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元胞自动机机理的针织电脑编织系统 被引量:4
1
作者 丁永生 邵世煌 万庆萱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6-11,共6页
针对针织电脑横机的编织原理,提出一维元胞自动机、二维元胞自动机用于针织横机编织系统的机理,给出一些元胞自动机初值和演化规则生成的新方法,并根据图案颜色的需要生成多彩色的图案,最后将上述结果应用于针织横机编织系统.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编织系统 演化规则 针织机 横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脑横机的结构与编织系统的编制(续一)
2
作者 宋广礼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8-52,共5页
c.施托尔公司 CMS 系列横机施托尔(STOLL)公司的 CMS 系列电脑横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针织横机。其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其计算机控制系统上,还体现在其三角系统上。该系列横机由于采用了多个 CPU 控制,其中有一个专门的 CPU控制选针机构。
关键词 电脑横机 结构 编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herCAT多轴伺服系统的编织机控制系统 被引量:3
3
作者 谢万宇 孟婥 +1 位作者 卜剑秋 姚灵灵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8-424,共7页
针对截面变化的圆柱型编织物的参数控制,将EtherCAT(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通信技术引入编织机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EtherCAT多轴伺服系统的编织机控制系统,并阐述了其组成及原理,构建了以触摸屏为主站以及倍福功... 针对截面变化的圆柱型编织物的参数控制,将EtherCAT(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通信技术引入编织机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EtherCAT多轴伺服系统的编织机控制系统,并阐述了其组成及原理,构建了以触摸屏为主站以及倍福功能模块为从站的网络结构。设计了控制算法以控制多电机协同,从而控制编织参数。采用两个芯模进行编织试验并采集编织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编织参数控制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机控制系统 多轴伺服系统 ETHERCAT 多轴协同(伺服运动控制 编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脑横机双系统编织优势及其存在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新泉 董瑞兰 +1 位作者 丁慧 乔建成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78,共4页
针对电脑横机双系统编织针织物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2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分析双系统编织的工作机制和特点的基础上,得出双系统编织针织物的优势包括:生产效率高、改善织物歪斜、避免织物边缘破损、规避因纱线粗细不匀造成衣坯薄厚裆;双系... 针对电脑横机双系统编织针织物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2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分析双系统编织的工作机制和特点的基础上,得出双系统编织针织物的优势包括:生产效率高、改善织物歪斜、避免织物边缘破损、规避因纱线粗细不匀造成衣坯薄厚裆;双系统编织存在的问题包括:纱线浪费严重、下机织物疵点增加、打纱设备及人员增加、设备调试频繁、对导纱器数量及卷速的要求高、织物组织受到限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双系统编织针织物存在着诸多的利与弊,生产管理人员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参考成本核算,最终决定大货生产是否选用双系统编织。文章可为电脑横机针织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和设备调试人员提供技术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横机 系统编织 编织优势 生产问题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向经编机性能提升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加洋 赵红霞 +1 位作者 黄欢 曹清林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22,共3页
分析国内外多轴向经编机的发展现状和设计要点,介绍多轴向经编机的结构组成,分析制约其转速进一步提升的因素,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进一步利用Solidworks软件分析槽针机构、针芯机构及针床摆动机构的运动学性能。经试机验证,确认提出的... 分析国内外多轴向经编机的发展现状和设计要点,介绍多轴向经编机的结构组成,分析制约其转速进一步提升的因素,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进一步利用Solidworks软件分析槽针机构、针芯机构及针床摆动机构的运动学性能。经试机验证,确认提出的性能提升方案可行,为多轴向经编设备的性能提升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向经编机 编织系统 连杆机构 性能提升 运动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PR reduction in mobile WiMAX:A new ZCMT precoded random interleaved OFDMA system 被引量:1
6
作者 I.Baig V.Jeot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988-993,共6页
Mobile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air interface adopt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 as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 for its uplink(UL) and downlink(DL) to improve the m... Mobile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air interface adopt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 as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 for its uplink(UL) and downlink(DL) to improve the multipath performance.All OFDMA based networks,like mobile WiMAX,experience the problem of high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The high PAPR increases the complexity of analog-to-digital(A/D) and digital-to-analog(D/A) convertors,and also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RF high-power-amplifier(HPA).In this work,a new zadoff-chu matrix transform(ZCMT) precoding based random interleav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 system was proposed for PAPR reduction in mobile WiMAX system.The system is based on precoding the constellation symbols with the ZCMT precoder before subcarrier mapping.The PAPR of proposed system is analyzed with the root-raised-cosine(RRC) pulse shaping to keep out of band radiation low and meet the transmission spectrum mask requirement.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has better PAPR gain than the hadamard transform(WHT) precoded random interleaved OFDMA systems and the conventional random interleaved OFDMA systems.Symbol-error-rate(SER)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also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random interleaved OFDMA systems and the random interleaved OFDMA systems with WHT.The good improvement in PAPR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cost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transmi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zadoff-chu matrix transform mobileWiMAX root-raised-cosine pulse sha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