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斜视手术后全麻下缝线调整术 被引量:3
1
作者 项道满 周红梅 +1 位作者 毛娅妮 熊新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948-949,共2页
目的:引进全麻下对儿童斜视手术后缝线调整的概念,探讨一种适合儿童的手术方法。方法:对43例水平斜视手术进行回顾,在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或者通过留置牵引线,为手术后调整准备。对手术后出现过矫或欠矫者,在7d内,采用浅全... 目的:引进全麻下对儿童斜视手术后缝线调整的概念,探讨一种适合儿童的手术方法。方法:对43例水平斜视手术进行回顾,在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或者通过留置牵引线,为手术后调整准备。对手术后出现过矫或欠矫者,在7d内,采用浅全身麻醉进行缝线调整。结果:43例中术后出现的过矫、欠矫共3例,于手术后7d内进行了全麻下缝线调整,效果良好,手术后完全正位,术后两年追踪眼位保持正常。40例在手术后,由于眼位正常或3d观察期内眼位回归正常,取消调整。结论:在具有客观斜视检查手段的前提下,对于儿童斜视,手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技术,可使患者在一次住院治疗过程中,治疗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视轴矫正法 外科手术 缝线调整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代志强 王保君 +1 位作者 杨华 李新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2-885,共4页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及术后屈光度稳定的时间。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眼科收治的7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为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患者40例40眼,对照组为...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及术后屈光度稳定的时间。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眼科收治的7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为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患者40例40眼,对照组为单纯小梁切除术者30例30眼。检查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可调整缝线拆除前)、1个月、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屈光度及眼压情况。结果术后2组各时间点屈光度及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角膜散光:试验组(3.80±1.31)D和对照组(1.42±0.32)D与术前(1.48±0.79)D、(1.12±0.36)D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角膜散光术后1个月(1.50±0.71)D、(1.24±0.31)D及3个月(1.36±0.61)D、(1.09±0.34)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散光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及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散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虽较术后3个月时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对照组顺规性散光眼数分别是33眼、22眼(P=0.36)。结论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可调整缝线拆除前)角膜散光度数明显增加,术后1个月散光度数明显减少,至3个月趋于稳定,术后3个月时角膜散光以顺规性散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线 小梁切除术 角膜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 被引量:8
3
作者 杨静 陈海波 史贻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94-2296,共3页
目的:评估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的近期安全性及远期降眼压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12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62眼)和实验组(58例58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 目的:评估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的近期安全性及远期降眼压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12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62眼)和实验组(58例58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情况。结果:实验组拆除可调整缝线后,3眼(5.17%)出现Ⅰ度浅前房,对照组Ⅰ度浅前房8眼,Ⅱ度浅前房1眼(共14.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1年,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眼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安全可行,能有效控制眼压,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 调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伊恩晖 张德秀 +1 位作者 王懿 赵宏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4例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检查须行滤过手术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1例43眼,巩膜瓣可调整缝线...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4例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检查须行滤过手术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1例43眼,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小梁切除术组(观察组)33例44眼,比较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视野和晶体混浊程度;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结果: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野和晶体混浊程度较术前无进展征象;两组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简单有效、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调整线 前房注气 小梁切除术 低眼压 浅前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范松涛 张丰菊 孙洪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367-367,共1页
关键词 调整线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可调整线 临床观察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患者 继发性青光眼 术前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arks切口直肌调整缝线术对儿童水平斜视术后眼球屈光状态变化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滑会兰 苏鸣 +2 位作者 陈璐 尚李娅 刘丽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Parks切口直肌调整缝线术对儿童水平斜视术后眼球屈光状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147眼)水平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 目的探讨改良Parks切口直肌调整缝线术对儿童水平斜视术后眼球屈光状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147眼)水平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切口进行直肌调整缝线术,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Parks切口进行直肌调整缝线术。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眼球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差值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儿手术前后球镜屈光度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2个月、4个月、8个月,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球镜屈光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术后1周和1个月,观察组患儿柱镜屈光度差值均显著大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术后2个月、4个月、8个月,两组患儿柱镜屈光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中央、鼻侧、颞侧、下方角膜曲率差值大于对照组(P_均<0.05),两组患儿上方角膜曲率差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儿中央、鼻侧、颞侧、上方、下方角膜曲率差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927,P> 0.05)。结论改良Parks切口直肌调整缝线术治疗儿童水平斜视效果显著,可改善眼球屈光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arks切口 直肌调整线 水平斜视 屈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整缝线在先天性内斜视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何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8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在先天性内斜视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内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内直肌后徙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调整缝线的内...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在先天性内斜视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内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内直肌后徙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调整缝线的内直肌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斜视角变化、眼位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斜视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患儿斜视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过矫率及欠矫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正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95,P=0.682)。结论可调整缝线技术能够改善先天性内斜视手术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调整线技术 后徙术 眼位 斜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何颜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452-453,共2页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统计分析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226例326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1~2条。结果青光眼患者326眼,术后眼压控...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统计分析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226例326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1~2条。结果青光眼患者326眼,术后眼压控制在6~21mmHg(1kPa=7.5mmHg)者术后1周298眼,术后2周296眼,术后3月284眼,术后1a280眼,术后2a260眼,术后3a242眼。前房:第1d形成前房者318眼,6眼I度浅前房,2眼II度浅前房,均7d内恢复正常。滤过泡:随访2a,I型滤过泡96眼,II型220眼,III型8眼,IV型2眼。随访3a,I型滤过泡96眼,II型212眼,III型16眼,IV型2眼。结论丝裂霉素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联合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调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下小湖成形小梁切除术并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观察巩膜下小湖成形小梁切除术并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0例(488眼)50岁以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210例(240眼)作为治疗组,术中做深层巩膜切除、巩膜下小湖内注透明质酸钠、巩膜瓣切口两侧做2根... 目的观察巩膜下小湖成形小梁切除术并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0例(488眼)50岁以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210例(240眼)作为治疗组,术中做深层巩膜切除、巩膜下小湖内注透明质酸钠、巩膜瓣切口两侧做2根可调整缝线,210例(248眼)作为对照组,做传统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2组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Ⅰ度浅前房8眼(3.3%),对照组Ⅰ度浅前房36眼和Ⅱ度浅前房19眼(共22.2%),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a,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213眼(88.8%),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159眼(64.1%)多(P<0.05);以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1kPa=7.5mmHg)以下为手术成功标准,治疗组手术成功率为93.3%(224眼),较对照组70.6%(175眼)高(P<0.05)。结论巩膜下小湖成形小梁切除术并可调整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下小湖成形 小梁切除术 调整线 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眼外肌定量调整术治疗儿童斜视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倩 于刚 +2 位作者 李子江 漆雅 张诚玥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90-291,29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改良式眼外肌定量调整缝线术治疗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式眼外肌定量调整术,对275例1.3~14岁斜视患儿行斜视矫正。球结膜作PARK切口,强生6-0可吸收缝线作肌肉调整缝合线,剪断肌肉后,将调整缝线呈八字于肌肉附着点... 目的探讨儿童改良式眼外肌定量调整缝线术治疗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式眼外肌定量调整术,对275例1.3~14岁斜视患儿行斜视矫正。球结膜作PARK切口,强生6-0可吸收缝线作肌肉调整缝合线,剪断肌肉后,将调整缝线呈八字于肌肉附着点下穿出,再将缝线穿出球结膜,以5-0丝线在相应部位扎活动结,以双极射频镊关闭结膜伤口。结果275例患者术后第1天均可正常睁开双眼,正常注视玩耍或配合检查,其中有87例患儿于术后第1天或第2天在表面麻醉下分别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调整率31.6%,其中过矫57例,欠矫30例,所有患儿均可正常接受术后调整的操作,调整后眼位基本满意。结论该术式术后患儿反应轻,术后瘢痕小;患儿基本能接受术后表面麻醉下调整,可作为儿童斜视手术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眼外肌 调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前房形成的复合式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燕 刘明 马秀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28-428,共1页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调整线 青光眼 浅前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