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性肺动脉和体动脉增压反应的研究——慢性间断缺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秉庸 谢增柱 +11 位作者 王俊元 毛长琪 肖月 杨映波 薛树国 杨昌礼 刘福玉 夏亚莉 罗德成 田恒轩 黄玲玲 刘贵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2期8-13,共6页
雄性长白种(Landrace strain)幼猪10只,每天在低压舱内于4,000m模拟高原停留8小时,共30天。第31天再次缺氧时,其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比急性缺氧组(11只)显著增强,但同时测得的全血量,血浆量和心输出量都无显著增加。仅血球量和红细胞... 雄性长白种(Landrace strain)幼猪10只,每天在低压舱内于4,000m模拟高原停留8小时,共30天。第31天再次缺氧时,其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比急性缺氧组(11只)显著增强,但同时测得的全血量,血浆量和心输出量都无显著增加。仅血球量和红细胞压积增高,不过,都未达到足以影响肺动脉压的程度。股动脉血和肺动脉血的组织胺含量不仅未增加,反而下降。两组动物的肺血管阻力都增大,但前者更显著。两组动物的体动脉压在缺氧时都升高。在4,000m模拟高原,异搏停(钙离子拮抗剂)可致两组动物的肺动脉压和体动脉压明显下降,其作用可维持2小时以上。间接说明钙离子与缺氧性肺动脉和体动脉增压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断缺氧 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 缺氧性动脉增压反应 异搏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2
作者 刘晨虹 叶红 +1 位作者 刘声远 王迪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缺氧引起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降低的机制。方法 采用计算机成像及图像分析系统 ,观察慢性缺氧培养的大鼠肺内动脉平滑肌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情况。结果 慢性缺氧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缺氧敏感型细胞的比例明显减小 ,中间... 目的 探讨慢性缺氧引起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降低的机制。方法 采用计算机成像及图像分析系统 ,观察慢性缺氧培养的大鼠肺内动脉平滑肌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情况。结果 慢性缺氧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缺氧敏感型细胞的比例明显减小 ,中间混合型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而缺氧不敏感型细胞的比例不变 (P<0 .0 5 )。结论 慢性缺氧可直接使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由缺氧敏感细胞向中间混合型细胞转化。这可能是慢性缺氧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降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 慢性缺氧 缺氧敏感型细胞 中间混合型细胞 缺氧不敏感型细胞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