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氮渗滤液缺氧/厌氧UASB-SBR工艺低温深度脱氮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洪伟 彭永臻 +3 位作者 时晓宁 张树军 杨庆 陈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在低温条件下,采用缺氧/厌氧UASB-SBR组合工艺处理实际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实现有机物和氮的同步、深度去除.在进水COD平均为11950.2mg/L,NH4+-N为982.7mg/L的条件下,出水分别为390.1mg/L和2.9mg/L,去除率分别为96.7%和9... 在低温条件下,采用缺氧/厌氧UASB-SBR组合工艺处理实际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实现有机物和氮的同步、深度去除.在进水COD平均为11950.2mg/L,NH4+-N为982.7mg/L的条件下,出水分别为390.1mg/L和2.9mg/L,去除率分别为96.7%和99.7%.同时,缺氧UASB1反应器的最大COD负荷达到13kg/(m3?d),最大COD去除速率为12.39kg/(m3?d),具有高效缺氧反硝化和高效厌氧降解有机物反应的双重功效,在SBR反应器的缺氧段和缺氧UASB,反应器内获得了99%以上的反硝化率.对于冬季水温分别为14.9,14.1,13.5,11.05℃的低温条件下,SBR反应器实现了完全硝化和反硝化,出水TN分别为4.1,5.7,14.1,16.5mg/L,达到了深度脱氮的目的.此外,在上述温度范围内,温度对反硝化速率(rN)的影响大于对硝化速率(rDN)的影响,rN/rDN比值相对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缺氧/厌氧uasb-sbr 深度脱氮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生物膜转型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培养与富集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蒋睿 李韧 +3 位作者 于莉芳 刘然 刘甜 张日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接种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缺氧池生物膜构建升流式厌氧固定床生物膜(UAFB)反应器从而富集培养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膜,通过测定生物膜Anammox活性和酶活性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探讨城市污水处理厂现有填料转型培养Anammox生物膜的可... 接种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缺氧池生物膜构建升流式厌氧固定床生物膜(UAFB)反应器从而富集培养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膜,通过测定生物膜Anammox活性和酶活性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探讨城市污水处理厂现有填料转型培养Anammox生物膜的可行性及生物膜内菌群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经29d培养后的UAFB-Anammox反应器TN去除率高达76.22%,快速启动成功;负荷提升阶段,表面氮负荷(SNLR)由0.23g/(m^(2)·d)提升至2.59g/(m^(2)·d),最大Anammox活性维持2.15g/(m^(2)·d),TN去除率高达83.68%.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发现,富集后的生物膜中优势菌属为Ca.Brocadia,相对丰度为33.38%,富集效果明显.同时缺氧生物膜上反硝化菌Denitratisoma以Anammox的产物NO_(3)^(-)-N为基质,逐渐与AnAOB形成共生存关系.这说明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现有缺氧生物膜可以快速培养Anammox生物膜,对Anammox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生物膜 转型培养 化酶 菌群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负荷率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工艺的影响机制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有才 雷旭阳 丁淑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17,共5页
为了探究进水有机负荷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工艺(AOA)工艺的影响,构建了新型AOA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水COD考察了有机负荷率(OLR)对AOA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不同OLR工况影响下污泥特征及胞内聚合物的变... 为了探究进水有机负荷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工艺(AOA)工艺的影响,构建了新型AOA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水COD考察了有机负荷率(OLR)对AOA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不同OLR工况影响下污泥特征及胞内聚合物的变化规律、微生物群落特征揭示了OLR对AOA工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进水OLR由200 mg/L提高至400 mg/L,AOA工艺具有良好的去除效率,COD、TN和SOP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93.6%~96.2%、82.45%~85.1%和94.2%~98.5%。进水OLR提高了污泥往胞外聚合物含量,且显著提高了PN含量。在进水OLR为400 mg/L时,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最大积累量为5.98 mmol/g,糖原质含量下降至6.03 mmol/g。OLR能影响AOA工艺内微生物群落结构,适量提高OLR促进了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在污泥内的占比。研究结果为AOA工艺处理不同进水OLR的废水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负荷率 /好/缺氧工艺 生物脱氮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去除废水中COD、氮和磷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秀山 汪洪杰 +1 位作者 石晓东 赵幼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8-301,共4页
为了减少废水中营养盐的排放量,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结果表明,TCOD、SCOD、NH+N、NO-N、TN、TP、SP(可溶性磷)、SS、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去除率分别为96%、94%... 为了减少废水中营养盐的排放量,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结果表明,TCOD、SCOD、NH+N、NO-N、TN、TP、SP(可溶性磷)、SS、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去除率分别为96%、94%、93%、89%、82%、88%、78%、98.0%、99.9%以上。厌氧相产气率平均0.4L/L·d,上所产气体中平均甲烷含量69.8%,CO23.8%,N226.4%。缺氧相产气率平均为0.2L/L·d,平均甲烷含量59.5%,CO21.2%,N239.2%。好氧相中亚硝酸细菌含量为1.1×105/mL,硝酸细菌含量为1.4×103/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COD 豆制品废水 废水处理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与好氧污泥对土霉素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煜东 陈东辉 +1 位作者 陈亮 黄满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9,共4页
采用活性污泥灭活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和pH对吸附的影响。在20℃下建立了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考察了多糖类和蛋白质对3种失活污泥吸附土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失活污泥对土霉素的吸附都在30 min以内达到平衡p;H在8... 采用活性污泥灭活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和pH对吸附的影响。在20℃下建立了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考察了多糖类和蛋白质对3种失活污泥吸附土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失活污泥对土霉素的吸附都在30 min以内达到平衡p;H在8~10范围内3种失活污泥对土霉素的吸附率降低,pH大于10时,土霉素转化为其它物质;多糖类和蛋白质都对土霉素的吸附产生抑制作用,糖类的抑制作用明显,而蛋白质的抑制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污泥 缺氧污泥 污泥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rousel 2000氧化沟工艺中前置缺氧池与厌氧池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继红 许春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0-153,共4页
2005年4—8月采集了Carrousel 2000氧化沟工艺调试过程中缺氧池和厌氧池中的活性污泥样品,直接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并纯化,对细菌16S rDNA的V3高变区进行PCR扩增和DGGE分离,通过比较DGGE指纹的相似性来研究氧化沟的调试过程中微生物的... 2005年4—8月采集了Carrousel 2000氧化沟工艺调试过程中缺氧池和厌氧池中的活性污泥样品,直接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并纯化,对细菌16S rDNA的V3高变区进行PCR扩增和DGGE分离,通过比较DGGE指纹的相似性来研究氧化沟的调试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缺氧池中戴斯系数(Cs)最大值:4月为68.2%,5—6月为57.7%,8月为83.6%;厌氧池中Cs最大值:4月为64.8%,5—6月为62.7%,8月为71.5%.缺氧池与厌氧池的微生物多样性均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两池间的微生物种群相似性逐渐降低,启动初期(4月)Cs最大值为80.5%;调试中期(5—6月)Cs最大值为60.8%;调试后期(8月)Cs最大值为59.3%.好氧接种污泥在缺氧池和厌氧池中的驯化期为4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化沟 缺氧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操作参数对降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熊小京 简海霞 洪育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85-87,共3页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A/A/O-MBR),用苯酚和氨氮预驯化污泥,以实际垃圾渗滤液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与进水浓度负荷对COD及氨氮的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纯O-MBR工艺相比,组合工艺不仅能减少约2/3~3/...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A/A/O-MBR),用苯酚和氨氮预驯化污泥,以实际垃圾渗滤液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与进水浓度负荷对COD及氨氮的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纯O-MBR工艺相比,组合工艺不仅能减少约2/3~3/4的曝气费用,而且能使COD与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缺氧/-MBR工艺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城市废水系统缺氧相中的脱氮硫杆菌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秀山 Garuti,G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29-433,共5页
利用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城市废水的中试规模系统,对其缺氧相中的脱氮硫杆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氮硫杆菌的最高脱氮作用率、氧化Na_2S的最高浓度、S ̄(2-)的最高污泥负荷率和污泥中脱氮硫杆菌的最高含量(MPN)分... 利用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城市废水的中试规模系统,对其缺氧相中的脱氮硫杆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氮硫杆菌的最高脱氮作用率、氧化Na_2S的最高浓度、S ̄(2-)的最高污泥负荷率和污泥中脱氮硫杆菌的最高含量(MPN)分别为3.6mg-NO ̄-_3/gVSS·h、1750mg/L、25mg-S ̄(2-)/gVSS·d和1.1×10 ̄8/gVSS。脱氮硫杆菌在氧化二价硫成硫酸并还原硝酸为氮气的过程中起着相当有意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脱氮硫杆菌 缺氧 城市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下富磷剩余污泥的释磷机制 被引量:9
9
作者 毕东苏 郭小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0-543,共4页
以采用A/O生物强化除磷工艺水质净化厂排出的富磷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棕色消化瓶设计3组释磷试验,讨论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下富磷剩余污泥消化释磷的机制.结果表明:富磷剩余污泥在厌氧和缺氧环境下均有明显的释磷现象,平均释磷速... 以采用A/O生物强化除磷工艺水质净化厂排出的富磷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棕色消化瓶设计3组释磷试验,讨论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下富磷剩余污泥消化释磷的机制.结果表明:富磷剩余污泥在厌氧和缺氧环境下均有明显的释磷现象,平均释磷速率分别为1.614和0.998 mg/(L.d);厌氧和缺氧环境下释磷量与聚β-羟基丁酸(PHB)之间的计量关系比较表明,释磷过程中包含有明显的微生物释磷机制,同时还存在着物理化学方面引起的释磷机制,硝酸盐抑制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影响其微生物学机制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磷剩余污泥 缺氧 释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交替好氧缺氧工艺(AAA)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雄飞 肖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共5页
采用厌氧-交管好氧缺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在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初时,COD的去除率达37.5%,污水的BOD/COD由进水的0.492上升到出水的0.557。AAA段在AP=50%,空气阀开闭周期为60min时,可以去除765%的T-N。本文对AAA段脱氛... 采用厌氧-交管好氧缺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在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初时,COD的去除率达37.5%,污水的BOD/COD由进水的0.492上升到出水的0.557。AAA段在AP=50%,空气阀开闭周期为60min时,可以去除765%的T-N。本文对AAA段脱氛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交替好缺氧 除氮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水解酸化-厌氧-缺氧-MBR 工艺处理氮磷废水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浩 王学华 +2 位作者 王国梁 高超 秦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针对常州某工业园各企业生产废水的特点,对氮磷段废水采用分质收集处理。对高磷废水采用化学反应-混凝沉淀法;处理后废水与非磷段废水混合,采用反硝化-水解酸化-厌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经过4个月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 针对常州某工业园各企业生产废水的特点,对氮磷段废水采用分质收集处理。对高磷废水采用化学反应-混凝沉淀法;处理后废水与非磷段废水混合,采用反硝化-水解酸化-厌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经过4个月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废水 反硝化 水解酸化 缺氧 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循环的厌氧/缺氧并联+好氧工艺脱氮除磷
12
作者 赫俊国 魏文涛 +2 位作者 邱微 胡惠秩 刘明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31,共6页
针对传统A2/O工艺脱氮除磷过程存在的营养源竞争、污泥龄等矛盾,提出一种多点循环的厌氧/缺氧并联+好氧工艺.通过分析污泥回流至厌氧段、好氧段的量和磷的释放与吸收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工艺在缺氧段的脱氮效果,研究厌... 针对传统A2/O工艺脱氮除磷过程存在的营养源竞争、污泥龄等矛盾,提出一种多点循环的厌氧/缺氧并联+好氧工艺.通过分析污泥回流至厌氧段、好氧段的量和磷的释放与吸收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工艺在缺氧段的脱氮效果,研究厌氧段与缺氧段的营养源分配及其对处理效能的影响,确定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同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工艺各段中功能菌群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厌氧段污泥回流比为15%、好氧段污泥回流比为30%、硝化液回流比为300%、厌氧/缺氧进水比例为1∶1的条件下,系统COD、氨氮、TN、TP去除率分别为92.27%、97.54%、87.52%、96.66%,脱氮除磷效果优于A2/O工艺,有效地解决了由碳源不足引起的营养物竞争以及各种功能菌群间污泥龄的矛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循环 缺氧 并联 营养源 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并联的AA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13
作者 袁宏林 王俊文 王耀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49,共6页
针对传统AAO工艺因生物环境矛盾及碳源竞争而导致脱氮除磷效率不高的现象,提出将厌氧段与缺氧段并联设置、后接好氧段形成“厌氧/缺氧并联的AAO工艺”思路.采用小型实验装置,分别以人工配水和实际污水为原水进行连续运行实验,探讨了厌... 针对传统AAO工艺因生物环境矛盾及碳源竞争而导致脱氮除磷效率不高的现象,提出将厌氧段与缺氧段并联设置、后接好氧段形成“厌氧/缺氧并联的AAO工艺”思路.采用小型实验装置,分别以人工配水和实际污水为原水进行连续运行实验,探讨了厌氧池污泥回流比、缺氧池污泥回流比、混合液回流比等操作条件对该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该工艺脱氮除磷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最佳操作条件下,该工艺对TN、NH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1%、96.4%、96.2%;厌氧段与缺氧段并联设置后,各反应区的微生物群落发生明显变化,与传统AAO工艺相比,活性污泥中反硝化及除磷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占比明显增大,并联设置有效缓解了脱氮菌群与除磷菌群互相竞争的问题,有利于功能菌群的积累和脱氮除磷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并联 AAO 生物脱氮 生物除磷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缺氧时间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和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琪 李冬 +2 位作者 李鹏垚 陈晓义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99-4206,共8页
选用4组同规格SBR反应器,在A/O/A模式下以水解酸化液为进水,调整厌/缺氧时间分别为50min/170min、90min/130min、130min/90min、180min/40min,探讨颗粒污泥在不同厌/缺氧时间下脱氮除磷特性.结果表明,厌氧时间从50min延长至90min时,污... 选用4组同规格SBR反应器,在A/O/A模式下以水解酸化液为进水,调整厌/缺氧时间分别为50min/170min、90min/130min、130min/90min、180min/40min,探讨颗粒污泥在不同厌/缺氧时间下脱氮除磷特性.结果表明,厌氧时间从50min延长至90min时,污泥内碳源储存量和释磷量增加,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率提高至62.65%,TN、TP去除率分别从81.1%、82.2%上升92.9%、98.5%.当厌氧时间从90min升至180min时,释磷量反而下降,厌氧内源性条件刺激胞外聚合物(EPS)增加造成聚羟基烷酸(PHA)合成下降,TP去除率降至88.1%;同时缺氧时间从130min降至40min,系统残留的NOX-较多,造成TN去除率降低至84%.机理分析表明系统中TN在好氧段由反硝化聚磷菌(DPAOs)和反硝化聚糖菌(DGAOs)利用PHA以SND方式消耗,并在缺氧段由DGAOs内源反硝化进一步去除,TP由PAOs和DPAOs去除,由批次实验估算得DPAOs占比在R2中最高,达41%,4组反应器运行期间颗粒均未发生解体,以水解酸化液为基质培养的颗粒结构完整、稳定性强.结果表明,厌/缺氧时间的适当延长有利于加强内碳源的贮存与转化,强化厌氧释磷、SND和后置内源反硝化效果,实现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和除磷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颗粒污泥 内碳源 后置反硝化 反硝化聚磷菌 /缺氧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式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 被引量:3
15
作者 储建松 张传义 +4 位作者 吴启威 何士龙 毛缜 孙东旭 袁丽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5-943,共9页
采用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对象,考察了交替式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并采用高通量测试技术分析系统除磷污泥的菌群结构。通过60天的启动试验,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 采用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对象,考察了交替式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并采用高通量测试技术分析系统除磷污泥的菌群结构。通过60天的启动试验,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由21.3%提高到94.4%,出水磷在0.6mg/L左右。通过逐步增加进水氨氮的方法运行2个月,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稳定。在进水P浓度为6.4mg/L,保持进水N/P比为8.8,交替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效能最优,可达0.12kg N/(m^3?d)和0.018kg P/(m^3?d),出水总磷(TP)0.8mg/L,总氮(TN)12mg/L,出水COD、NH_3-N和TN达到国家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周期试验中,p H值、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值)均可作为厌氧释磷的控制参数,ORP也可指示缺氧吸磷的终点。典型周期内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消耗量与磷的吸收量基本呈线性关系。系统内污泥多样性约为种泥的0.5倍,在"门"、"属"分类级别上分别以Proteobacteria、Xanthomonadales-nobank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交替式/缺氧-好双膜工艺 运行性能 过程特性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菌种的厌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鑫 蔡建安 彭永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83,共3页
采用厌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2O-M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并投入经固定化的高效菌种。采用MBR使污泥含量大为提高,污泥沉降比增大,故采用泥水回流,使MBR的泥水回到缺氧池。厌氧池采用具有蜂窝胞壁结构的纤维滤料。经过3个多月的试验表明... 采用厌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2O-M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并投入经固定化的高效菌种。采用MBR使污泥含量大为提高,污泥沉降比增大,故采用泥水回流,使MBR的泥水回到缺氧池。厌氧池采用具有蜂窝胞壁结构的纤维滤料。经过3个多月的试验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当进水COD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000mg·L-1和150mg·L-1左右时,出水分别在120mg·L-1和9mg·L-1左右,去除率分别约为94%和93%,均达到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高效菌种 缺氧 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啤酒废水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何立惠 台明青 +4 位作者 邓李玲 郑钊 许建洲 李克 牛其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4-75,77,共3页
本文概述国内现阶段啤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指出了各工艺过程的优缺点,同时对南阳天冠集团啤酒有限公司利用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表明,处理后排放废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处理啤... 本文概述国内现阶段啤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指出了各工艺过程的优缺点,同时对南阳天冠集团啤酒有限公司利用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表明,处理后排放废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处理啤酒废水费用为0.54元/m3,并具有工程管理方便、运行可靠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废水 缺氧 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与缺氧/好氧交替式SBR处理印染废水 被引量:8
18
作者 古航坤 黄斌 +4 位作者 罗赵青 李灿 魏超 徐锡言 魏春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87,共5页
开展了厌氧与缺氧/好氧交替式SBR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的小试研究。厌氧SBR处理印染废水的COD平均去除率为75%,平均出水COD为237 mg/L。缺氧/好氧交替式SBR采用分段进水和外加碳源的方式处理厌氧SBR出水,两段进水分配比为800 mL∶200 mL时,... 开展了厌氧与缺氧/好氧交替式SBR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的小试研究。厌氧SBR处理印染废水的COD平均去除率为75%,平均出水COD为237 mg/L。缺氧/好氧交替式SBR采用分段进水和外加碳源的方式处理厌氧SBR出水,两段进水分配比为800 mL∶200 mL时,处理效果较佳,仅因反硝化碳源不足导致出水总氮未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8—2012)的直接排放标准;外加葡萄糖的实际与理论投加量之比为3时,处理效果最佳,出水平均COD为79 mg/L、氨氮为0.4 mg/L、总氮为13.5 mg/L、总磷为0.14 mg/L,均满足直接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缺氧/交替式SBR 印染废水 脱氮除磷 分段进水 外加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藿四醇异构体BHT-x:海洋水体缺氧的新型代用指标
19
作者 朱犇 董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62,共11页
海洋缺氧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海洋生物、元素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细菌藿多醇(bacteriohopanepolyols,BHPs)是一种来源于细菌细胞膜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也是地质体中普遍存在的藿烷类化合物的生物... 海洋缺氧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海洋生物、元素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细菌藿多醇(bacteriohopanepolyols,BHPs)是一种来源于细菌细胞膜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也是地质体中普遍存在的藿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前体物质,作为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示踪陆源有机质,指示好氧甲烷氧化等生态过程。本文聚焦于BHPs中重要的一种脂类化合物—BHT-x(细菌藿四醇异构体之一),总结了其生物来源及验证过程,并简介了目前BHT-x ratio作为水体缺氧代用指标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研究。利用BHT-x来重建长时间尺度的缺氧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海洋缺氧过程,为我们预测和应对未来海洋环境的变化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藿多醇 海洋缺氧 BHT-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环境驯化短程反硝化聚磷菌 被引量:1
20
作者 翟缘 张雁秋 李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2-334,共3页
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直接加药和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驯化方式驯化46 d,使得缺氧脱氮率、除磷率分别稳定在95%、93%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磷的吸收量和亚硝酸盐的消耗量基本呈线性关系,可以认为系统完成了污泥的驯化,经... 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直接加药和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驯化方式驯化46 d,使得缺氧脱氮率、除磷率分别稳定在95%、93%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磷的吸收量和亚硝酸盐的消耗量基本呈线性关系,可以认为系统完成了污泥的驯化,经测试表明,短程反硝化聚磷菌占全部聚磷菌的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反硝化聚磷菌 /缺氧 驯化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