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管解聚与心肌细胞缺氧性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郑霁
张西联
+7 位作者
周军利
党永明
张家平
柳春雨
张东霞
宋华培
张琼
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观察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微管解聚是否能导致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降低细胞活性,引起细胞缺氧性损害。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常氧)组(A组)、缺氧组(B组)、常氧+微管解聚剂组(C组)、缺氧+微管稳定剂组(D组...
目的观察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微管解聚是否能导致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降低细胞活性,引起细胞缺氧性损害。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常氧)组(A组)、缺氧组(B组)、常氧+微管解聚剂组(C组)、缺氧+微管稳定剂组(D组)。检测各组0.5、1、3、6、12h微管免疫荧光,了解微管结构变化,以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半定量分析聚合态微管蛋白变化,用酯化钙黄绿素和氯化钴共孵育的方法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B组和C组聚合态微管在缺氧0.5h后即发生明显破坏,同时能观察到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和细胞活性下降,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以上现象愈发显著。而同一时相点D组聚合态微管被破坏程度、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情况和细胞活性下降均明显轻于B组。结论缺氧可引起心肌细胞聚合态微管明显破坏,导致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进而影响细胞活性,引起细胞缺氧性损害。微管解聚剂能较好地模拟缺氧引起的微管破坏作用,导致细胞活性下降,而微管稳定剂能有效减轻缺氧引起的微管破坏,保护细胞活性,明显减轻心肌细胞的缺氧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性损害
微管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度颅脑损伤缺血缺氧性损害的早期处理
2
作者
张治平
蒋宇钢
+1 位作者
陈四方
尹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缺血
缺氧性损害
脑挫裂伤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症SARS的缺氧性脑损害与氧治疗
3
作者
宿英英
楚长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57-459,共3页
为探讨重症SARS患者的缺氧性脑损害及氧治疗的效果,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3年5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的84例重症SARS患者进行缺氧性脑功能损害的调查。结果54例(64.3%)患者出现缺氧性脑损害表现,其中运动迟缓和懒言少语...
为探讨重症SARS患者的缺氧性脑损害及氧治疗的效果,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3年5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的84例重症SARS患者进行缺氧性脑功能损害的调查。结果54例(64.3%)患者出现缺氧性脑损害表现,其中运动迟缓和懒言少语最为突出(92.6%),其次是情绪改变(46.3%),精神抑郁或焦虑(40.7%)、意识障碍(22.2%)、认知功能障碍(9.3%)和惊厥(1.9%)。通过调整最佳供氧方式,提高氧流量,减少氧耗等氧治疗,使缺氧表现在短时间(平均5d)内得到改善,呼吸减慢、心率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增高和缺氧性脑损害症状消失。提示SARS患者的缺氧性脑损害不容忽视,正确的氧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缺氧性
脑
损害
氧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意识障碍的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
4
4
作者
樊丽娟
吴东宇
+1 位作者
黎刚
黄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4-808,共5页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指因心跳呼吸骤停、窒息、中毒、电击伤等所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据统计,心脏停搏发生率每年约36-128/10万人,其中86%的患者得到心肺复苏,但遗憾的是其中80%患者仍处于意...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指因心跳呼吸骤停、窒息、中毒、电击伤等所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据统计,心脏停搏发生率每年约36-128/10万人,其中86%的患者得到心肺复苏,但遗憾的是其中80%患者仍处于意识障碍状态。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心肺复苏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心脏停搏患者得以生存,但生存者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问题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氧性
脑损伤
意识障碍
脑缺血
缺氧性损害
心肺复苏技术
预测
评估
心跳呼吸骤停
神经系统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5
作者
刘翼程
张红星
+2 位作者
万文俊
黄伟
彭红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4-275,共2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包括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属老年期痴呆...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包括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属老年期痴呆之一。针刺疗法以其特有的“即刻效应”优势,在急性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相关疾病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几年针刺治疗VaD的临床个案报道显示,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VaD的近期症状,提高患者的智能及社会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治疗
临床研究
缺血
缺氧性
脑
损害
急性脑血管病
慢性进行性疾病
出血性脑卒中
社会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管解聚与心肌细胞缺氧性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郑霁
张西联
周军利
党永明
张家平
柳春雨
张东霞
宋华培
张琼
黄跃生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7-620,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973"项目)(2005CB522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30430680)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25040)~~
文摘
目的观察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微管解聚是否能导致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降低细胞活性,引起细胞缺氧性损害。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常氧)组(A组)、缺氧组(B组)、常氧+微管解聚剂组(C组)、缺氧+微管稳定剂组(D组)。检测各组0.5、1、3、6、12h微管免疫荧光,了解微管结构变化,以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半定量分析聚合态微管蛋白变化,用酯化钙黄绿素和氯化钴共孵育的方法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B组和C组聚合态微管在缺氧0.5h后即发生明显破坏,同时能观察到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和细胞活性下降,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以上现象愈发显著。而同一时相点D组聚合态微管被破坏程度、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情况和细胞活性下降均明显轻于B组。结论缺氧可引起心肌细胞聚合态微管明显破坏,导致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进而影响细胞活性,引起细胞缺氧性损害。微管解聚剂能较好地模拟缺氧引起的微管破坏作用,导致细胞活性下降,而微管稳定剂能有效减轻缺氧引起的微管破坏,保护细胞活性,明显减轻心肌细胞的缺氧性损害。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性损害
微管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
Keywords
cardiomyocyte
hypoxic injury
microtubule
immunofluorescence
Western blotting
分类号
R322.1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329.25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度颅脑损伤缺血缺氧性损害的早期处理
2
作者
张治平
蒋宇钢
陈四方
尹畅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缺血
缺氧性损害
脑挫裂伤
气管插管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症SARS的缺氧性脑损害与氧治疗
3
作者
宿英英
楚长彪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57-459,共3页
文摘
为探讨重症SARS患者的缺氧性脑损害及氧治疗的效果,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3年5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的84例重症SARS患者进行缺氧性脑功能损害的调查。结果54例(64.3%)患者出现缺氧性脑损害表现,其中运动迟缓和懒言少语最为突出(92.6%),其次是情绪改变(46.3%),精神抑郁或焦虑(40.7%)、意识障碍(22.2%)、认知功能障碍(9.3%)和惊厥(1.9%)。通过调整最佳供氧方式,提高氧流量,减少氧耗等氧治疗,使缺氧表现在短时间(平均5d)内得到改善,呼吸减慢、心率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增高和缺氧性脑损害症状消失。提示SARS患者的缺氧性脑损害不容忽视,正确的氧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重症患者
缺氧性
脑
损害
氧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Keywords
SARS
anoxic brain damage
oxygen therapy
prognosis
分类号
R563.1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R74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意识障碍的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
4
4
作者
樊丽娟
吴东宇
黎刚
黄楠
机构
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4-80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0600186)
文摘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指因心跳呼吸骤停、窒息、中毒、电击伤等所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据统计,心脏停搏发生率每年约36-128/10万人,其中86%的患者得到心肺复苏,但遗憾的是其中80%患者仍处于意识障碍状态。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心肺复苏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心脏停搏患者得以生存,但生存者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问题日益突出。
关键词
缺血
缺氧性
脑损伤
意识障碍
脑缺血
缺氧性损害
心肺复苏技术
预测
评估
心跳呼吸骤停
神经系统异常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5
作者
刘翼程
张红星
万文俊
黄伟
彭红芬
机构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骨伤系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4-275,共2页
文摘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包括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属老年期痴呆之一。针刺疗法以其特有的“即刻效应”优势,在急性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相关疾病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几年针刺治疗VaD的临床个案报道显示,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VaD的近期症状,提高患者的智能及社会活动能力。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治疗
临床研究
缺血
缺氧性
脑
损害
急性脑血管病
慢性进行性疾病
出血性脑卒中
社会生活能力
分类号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管解聚与心肌细胞缺氧性损害的实验研究
郑霁
张西联
周军利
党永明
张家平
柳春雨
张东霞
宋华培
张琼
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度颅脑损伤缺血缺氧性损害的早期处理
张治平
蒋宇钢
陈四方
尹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症SARS的缺氧性脑损害与氧治疗
宿英英
楚长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意识障碍的评估及预测
樊丽娟
吴东宇
黎刚
黄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翼程
张红星
万文俊
黄伟
彭红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