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缸内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帅石金 郑荣 +2 位作者 王银辉 付海超 徐宏明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04-310,共7页
试验研究了缸内直喷(GDI)汽油机的负荷、过量空气系数、点火时刻等参数对于三效催化器(TWC)后的颗粒(PM)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在在2台GDI汽油机上进行,用气相质谱-色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了TWC后微粒中可溶有机成分(SOF)。... 试验研究了缸内直喷(GDI)汽油机的负荷、过量空气系数、点火时刻等参数对于三效催化器(TWC)后的颗粒(PM)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在在2台GDI汽油机上进行,用气相质谱-色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了TWC后微粒中可溶有机成分(SOF)。结果表明:随着负荷增加,微粒质量和数量排放增加,在满负荷工况下,微粒排放大幅增加;TWC后的SOF和核态微粒数量明显降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和点火时刻的推迟,微粒排放呈减少趋势;核态粒径峰值为10~20 nm,积聚态粒径峰值为50~70 nm。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提前角等参数和TWC对微粒粒径范围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缸内直喷(gdi) 微粒质量 微粒数量 粒径分布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道对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小矛 高卫民 +5 位作者 辛军 钱承炬 平银生 陈明 倪计民 张万平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0-306,共7页
应用稳态CFD方法对高、低滚流比进气道进行了分析,高滚流比气道较低滚流比气道流量系数降低16%,滚流比提高22%.基于这两种气道对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进气和压缩冲程油气混合的影响进行了瞬态CFD分析.结果表明,高滚流比气道在缸内能形成... 应用稳态CFD方法对高、低滚流比进气道进行了分析,高滚流比气道较低滚流比气道流量系数降低16%,滚流比提高22%.基于这两种气道对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进气和压缩冲程油气混合的影响进行了瞬态CFD分析.结果表明,高滚流比气道在缸内能形成更规则的大尺度漩涡,且缸内瞬态滚流比更高,两种对称气道瞬态涡流比基本为零,进气道流量系数对增压发动机进气充量影响较小;高滚流比气道的缸内油气分布比低滚流比气道更均匀,湍动能也高.因此,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宜采用高滚流比气道.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表明,高滚流比气道燃烧在低速1,500,r/min满负荷时提前5°CA左右,中速3,000,r/min满负荷时提前3°CA左右,高速时两者差别不大;高滚流比气道燃烧持续期较低滚流比气道缩短2°CA左右,缸内平均指示压力循环波动系数较低滚流比气道有明显的降低,燃烧稳定性改善20%~30%,油耗率降低5%~10%,HC和CO排放降低明显,NOx排放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进气道 涡轮增压 滚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汽油机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 被引量:21
3
作者 潘锁柱 宋崇林 +2 位作者 裴毅强 原达 吴威龙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9-634,共6页
采用DMS500快速颗粒取样分析仪对一台缸内直喷国Ⅳ汽油机进行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气颗粒物呈包括核态和积聚态颗粒物的双峰分布,仅怠速工况呈核态单峰分布.随转速升高,总颗粒物数浓度在部分负荷... 采用DMS500快速颗粒取样分析仪对一台缸内直喷国Ⅳ汽油机进行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气颗粒物呈包括核态和积聚态颗粒物的双峰分布,仅怠速工况呈核态单峰分布.随转速升高,总颗粒物数浓度在部分负荷下逐渐降低,外特性先降低后升高;随负荷增加,总颗粒物数浓度在中、低负荷下逐渐降低,满负荷时急剧增加.随转速升高,核态颗粒物在部分负荷速度特性下数密度峰值逐渐降低,外特性下先降低后增加;积聚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逐渐降低.随负荷增加,核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在中、低负荷时逐渐降低,满负荷时增加;积聚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在中、低负荷时先升高后降低,满负荷时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颗粒物 粒径分布 数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流比对缸内直喷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韩文艳 许思传 +2 位作者 周岳康 张弘 任健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9-505,共7页
用FEV评价方法对两种进气道稳态流动特性进行了对比,适当减小气道与气门座夹角,可使滚流比提高约20.3%,而流量系数降低了11.8%.用FIRE软件对使用两种滚流比气道发动机的缸内流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滚流比对气流运动、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 用FEV评价方法对两种进气道稳态流动特性进行了对比,适当减小气道与气门座夹角,可使滚流比提高约20.3%,而流量系数降低了11.8%.用FIRE软件对使用两种滚流比气道发动机的缸内流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滚流比对气流运动、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低速和高速工况下,高滚流比可以提高燃烧速率,改善燃烧稳定性,使燃油消耗率降低约10%.同时,高滚流比发动机由于具有较强的气流运动及缸内湍动能,混合气分布更加均匀且燃烧更充分,因此HC和CO排放也相应降低,而较高的缸内温度使得NOx排放在低速时增加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滚流比 混合 燃烧 燃油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花点火对缸内直喷汽油机HCCI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志 王建昕 +1 位作者 帅石金 马青峻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实现汽油机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的难点是着火控制。在缸内直喷汽油机上实现了HCCI燃烧,研究了火花点火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CCI燃烧方式较火花点火(SI)火焰传播燃烧方式放热速率快,热效率高,NOx 大幅度降低。在HCCI临界状... 实现汽油机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的难点是着火控制。在缸内直喷汽油机上实现了HCCI燃烧,研究了火花点火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CCI燃烧方式较火花点火(SI)火焰传播燃烧方式放热速率快,热效率高,NOx 大幅度降低。在HCCI临界状态时,火花点火有助于提高燃烧稳定性,抑制失火和爆燃,降低循环波动;当火花点火时缸内温度远超过临界着火温度时,火花点火对HCCI燃烧影响不大。火花点火在SI/HCCI燃烧模式切换工况时,能提高瞬态过渡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HCCI 燃烧 火花点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汽油机工作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6
作者 谭文政 冯立岩 +5 位作者 张春焕 田江平 隆武强 李骏 李金成 宫艳峰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8,共8页
用三维CFD数值模拟软件对一台均质充量缸内直喷汽油机全负荷工况时的进气、压缩和混合气形成过程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分析了进气道内及气缸内的工质运动状态,研究了缸内滚流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两种喷油... 用三维CFD数值模拟软件对一台均质充量缸内直喷汽油机全负荷工况时的进气、压缩和混合气形成过程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分析了进气道内及气缸内的工质运动状态,研究了缸内滚流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两种喷油定时所对应的燃油喷雾、混合气形成过程.结果显示,在现有条件下喷油开始时刻为420°CA所对应的点火时刻火花塞附近混合气形成质量好于喷油开始时刻为390°CA的情况,更利于着火和火焰传播.另外,为了进一步改善混合气质量,改进了燃烧室设计方案,并对新方案的混合气形成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方案相比新燃烧室方案的燃料蒸发速度更快,混合气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缸内直喷 工作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MS的缸内直喷汽油机颗粒物排放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银增辉 付铁强 +3 位作者 李国田 景晓军 王振宇 方茂东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适应国6等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被认为是一种应对缸内直喷(GDI)汽油机颗粒物排放限值最有效的潜在技术。本文以装有GPF的2.0T GDI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研究了转速、负荷变化对发动机颗... 为适应国6等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被认为是一种应对缸内直喷(GDI)汽油机颗粒物排放限值最有效的潜在技术。本文以装有GPF的2.0T GDI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研究了转速、负荷变化对发动机颗粒数(PN)排放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排温下GPF的捕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机总颗粒物数量浓度在转速不变时,随着负荷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先下降后急剧上升的U型趋势;GPF再生过程中,会出现GPF后的PN浓度大于GPF前的浓度的现象;一定程度内,灰分层的积累使汽油机颗粒捕集器过滤机理中的拦截沉积作用增强,深层过滤效果明显,捕集效率快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gdi)汽油机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 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 颗粒数(PN) 捕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火定时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及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潘锁柱 宋崇林 +1 位作者 裴毅强 吕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27,共5页
采用燃烧分析仪和DMS500型快速颗粒取样分析仪,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点火定时对燃烧过程和颗粒物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点火定时的不断延迟,火焰发展期逐渐缩短,快速燃烧期逐渐增大,缸内压力峰值逐渐下降,瞬时放热... 采用燃烧分析仪和DMS500型快速颗粒取样分析仪,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点火定时对燃烧过程和颗粒物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点火定时的不断延迟,火焰发展期逐渐缩短,快速燃烧期逐渐增大,缸内压力峰值逐渐下降,瞬时放热率峰值和缸内最高燃烧温度均逐渐降低且后移,放热过程迟缓,膨胀行程缸内温度逐渐升高。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气颗粒物排放呈包括核态和积聚态颗粒物的双峰分布;随点火定时的推迟,核态和积聚态颗粒物峰值数密度均逐渐降低,颗粒物总数量浓度逐渐降低,积聚态颗粒物峰值粒径逐渐减小,而核态颗粒物峰值粒径受点火定时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缸内直喷 点火定时 燃烧过程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放PM_(2.5)的理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秦艳红 胡敏 +10 位作者 李梦仁 王银辉 彭剑飞 郑荣 郑竞 王玉珏 吴宇声 王渝 顾芳婷 杜卓菲 帅石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2-1339,共8页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研究了发动机的转速、负荷对缸内直喷(GDI)汽油机排放PM_(2.5)的排放水平、化学组成及颗粒物数浓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机排放PM_(2.5),OC,EC的排放因子分别为(49.8±28.2),(21.6±6.9),(1...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研究了发动机的转速、负荷对缸内直喷(GDI)汽油机排放PM_(2.5)的排放水平、化学组成及颗粒物数浓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机排放PM_(2.5),OC,EC的排放因子分别为(49.8±28.2),(21.6±6.9),(11.4±10.8)mg/kg.低转速时,PM_(2.5)排放量随着负荷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中、高转速时随着负荷的增加逐渐增加.碳质气溶胶是GDI汽油机排放的PM_(2.5)的主要组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PM_(2.5) 化学组成 排放特征 数谱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10
作者 夏淑敏 邱先文 +1 位作者 赵新顺 冯洪庆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8-171,共4页
从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调节、燃油喷射、燃烧系统 3方面对车用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发展及新技术进行了概述。车用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将得到更大发展并取代目前的进气道直接喷射方式。通过对排放、积炭、催... 从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调节、燃油喷射、燃烧系统 3方面对车用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发展及新技术进行了概述。车用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将得到更大发展并取代目前的进气道直接喷射方式。通过对排放、积炭、催化器及燃油喷射系统等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汽油机 缸内直喷技术 现状 燃油喷射 燃烧系统 排放系统 积炭 催化器 燃油喷射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阶段喷射的缸内直喷汽油机HCCI燃烧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志 王建昕 +1 位作者 帅石金 马青峻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1-536,共6页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采用2阶段燃油喷射技术来控制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GDI发动机上实现了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燃烧方式,研究了缸内2阶段汽油喷射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行程中的第2次喷油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采用2阶段燃油喷射技术来控制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GDI发动机上实现了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燃烧方式,研究了缸内2阶段汽油喷射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行程中的第2次喷油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始点,二次喷油持续期可以控制燃烧速率、燃烧相位和拓宽发动机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HCCI 燃烧 2阶段喷射 燃油喷射技术 直喷汽油机 燃烧方式 缸内 均质混合气压燃 gdi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二冲程直喷汽油机缸内流场的多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2
作者 顾维东 杨延相 +1 位作者 蔡晓林 陈登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利用AVL公司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ire对FAI(Free Armature Injection)直喷二冲程汽油机缸内流场进行了多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喷油时刻对缸内混合气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低速低负荷工况,适当地推迟喷油时刻有利于分层充气;而... 利用AVL公司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ire对FAI(Free Armature Injection)直喷二冲程汽油机缸内流场进行了多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喷油时刻对缸内混合气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低速低负荷工况,适当地推迟喷油时刻有利于分层充气;而大负荷工况则采用在不导致燃油短路损失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前喷油,可以形成较浓的均质混合气。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发动机性能试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缸内流场 分层充气 二冲程汽油机 缸内直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燃烧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军军 黄震 +1 位作者 周龙保 黄勇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0-552,共3页
采用燃烧分析仪测录了高负荷燃用化学计量比混和气式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在典型工况 (2 2 0 0r/min ,Pme=0 70MPa和 180 0r/min ,Pme =0 4 6MPa) 下的示功图 ,并对发动机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发动机具有良好的燃烧特性。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燃烧 汽油机 爆震 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蔡晓林 杨延相 +3 位作者 张平 刘昌文 郗大光 尤兵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基于AX 10 0二冲程化油器式发动机进行了FAI(FreeArmatureInjection自由电枢喷射 )缸内直喷二冲程发动机的台架试验研究 ,在原机的基础上设计改造了一个适合缸内直喷的燃烧室结构 ,获得了大量的缸内直喷的试验数据和电控参数的MAP图 ,... 基于AX 10 0二冲程化油器式发动机进行了FAI(FreeArmatureInjection自由电枢喷射 )缸内直喷二冲程发动机的台架试验研究 ,在原机的基础上设计改造了一个适合缸内直喷的燃烧室结构 ,获得了大量的缸内直喷的试验数据和电控参数的MAP图 ,并做了该直喷发动机和原化油器发动机的性能、燃油消耗和HC排放的比较。结果表明 ,FAI直喷技术能够成功地应用于二冲程发动机缸内直喷系统 ,极大改善了燃油短路的现象和扫气效率 ,在整个运行范围内燃油消耗大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电枢喷射 FAI 二冲程汽油机 台架试验 缸内直喷 燃油消耗 HC排放 扫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缸内直喷的关键技术和发展现状 被引量:8
15
作者 尚秀镜 江俊峰 +1 位作者 张建昭 傅茂林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0,共4页
讨论了缸内直喷发动机的优缺点和当前对该种发动机提出的要求,认为缸内直喷技术的关键是掌握和控制好混合气浓度在空间的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其控制是在一定的喷油、点火控制策略下靠燃油喷射系统与缸内流场的合理匹配实现的。阐述了... 讨论了缸内直喷发动机的优缺点和当前对该种发动机提出的要求,认为缸内直喷技术的关键是掌握和控制好混合气浓度在空间的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其控制是在一定的喷油、点火控制策略下靠燃油喷射系统与缸内流场的合理匹配实现的。阐述了缸内直喷对上述两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并讨论了发动机排放及其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汽油机 汽车 技术发展 缸内直喷技术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时刻对缸内直喷汽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雅卿 王志 王建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0-425,共6页
缸内直喷汽油机因其良好的节能性能,近几年来成为车用汽油机研究的重点,但也带来了颗粒物排放的问题.针对一款缸内直喷发动机,采用CFD数值模拟和发动机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喷射时刻对直喷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颗粒物排放的... 缸内直喷汽油机因其良好的节能性能,近几年来成为车用汽油机研究的重点,但也带来了颗粒物排放的问题.针对一款缸内直喷发动机,采用CFD数值模拟和发动机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喷射时刻对直喷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缸内直喷汽油喷雾碰壁形成油膜与颗粒物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小负荷和中等负荷工况下,喷射时刻的优化能够有效地降低颗粒物数量排放.对于典型进气侧置喷油器缸内直喷汽油机,中小负荷工况优化的喷油策略为喷射时刻在进气冲程中期(约270,°,CA BT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喷射时刻 颗粒物排放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气门升程对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昌普 钟博 +3 位作者 朱云尧 张军 董大陆 李小毡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7-742,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最大进气门升程(MVL)下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气体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以掌握变气门升程对缸内流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VL的减小使过进气门中心线的纵截面内的顺时针滚流增强,在120°,CA时刻,MVL为7.7...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最大进气门升程(MVL)下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气体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以掌握变气门升程对缸内流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VL的减小使过进气门中心线的纵截面内的顺时针滚流增强,在120°,CA时刻,MVL为7.7,mm时截面内气体流动以逆时针滚流为主,而MVL为1.0,mm时截面内气体流动以顺时针滚流为主;低MVL有利于进气初期缸内滚流比的提高,而在进气后期及压缩过程中,MVL为1.0,mm时缸内滚流比明显低于MVL为7.7,mm和4.0,mm时的缸内滚流比;随着进气门升程的减小,湍流强度第一个峰值明显升高(MVL为7.7,mm时峰值为0.54,而MVL为1.0,mm时峰值达1.03),但小MVL条件下湍流强度衰减较快,在压缩末期3种MVL下的湍流强度差别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可变气门升程 数值模拟 滚流比 湍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废气滞留改善缸内直喷汽油机部分负荷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白云龙 王志 王建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8-332,共5页
废气滞留比传统的废气再循环具有更好的稀释和加热混合气作用,有利于减小汽油机中小负荷泵气损失,降低油耗。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对比研究了部分负荷下利用负阀重叠(NVO)产生废气滞留对于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 废气滞留比传统的废气再循环具有更好的稀释和加热混合气作用,有利于减小汽油机中小负荷泵气损失,降低油耗。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对比研究了部分负荷下利用负阀重叠(NVO)产生废气滞留对于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废气滞留方法可使发动机油耗降低5%~16%,并且随着负荷减小节油效果明显。分析表明,废气滞留可以提高进气歧管压力,明显降低泵气损失;混合气温度提高促进燃烧更完全,使燃烧效率得以提高;但燃烧速度会有一定程度降低,循环波动有所增大;综合作用下使得有效热效率提高。同时.废气滞留作用可降低缸内盲喷汽油机HC、CO排放.尤其可显著降低NOx排放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废气滞留 泵气损失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喷雾模拟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海娥 宫艳峰 +2 位作者 李伟 李康 李金成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5,共4页
4.2喷雾锥角、喷孔布置对缸内混合气的影响 本文中喷雾锥角的定义是指两束对称油束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某束油的锥角叫做一油束的喷雾锥角,如图20所示。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喷雾锥角 模拟 混合气 中心线 油束 喷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汽油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杨世春 李君 李德刚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3,共6页
介绍了缸内直喷(GDI)发动机技术发展过程及现状。对比分析了GDI发动机与气门口喷射(PFI)发动机的性能特点,GDI发动机相对于成熟的PFI发动机仍具有较多优势。分析了GDI发动机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排放、燃烧稳定性等方面的... 介绍了缸内直喷(GDI)发动机技术发展过程及现状。对比分析了GDI发动机与气门口喷射(PFI)发动机的性能特点,GDI发动机相对于成熟的PFI发动机仍具有较多优势。分析了GDI发动机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排放、燃烧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分层稀燃GDI发动机普遍应用。探讨了GDI发动机燃烧系统特点及发展趋势,阐述了过量空气系数a=1的GDI均质混合燃烧方式、分层充气或均质(a=1)充气的涡轮增压技术、优化燃烧系统扩大分层稀燃区域、实现GDI发动机的HCCI燃烧等4个GDI发动机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缸内直喷 稀薄燃烧 均质充气 涡轮增压 均质压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