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缙云山森林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被引量:83
1
作者 杨万勤 钟章成 +1 位作者 陶建平 何维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4-128,共5页
By the methods of sampling soil profiles which A,B,and C represent humus horizons,illuvial horizons,and parent materials horizons respectively,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soil enzymes (which include catala... By the methods of sampling soil profiles which A,B,and C represent humus horizons,illuvial horizons,and parent materials horizons respectively,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soil enzymes (which include catalase,invertase,protease,and acid phosphatase) and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three secondary successional plant communitites of forest ecosystem in Mt.Jinyun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degree′s correlations existed between soil enzymic activities and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 (PSDI) which included Shannon-Wiener H′ index and Hill′s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 family \%N A\%,moreover,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depended on the horizon of soils,the type of enzymes,and the life form of plants (i.e.,tree,or shrub or grass).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PSDI and soilenzymic activities decreased by the orders of A→B→C.The mo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SDI was the activity of soil catalase,and in turn,was the activity of soil invertase,On the whole,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enzymic activities and tree layer′s PSDI was the most evident.Tree layer′s PSDI wer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P<0.05) or very significantly (P<0.01)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 and invertase of A and B horizons,and of prot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of A horizons.Grass layer′s PSDI were also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P<0.05)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 and invertase of A horizons.Shrub layer′s PSDI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enzym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植物多样性 相关性 森林生态系统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储量及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力 高祥阳 +6 位作者 齐猛 周侠 杨超 李笑寒 杨圣贺 钱深华 杨永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目的】实地调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的储量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与粗木质残体相关的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球碳汇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缙云山... 【目的】实地调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的储量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与粗木质残体相关的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球碳汇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内已建立的2块0.5 hm^2样地为对象,调查并分析样地CWD的储量、类型组成、分解等级、径级分布格局以及地形对CWD储量的影响。【结果】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为38.42 t·hm^(-2),其中倒木、枯立木、大枯枝和木桩储量分别为27.70,4.91,2.91和2.90 t·hm^(-2),倒木是CWD的主要组成部分; CWD的树种组成与群落优势树种的组成相似,栲占CWD总量的88.44%;从径级分布来看,直径>35 cm的倒木和枯立木是CWD的主体; CWD主要处于分解中后期,中级分解和高级分解CWD的比例分别为63.20%和23.01%;地形对CWD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坡面和山脊CWD储量高于沟谷(P<0.01)。【结论】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较大,处于该类森林系统的前列; CWD主要以处于分解中后期的优势种大径级倒木和枯立木为主,并主要分布在坡面和沟谷。在森林管理中应降低对CWD的人为干扰和去除,维持森林中枯立木、倒木、大枯枝和树桩等组分的自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木质残体 储量 组成 常绿阔叶林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缙云山毛竹林降雨截留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洋毅 王玉杰 +4 位作者 王云琦 刘楠 刘敏 吴云 陈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20,共6页
为了验证修正的Gash模型对缙云山毛竹林林冠截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2009年4—7月的气象和林分特征资料以及实测的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等资料,分析缙云山毛竹林林外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特征,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对... 为了验证修正的Gash模型对缙云山毛竹林林冠截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2009年4—7月的气象和林分特征资料以及实测的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等资料,分析缙云山毛竹林林外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特征,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周降雨累计截留量和单次降雨截留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模型参数对截留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29次降雨,总降雨量为531.1mm,平均降雨强度为2.11mm·h-1,大部分为低雨强、低雨量级、长历时的降雨;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的实测值分别为463.2,6.5和61.4mm,模拟值分别为461.1,6.1和63.9mm,模拟的截留量约高出实测值4.07%,模型计算的周累积截留量和单次降雨截留量与实测值相比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5.02%和7.13%,模拟效果较好,模型适用于缙云山毛竹林;以林冠郁闭度(c)对模拟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降雨强度()、林冠持水能力(S)和林冠平均蒸发速率(),树干茎流系数(Pt)和树干持水能力(St)这2个参数对林冠截留总量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Gash模型 毛竹林 林冠截留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地土壤分形特征对水分入渗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1 位作者 齐实 朱金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3-78,共6页
该文以土壤颗粒组成分维和孔隙组成分维来表征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土壤结构分形特征对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型林地土壤入渗率和入渗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缙云山土壤分形特征表现为:机械组成分维明显大于微团聚体分维和孔隙分维,各层之间... 该文以土壤颗粒组成分维和孔隙组成分维来表征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土壤结构分形特征对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型林地土壤入渗率和入渗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缙云山土壤分形特征表现为:机械组成分维明显大于微团聚体分维和孔隙分维,各层之间孔隙分维变异最大,从表层到底层,孔隙分维呈下降趋势;根据土壤入渗过程曲线将入渗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①初渗阶段(0-5min);②过渡阶段(5-30min);③稳渗阶段(30-180min).在初渗阶段,入渗率主要受A1层土壤结构影响;在过渡阶段,入渗率主要受AB层孔隙组成和B层土壤结构影响;稳渗阶段,C层土壤结构是入渗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入渗过程受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和孔隙组成的综合影响.在入渗整个过程中灌木林地的入渗率远大于其他林地和农耕地.在初渗阶段,农耕地大于其他林地;到稳渗阶段,林地大于农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入渗过程 土壤结构 分形特征 分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群落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勇 顾垚俊 +2 位作者 刘益军 黄建国 杨红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1-1167,共7页
本文以重庆市缙云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的毛竹林、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为供试对象,研究了不同森林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多,混交林次之,针叶林... 本文以重庆市缙云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的毛竹林、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为供试对象,研究了不同森林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多,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少,高低之间分别相差32.3倍(细菌)、19.2倍(放线菌)和19.3倍(真菌)。说明森林植被群落的生产力越高,枯枝落叶量越大,土壤微生物数量越多。在毛竹林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针叶林和混交林,说明毛竹土壤的生态环境相对稳定良好,微生物种群丰富,密度较大,种群优势突出。此外,土壤微生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与土壤有效氮、磷的季节变化基本耦合。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r有机质=0.592**~0.741**,r碱解氮=0.490*~0.581**,n=24);在毛竹林和混交林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r毛竹林=0.461*,r混交林=0.450*,n=24),说明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和氮、磷供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森林植被群落的生产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森林土壤 微生物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降水pH值和化学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魏虹 王建力 李建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4-348,共5页
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998—1999年126个降雨水样的pH值和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降水pH值平均值为5.23,电导率为33.90μS·cm-1,降水的酸化与污染程度低于重庆市市区和我国南方其它酸雨区域。缙... 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998—1999年126个降雨水样的pH值和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降水pH值平均值为5.23,电导率为33.90μS·cm-1,降水的酸化与污染程度低于重庆市市区和我国南方其它酸雨区域。缙云山降水中SO42-占阴离子总量的84.61%,N H4+和C a2+为主要的阳离子。N H4+和C a2+的大量存在极大地中和了酸根离子对雨水的酸化作用,降低了酸雨发生频率,但酸化雨对森林生态系统仍具有潜在的威胁。缙云山降水pH值和各离子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总体表现为冬春季污染程度高于夏秋季,这可能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有关。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存在延迟性,故需要对保护区酸沉降特征进行更仔细和综合的动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酸雨 酸化雨 PH值 离子成分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大气氮湿沉降组成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素琪 王云琦 +5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于雷 唐晓芬 朱锦奇 周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4,共8页
采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集仪,定位收集2012年5—10月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站的湿沉降数据,分析该地区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及沉降的组成、月变化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于NO-3-N和DON(可溶性有机氮),降雨中NH+4-N的质量浓度较高,说... 采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集仪,定位收集2012年5—10月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站的湿沉降数据,分析该地区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及沉降的组成、月变化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于NO-3-N和DON(可溶性有机氮),降雨中NH+4-N的质量浓度较高,说明该地区NH3的排放量较高;2)缙云山地区大气活性氮主要是还原态的NH+4-N,其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3)监测期内湿沉降中NO-3-N、NH+4-N和DO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41±0.304)、(0.821±0.480)和(0.203±0.211)mg/L,3种形态氮的月平均质量浓度排序为NH+4-N>NO-3-N>DON;4)NO-3-N、NH+4-N和DON的最大沉降量均出现在5月,其平均湿沉降量分别为(0.642±0.292)、(1.273±0.739)和(0.329±0.231)kg/hm2,占总氮湿沉降量的比例分别是29.76%、56.27%和13.98%;5)氮质量浓度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均很弱,而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说明该地区氮湿沉降量主要受降雨量的影响,但是降雨量、降雨强度对氮质量浓度的影响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质量浓度 氮湿沉降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4种林地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栋 张洪江 +3 位作者 程金花 曹奇光 程云 王云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26-132,136,共8页
通过对重庆缙云山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4种典型植被类型林下枯落物及其持水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枯落物储量大小为灌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其中半分解层和分解层的总储量大于未分解层储量。缙云山自... 通过对重庆缙云山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4种典型植被类型林下枯落物及其持水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枯落物储量大小为灌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其中半分解层和分解层的总储量大于未分解层储量。缙云山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植被类型下枯落物持水特征曲线具有明显不同,持水能力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在浸泡前2 h内持水量变化极大,2 h以后变化量变小,各层持水量浸泡8 h后均基本达到饱和。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小于半分解层分解层枯落物的持水量,枯落物各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Q=alnt+b关系。4种不同植被类型林下枯落物吸水率大小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阔叶林】楠竹林,枯落物各层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V=ktn关系。在枯落物持水作用较强的前2 h内,其吸水速率最快的为灌木林,达到22.208 m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枯落物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3种时间尺度下产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储小院 王玉杰 +4 位作者 王云琦 成晨 夏一平 吴云 陈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为给三峡库区城市森林水源涵养植被建设提供依据,该文基于2002—2005年的降雨和径流观测数据,研究了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4种时间尺度下的产流特征。结果表明:①2002—2005年降雨年际间分布均匀,变幅较小,降雨年平均相对变率为4.46%,... 为给三峡库区城市森林水源涵养植被建设提供依据,该文基于2002—2005年的降雨和径流观测数据,研究了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4种时间尺度下的产流特征。结果表明:①2002—2005年降雨年际间分布均匀,变幅较小,降雨年平均相对变率为4.46%,变差系数为0.061 8,月平均降雨量类似正态分布。②降雨量、地表径流量与地下径流量都表现出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为干季,4—9月为湿季;4种林地的全年径流量主要产生在湿季,湿季地表径流量约占全年地表径流量的85%以上,地下径流量约占全年地下径流量的75%以上。③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峰值均出现在6月;月平均降雨量与对应的月地表径流量和月地下径流量均表现为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平均年地表径流量依次为:楠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地下径流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灌木林。④在相同的场暴雨条件下,地表径流系数表现为:楠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地下径流系数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灌木林;场暴雨量与地表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之间均表现出线性关系。⑤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在年、月尺度下对降水表现出较好的理水作用,在场暴雨尺度下表现出较好的调洪功能;楠竹林在3种时间尺度下理水调洪功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典型林分 时间尺度 产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拟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云 陈宗伟 +1 位作者 张洪江 孙艳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3,共4页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土壤水分运动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为了快速简便而且准确地获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作者以重庆缙云山4种不同类型植被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不同基质势下,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基本物理特性之间的相关性,从Broo...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土壤水分运动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为了快速简便而且准确地获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作者以重庆缙云山4种不同类型植被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不同基质势下,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基本物理特性之间的相关性,从Brooks-Corey模型出发,推算不同植被类型林地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其相应的土水势,确定该地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通过与实测值的对比得出模型可用的结论,为该地区土壤水分运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林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种子大小变异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红 马益新 王海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6-161,共6页
Seed sizes of 74 woody species, including 40 trees and 34 shrubs, of middl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Mt. Jinyu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likely mechanism of seed size variation was analysized. The... Seed sizes of 74 woody species, including 40 trees and 34 shrubs, of middl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Mt. Jinyu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likely mechanism of seed size variation was analys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considerable variance in the seed length and great variance in the seed weight among the 74 species. The maximum seed length was 100 times 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The lengths of most seeds were in a range of 0.1~1 cm, accounted for 71.62% of the total species. The maximum seed weight was 10 000 times 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A 39.41% of species had their 1 000 seed weights in a range of 10~100 g. 2)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e seed sizes were influenced by their habitats. The longest seeds were born in canopy layer, the middle in forest edge & understorey and the shortest in dankness habitat. Additionally, the seed sizes were also influenced by growth forms of species. The seed sizes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growth forms sequence of large tree, middle tree, small tree, large shrub and small shrub. Moreover, the phylogenetic backgrounds of species had little influences on the seed sizes. Littl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seed sizes and their orders, families, taxonimical groups with the different weight ratio of endosperm and different fruit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大小 常绿阔叶林 缙云山 植物系统 生长型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林地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4,256,共3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入渗特性研究表明。4种典型林分林地土壤的快速度贮水量(即非毛管暂时滞留水)是农地的1.3~2倍,灌木林非毛管贮水量最大(171.27mm)。4...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入渗特性研究表明。4种典型林分林地土壤的快速度贮水量(即非毛管暂时滞留水)是农地的1.3~2倍,灌木林非毛管贮水量最大(171.27mm)。4种典型林分林地土壤稳渗率的顺序为:灌木林(10.169mm/min)〉楠竹林(0.927mm/min)〉混交林(0.743mm/min)〉阏叶林(0.551mm/min)〉农地(0.253mm/min)。对于林地土壤,Philip入渗公式比Horton公式拟合效果更好。而对于农地土壤,采用Horton公式模拟效果更好,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运用入渗模型模拟要优于直接幂函数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林地土壤 土壤贮水量 土壤入渗 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的抗剪强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齐娜 王玉杰 +3 位作者 张心平 成晨 杨晓梅 储小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38-3240,共3页
采用三轴压缩试验方法研究重庆缙云山5种林地类型土壤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特性,探讨影响土壤抗剪强度的指标和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非饱和条件下,各林地土壤的抗剪强度τf与法向正压力σ的关系符合库仑定律。缙云山各林地土壤抗剪强度... 采用三轴压缩试验方法研究重庆缙云山5种林地类型土壤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特性,探讨影响土壤抗剪强度的指标和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非饱和条件下,各林地土壤的抗剪强度τf与法向正压力σ的关系符合库仑定律。缙云山各林地土壤抗剪强度包线呈斜直线;同一林地类型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大小主要与其黏聚力相关;不同林地类型同一层次土壤抗剪强度大小受含水率、土壤结构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压缩实验 土壤抗剪强度 非饱和土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杨 王百田 +2 位作者 饶良懿 王玉杰 赵铭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660-166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林地与涵养水源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重庆缙云山中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4种林分的土壤饱和蓄水量顺序为灌木林(266.48 mm)>...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林地与涵养水源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重庆缙云山中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4种林分的土壤饱和蓄水量顺序为灌木林(266.48 mm)>针阔混交林(190.40 mm)>常绿阔叶林(186.80 mm)>楠竹林(174.80 mm);枯落物最大持水量顺序为灌木林(8.06 mm)>针阔混交林(4.71 mm)>常绿阔叶林(4.32 mm)>楠竹林(3.34 mm);各种林分的林冠截留率顺序为针阔混交林(16.15%)>常绿阔叶林(14.70%)>楠竹林(12.64%)。[结论]该研究对合理经营森林资源、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缙云山 林冠截留 枯落物持水 土壤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4种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宋吉红 张洪江 姜广翔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26-33,共8页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林地及农地(对照)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其林地(农地)表层土壤容重的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农地>灌木林;土...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林地及农地(对照)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其林地(农地)表层土壤容重的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农地>灌木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顺序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林>农地。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有效水分涵蓄量要明显大于其他的森林类型,其蓄水量是竹林的1.4倍,是农地的2.14倍。4种森林类型林地及农地土壤的水分下渗性能,其层间稳渗率以腐殖质层>淀积层>母岩层;在土壤层,以竹林和农地的水分初渗为高。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水分渗透性能极强,其初渗值达到了10.169 mm/min。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来看,灌木林涵养水源和理水调洪的功能要远大于其他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要优于常绿阔叶林,而竹林最差。然而,对于遭遇短历时较高强度的降雨而言,竹林的理水调洪作用可能略好于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类型 土壤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楠竹林地不同时间尺度降雨量再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香云 王玉杰 朱金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楠竹林是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典型植被类型,通过对楠竹林地设置的径流小区2002-2007年水文观测资料研究,定性和定量揭示了该植被类型降雨-径流过程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得出降雨过程中,林冠截留、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土壤、枯落物等... 楠竹林是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典型植被类型,通过对楠竹林地设置的径流小区2002-2007年水文观测资料研究,定性和定量揭示了该植被类型降雨-径流过程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得出降雨过程中,林冠截留、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土壤、枯落物等影响因子对降雨量的分配情况。研究证明,(1)2002-2007年,楠竹林的降雨的年际分布比较稳定;降雨量比较集中出现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2%,峰值出现在7月。(2)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降雨保持密切的响应关系,在对降雨量的分配中,地表径流占30.7%,地下径流占15.2%。(3)楠竹林地的土壤最大分配降雨量为19 mm,枯落物最大分配降雨量为4.6 mm,林冠截留分配降雨量13.2%。本研究旨在为长江流域森林生态水文研究中树种选择、植被建设提供参考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竹林 降雨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香云 王玉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1期36-41,共6页
应用在重庆缙云山典型植被类型楠竹林地设置的径流观测小区所收集的2002~2007年降雨及径流的观测资料,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揭示了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采用分形维数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影响因子的范围以及影... 应用在重庆缙云山典型植被类型楠竹林地设置的径流观测小区所收集的2002~2007年降雨及径流的观测资料,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揭示了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采用分形维数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影响因子的范围以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发现,(1)2002~2007年,缙云山楠竹林地区降雨的年际分布比较稳定;其降雨量较集中出现于4~9月,此期占全年降雨量的72%,而降雨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2)缙云山楠竹林地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降雨保持密切的响应关系,对降雨量的分配为,地表径流占30.7%,地下径流占15.2%。(3)缙云山楠竹林地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因子为6个。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林分的高度、生物多样性组成、降雨(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厚度)、林冠截留量、土壤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楠竹林地 降雨径流 过程特征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不同类型植被坡面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进怀 孙艳红 张洪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129,共4页
研究了位于重庆市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对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最大蓄水量变动范围为186.40~245.47 mm,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变动范围为78.13~174.37 mm(2)在中、低吸力段(〈15×102kPa)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吸力... 研究了位于重庆市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对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最大蓄水量变动范围为186.40~245.47 mm,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变动范围为78.13~174.37 mm(2)在中、低吸力段(〈15×102kPa)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吸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3)当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土壤水吸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林地(楠竹林地。灌木林土壤持水性能最好,针阔混交林次之,常绿阔叶林较好,楠竹林最差。植被类型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等过程对土壤的蓄水和持水性能产生作用。(4)探讨土壤水分特性,对于研究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的动态、土壤水分与作物吸水之间关系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持水性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发展“农家乐”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缙云山景区农家乐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文菊 杨晓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361-6362,共2页
在我国,许多著名风景区都处于乡村的包围中,在这些地方发展农家乐之类的农业旅游娱乐设施,条件成熟,方便易行。在结合重庆市缙云山风景区农家乐考察时发现普遍具有规模小、设施简陋;经营模式雷同,竞争手段单一;管理体制不畅;缺乏统一规... 在我国,许多著名风景区都处于乡村的包围中,在这些地方发展农家乐之类的农业旅游娱乐设施,条件成熟,方便易行。在结合重庆市缙云山风景区农家乐考察时发现普遍具有规模小、设施简陋;经营模式雷同,竞争手段单一;管理体制不畅;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混乱;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进而提出发展风景名胜区农家乐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农家乐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典型林分降雨径流水质研究及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小梅 王玉杰 +4 位作者 刘楠 储小院 齐娜 陈林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924-13927,共4页
运用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灰色关联法和BP神经元法对缙云山2007~2009年的典型降雨径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并比较了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结果发现,缙云山地表径流水质基本上都达到了Ⅱ类标准,而壤中流基本都达到了Ⅰ类水标准,达到源头... 运用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灰色关联法和BP神经元法对缙云山2007~2009年的典型降雨径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并比较了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结果发现,缙云山地表径流水质基本上都达到了Ⅱ类标准,而壤中流基本都达到了Ⅰ类水标准,达到源头水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多年观测资料、缙云山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以及实地调查资料,利用ERDAS和ARCGIS建立森林类型及面积数据库,建立预测模型,对典型降雨条件下径流输出的水质和污染物总量进行了预测。预测典型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水质为Ⅱ级,而壤中流水质达到了Ⅰ级,说明缙云山典型降雨条件下输出水质良好。利用预测模型,预测当降雨量为20mm时,输出污染物总量分别为总磷6013.10kg,铜2294.75kg,锌2177.11kg,氟6604.46kg,铅511.28kg,铬(六价)45.89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水质评价 水质预测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