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压降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牛硕磊 代玉强 +1 位作者 张伟健 徐琴琴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4,共6页
针对装填不同形状颗粒的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建立颗粒床层的物理模型,通过CFD-DEM(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法)耦合模拟的方法,探究颗粒形状和缠绕管结构参数对床层空隙率、流体分布的影响,利用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实验台对高雷诺数单相... 针对装填不同形状颗粒的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建立颗粒床层的物理模型,通过CFD-DEM(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法)耦合模拟的方法,探究颗粒形状和缠绕管结构参数对床层空隙率、流体分布的影响,利用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实验台对高雷诺数单相流动状态下的压降进行精确测量。结果表明:缠绕管螺距、层间距越小,床层空隙率越大,管径的变化对空隙率几乎没有影响。球形颗粒床层的流场分布差异较大,圆柱、棱柱颗粒床层流体分布均匀性依次改善。球形颗粒的CFD-DEM耦合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但是非球形颗粒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对多种压降预测公式进行对比,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常用的Ergun公式、Nemec-Levec公式进行常系数项修正来准确预测压降,研究结果可为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设计和压降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填充 空隙率 数值模拟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的参数敏感性及热失控临界参数 被引量:2
2
作者 江佳佳 蒋军成 潘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90-2496,共7页
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条件一直是绿色化工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采用邻二甲苯氧化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非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的参数灵敏性和热失控行为,考察了非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温度对冷却介质流量、进料温度和初始压力的敏感性。模... 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条件一直是绿色化工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采用邻二甲苯氧化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非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的参数灵敏性和热失控行为,考察了非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温度对冷却介质流量、进料温度和初始压力的敏感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反应进入敏感性区域后,反应器对冷却介质流量、进料温度和初始压力的改变极其敏感。采用系统散度判据(div>0)计算该反应的热失控临界操作参数,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判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类似的结果,但计算更简单。考虑冷却介质的影响,修正了div判据,得到更准确的热失控临界操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此判据能为反应器的设计及过程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敏感性 热失控 非绝热固定反应器 临界操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式固定床反应器中的聚羟基脂肪酸酯脱硝反应模型的开发
3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74,共2页
开发了一个用于循环水养殖.以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为基质之反应器的脱硝反应模型。PHA是由细菌作用生成的非水溶性生物塑料家族中的一员。本次研究使用的PHA合成配方是聚羟基丁酸酯(PHB)。
关键词 固定反应器 聚羟基脂肪酸酯 开发 模型 脱硝 填充 聚羟基丁酸酯 循环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流体分配器和流体收集器的固定床反应器
4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55,共1页
该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丙酮和苯酚生产双酚A的上流式反应器,包括容器、置于容器内的催化剂床和置于容器内的反应物分布/产物收集系统。该反应物分布/产物收集系统包括置于反应器下端的多孔分配器,还包括置于反应器上端的多孔收集器... 该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丙酮和苯酚生产双酚A的上流式反应器,包括容器、置于容器内的催化剂床和置于容器内的反应物分布/产物收集系统。该反应物分布/产物收集系统包括置于反应器下端的多孔分配器,还包括置于反应器上端的多孔收集器。由丙酮和苯酚生产双酚A的方法包括:将包含丙酮和苯酚的反应混合物导入分配器,引导其向上通过催化剂床,回收丙酮和苯酚反应生成的双酚A和其他异构体以及未反应的物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反应器 分配器 收集器 流体 苯酚生产 上流反应器 收集系统 催化剂 反应混合物 双酚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流式反应器技术在渣油加氢装置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穆海涛 孙启伟 孙振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13,共4页
介绍上流式反应器技术在胜利炼油厂渣油加氢脱硫装置 (VRDS)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 :上流式反应器技术可以大大减缓VRDS装置运转的苛刻度 ,有效地延长装置运转周期 ,运转周期从该反应器应用前的 4.6~ 10 .5个月延长到 14个月。提高了装... 介绍上流式反应器技术在胜利炼油厂渣油加氢脱硫装置 (VRDS)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 :上流式反应器技术可以大大减缓VRDS装置运转的苛刻度 ,有效地延长装置运转周期 ,运转周期从该反应器应用前的 4.6~ 10 .5个月延长到 14个月。提高了装置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反应器 固定 渣油 加氢装置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氧化1,2-二氯乙烷动力学及绝热式固定床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少波 崔咪芬 +3 位作者 陈献 汤吉海 费兆阳 乔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采用实验室研发的金属氧化物修饰的分子筛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含1,2-二氯乙烷(DCE)的反应体系,进行动力学研究和工业规模绝热单段和多段固定床反应器模拟。采用3段控温的固定床反应器,在320~420℃宽温度范围内,0~1244.44 g·h·m... 采用实验室研发的金属氧化物修饰的分子筛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含1,2-二氯乙烷(DCE)的反应体系,进行动力学研究和工业规模绝热单段和多段固定床反应器模拟。采用3段控温的固定床反应器,在320~420℃宽温度范围内,0~1244.44 g·h·mol^-1进料质量空时的条件下采集DCE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数据。通过对DCE催化氧化的反应步骤分析并结合反应产物组成,提出了将DCE及两种生成量相对较多的氯乙烯(VC)及四氯乙烯(PCE)作为关键组分、忽略了产物中微量的其它含氯烯烃的复杂反应网络,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Matlab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各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同时,采用拟均相一维模型模拟了间接换热和原料冷激式换热方式下,不同气体进料量和不同DCE进料浓度的转化率分布和轴向温度分布。结果表明:拟合结果与动力学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对DCE催化氧化的反应高度适定。研究结果对DCE尾气催化氧化工业规模反应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处理不同浓度的废气所需的换热方式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1 2-二氯乙烷 催化氧化 绝热固定 反应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式雾化喷嘴在甲醇制丙烯反应器内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姚敏 庄壮 +3 位作者 金政伟 匡建平 梁健 苏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4-218,共5页
为了实现双通道气流式雾化喷嘴在工业化MTP多段激冷固定床内的应用,将其配置于固定床进料分布器组中,在直径12 m反应器第四级床层开展工业适应性研究,分析了不同运行周期内侧线反应物料、反应器床层出入口温度、不同位置处床层温度等变... 为了实现双通道气流式雾化喷嘴在工业化MTP多段激冷固定床内的应用,将其配置于固定床进料分布器组中,在直径12 m反应器第四级床层开展工业适应性研究,分析了不同运行周期内侧线反应物料、反应器床层出入口温度、不同位置处床层温度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诱导期内,液相物料进料量达1 297 kg/h,气相物料进料量为10 070 m3/h,对应床层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分别为460℃和485℃;稳定期内,液相物料进料量降至1 069 kg/h,气相物料进料量增至10 811 m3/h,对应床层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分别为459℃和490℃;失活期内,气相物料进料量略微降低,达10 006 m3/h,而液相物料进料量增至1 302 kg/h,此时床层入口和出口温度依次为466℃和490℃,双通道气流式雾化喷嘴较鲁奇公司的喷嘴更易调控反应器床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反应器 气流 气-液相喷嘴 煤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渣油加氢反应器压降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8
作者 邵志才 刘涛 +1 位作者 胡大为 戴立顺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5年第8期7-12,共6页
分析了A,B,C 3套固定床渣油加氢工业装置反应器压降上升的主要原因,发现:A装置催化剂床层中Fe,Ca,C的沉积导致催化剂床层空隙率逐渐下降,第一反应器压降上升;B装置Ⅰ系列第七周期催化剂床层中Fe、C的沉积导致催化剂床层空隙率逐渐下降,... 分析了A,B,C 3套固定床渣油加氢工业装置反应器压降上升的主要原因,发现:A装置催化剂床层中Fe,Ca,C的沉积导致催化剂床层空隙率逐渐下降,第一反应器压降上升;B装置Ⅰ系列第七周期催化剂床层中Fe、C的沉积导致催化剂床层空隙率逐渐下降,第一反应器压降上升;C装置Ⅰ系列第二周期前置上流式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膨胀率较大,导致顶层催化剂颗粒碰撞催化剂床层上部约翰逊网或出口收集器,内构件压降增加,反应器压降升高,而上流式反应器中催化剂磨擦产生的粉尘或磨细的催化剂进入第二反应器,降低了第二反应器催化剂床层空隙率,使得其压降升高。针对不同反应器压降上升的原因提出延缓压降上升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渣油加氢 滴流反应器 上流反应器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固定化厌氧污泥处理皂素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雪芬 罗泽娇 信欣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3-96,共4页
厌氧驯化后的活性污泥经过PVA硼酸法包埋制备成的固定化小球经硬化处理后添加在厌氧-好氧反应系统的厌氧反应器中,同时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对照组A,对皂素废水进行处理。试验包括两套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抗冲击负荷等环节。结果表明,固定... 厌氧驯化后的活性污泥经过PVA硼酸法包埋制备成的固定化小球经硬化处理后添加在厌氧-好氧反应系统的厌氧反应器中,同时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对照组A,对皂素废水进行处理。试验包括两套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抗冲击负荷等环节。结果表明,固定化组C在产气量、抗毒性和有机负荷冲击、COD去除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素废水 固定化技术 厌氧-好氧反应器 上流厌氧污泥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界面强化柴油加氢脱硫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梦思 田洪舟 +3 位作者 丁方园 张宇杰 李磊 张志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6-712,共7页
出于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与提高国六柴油等产品质量的要求,降低油品中硫含量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目前应用广泛的柴油脱硫技术主要是固定床催化加氢技术,为达到深度脱硫要求,传统工艺常采用升温加压、增大氢油比或油品循环等操作方式,导... 出于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与提高国六柴油等产品质量的要求,降低油品中硫含量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目前应用广泛的柴油脱硫技术主要是固定床催化加氢技术,为达到深度脱硫要求,传统工艺常采用升温加压、增大氢油比或油品循环等操作方式,导致设备投资高昂、工艺要求严苛和运行费用偏高.为了探究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对柴油加氢脱硫过程的强化效果,以固定床鼓泡反应器为例,构建微界面体系的构效数学调控模型,模拟计算并分析气泡尺度对柴油加氢脱硫效率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在工况条件(温度为350℃,压力为3.6 MPa,液时空速为3.0 h^(-1),氢油比为260 Nm^(3)·m^(-3))下,当气泡Sauter平均直径由5.0 mm减小至0.50 mm时,气-液-固微界面体系的体积传质系数增加约29倍,产品硫浓度从17.57μg·g^(-1)降至2.18μg·g^(-1),脱硫效果大幅度提高.这样的微界面加氢技术更容易实现国六柴油对硫含量不大于10μg·g^(-1)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 柴油加氢脱硫精制 上行固定反应器 构效调控模型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连结构对聚合物微球负载型TEMPO稳定性及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良 汤骏 +3 位作者 李丹杰 沈显波 张祺 王建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7-883,共7页
将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通过醚键(-O-)和烷基咪唑(-(CH_2)n-im-)负载于交联聚苯乙烯微球上,分别制得PS-O-TEMPO、PS-im-C_4-TEMPO、PS-im-C_6-TEMPO和PS-im-C_(10)-TEMPO四种催化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将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通过醚键(-O-)和烷基咪唑(-(CH_2)n-im-)负载于交联聚苯乙烯微球上,分别制得PS-O-TEMPO、PS-im-C_4-TEMPO、PS-im-C_6-TEMPO和PS-im-C_(10)-TEMPO四种催化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元素分析仪(EA)、热重分析仪(TG)和激光粒度仪分别对催化剂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溶液中的溶胀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醚键负载相比,离子液体桥连可以使催化剂获得更高的TEMPO负载量;PS-im-C_6-TEMPO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亲疏水性。将PS-im-C_6-TEMPO应用于序批式和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氧化苯甲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效果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TEMPO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醇氧化 序批 固定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异丙苯催化加氢法制备二甲基苄醇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荣 吴成跃 +3 位作者 孙中平 朱庆才 沈本贤 凌昊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6-491,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Pd和Pt的HPC-1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分别在间歇式反应釜和固定床连续反应器中对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催化加氢制备二甲基苄醇(DMPC)的反应活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Pd和Pt的HPC-1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分别在间歇式反应釜和固定床连续反应器中对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催化加氢制备二甲基苄醇(DMPC)的反应活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HPC-1催化剂中活性金属Pd和Pt以无定形非晶态形式负载于载体上;在优化的反应工艺(反应温度68℃、反应压力0.5MPa、液态空速2.0h-1、氢气流量150mL/min)条件下,无论是在间歇式反应釜内还是在固定床反应器内,CHP的转化率均大于99%,DMPC的选择性均大于97%,达到了现有硫化碱还原CHP制备DMPC工艺的水平;建立了反应温度为68℃时CHP在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催化加氢反应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该模型的反应级数为0.79,且CHP含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异丙苯 二甲基苄醇 催化加氢 宏观反应动力学 间歇反应 固定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法强化低温反硝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楠楠 阎登科 +3 位作者 曹富强 田会阳 刘畅 李海松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111,共6页
针对冬季温度低导致的脱氮效率下降问题,建立上流式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UFBR),并与传统活性污泥反应器(SASR)低温时的反硝化效果、微生物特性及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低温下生物膜的形成。经过160 d先逐步降温再提升硝酸盐进水负荷(NLR... 针对冬季温度低导致的脱氮效率下降问题,建立上流式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UFBR),并与传统活性污泥反应器(SASR)低温时的反硝化效果、微生物特性及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低温下生物膜的形成。经过160 d先逐步降温再提升硝酸盐进水负荷(NLR)的连续运行,UFBR表现出耐受低温能力强、脱氮效果优于SASR的特点;8℃下,UFBR的硝酸盐去除负荷(NRR)达到0.32 kg/(m^(3)·d),比SASR高2倍多。低温下活性污泥产生大量胞外聚合物,发生污泥膨胀。而UFBR生物膜可分泌更多蛋白质,保护微生物免受低温影响,生物膜生长良好,菌种丰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低温下UFBR中反硝化功能菌Simplicispira等丰度稳定,而SASR中的Comamonas引起高黏性污泥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上流固定生物膜反应器 活性污泥反应器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