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发现与启示
- 1
-
-
作者
张丽娟
苏洲
刘永福
张银涛
-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超深层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研发中心
-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9,共1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层的成因机制与发育模式”(U24B2019)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塔里木盆地盐下超深层大型油气田形成机理与分布预测”子课题“塔里木盆地盐下超深层油气分布规律及有利勘探区带评价”(2019YFC0605505)。
-
文摘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克拉通区早古生代的海相地层中,埋深均超过6000m,碳酸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但古老碳酸盐岩成储成藏复杂,其勘探案例对超深层(≥6000m)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本文分析塔里木盆地近40年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艰苦探索历程,剖析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大油气田重大发现的理论技术与部署思路。勘探实践表明,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经历了4个阶段的艰辛探索,通过超深层潜山岩溶、礁滩体岩溶、层间岩溶、断控岩溶储层地质理论认识创新,揭示了超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在古隆起—斜坡—坳陷规模分布的形成机理,指导了勘探部署思路的转变与重大新突破;通过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形成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缝洞量化雕刻、走滑断裂精细表征为主的勘探技术系列,实现了非均质岩溶缝洞储层的有效预测,支撑了超深层复杂碳酸盐岩勘探的持续发现。塔里木盆地勘探实践形成的超深古老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勘探理论与技术创新,突破了克拉通区“古隆起控油”与“生油深度死亡线”等传统理论,实现了从古隆起高部位向斜坡—坳陷区重大战略转移,勇闯勘探禁区的思路转变与勘探开发一体化是超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勘探大发现的成功经验。
-
关键词
超深层
碳酸盐岩
岩溶储层
缝洞雕刻技术
大油气田
勘探历程
塔里木盆地
-
Keywords
ultra-deep formation
carbonate rock
karst reservoir
fracture and cave carving technology
large oil and gas field
exploration history
Tarim Basin
-
分类号
TE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