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缝槽水压爆破导向裂缝扩展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夏彬伟 刘承伟 +3 位作者 卢义玉 刘勇 葛兆龙 汤积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2-438,共7页
针对西南地区薄煤层在使用传统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增加煤体透气性时,爆生裂缝无序扩展至顶底板引发顶底板失稳破断的技术难题,结合刻槽爆破裂缝导向性和水压爆破高效性,提出缝槽水压爆破技术。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耦合装药爆破、缝槽空气... 针对西南地区薄煤层在使用传统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增加煤体透气性时,爆生裂缝无序扩展至顶底板引发顶底板失稳破断的技术难题,结合刻槽爆破裂缝导向性和水压爆破高效性,提出缝槽水压爆破技术。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耦合装药爆破、缝槽空气不耦合爆破、缝槽水压爆破形成的裂缝特征及应力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缝槽水压爆破能大面积定向预制二维平面裂缝;在相同装药量下,缝槽水压爆破制造的煤体暴露面积是缝槽空气不耦合装药爆破的1.42倍、耦合装药爆破的11倍;其爆炸应力峰值略高于耦合装药爆破,达到割缝空气不耦合装药的1.5倍。而且,缝槽尖端方向应力变化大于其他方向,引起更大的质点振动,利于煤岩体破断,导向裂缝起裂和扩展,更有利于保护煤层顶底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爆破 水压爆破 缝槽 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槽入口形状对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万超一 饶琨 +1 位作者 饶宇 许亚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0-555,共6页
通过对直缝槽、渐缩型和渐扩型缝槽的气膜冷却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获得了缝槽入口形状对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基于k-ω的剪应力输运湍流模型(SST)和雷诺应力输运模型(RSTM)对缝槽气膜冷却进行了计算,并与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 通过对直缝槽、渐缩型和渐扩型缝槽的气膜冷却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获得了缝槽入口形状对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基于k-ω的剪应力输运湍流模型(SST)和雷诺应力输运模型(RSTM)对缝槽气膜冷却进行了计算,并与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在相同网格质量条件下SST湍流模型能更准确地模拟缝槽气膜冷却中的流动和传热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具有45°喷射角和具有相同缝槽出口截面积的直缝槽、渐缩型和渐扩型缝槽在不同吹风比条件下的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缝槽的入口几何形状对气膜冷却性能有重要影响,直缝槽的气膜冷却性能优于渐缩缝槽和渐扩缝槽;根据吹风比M=4时二次流出口附近的温度场、流线图和湍流动能分布,探讨了渐缩缝槽和渐扩缝槽冷却效率降低的原因.最后给出了M=4时缝槽出口附近的静压扰动,从机理上阐述了二次流出口后部涡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槽气膜冷却 流动 传热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热冲击缝槽气膜冷却传热实验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加万 谭永华 吴宝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03-1712,共10页
为了分析瞬态热冲击过程中气膜冷却传热规律,采用实验研究和CFD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瞬态热冲击工况下的平板缝槽气膜冷却传热特性。实验中,主流燃气以约60℃/s^100℃/s的增温速率来模拟瞬态热冲击工况,CFD仿真中,采用DES方法模拟瞬态混... 为了分析瞬态热冲击过程中气膜冷却传热规律,采用实验研究和CFD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瞬态热冲击工况下的平板缝槽气膜冷却传热特性。实验中,主流燃气以约60℃/s^100℃/s的增温速率来模拟瞬态热冲击工况,CFD仿真中,采用DES方法模拟瞬态混合层剪切涡结构对气膜冷却传热影响。结果表明:(1)实验结果显示,当吹风比处于临界值以下时,瞬态热冲击过程中,气膜绝热有效温比逐渐下降直至稳态值,对流换热系数存在同样的规律。(2)DES模拟结果显示,混合层摆动位置及剪切涡发展到壁面的位置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向下游移动,使得壁面传热特性主要由剪切涡流决定逐渐转变为由冷却气流决定。(3)DES结果显示由于混合层剪切涡的不稳定性使得气膜绝热有效温比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相比RANS方法,DES方法预测的平均绝热有效温比与实验结果吻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热冲击 缝槽气膜冷却 实验研究 DES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槽平板振动气膜冷却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俊龙 任加万 张贵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06-2812,共7页
为了分析缝槽平板振动气膜冷却传热规律,采用基于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和Detached-Eddy Simulation(DES)的CFD动网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振幅、不同吹风比及剪切涡结构振动的绝热壁面有效温比。结... 为了分析缝槽平板振动气膜冷却传热规律,采用基于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和Detached-Eddy Simulation(DES)的CFD动网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振幅、不同吹风比及剪切涡结构振动的绝热壁面有效温比。结果表明:(1)在低频(f=100Hz)下,振动有利于提高换热面绝热壁面有效温比;但在高频(f=10kHz)下,振动降低了换热面绝热壁面有效温比。(2)相比频率,振幅对绝热壁面有效温比影响更大;在中频(f=1kHz)下,振动绝热壁面有效温比小于稳态绝热壁面有效温比;不同吹风比(M=0.7,1.2,1.9)对绝热壁面有效温比影响趋势基本一致。(3)相比基于RANS的振动仿真方法,基于DES的振动仿真方法能更详细地模拟混合层剪切涡结构流场信息,能更好地反映剪切涡结构对壁面换热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槽平板振动 绝热壁面有效温比 RANS仿真分析 DES仿真分析 气膜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样变形PFC验证的多缝槽煤岩损伤特性分析
5
作者 叶飞 沈春明 杨小彬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为了分析水力割缝(冲孔)瓦斯高效抽采工艺中多缝槽布置对增透机制的影响,基于岩样单轴压缩数字散斑实验与颗粒流PFC模拟岩样变形的一致性验证,采用PFC模拟单轴加载下3缝槽煤岩试样力学损伤行为,分析缝槽中心连线与水平面夹角θ、缝槽分... 为了分析水力割缝(冲孔)瓦斯高效抽采工艺中多缝槽布置对增透机制的影响,基于岩样单轴压缩数字散斑实验与颗粒流PFC模拟岩样变形的一致性验证,采用PFC模拟单轴加载下3缝槽煤岩试样力学损伤行为,分析缝槽中心连线与水平面夹角θ、缝槽分布水平对试样强度、裂纹发育以及裂纹扩展的影响,探讨缝槽分布方式对煤层增透作用特点,并通过实验室岩样声发射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FC开展岩样变形模拟是可行的,缝槽分布方式会显著影响试样的损伤特性,缝槽间夹角θ呈锐角时,试样更易破坏且裂纹更易萌生发育,缝槽分布水平增加将不利于裂纹发育,夹角0°<θ<90°时,可增大缝槽间影响范围,夹角θ为90°且缝槽面与主应力平行分布时,非常不利于煤层切槽增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割 缝槽增透 缝槽煤岩损伤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对旋式主通风机缝-槽耦合机匣处理扩稳性能研究
6
作者 陈庆光 刘海秀 +1 位作者 王钦昌 林先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1,共7页
以扩稳性能良好的逆角向缝机匣处理为基础,通过在缝的不同轴向位置增设周向槽,得到三种逆角向缝-周向槽耦合机匣处理,并将其应用于FBCDZ-No20型矿用对旋式主通风机。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逆角向缝和三种缝-槽耦合机匣处理对风机扩稳... 以扩稳性能良好的逆角向缝机匣处理为基础,通过在缝的不同轴向位置增设周向槽,得到三种逆角向缝-周向槽耦合机匣处理,并将其应用于FBCDZ-No20型矿用对旋式主通风机。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逆角向缝和三种缝-槽耦合机匣处理对风机扩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逆角向缝机匣处理可有效提高对旋风机的稳定裕度,采用三种逆角向缝-周向槽耦合机匣处理,都可进一步提高风机的稳定裕度,但也会引起峰值效率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当周向槽位于逆角向缝的前端时,扩稳效果最好,但效率损失也最大。随着周向槽向缝的尾端移动,扩稳能力逐渐减弱。实施缝-槽耦合机匣处理后,前级叶片吸力面与压力面之间压差的显著变化使得叶顶泄漏流的驱动力增大,而且由于对前级叶顶通道内气流的抽吸和喷射作用,吹除了叶顶通道内的低速气流,减轻了流动堵塞,增大了叶顶泄漏流的轴向速度,改善了叶顶区域流场,延缓了失速的发生,因而提高了风机的稳定裕度。然而,气流在缝-槽耦合机匣处理内部产生的流动损失,以及由机匣处理产生的射流与叶顶通道内气流之间的掺混所引起的流动损失,都导致风机峰值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旋风机 逆角向 -耦合机匣处理 稳定裕度 扩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缝竖形槽道内的火旋风中心区域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武红梅 周允基 郜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火旋风的本质是一种有燃烧反应的有旋流动,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发生机理,采用大尺寸的(2.0 m×2.0 m×15.0 m)火旋风发生装置进行了实验.该装置为单侧缝、底部有小开口的竖形槽道,并采用大涡模拟技术对底部有3个小开口的情况进行... 火旋风的本质是一种有燃烧反应的有旋流动,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发生机理,采用大尺寸的(2.0 m×2.0 m×15.0 m)火旋风发生装置进行了实验.该装置为单侧缝、底部有小开口的竖形槽道,并采用大涡模拟技术对底部有3个小开口的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还分别对底部无小开口、底部有三侧全打开、有1个和2个小开口的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除在底部三侧全打开时没有火旋风形成,其他情况皆能形成火旋风的结果.在能形成火旋风的情形下,得到了火旋风的中心温度和轴向速度随高度的分布规律,同时发现火旋风的旋转中心偏离几何中心以及火旋风的火焰顶端不连续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缝槽 火旋风 中心温度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缝气吸式小麦精量排种器 被引量:26
8
作者 赵晓顺 于华丽 +3 位作者 张晋国 霍晓静 陈凤艳 赵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1,74,共5页
设计了一种槽缝气吸式小麦排种器。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梯形、U形、V形以及'1'字缝隙式槽缝结构的排种器吸种均匀性,梯形槽缝式排种器的吸种变异系数最小,为7.0%,排种种子破损率小于0.30%,满足小麦精量播种的要求。但是由于在实... 设计了一种槽缝气吸式小麦排种器。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梯形、U形、V形以及'1'字缝隙式槽缝结构的排种器吸种均匀性,梯形槽缝式排种器的吸种变异系数最小,为7.0%,排种种子破损率小于0.30%,满足小麦精量播种的要求。但是由于在实际作业时,风机负压的波动,各缝隙处的气流吸力的差异,致使该排种器的各行排种量一致性没有提高,在不同变速情况下各行排种量的变异系数不大于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排种器 气吸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缝射流对静叶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杜昆 李军 晏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AN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研究了槽缝射流对涡轮静叶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通过对4种湍流模型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标准k-ω湍流模型可以有效模拟静叶前缘端壁的冷却性能,揭示了槽缝宽度、入射段结构和端壁边... 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AN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研究了槽缝射流对涡轮静叶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通过对4种湍流模型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标准k-ω湍流模型可以有效模拟静叶前缘端壁的冷却性能,揭示了槽缝宽度、入射段结构和端壁边界型线对静叶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槽缝射流流量下,减小槽缝宽度能够增大冷却射流的覆盖面积,提高静叶前缘气膜孔排附近区域的冷却效率;过渡相切圆弧的槽缝入射段结构具有最佳的静叶端壁冷却效果。端壁边界型线可改变节距方向上的槽缝冷却射流的流量分配,影响下游端壁的冷却效果,当端壁相对型线幅值为0.75、相位角为30°时,槽缝射流具有最佳的静叶端壁冷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静叶 端壁冷却 射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缝式小麦气吸精密播种机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凤艳 张晋国 陈凤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84,共4页
我国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在大粒穴播作物领域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对于小粒条播作物(如小麦)气吸精量播种机的研究却仍处于实验阶段,机具存在结构复杂、易堵塞和不适宜大田作业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台圆管槽缝式小麦气吸精... 我国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在大粒穴播作物领域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对于小粒条播作物(如小麦)气吸精量播种机的研究却仍处于实验阶段,机具存在结构复杂、易堵塞和不适宜大田作业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台圆管槽缝式小麦气吸精量播种机,该播种机主要由播种机械系统和电控监测系统构成,作业稳定性高,播种均匀性好,实现了小麦的高效精密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小麦 气吸式 精量 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腔体或槽缝的电大尺寸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丁卫平 徐金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5-818,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方法—FEM/PO PTD法 ,应用于分析计算带有腔体或槽缝的电大尺寸复杂目标电磁散射问题 .在该方法中 ,采用基于棱边的有限元法 (edge basedFEM)为低频方法 ,物理光学法 (PO)与物理绕射理论 (PTD)为高频方法 ,通过...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方法—FEM/PO PTD法 ,应用于分析计算带有腔体或槽缝的电大尺寸复杂目标电磁散射问题 .在该方法中 ,采用基于棱边的有限元法 (edge basedFEM)为低频方法 ,物理光学法 (PO)与物理绕射理论 (PTD)为高频方法 ,通过耦合技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 ,本文首先将其应用于三维无穷接地开口腔体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的数据一致性很好 .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几种不同介质填充的三维开口腔体和带有槽缝的三维有限尺寸导体柱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曲线 ,对分析有关工程问题有指导意义 .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混合方法与其它计算同类问题的方法相比 ,能节省计算机存储单元、提高计算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体 电磁散射 物理光学法 物理绕射理论 棱边 有限元法 等效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缩放槽缝孔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戴萍 林枫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35,共5页
基于控制容积法对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进行离散,采用分区域非结构化网格及两层k-ε湍流模型,在吹风比M=0.6~1.5的情况下,对新型缩放槽缝形气膜孔进行了详细的平板气膜冷却数值计算,得到了在喷孔射流下游处及叶高方向上的气... 基于控制容积法对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进行离散,采用分区域非结构化网格及两层k-ε湍流模型,在吹风比M=0.6~1.5的情况下,对新型缩放槽缝形气膜孔进行了详细的平板气膜冷却数值计算,得到了在喷孔射流下游处及叶高方向上的气膜冷却效率,并研究了其孔长与孔径比L/D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高吹风比对缩放槽缝孔沿中心线冷却效率的影响较为复杂;缩放槽缝形气膜孔下游的冷却效率并不随吹风比的变化而单调变化,而是在吹风比为1.0时存在最佳值;在孔口下游较远区域,两个相邻孔之间沿叶高方向的气膜覆盖性较好;缩放槽缝孔的冷却效率随着其孔长与孔径比L/D的增大而增大,当L/D〉8时,增加的幅度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缩放 气膜冷却效率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terCAM的深槽窄缝零件数控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新贵 易根苗 詹欣荣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4,共3页
分析深槽窄缝零件的结构特点,介绍应用M asterCAM X2软件对深槽窄缝零件的数控编程、仿真和加工工艺的规划,并分析了数控编程中加工策略的选择及参数的设置,解决了数控编程中选用小直径刀具的加工工艺难点,取得了良好的加工效果。
关键词 零件 MASTERCAM 工艺规划 数控雕铣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间距对缩放槽缝孔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萍 林枫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1-194,214,共5页
基于有限体积法对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进行离散,采用分区域非结构化网格及两层k-ε湍流模型,在吹风比M为0.4、0.8和1.6的情况下,数值研究了孔间距(P/D=3.0、3.5、4.0)对缩放槽缝孔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对不同孔间距气膜冷却整体效果... 基于有限体积法对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进行离散,采用分区域非结构化网格及两层k-ε湍流模型,在吹风比M为0.4、0.8和1.6的情况下,数值研究了孔间距(P/D=3.0、3.5、4.0)对缩放槽缝孔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对不同孔间距气膜冷却整体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孔间距较小时,在孔口附近及孔间区域发生强烈的气膜干扰,冷却气膜分布比较集中,在孔口下游近处冷却效率较高;随着孔间距的增大,气膜覆盖面积增加,孔口附近的冷却效率低于小孔距,各个孔沿展向的冷却效率也有所降低,在孔下游远处发生的气膜干涉较为明显;在低吹风比时,孔间距较小气膜孔的冷却效果最好,在高吹风比时,孔间距较大气膜孔对壁面的冷却效果与低吹风比相比有大幅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孔间距 缩放 气膜冷却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方向图可重构的槽缝天线的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淼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80-183,共4页
可重构天线作为一种新型天线,与传统天线相比,具有体积小、功能多样、易于实现分集应用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该文在单馈微带天线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带槽缝的方向图可重构的差分驱动微带天线。给出了仿真的回波损耗和辐射... 可重构天线作为一种新型天线,与传统天线相比,具有体积小、功能多样、易于实现分集应用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该文在单馈微带天线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带槽缝的方向图可重构的差分驱动微带天线。给出了仿真的回波损耗和辐射方向图。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双馈点的工作状态,重构了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天线 方向图 差分驱动 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射角度对缩放槽缝孔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萍 林枫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67,314,共6页
基于有限体积法对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进行离散,采用两层k-ε湍流模型,在吹风比M为0.5、1.0、1.5和2.0的情况下,数值研究了入射角度(α=25°、45°和60°)对缩放槽缝孔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对不同入射角度的气膜冷却整... 基于有限体积法对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进行离散,采用两层k-ε湍流模型,在吹风比M为0.5、1.0、1.5和2.0的情况下,数值研究了入射角度(α=25°、45°和60°)对缩放槽缝孔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对不同入射角度的气膜冷却整体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任何吹风比的情况下,α=25°喷射时的冷却效率高于其它喷射角的冷却效率,并且随着吹风比的增大,小角度喷射优于其它喷射角的趋势也越来越大;入射角度为45°和60°的气膜孔沿孔排下游的冷却效率在下降过程中重新升高然后又继续下降,60°喷射角的上升趋势略大于45°角的上升趋势;大角度喷射时,在气膜孔下方生成了强度较强的反向涡旋对,两个旋涡之间的距离较近,冷却气流的附壁性较差,冷却效率较低。小角度喷射时,所生成的反向涡旋对与大角度喷射相比尺度较小、强度较弱,冷气射流对主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小,冷却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入射角度 缩放 气膜冷却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雷达截面的超宽带Koch分形槽缝天线
17
作者 徐海洋 张厚 +1 位作者 殷雄 苏晓勇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153,157,共4页
设计了一种具有低雷达截面的超宽带分形槽缝天线。利用"突出角"为90°的Koch分形对方形槽天线进行3次迭代设计后,-10dB阻抗带宽范围由方形槽缝天线的3.0~13.1GHz变为2.8~13.7GHz。仿真和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在3GHz和8GHz... 设计了一种具有低雷达截面的超宽带分形槽缝天线。利用"突出角"为90°的Koch分形对方形槽天线进行3次迭代设计后,-10dB阻抗带宽范围由方形槽缝天线的3.0~13.1GHz变为2.8~13.7GHz。仿真和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在3GHz和8GHz方向图对称,在整个频段内相对于原天线的增益更稳定,且具有较低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该天线适用于对超宽带天线具有低RCS要求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散射截面 超宽带 分形 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疣槽缝叩甲对细胸金针虫的捕食特性
18
作者 冯立超 孙家伟 +4 位作者 孙艳梅 范文忠 杜碧龙 江世宏 吴东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138,共8页
【目的】研究土壤深度、捕食者(二疣槽缝叩甲幼虫)和植食者(细胸金针虫幼虫)虫口密度变化对捕食量及捕食者死亡的影响。【方法】以前期对土壤内捕食性天敌昆虫资源调查筛选出的叩甲科捕食者和植食者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内人工模拟野外... 【目的】研究土壤深度、捕食者(二疣槽缝叩甲幼虫)和植食者(细胸金针虫幼虫)虫口密度变化对捕食量及捕食者死亡的影响。【方法】以前期对土壤内捕食性天敌昆虫资源调查筛选出的叩甲科捕食者和植食者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内人工模拟野外土壤内捕食者及植食者生存环境,测试虫口密度及土壤深度与捕食者捕食行为的关系,分析对叩甲科捕食者捕食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土壤深度、捕食者和植食者密度3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其交互作用对植食者死亡量综合解释值为59%,而单独和两两交互作用对植食者死亡量综合解释值均为0;对捕食者死亡影响作用值均为0。当其中两种因素存在时,土壤深度变化对植食者死亡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捕食者死亡量变化在相对浅层土壤死亡数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P<0.05);植食者密度变化对自身及捕食者死亡量的影响仅在捕食者密度相对较大时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捕食者密度变化对自身及植食者死亡量变化在相对密度高于1头时显著升高(P<0.05)。【结论】捕食者和植食者密度及土壤深度综合作用对植食者死亡的影响明显高于捕食者。捕食者密度或土壤深度不变时,植食者密度变化对自身死亡量具有绝对解释作用;植食者密度不变时,捕食者是直接控制植食者死亡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叩甲科 二疣叩甲 捕食习性 细胸金针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缝射流旋流比和密度比对涡轮端壁冷却和吸力面泛冷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垲垣 李志刚 +1 位作者 宋立明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101,126,共8页
针对上游槽缝射流对涡轮端壁冷却性能影响的问题,同时考虑到涡轮端壁的气膜孔射流和叶栅通道间隙泄漏流同样对端壁及叶片吸力面存在冷却效果,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 针对上游槽缝射流对涡轮端壁冷却性能影响的问题,同时考虑到涡轮端壁的气膜孔射流和叶栅通道间隙泄漏流同样对端壁及叶片吸力面存在冷却效果,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带预旋上游槽缝射流0.4、0.6、0.8和1.0这4种旋流比和1.0、1.5和2.0这3种密度比对端壁冷却及叶片吸力面泛冷却(二次冷却)性能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密度比较小时,减小旋流比导致端壁冷却效果降低;密度比较大时,端壁冷却效果随旋流比减小先降低后升高,最低值出现在旋流比为0.8。随密度比的增加,冷却射流对端壁的冷却效果不断降低,冷却效率最低值随旋流比的增加向下游移动。随旋流比增大,槽缝射流对叶片吸力面泛冷却覆盖面积逐渐减小,位置向下游及靠近端壁的方向发展,泛冷却效率不断降低。随冷却射流密度比的增加,吸力面泛冷却面积显著减小,且向靠近端壁的方向移动,泛冷却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端壁 射流 泛冷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缝射流对环形叶栅端壁气膜冷却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祝培源 陶志 +2 位作者 姚韵嘉 宋立明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3-70,共8页
为了研究槽缝射流对环形叶栅端壁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槽缝射流的环形叶栅端壁气膜冷却实验平台。在不同质量流量比条件下,利用红外测温技术研究了槽缝结构形式(均匀槽缝、收缩槽缝)对不同射流角下端壁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结... 为了研究槽缝射流对环形叶栅端壁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槽缝射流的环形叶栅端壁气膜冷却实验平台。在不同质量流量比条件下,利用红外测温技术研究了槽缝结构形式(均匀槽缝、收缩槽缝)对不同射流角下端壁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槽缝射流的质量流量比,可增强对叶栅端壁的气膜冷却效果。与原始均匀槽缝相比,收缩槽缝由于提高了槽缝射流出口的动量,能够显著提高不同射流角下的端壁气膜冷却性能,且明显扩展了气膜覆盖范围。与45°射流角相比,90°射流角时由于前缘涡系增强,槽缝射流所产生的端壁气膜冷却效果有所减弱。90°射流角时,采用收缩槽缝所带来的气膜冷却性能提升比45°射流角时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红外测温 气膜冷却 环形叶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