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生人体缩小膜壳绦虫成虫及虫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维平 项晓人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5-26,共2页
服用槟榔(100g)煎剂和硫酸镁(30g),从1例感染者肠道驱出缩小膜壳绦虫41条。扫描电镜观察,成虫和虫卵的形态与鼠内虫体基本相似。但微毛仅见于头节和成节,乳突仅于幼节见到。顶突呈菜花样隆起,无微毛和乳突。吸盘附近... 服用槟榔(100g)煎剂和硫酸镁(30g),从1例感染者肠道驱出缩小膜壳绦虫41条。扫描电镜观察,成虫和虫卵的形态与鼠内虫体基本相似。但微毛仅见于头节和成节,乳突仅于幼节见到。顶突呈菜花样隆起,无微毛和乳突。吸盘附近发现2个长约6μm的三角形孔穴。结果提示,人类和鼠类的缩小膜壳绦虫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小膜壳绦虫 超微结构 绦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小膜壳绦虫人体感染1例
2
作者 王唯唯 黄静 戴世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缩小膜壳绦虫 人体感染 涤虫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野生大林姬鼠感染小型缩小膜壳绦虫病观察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万祥旭 黄笑然 +3 位作者 周宝丽 王宇航 姜鑫 金志民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30-33,共4页
课题组在进行针阔混交林林缘鼠类调查期间捕获大林姬鼠16只,其中1只出现消瘦、躁动不安等症状,为了探究其发病原因,对大林姬鼠外部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在实验室常规饲养7 d,记录其临床表现;对患病鼠进行解剖,观察各脏器眼观病变,取肠道内... 课题组在进行针阔混交林林缘鼠类调查期间捕获大林姬鼠16只,其中1只出现消瘦、躁动不安等症状,为了探究其发病原因,对大林姬鼠外部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在实验室常规饲养7 d,记录其临床表现;对患病鼠进行解剖,观察各脏器眼观病变,取肠道内容物进行寄生虫虫体及虫卵的检测。结果显示:患病鼠体长、耳长、前后足长、尾长及体质量均低于同种鼠,体质量与其他健康鼠差异性极显著(P<0.01)。饲养期间,患病鼠活力低于同类成体,进食欲望不高,体质量下降0.707 g,同时机警性极强,对外界刺激表现行为激惹,并进行主动攻击。剖检发现,病鼠小肠多处结节状隆起,并在小肠内分离出体长132.32~178.21mm的寄生虫体5只,经虫体特征及虫卵观察,初步鉴定为小型缩小膜壳绦虫。综上,通过对患病大林姬鼠感染缩小膜壳绦虫分析,为林区鼠害防控以及人兽共患病防治提供基础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林姬鼠 绦虫 缩小膜壳绦虫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小膜壳绦虫病综合防治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刘影 沈一平 +1 位作者 杨维平 邵靖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dimin-uta,Hd),由Olfters于1766年在南美洲的鼠体内首次检获,为鼠类常见寄生虫,人也可感染。国外首次病例由Rudolphi(1805)报道,至今已报道300余例... 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dimin-uta,Hd),由Olfters于1766年在南美洲的鼠体内首次检获,为鼠类常见寄生虫,人也可感染。国外首次病例由Rudolphi(1805)报道,至今已报道300余例,散在分布于南美、澳大利亚、欧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 缩小膜壳绦虫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野生鼠总科动物感染绦虫和蛔虫的情况调查
5
作者 王芷元 李强 +1 位作者 王宇航 金志民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54-58,66,共6页
为调查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野生鼠总科(Muroidea)动物组成情况以及鼠总科动物感染绦虫和蛔虫的情况,采用铗日法,于2023年3—10月在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利用捕鼠笼捕捉野生鼠总科动物。将捕捉到的野生鼠总科动物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并解... 为调查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野生鼠总科(Muroidea)动物组成情况以及鼠总科动物感染绦虫和蛔虫的情况,采用铗日法,于2023年3—10月在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利用捕鼠笼捕捉野生鼠总科动物。将捕捉到的野生鼠总科动物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并解刨,将小肠用生理盐水冲洗,取出虫体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分析并判断其种属,分析并记录各种野生鼠总科动物感染绦虫和蛔虫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不同生境共捕获野生鼠总科动物247只,隶属于1目2科3属5种,其中包括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大仓鼠(Tscherskia triton),种类组成以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为主,分别占40.89%和34.01%;经形态学鉴定,感染的绦虫均为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mula),三道关林区野生鼠类感染缩小膜壳绦虫和蛔虫的概率分别为2.43%、1.62%。其中,大林姬鼠感染缩小膜壳绦虫的概率为2.97%,黑线姬鼠感染缩小膜壳绦虫的概率为4.76%,黑线姬鼠感染蛔虫的概率为4.76%,其余鼠未见有感染。综上所述,三道关野生鼠总科动物感染缩小膜壳绦虫的概率较全国其他省份低,但出现蛔虫感染现象,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威胁,相关部门应加强鼠患和寄生虫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总科 大林姬鼠 黑线姬鼠 缩小膜壳绦虫 蛔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