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估研究
1
作者 彭琳 陈烨 《园林》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亟需科学的土地冲突评估方法作为精准介入的技术支撑。构建由制度性冲突、保护利用冲突、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三类构成的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分类和评估框架,采用矩阵分析法、MaxEnt生境模拟法、土地多宜性分析法等方法,以位于重庆主城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运用。识别结果表明,从冲突规模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大,制度性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小;从冲突类型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与保护利用冲突的分布重叠度较高;从冲突强度来看,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冲突大部分位于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从空间规划和冲突治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的规划调控建议,为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的规划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 土地利用冲突 边缘区 土地多宜性分析法 MaxEnt生境模拟法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调查和区系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闫振天 卢明娟 +3 位作者 李廷景 傅樵 付文博 陈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200,共7页
蝴蝶是重要的生态和观赏昆虫,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种类鲜见系统调查和研究。基于2012—2019年的野外系统调查及重庆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馆藏蝴蝶标本,研究共获得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标本569只,通过形态学鉴定,它... 蝴蝶是重要的生态和观赏昆虫,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种类鲜见系统调查和研究。基于2012—2019年的野外系统调查及重庆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馆藏蝴蝶标本,研究共获得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标本569只,通过形态学鉴定,它们隶属于5科79属128种,其中重庆市新记录属2属和新记录种8种,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属5属和新记录种32种。这5科中,蛱蝶科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达到31属49种245只,其余依次为灰蝶科(20属27种118只)、弄蝶科(17属26种44只)、凤蝶科(5属16种65只)和粉蝶科(6属10种97只)。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显示,弄蝶科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达3.920,其余依次为蛱蝶科(3.130)、灰蝶科(2.486)、凤蝶科(1.985)和粉蝶科(1.015)。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蝴蝶的区系成分以东洋区和古北区共有种为主(占63.98%),其次是东洋区种类(占34.12%),世界广布种最少(仅占1.90%)。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以跨西南—华南—华中的三区型分布为主(占27.01%),其次是跨西南—华中—华南—华北的四区型(占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类调查 区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家辉 邓先保 +3 位作者 邓洪平 杨蕊 叶大进 周光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47,共5页
对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保护区有大型真菌51科109属183种,其中子囊菌8科11属16种、担子菌43科98属167种;优势科属明显,含10种以上的科为鹅膏菌科、伞菌科、多孔菌科、牛肝菌科等11科,含4种... 对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保护区有大型真菌51科109属183种,其中子囊菌8科11属16种、担子菌43科98属167种;优势科属明显,含10种以上的科为鹅膏菌科、伞菌科、多孔菌科、牛肝菌科等11科,含4种以上的属为鹅膏菌属等6属;从属的组成上来看,缙云山大型真菌的区系地理成分主要是以世界分布属为主(77.06%),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14.68%)和北温带分布属(8.26%),符合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地区的特点,并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太强 邓洪平 +3 位作者 刘玉芳 郑一凡 崔芯蕊 王云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2,共9页
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缙云山)由于气候温湿,土壤肥沃,同时具有独特的地貌和水文特征,导致其植物繁茂,物种丰富。为探究缙云山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通过采用典型调查法开展野外调查,采用形态学解剖方法鉴别物种。经数据统计后... 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缙云山)由于气候温湿,土壤肥沃,同时具有独特的地貌和水文特征,导致其植物繁茂,物种丰富。为探究缙云山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通过采用典型调查法开展野外调查,采用形态学解剖方法鉴别物种。经数据统计后得知:1)缙云山植物物种丰富,现有植物2408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及引种),包括藻类植物8门28科60属206种,大型真菌19目51科109属183种,苔藓植物55科112属244种,维管束植物204科890属1774种;2)缙云山植物地理分布类型以热带分布为主,并有向温带分布过渡的趋势;3)缙云山植物中包含大量的稀有物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5种(包括引种),中国特有属24属。以上数据说明了缙云山植物具有丰富的物 种多样性,为开展缙云山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物种多样性 地理分布 自然保护区 缙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植物
5
作者 陈锋 熊驰 《耕作与栽培》 2021年第3期48-53,共6页
为完善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资料,采用常规植物调查方法,调查采集维管植物,并于室内进行物种鉴定。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文献查阅基础上,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新发现10个新记录种——茴茴蒜(Ranunculus chinensis)、... 为完善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资料,采用常规植物调查方法,调查采集维管植物,并于室内进行物种鉴定。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文献查阅基础上,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新发现10个新记录种——茴茴蒜(Ranunculus chinensis)、石筋草(Pilea plataniflora)、蔓赤车(Pellionia scabra)、华南楼梯草(Elatostema balansae)、长刺酸模(Rumex trisetifer)、羊蹄(Rumex japonicus)、英德黄芩(Scutellaria yingtakensis)、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一年生风铃草(Campanula dimorphantha)和四川山姜(Alpinia sichua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维管植物 自然保护区 缙云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峰 《山西林业》 2024年第1期46-47,共2页
芦芽山保护区草地面积大,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干扰,草地生态系统正逐步退化。介绍了该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概况,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不同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
关键词 西芦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退化草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祖宁 陈嘉伟 俞群 《福建林业》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通过对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资源的调查,标本的采集与鉴定,表明该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共有93科269属685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84科258属671种。区系分布类型由科属种层级分布,科有9类型6变型,属有13类型9变... 通过对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资源的调查,标本的采集与鉴定,表明该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共有93科269属685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84科258属671种。区系分布类型由科属种层级分布,科有9类型6变型,属有13类型9变型,种有13类型9变型。由区型性质分析,科级别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分布型各占比65.33%与33.33%,属级别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分布型各占比58.06%与38.31%,种级别分布型中泛热带广布分布最多,占比31.62%。且有12种中国特有型分布植物,可见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且带有部分温带性质,符合亚热带气候的特点,且存在着热带性质区系与温带性质区系相互交织的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茫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木本植物 区系地理 植物保护 区系过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底栖生物调查与分析
8
作者 朱晋圮 陈新贵 +2 位作者 张粤 曾燕娜 陈桂枝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69-73,79,共6页
为评估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并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在不同季节对保护区内的1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共记录到底栖生物1038个,隶属于3门6纲17目49科96种。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底栖生物多样... 为评估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并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在不同季节对保护区内的1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共记录到底栖生物1038个,隶属于3门6纲17目49科96种。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底栖生物多样性,其中节肢动物门物种最为丰富,占总种类数的83.33%。此外,评估了生物密度、丰富度指数(d_(M))和Shannon-Wiener指数(H'),以量化生物多样性水平,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多样性 生物密度 丰富度指数 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1994-2014年间的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磊 张彤 +2 位作者 卢训令 王晓辉 谷艳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1-370,共10页
以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1994-2014年间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51-2010年信阳市每5年的平均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年际间的波动较大;1994-2014年的20年间,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 以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1994-2014年间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51-2010年信阳市每5年的平均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年际间的波动较大;1994-2014年的20年间,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从49种增加到60种,增长了22.4%,增加的11种外来入侵植物分别为:菊科4种,豆科2种,苋科、十字花科、大戟科、酢浆草科和雨久花科各1种;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1994-2014年间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共33种(其中新增加的有6种),占2014年外来入侵物种的50.0%以上;从生活型来看,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为陆生植物,占总数的95%以上,其中,一年生植物>一、二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入侵途径来看,有意引进>无意引入>自然扩散;新增的入侵植物以种子作为主要繁殖方式的有9种。因此,对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过程中,要加强对来自美洲的以种子作为主要繁殖方式的陆生草本植物的入侵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生活型 入侵途径 鸡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评估 被引量:14
10
作者 尤建林 韦新良 +2 位作者 李东 黄俊臻 赵明水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5-580,共6页
使用旅行费用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进行评估。针对旅行费用法存在的2个缺点:①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②只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分别引入发展阶段系数之比以及条件价值法中对森林游憩非使用价值的评估,加... 使用旅行费用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进行评估。针对旅行费用法存在的2个缺点:①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②只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分别引入发展阶段系数之比以及条件价值法中对森林游憩非使用价值的评估,加以调整。评估结果表明,旅行费用是影响游客到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玩的最重要因子。2007年,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游憩价值为39727.4万元,人均1805.80元,消费者剩余8599.6万元,人均390.90元,评估结果与当前国内外所做同类研究相近,过程相对较为合理和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游憩 天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游憩价值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林扩张遥感监测 被引量:61
11
作者 丁丽霞 王祖良 +1 位作者 周国模 杜晴洲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7-300,共4页
为解决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扩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该自然保护区在1985年,1991年,2003年3个时期毛竹林的面积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区内毛竹林面积以平... 为解决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扩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该自然保护区在1985年,1991年,2003年3个时期毛竹林的面积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区内毛竹林面积以平均4.47 hm.a-1的增长速度迅速扩张,并有继续快速蔓延的趋势,严重蚕食了周围原始植被(特别是阔叶林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认为毛竹林迅速扩张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极少,毛竹林盖度大(>79%),林下其他植被更新难等。最后提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毛竹林 生物多样性 遥感监测 天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栖息地的生态适宜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文辉 岳晓雷 +1 位作者 高鹏 夏淑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6-903,共8页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子、地形因素、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对不同因素在一年四季的影响权重综合赋值,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黑麂潜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毛竹Phyllosta~hysedulis林和针叶林的不合理分布和800~1000m海拔处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研究区域内黑麂潜在适宜栖息地、次适宜栖息地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2122,3.0222,和2.9922km。,占地比例分别为34.8%,32.7%和32.5%。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生境的保护,需要加强对上坡位人为干扰的控制,同时通过建立生态绿道,强化潜在适宜栖息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次适宜栖息地向适宜栖息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天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麂 栖息地利用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神斌 苏振林 +3 位作者 童萍 刘国跃 刘绪生 戴宗兴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3,共4页
2002年6~9月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80种,其中两栖动物38种,隶属2目9科22属;爬行动物42种,隶属2目11科31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Andrias ... 2002年6~9月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80种,其中两栖动物38种,隶属2目9科22属;爬行动物42种,隶属2目11科31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35种,占湖北省重点保护两栖爬行动物的75%。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两栖、爬行动物有21种(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6种,易危物种11种,依赖保护物种1种,需予关注物种2种)。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昆虫的群落特征及多样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麟 廖为财 魏洪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138-143,F0002,共7页
为武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昆虫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山地草甸害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分别于2013年7—9月、2014年6—9月和2015年5—9月在武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6个典型生境(发射塔西北坡、发射塔东南坡、混生区、避风洼、云... 为武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昆虫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山地草甸害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分别于2013年7—9月、2014年6—9月和2015年5—9月在武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6个典型生境(发射塔西北坡、发射塔东南坡、混生区、避风洼、云海客栈和吊马桩,海拔1 592~1 855m),采用"Z"字形网捕法对山地草甸昆虫种类和数量进行系统调查,并运用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分析不同生境的昆虫群落特征,计算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3年共采集昆虫标本7 895个,隶属于9个目,其中鞘翅目、半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占总标本数的96.19%;4个指数在不同年份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在7月达最高或最低值;混生区(海拔1 657 m)与发射塔东南坡(海拔1 855 m)的相似性系数为0.249 9,处于极不相似水平,其他样地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302 0~0.420 7,均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海拔较高的发射塔东南坡与西北坡由于坡向差异,相似性系数仅为0.305 0,但两者与其他样地间相似性(0.249 9~0.323 0)低于其他4个样地相互间的相似性(0.359 7~0.420 7)。武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昆虫种类丰富,具有明显的时间性规律,其山地草甸昆虫群落的结构相对稳定,与气候、寄主植物的生境类型密切相关,并且还受海拔和坡向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每个生境都具有其独特的物种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草甸 昆虫群落 物种多样性 吉安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棘腹蛙种群初探 被引量:7
15
作者 熊建利 杨道德 +1 位作者 廖庆义 康祖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2-316,共5页
2004年5~10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棘腹蛙种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棘腹蛙种群在一年之内的种群变化呈“∧”形,即从出蛰到繁殖高峰期呈上升趋势;高峰期后由于气温、人类的捕捉、洪水等的影响呈下降... 2004年5~10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棘腹蛙种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棘腹蛙种群在一年之内的种群变化呈“∧”形,即从出蛰到繁殖高峰期呈上升趋势;高峰期后由于气温、人类的捕捉、洪水等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同时分析了种群数与海拔、生境等因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腹蛙 种群 两栖纲 壶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湍蛙种群监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熊建利 杨道德 +1 位作者 廖庆义 康祖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2004年5~11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华南湍蛙种群进行了生态监测,结果发现,华南湍蛙出蛰以后种群开始增加,繁殖期过后种群开始下降.在壶瓶山当气温低于10℃以下时,华南湍蛙就开始进入冬眠期.种群的存活率从... 2004年5~11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华南湍蛙种群进行了生态监测,结果发现,华南湍蛙出蛰以后种群开始增加,繁殖期过后种群开始下降.在壶瓶山当气温低于10℃以下时,华南湍蛙就开始进入冬眠期.种群的存活率从出蛰到再次冬眠期间基本上呈直线下降,在8月之前种群中均有新添加的数量,以后未发现.在整个过程中,雌雄性比一般大于1,在繁殖季节基本接近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湍蛙 种群监测 两栖纲 壶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春元 姜益泉 吴金清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6期521-525,共5页
通过对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系统调查研究,发现该保护区有悬钩子属植物15种和1变种,且资源蕴藏量大。它们在食品、医药及工业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用途,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尤其是其中的山莓Rubuscorchorifol... 通过对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系统调查研究,发现该保护区有悬钩子属植物15种和1变种,且资源蕴藏量大。它们在食品、医药及工业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用途,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尤其是其中的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L.f.、茅莓R.parvifoliusL.等食用、药用具佳,更可作为工业原料用于酿酒和提制栲胶,具有很高的商品开发价值。如能有计划地加以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钩子属 食用植物 药用植物 工业用植物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河南鸡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雄 马正学 +3 位作者 张亚莉 鲍双玲 吴利华 马建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3,共7页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湿地斑块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无脊椎动物7门130类185 033只。节肢...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湿地斑块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无脊椎动物7门130类185 033只。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和线虫动物门(Nemata)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47.50%和26.08%;环节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为常见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4.95%和9.26%;扁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缓步动物门为罕见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25%、0.66%和0.30%。节肢动物门和线虫动物门构成了土壤动物的主体,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16个湿地斑块中,2#样地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最多;7#样地的类群数量最多,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4.496 7)最高;14#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都最少。各样点土壤动物间的相似性指数在0.594 6~1之间,表明16个湿地斑块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为中等不相似到中等相似,这反映了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6个湿地斑块保护状况良好,受外来影响较少;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斑块之间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与人类活动干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统-崆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Ⅳ)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陈志明 邓世福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广翅目 1科 2属 2种、脉翅目 3科 8属 1 0种、长翅目 1科 1属 1种、鳞翅目 (蛾类 ) 2 7科 2 1 3属 2 99种的昆虫名录。
关键词 广翅目 脉翅目 长翅目 鳞翅目 广东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东 昆虫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Ⅲ)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陈志明 邓世福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2期70-76,共7页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鞘翅目昆虫名录 ,计有 34科 1 73属 30 0种 ,其中连州负泥虫LiliocerislianzhouensisLong和黑隆胸牙甲Paracymussp .等
关键词 广东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东 昆虫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