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预制体双边缝合装置挑线机构优化设计与缝线张力研究
1
作者 吴承原 董九志 蒋秀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为解决碳纤维缝线在过线道中因张力过大产生毛羽较多的问题,对双边缝合装置的缝线张力进行分析,基于双边缝合装置缝线过线道建立悬链线模型及缝线与张力调节器、挑线孔和过线环张力模型。分析缝线缝合过程中张力变化情况,重点采用约束... 为解决碳纤维缝线在过线道中因张力过大产生毛羽较多的问题,对双边缝合装置的缝线张力进行分析,基于双边缝合装置缝线过线道建立悬链线模型及缝线与张力调节器、挑线孔和过线环张力模型。分析缝线缝合过程中张力变化情况,重点采用约束随机方向法对挑线机构构件尺寸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前后双边缝合装置进行缝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挑线机构下,叠层机织碳布双边缝合装置的过线道缝线张力减小了58%,解决了缝线在过线道因张力过大产生毛羽较多的问题,改善了缝线线迹的质量,为后续保证缝线线面张力稳定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 缝线张力 线机构 优化设计 合实验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锚钉固定结合缝线张力带技术治疗老年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左强 吕天润 +2 位作者 方加虎 秦晓东 黄晓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探索运用双线锚钉固定结合缝线张力带技术治疗老年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共55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双线锚钉固定结合缝线张... 目的:探索运用双线锚钉固定结合缝线张力带技术治疗老年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共55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双线锚钉固定结合缝线张力带治疗组(A组)和传统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组(B组),A组27例,B组28例。对两组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数据和术后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和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2个月。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Bostman评分和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等指标上,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老年髌骨下极骨折运用双线锚钉固定结合缝线张力带技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线锚钉 缝线张力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
3
作者 郑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4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方法对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2例13~16岁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进行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患者,对其护理进行...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方法对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2例13~16岁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进行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患者,对其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成功随访18例,随访时间3~12个月,骨折愈合良好,缝匠肌肌力5级,可参加体育锻炼。结论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方法是一种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有效方法;同时,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体位护理非常关键,专业的护理可以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可吸收螺钉 可吸收缝线张力 髂前上棘撕脱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显微泪小管断裂吻合术87例疗效观察
4
作者 沈玲 许文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3-1034,共2页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术式改良 张力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