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国南北学风中的缪凤林
被引量:
1
1
作者
颜克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160,共9页
近代学界,南北分庭抗礼多为后世史家言说,南高学者多被贴上"保守"标签,缪凤林作为传统派史家,在民国学术语境中却呈现出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其史学倡导求真与致用并行,并以《史地学报》、《史学杂志》等刊物为依托,紧随新史学...
近代学界,南北分庭抗礼多为后世史家言说,南高学者多被贴上"保守"标签,缪凤林作为传统派史家,在民国学术语境中却呈现出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其史学倡导求真与致用并行,并以《史地学报》、《史学杂志》等刊物为依托,紧随新史学风行以来的学界脉象,以确立民族文化自信为治史鹄的。与北方新派学人在文化思想、学术上虽有矛盾,但在国势多变的危机下,二者亦有相互认同与交流,这种纠缠弔诡之处正是民国时期学界曲折发展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凤林
南学
北学
传统派
新派史家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缪凤林的通史编纂风格
2
作者
刘永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6,共8页
缪凤林是继梁启超之后较早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通史编纂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历史家和理论家。他通过编纂《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要略》,在编纂理论、形式、史书体裁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进而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通史编纂...
缪凤林是继梁启超之后较早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通史编纂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历史家和理论家。他通过编纂《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要略》,在编纂理论、形式、史书体裁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进而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通史编纂新高潮的典型代表之一。他旨在以通史编纂激扬民族精神,特别重视"关于表现民族自力之纪录",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历史叙述的主线来凸显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与独特性。他一方面从史学内涵及功能等方面阐述"通史所系者巨",另一方面通过辨析史学的主客观关系来说明通史编纂中"笔削"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并为之设定主要标准。此外,他还尝试着将中国传统的史书体裁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与西方的章节体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综合体,不仅展现了历史演进的趋势,而且还涵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成为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凤林
民族主义
通史编纂
《中国通史纲要》
新综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日战争与中央大学知识分子群体的国史研究——以学衡派、南高史地学派缪凤林为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方来
李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提倡民族主义是中央大学及其前身南高师——东南大学知识分子群体的鲜明特征,中日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央大学及其前身的学术研究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这一时期,与中日战争相关的文章大量出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撰文,以达到为抗战服务之目...
提倡民族主义是中央大学及其前身南高师——东南大学知识分子群体的鲜明特征,中日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央大学及其前身的学术研究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这一时期,与中日战争相关的文章大量出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撰文,以达到为抗战服务之目的。学衡派旧人、南高史地学派成员缪凤林的国史研究即为具体的案例,折射了"非常时期"中央大学的学者、学术研究与抗战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国史研究
缪凤林
南高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衡派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
5
4
作者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38,共8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史学由20世纪发凡起例,过渡到40年代初步发展重要的转折时期。学衡派提出中国史学循双轨发展,即普及与提高并重,通史与专史并举的构想,其意义不仅在于他们提出的诸如通史编纂的原则与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史学由20世纪发凡起例,过渡到40年代初步发展重要的转折时期。学衡派提出中国史学循双轨发展,即普及与提高并重,通史与专史并举的构想,其意义不仅在于他们提出的诸如通史编纂的原则与方法、开拓史学研究领域和倡言建立全国性的史学团体加强统筹规划等等具体见解,不乏创意;更主要还在于反映了学衡派得风气之先,他们对于中国史学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富有前瞻性。如果对学衡派未能关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不作苛求,那末,便不难体认其关于中国史学双轨发展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史学思想
柳诒徵
张荫麟
缪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南北学风中的缪凤林
被引量:
1
1
作者
颜克成
机构
上海大学历史系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160,共9页
基金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批准号:J50106)
上海市教委2012~2013年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资助项目<缪凤林学术思想研究>(批准号:B.16-0102-12-004)
文摘
近代学界,南北分庭抗礼多为后世史家言说,南高学者多被贴上"保守"标签,缪凤林作为传统派史家,在民国学术语境中却呈现出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其史学倡导求真与致用并行,并以《史地学报》、《史学杂志》等刊物为依托,紧随新史学风行以来的学界脉象,以确立民族文化自信为治史鹄的。与北方新派学人在文化思想、学术上虽有矛盾,但在国势多变的危机下,二者亦有相互认同与交流,这种纠缠弔诡之处正是民国时期学界曲折发展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
缪凤林
南学
北学
传统派
新派史家
学术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缪凤林的通史编纂风格
2
作者
刘永祥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6,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ZS0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S001)
文摘
缪凤林是继梁启超之后较早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通史编纂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历史家和理论家。他通过编纂《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要略》,在编纂理论、形式、史书体裁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进而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通史编纂新高潮的典型代表之一。他旨在以通史编纂激扬民族精神,特别重视"关于表现民族自力之纪录",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历史叙述的主线来凸显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与独特性。他一方面从史学内涵及功能等方面阐述"通史所系者巨",另一方面通过辨析史学的主客观关系来说明通史编纂中"笔削"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并为之设定主要标准。此外,他还尝试着将中国传统的史书体裁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与西方的章节体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综合体,不仅展现了历史演进的趋势,而且还涵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成为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
缪凤林
民族主义
通史编纂
《中国通史纲要》
新综合体
Keywords
Miao Fenglin
nationalism
compilation of Chinese general history
The Outline General Chinese History
a new complex mode
分类号
K06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日战争与中央大学知识分子群体的国史研究——以学衡派、南高史地学派缪凤林为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方来
李霞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省行政学院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孙中山符号与海峡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研究"(项目编号:11CSH001)
文摘
提倡民族主义是中央大学及其前身南高师——东南大学知识分子群体的鲜明特征,中日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央大学及其前身的学术研究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这一时期,与中日战争相关的文章大量出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撰文,以达到为抗战服务之目的。学衡派旧人、南高史地学派成员缪凤林的国史研究即为具体的案例,折射了"非常时期"中央大学的学者、学术研究与抗战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抗战
国史研究
缪凤林
南高学派
Keywords
Anti - Japanese War
national history research
MIA0 Fenglin
the school of history andgeography of Nanjing Higher Normal School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衡派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
5
4
作者
郑师渠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38,共8页
文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史学由20世纪发凡起例,过渡到40年代初步发展重要的转折时期。学衡派提出中国史学循双轨发展,即普及与提高并重,通史与专史并举的构想,其意义不仅在于他们提出的诸如通史编纂的原则与方法、开拓史学研究领域和倡言建立全国性的史学团体加强统筹规划等等具体见解,不乏创意;更主要还在于反映了学衡派得风气之先,他们对于中国史学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富有前瞻性。如果对学衡派未能关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不作苛求,那末,便不难体认其关于中国史学双轨发展的构想。
关键词
学衡派
史学思想
柳诒徵
张荫麟
缪凤林
分类号
K092.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国南北学风中的缪凤林
颜克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缪凤林的通史编纂风格
刘永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日战争与中央大学知识分子群体的国史研究——以学衡派、南高史地学派缪凤林为例
李方来
李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学衡派史学思想初探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