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草挥发油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小红 吴地尧 +2 位作者 李安 张静宜 吴德智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98-201,共4页
以缬草根茎为原料,以缬草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对缬草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进行优化,分别用还原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简称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羟自由基清除力对其... 以缬草根茎为原料,以缬草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对缬草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进行优化,分别用还原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简称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羟自由基清除力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缬草挥发油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30 W、提取时间25 min、液料比8.6 m L∶g,在此条件下提取的缬草挥发油得率为(5.92±0.07)%。微波提取的缬草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及较高的还原力,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可为缬草油抗氧化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挥发油 微波提取 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蒸馏法纯化宽叶缬草挥发油中的乙酸龙脑酯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雄 吕庆银 +3 位作者 李岑 吴威 赵伟 张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4-278,共5页
采用分子蒸馏法对缬草挥发油进一步纯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分子蒸馏技术纯化缬草挥发油所需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TR-5,在检测器温度为250℃,气化温度为250℃,分流比为50∶... 采用分子蒸馏法对缬草挥发油进一步纯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分子蒸馏技术纯化缬草挥发油所需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TR-5,在检测器温度为250℃,气化温度为250℃,分流比为50∶1条件下进行GC法测定,并用内标法定量。考察蒸发温度,刮膜速率,进料速度等对缬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速度为82 m L/h,蒸馏温度68℃,刮膜转速188 r/min,乙酸龙脑酯的质量分数为77.46%。结论:通过分子蒸馏法可得到比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所提挥发油的有效成分质量分数要高,在挥发油提纯工业化生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挥发油 分子蒸馏 乙酸龙脑酯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挥发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显辉 代培春 +3 位作者 曾磊 姜彬彬 李小红 吴德智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4,共5页
采用β-环糊精(β-CD)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缬草挥发油微胶囊,以挥发油包埋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缬草挥发油微胶囊最佳的制备工艺为壁芯比13.6 m L/g、搅拌时间129 min和搅拌温... 采用β-环糊精(β-CD)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缬草挥发油微胶囊,以挥发油包埋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缬草挥发油微胶囊最佳的制备工艺为壁芯比13.6 m L/g、搅拌时间129 min和搅拌温度45℃,包埋率为91.23%±0.28%。经电镜法观察其形态规则,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58μm,休止角(28.3±20.24)°。稳定性结果表明,微胶囊在高温、强光下稳定,高湿条件下不稳定,为缬草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挥发油 微胶囊 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