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耳廓模板修复光学扫描缺损模型的方法研究
1
作者 林智源 王业维 +2 位作者 余光正 李哲林 张鑫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898,共10页
人体耳廓的三维模型在人体工程学和数值模拟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可通过光学扫描成像等方法快速建模,但耳甲腔等局部凹陷结构无法将反射光线反馈给扫描设备,从而形成扫描盲区。传统方法是通过逆向工程软件依据盲区周围三角网格的曲率信... 人体耳廓的三维模型在人体工程学和数值模拟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可通过光学扫描成像等方法快速建模,但耳甲腔等局部凹陷结构无法将反射光线反馈给扫描设备,从而形成扫描盲区。传统方法是通过逆向工程软件依据盲区周围三角网格的曲率信息进行修补,但精度较低且效率不高。为提升耳廓模型精度,将耳印材料注入耳甲腔,然后扫描耳印模型以获得精确的耳甲腔凹陷结构,并将其与耳廓扫描模型的重合部位进行手动对齐和全局对齐,从而拼接得到较为精确且完整模型,该方法获得的耳廓模型精确但整个过程相对复杂耗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耳廓模板修复光学扫描缺损模型的方法。首先基于精确扫描和拼接建立的35名成年受试者的耳廓模型构建统计形状模型库,根据其相关性特征生成三维耳廓模板;然后采用改进后的MeshMonk程序,通过刚性配准和非刚性配准至5位新受试者的缺损模型,从而生成完整模型;最后采用偏差距离均方根值,对比分析5位受试者的修补完整模型、生成完整模型和精确完整模型之间的图形偏差。结果表明,生成完整模型与精确完整模型的均方根均值为(0.37±0.01) mm,在可接受阈值0.50 mm范围内。而在点云距离大于0.50 mm之外,生成完整模型与精确完整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均值为(0.93±0.12) mm,明显小于修补完整模型与精确完整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均值(2.87±0.49) mm (提高约68%)。可见,该方法相较于逆向工程软件修补法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且方法简洁、高效,可用于完整耳廓甚至头部的三维扫描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扫描 缺损模型 三维耳廓模板 模型配准 精度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基质明胶与羟基磷灰石修复兔桡骨缺损模型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振洲 陈峥嵘 +1 位作者 夏庆 蒋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比较骨基质明胶 (BMG)与羟基磷灰石 (HAC)在节段性骨缺损愈合上的差别。方法 把 16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桡骨制造成 10mm的骨缺损模型 ,分别植入BMG、自体骨段和HAC及旷置。在术后即刻 ,2、4和 8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扫描电镜... 目的 比较骨基质明胶 (BMG)与羟基磷灰石 (HAC)在节段性骨缺损愈合上的差别。方法 把 16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桡骨制造成 10mm的骨缺损模型 ,分别植入BMG、自体骨段和HAC及旷置。在术后即刻 ,2、4和 8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扫描电镜和骨密度的检测。结果 发现BMG组术后 4周即有新骨形成 ,8周缺损已愈合 ;组织学发现植入BMG的缺损处为多中心成骨 ,术后 8周已基本吸收 ,而植入HAC的骨缺损处也可见到缺损愈合 ,但HAC没有降解。结论 治疗兔桡骨缺损模型上 ,BMG和自体骨有相近的疗效 ,并优于在体内吸收较差的H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模型 羟基磷灰石 骨基质明胶 对照研究 修复 节段性骨缺损 新西兰大白兔 BMG HAC 扫描电镜 新骨形成 体内吸收 自体骨 组织学 愈合 植入 术后 放射学 骨密度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犬股骨微波灭活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赵廷宝 范清宇 +3 位作者 周勇 张殿忠 裘秀春 尹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5-157,F003,共4页
目的 建立成年犬股骨微波灭活骨缺损的实验动物模型 ,为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骨肿瘤微波治疗仪 ,以 1 5kHz频率、70W功率加热至 5 0~ 5 5℃ ,维持 2 0min ,造成犬股骨中段不同大小的骨缺损。结果 在保... 目的 建立成年犬股骨微波灭活骨缺损的实验动物模型 ,为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骨肿瘤微波治疗仪 ,以 1 5kHz频率、70W功率加热至 5 0~ 5 5℃ ,维持 2 0min ,造成犬股骨中段不同大小的骨缺损。结果 在保持犬股骨连续性的前提下 ,长度 1 5cm的骨缺损 9个月时有 1 2被新生骨填充 ,长度2 5cm和 3 5cm的骨缺损 9个月时无愈合倾向 ,但后者骨折的发生率高。结论 成年犬股骨微波高温造成的骨缺损 ,长 2 5cm、宽 1 0cm 9个月不能自愈 ,适宜于各种骨修复材料的填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犬 股骨 微波灭活 缺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比较不同固定方式构建的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申震 姜自伟 +7 位作者 李定 曾志奎 陈国茜 张严 李紫阁 陈柏行 黄枫 李悦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3-680,共8页
目的基于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比较内固定钢板、髓内针和外固定架三种固定方式建立的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MTBD)模型及诱导膜形成特点,从而选择较优的模型构建方法。方法 60只10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内固定钢板组(IFP)、髓内... 目的基于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比较内固定钢板、髓内针和外固定架三种固定方式建立的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MTBD)模型及诱导膜形成特点,从而选择较优的模型构建方法。方法 60只10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内固定钢板组(IFP)、髓内针组(IMP)和环形外固定架组(CEF)。在右侧胫骨中段构建4 mm骨缺损模型,分别应用自制六孔不锈钢钢板、直径1 mm克氏针、自制环形外固定架固定。记录造模用时、出血量及肢体肿胀持续时间;行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固定装置稳定情况;诱导膜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特点。结果在造模用时、出血量及模型成功率方面,IMP和CEF两组明显优于IFP组(P<0.05)。②CEF组肿胀时间最短,但三组之间肿胀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③IFP组出现1例螺钉松动和3例骨水泥松动,CEF组出现1例骨水泥松动,而IMP组固定良好。④在感染方面,IFP组出现3例钢板外露,IMP组出现2例脓性包块,而CEF组无感染发生。⑤诱导膜组织厚度在460~520μm,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三种方式均可成功构建MTBD模型,但综合考虑CEF为模拟Masquelet技术构建大鼠MTBD模型较优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诱导膜 钢板 髓内针 外固定架 缺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评价注射式再生支架修复效果的小鼠骨缺损模型的构建研究
5
作者 王飞燕 李志凌 +8 位作者 尹博丰 李佩霖 郝瑞聪 韩梦月 李晓彤 田家仪 丁丽 武文卿 朱恒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5-992,共8页
目的建立小鼠股骨缺损模型并探索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elMA)对缺损后骨再生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的雌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成4组:骨缺损组(n=10),5%GelMA组(n=10),10%GelMA组(n=10),15%GelMA组(n=10)。造模2周后... 目的建立小鼠股骨缺损模型并探索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elMA)对缺损后骨再生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的雌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成4组:骨缺损组(n=10),5%GelMA组(n=10),10%GelMA组(n=10),15%GelMA组(n=10)。造模2周后,使用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结构;使用Masson染色观察股骨胶原纤维形态;使用OCN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骨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elMA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可经PCR Pipettes移液器注入骨缺损区。HE染色结果表明10%GelMA组相较于骨缺损组、5%GelMA组和15%GelMA组具有更好的骨修复效果,缺损部位组织结构更加完整;Masson染色结果表明10%GelMA组有更多成骨相关的胶原纤维形成;RT-qPCR分析显示,10%GelMA组小鼠骨缺损部位OCN表达显著高于骨缺损组(P<0.001)、5%GelMA组(P<0.01)和15%GelMA组(P<0.01)。10%GelMA组小鼠骨缺损部位Osterix表达显著高于骨缺损组(P<0.001)、5%GelMA组(P<0.001)和15%GelMA组(P<0.01);OC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10%GelMA组的修复区骨特异性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骨缺损组(P<0.01)、5%GelMA组(P<0.01)和15%GelMA组(P<0.05)。结论构建了可评价注射式再生支架修复效果的小鼠骨缺损模型,并应用于基于GelMA的可注射再生支架筛选和治疗效果评价,为开展相关领域工作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式再生支架 缺损模型 甲基丙烯酰化明胶 骨再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缺损模型的麻醉配合
6
作者 曾俊岭 王元占 +4 位作者 杨培梁 吴湘慧 朱玉峰 刘谋荣 弓莉 《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10期14-16,共3页
为寻找建立猕猴胫骨缺损及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模型的适宜麻醉方法,实验采用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复合全麻、术中用3%戊巴比妥钠巩固麻醉效果的复合麻醉方法,对20只猕猴进行了40次的全麻。结果显示: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麻醉意外事故。... 为寻找建立猕猴胫骨缺损及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模型的适宜麻醉方法,实验采用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复合全麻、术中用3%戊巴比妥钠巩固麻醉效果的复合麻醉方法,对20只猕猴进行了40次的全麻。结果显示: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麻醉意外事故。表明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复合全麻、术中用3%戊巴比妥钠巩固麻醉效果的复合麻醉方法,适合建立猕猴胫骨缺损及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模型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胫骨缺损的动物模型 麻醉配合 盐酸氯胺酮 速眠新 戊巴比妥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渗帷幕随机缺损的模拟及对坝基渗流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孝臣 盛金昌 +2 位作者 何淑媛 詹美礼 许明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2-585,共4页
为了模拟帷幕随机缺损对坝体及坝基渗流的影响,从随机概念出发,建立了模拟帷幕随机缺损的数学模型,重点考虑防渗体缺损大小、分布随机性对渗流场的影响,从而对防渗体施工的质量提出要求.通过一工程实例,说明了利用该随机缺损模型可以模... 为了模拟帷幕随机缺损对坝体及坝基渗流的影响,从随机概念出发,建立了模拟帷幕随机缺损的数学模型,重点考虑防渗体缺损大小、分布随机性对渗流场的影响,从而对防渗体施工的质量提出要求.通过一工程实例,说明了利用该随机缺损模型可以模拟帷幕的随机缺损,并对其进行渗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分析 防渗帷幕 随机缺损模型 非均匀随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栅投影技术在获取牙列缺损三维数据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琳 李瑞 +1 位作者 吕培军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采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三维数据的方法,为重建牙列缺损三维数字模型及研究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控制投影系统在0.4s的时间内连续将间隔∏/2正弦周期4幅光栅,投射在牙列缺损石膏模型表面... 目的介绍一种采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三维数据的方法,为重建牙列缺损三维数字模型及研究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控制投影系统在0.4s的时间内连续将间隔∏/2正弦周期4幅光栅,投射在牙列缺损石膏模型表面,数码相机采集由于受到模型表面高度的调制而变形的条纹图像,通过相移法解调得到包含高度信息的相位变化,去包裹后的位相值通过三角测量法实现相位—高度的转换,计算机自动完成多视数据拼合,从而得到整个石膏模型外形轮廓的三维数据,重建牙列缺损的三维数字模型。结果获得了密集完整的牙列缺损点云模型,基本上未见扫描盲区。重建的牙列缺损三维模型牙颌解剖结构清晰。结论采用光栅投影和相移法获取牙列缺损的三维数据,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满足后续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三维设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投影 三维重建 牙列缺损模型 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小细胞外囊泡促进骨修复的动物实验研究
9
作者 高阳 高林波 +1 位作者 史春 吴大雷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6-431,共6页
目的:本文通过提取小鼠富血小板血浆的小细胞外囊泡(platelet-rich plasma 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PRP-sEV),检测PRP-sEV对成骨细胞骨标志因子的表达影响,以及体内观察PRP-sEV对小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修复作用,为探讨PRP-... 目的:本文通过提取小鼠富血小板血浆的小细胞外囊泡(platelet-rich plasma 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PRP-sEV),检测PRP-sEV对成骨细胞骨标志因子的表达影响,以及体内观察PRP-sEV对小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修复作用,为探讨PRP-sEV对骨缺损修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小鼠PRP-sEV,通过纳米颗粒追踪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Western blot对PRP-sEV大小、结构以及标志蛋白进行鉴定。采用PKH67检测MC3T3-E1细胞对PRP-sEV的摄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成骨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建立小鼠颅骨缺损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PRP-sEV对骨缺损修复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PRP-sEV作用的颅骨缺损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结果显示,PRP-sEV大小约为120 nm,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PRP-sEV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细胞外囊泡阳性标志蛋白CD63、CD81、凋亡连接基因-2-相互作用蛋白X(ALG-2-interacting protein X,ALIX)均呈阳性,微囊表面标记物CD40呈阴性。PKH67检测MC3T3-E1细胞对PRP-sEV正常摄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RP-sEV促进成骨标志蛋白BMP-2及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PRP-sEV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MP-2及OPN在PRP-sEV作用的颅骨缺损模型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RP-SEV可以促进骨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模型 富血小板血浆 小细胞外囊泡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Leu-PEI/微小RNA-34a复合物对大鼠颅骨缺损成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天琦 申玉芹 +6 位作者 费鸿博 李洋洋 顾中一 毕雪婷 王卓然 李文洁 林崇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将N-Ac-L-Leu-PEI/微小RNA(microRNA,miR)-34a复合物用于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探讨miR-34a对骨缺损区成骨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2只,制备标准大鼠颅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缺损区覆盖载有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目的:将N-Ac-L-Leu-PEI/微小RNA(microRNA,miR)-34a复合物用于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探讨miR-34a对骨缺损区成骨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2只,制备标准大鼠颅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缺损区覆盖载有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PBS)、N-Ac-L-Leu-PEI、N-Ac-L-LeuPEI/miR-34a复合物、N-Ac-L-Leu-PEI/miR-34aNC复合物的口腔生物膜,饲养10周后处死大鼠,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微型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等方法检测大鼠颅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结果:N-Ac-L-Leu-PEI/miR-34a复合物组缺损区骨新生最为明显,新生骨量与总组织量之比(bone volume/total volum,BV/T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值均高于其它组,成骨标志性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Osterix转录因子(serine protease 7,SP7)及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对实验性大鼠颅骨缺损模型,N-Ac-LLeu-PEI/miR-34a具有促进缺损区成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N-Ac-L-Leu-PEI N-Ac-L-Leu-PEI/miR-34a复合物 大鼠颅骨缺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