信号,其发生率分别为84.44%,37.78%,42.22%,13.33%与48.89%。此外,额叶深部白质内对称的点状高信号也相当特殊,发生率44.44%,其它改变有皮层下坏死软化,占20%,脑室内出血占8.89%。结论:本文主要描述了足月新生儿HIE的MRI特点并对其相关的病理基础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