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
1
作者 李海军 赵颖 +1 位作者 黄岩 田卫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5,共10页
为有效掌握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的追踪运行表现,本文提出一种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控制原理,提出考虑通信和控制延迟的列车安全防护间距计算方法,以列车运行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结合虚拟编组列车运... 为有效掌握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的追踪运行表现,本文提出一种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控制原理,提出考虑通信和控制延迟的列车安全防护间距计算方法,以列车运行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结合虚拟编组列车运行状态转换过程,构建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仿真模型。以济南地铁3号线为例,从不同编组模式、编队结构和延迟时间等角度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辆列车构成的列车群中,虚拟编组列车的平均列车间距仅为固定编组列车的21.93%;在4辆列车构成的列车群中,固定编队列车群的平均编队长度和运行速度差分别是混合编队的1.26倍和1.94倍,是虚拟编队的1.45倍和4.17倍,且虚拟编队列车群的到站时间偏差也仅为固定编队和混合编队列车群的46.29%和74.56%;因此虚拟编组列车群能有效缩短列车运行间距,提高运行速度追踪精度,降低列车到站时间偏差。此外,当虚拟编组列车的控制延迟和通讯延迟时间分别是0.5 s时,因其带来的列车间距偏差最大值可达到10.83 m和0.83 m,控制延迟对列车群追踪运行的负面影响大于通讯延迟。研究结果能够为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运行决策和运行方案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列车运行仿真模型 数值仿真 虚拟编组列车 安全防护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虚拟编组列车间隔防护距离计算的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九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8-262,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虚拟编组列车运行符合绿色节能和绿智融合发展工程的建设要求。为了解决虚拟编组列车运行追踪间隔控制难题,应确定影响虚拟编组间隔距离控制的主要因素。[方法]针对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以虚拟编组列车间隔防护...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虚拟编组列车运行符合绿色节能和绿智融合发展工程的建设要求。为了解决虚拟编组列车运行追踪间隔控制难题,应确定影响虚拟编组间隔距离控制的主要因素。[方法]针对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以虚拟编组列车间隔防护原理及信号系统方案为基础,建立虚拟编组列车追踪相对速度防护模型,通过计算参数分析间隔距离控制的影响因素,并总结虚拟编组的技术特点和工程应用优势。[结果及结论]虚拟编组的前后列车追踪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追踪列车的控制设备动作反应时间和列车运行速度,虚拟编组列车具备追踪间距短、列车运行效率高、运输组织灵活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虚拟编组列车 间隔防护距离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势能转换的虚拟编组列车动态最小安全间隔 被引量:5
3
作者 常鸣 崔科 +1 位作者 王维旸 汪小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根据安全制动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能量转换的虚拟编组列车安全防护方法。将实际项目数据作为前车的运行曲线,仿真计算了后车根据能量转换防护方法所能达到的最小安全间隔,并讨论了制动响应时间和制动能力对安全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后... 根据安全制动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能量转换的虚拟编组列车安全防护方法。将实际项目数据作为前车的运行曲线,仿真计算了后车根据能量转换防护方法所能达到的最小安全间隔,并讨论了制动响应时间和制动能力对安全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后车的紧急制动率差异是决定安全间隔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虚拟编组列车 自动列车控制 列车自动保护(ATP) 安全制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编组列车重联功能设计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成鹏 曹海峰 +2 位作者 傅振亮 曹春伟 郝明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6-330,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非高峰期目前采取加大行车间隔方式来应对,但这种方式普遍存在上座率不足、能耗浪费较大等问题。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需对灵活编组列车重联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编组列...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非高峰期目前采取加大行车间隔方式来应对,但这种方式普遍存在上座率不足、能耗浪费较大等问题。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需对灵活编组列车重联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编组列车的发展现状,参照高速铁路动车组的部分理念,从车钩重联、车辆硬线电路重联、TCMS(列车控制及监控系统)重联及列车信号接口需求等方面阐述了灵活编组列车重联的主要设计内容,并从车辆重联形式试验和车辆重联例行试验两个维度介绍了灵活编组列车的主要验证内容。[结果及结论]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根据高峰和非高峰客流需求制定的3辆编组或“3+3”辆编组列车运营方案,可在3 min内实现列车联挂或解编。由此可见,该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灵活编组列车 重联功能设计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延防护的编组列车安全包络管理方法
5
作者 耿鹏 赵鹏 聂宇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灵活编组列车中的主控车、被控车与ZC(区域控制器)通信延时存在异步性,不同列车的安全包络可能出现重叠、错位、不连续等情况。为了提高ZC对灵活编组列车安全包络管理的精度,需研究不同列车的消息延时差异,在时延防护的前提下对... [目的]灵活编组列车中的主控车、被控车与ZC(区域控制器)通信延时存在异步性,不同列车的安全包络可能出现重叠、错位、不连续等情况。为了提高ZC对灵活编组列车安全包络管理的精度,需研究不同列车的消息延时差异,在时延防护的前提下对编组列车的安全包络进行动态管理。[方法]对编组列车的位置关系进行场景分析;介绍了典型编组列车安全包络处理方案;提出改进编组列车安全包络处理方案,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ZC与VOBC(车载控制器)通过交互延时计算参数计算消息延时,ZC通过比较主控车和被控车的延时状态,动态计算编组列车安全包络。由于ZC不单独依靠主控车扩展包络,当主控车位置无法确定时,可使用当前被控车位置进行计算处理,避免了采用历史信息导致位置报告无法及时更新的情况,解决了主控车通信质量较差时安全包络精度低的问题,提升了ZC控制列车的管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灵活编组列车 安全包络 时延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虚拟编组列车协同控制
6
作者 魏文景 肖宝弟 +2 位作者 岳丽丽 李茂青 林俊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80,共6页
[目的]为了提高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使列车在区间内形成稳定的虚拟编组列车,减少整个编组过程中的通信压力,有必要对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虚拟编组列车协同控制进行研究。[方法]介绍了虚拟编组列车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虚... [目的]为了提高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使列车在区间内形成稳定的虚拟编组列车,减少整个编组过程中的通信压力,有必要对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虚拟编组列车协同控制进行研究。[方法]介绍了虚拟编组列车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虚拟编组列车协同控制方法。通过分析虚拟编组列车的基本概念,建立区间内存在扰动的虚拟编组列车动力学模型,并基于事件触发思想,根据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误差,设置事件触发条件,并设计了跟随列车的分布式控制器。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该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通过MATLAB仿真软件验证该算法应用于虚拟编组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所设计的事件触发函数能够使虚拟编组系统渐进稳定,且该系统已避免了Zeno行为。跟随列车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在4 s内就与领航列车的速度保持了一致,在减少通信压力的同时,整个虚拟编组列车队形内部也能保持稳定的追踪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虚拟编组 事件触发机制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CS制式下短编组列车自动折返快速停车方案研究
7
作者 符萌 林强 +1 位作者 杨俐 韩永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9-84,88,共7页
目前我国的动车组有4节编组、8节编组、16节编组等多种编组形式。在短编组列车进入折返线进行站后自动折返作业时,为缩短列车折返时间,应使短编组列车尽快停车,且车尾应尽量靠近折返信号机。基于CTCS(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制式,从轨旁... 目前我国的动车组有4节编组、8节编组、16节编组等多种编组形式。在短编组列车进入折返线进行站后自动折返作业时,为缩短列车折返时间,应使短编组列车尽快停车,且车尾应尽量靠近折返信号机。基于CTCS(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制式,从轨旁信号设备的布置、信号系统的配套修改等方面,对原设计方案提出了6个优化方案,并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推荐采用在折返线中间加分隔信号机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编组列车 列车自动折返 快速停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质量梁列式的混合编组列车-多跨双线简支梁桥垂向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文颖 陶蕤 +1 位作者 何旭辉 周智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现有车桥振动分析需逐步判断轮对与桥梁单元接触状态,增加了多线混合编组列车与多跨桥梁耦合关系建模的复杂性。基于轮对与桥梁密贴模型,通过引入窗函数,建立轮对与桥梁状态变量的显式关系,推导了移动质量梁动力特性矩阵;将车辆一系簧... 现有车桥振动分析需逐步判断轮对与桥梁单元接触状态,增加了多线混合编组列车与多跨桥梁耦合关系建模的复杂性。基于轮对与桥梁密贴模型,通过引入窗函数,建立轮对与桥梁状态变量的显式关系,推导了移动质量梁动力特性矩阵;将车辆一系簧上部分视为独立多刚体系统,建立了混合编组列车-多跨双线简支梁桥垂向耦合振动分析通用模型。基于Newmark-β法关于状态变量的递推公式,提出了车桥系统方程求解的降阶算法,确保计算规模为最小。开展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计算了高速列车-三跨双线简支箱梁桥垂向耦合振动响应,结果表明:车体垂向位移较其他响应在双、单线加载时满足恒定峰值比;桥梁各跨跨中响应最大值在单线行车时基本不变;与单线加载相比,双线对称加载桥跨跨中最大垂向位移近似放大2倍,不对称加载桥跨跨中最大垂向加速度出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 混合编组列车 多跨双线简支梁 移动质量梁 降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不同编组列车的地铁站台门系统改造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139,158,共5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线路改造实施预留编组车辆运营的趋势愈发明显,同时部分线路存在不同编组车辆混跑的工况,需解决与之匹配的站台门系统改造问题。依托成都地铁5号线车辆编组由6A改为8A的工程应用,通过对站台门系统布置方案...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线路改造实施预留编组车辆运营的趋势愈发明显,同时部分线路存在不同编组车辆混跑的工况,需解决与之匹配的站台门系统改造问题。依托成都地铁5号线车辆编组由6A改为8A的工程应用,通过对站台门系统布置方案、控制系统配置进行研究,从相关土建布局、信号机低压配电系统接口、工程实施、过渡期混跑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改造过程中的风险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最终总结出站台门系统的改造要点及适应不同编组列车混跑的运营模式,提出一套空间布置与系统协同的站台门设计解决方案,为其他类似轨道交通线路改扩建工程乃至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站台门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站台门系统 不同编组列车 6A改8A 列车混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碰撞速度下的编组列车耐撞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鹏飞 王晋乐 朱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2,共5页
为了验证车辆在碰撞临界速度下的耐撞性,基于EN 15227-2008标准,对某编组列车进行碰撞仿真分析。碰撞速度设置为临界速度42 km/h,分为固定编组和重联编组2个工况。模型中考虑了钩缓装置和吸能装置的力学特性,通过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速... 为了验证车辆在碰撞临界速度下的耐撞性,基于EN 15227-2008标准,对某编组列车进行碰撞仿真分析。碰撞速度设置为临界速度42 km/h,分为固定编组和重联编组2个工况。模型中考虑了钩缓装置和吸能装置的力学特性,通过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车体变形、能量变化等指标分析来验证车辆的耐撞性,并对2种编组形式的碰撞响应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研究的结果表明:列车的2种编组方式耐撞性能均可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在车辆端部(包括一位端和二位端)安装防爬吸能装置可有效防止列车爬车并提高碰撞临界安全速度;重联编组的耐撞性能更加优良,但其碰撞损失经济成本较高,可以进一步改进重联处吸能装置的配置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研究成果为车辆编组形式在整车耐撞性设计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组列车 临界碰撞速度 车钩 耐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行大编组列车的地铁多线换乘车站消防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陇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6-110,116,共6页
随着城市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线网也随之不断加密,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多线换乘车站。该类车站规模大、关系复杂、周围环境限制条件多,往往带来如共用站厅面积超过规范限制要求等消防设计问题。结合A型车辆8节编组的成都地铁锦城大... 随着城市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线网也随之不断加密,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多线换乘车站。该类车站规模大、关系复杂、周围环境限制条件多,往往带来如共用站厅面积超过规范限制要求等消防设计问题。结合A型车辆8节编组的成都地铁锦城大道三线换乘站消防设计实例,对大编组、大客流多线地铁换乘车站遇到的消防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及总结,通过剖析相关设计难点,得出一套地铁大编组多线换乘车站的消防设计方案。相关设计结论和经验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多线换乘站 消防设计 编组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4/8辆不同编组列车混合运行的信号方案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道敏 李晓刚 +1 位作者 吕文龙 杨艳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2-156,共5页
针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不同编组列车混合运行的需求,从列车编组调整后的运营需求、列车编组变化对信号专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正线及段场内不同编组列车的停车方案和洗车方案、信号系统与相关系统之间接口内容的变化,以及不同... 针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不同编组列车混合运行的需求,从列车编组调整后的运营需求、列车编组变化对信号专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正线及段场内不同编组列车的停车方案和洗车方案、信号系统与相关系统之间接口内容的变化,以及不同编组列车对应的信号系统采用的列车控制策略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 信号系统 列车编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编组列车车载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海源 刘全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2-689,共8页
列车车载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列车车载监控系统一般由摄像机、硬盘录像机、交换机和触摸屏监视器等设备组成,承担实时监控列车环境、存储视频录像等重要责任.列车车载监控系统软件运行在触摸屏监视器... 列车车载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列车车载监控系统一般由摄像机、硬盘录像机、交换机和触摸屏监视器等设备组成,承担实时监控列车环境、存储视频录像等重要责任.列车车载监控系统软件运行在触摸屏监视器中,是整个车载监控系统的核心控制软件.动态编组处理功能是列车车载监控系统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功能在列车动态编组运行时,保证列车车载监控系统正常工作.所论述的动态编组列车车载监控系统软件目前已经在某地铁项目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车载监控系统 列车动态编组 实时监控 视频回放 车载设备状态上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联挂与摘挂时距参数研究
14
作者 肖李蔚宁 柏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48,156,共8页
[目的]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压力,列车虚拟编组技术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效率、缓解线路运输能力紧张、适应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应对其具体时距参数进行研究。[方法]基于传统安全制动模型,建立了城... [目的]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压力,列车虚拟编组技术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效率、缓解线路运输能力紧张、适应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应对其具体时距参数进行研究。[方法]基于传统安全制动模型,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虚拟联挂编队列车安全制动模型,推算出理想条件下联挂编队单元列车间最小安全距离。在此基础上,结合仿真计算,得到了节时操纵模式下列车联挂和摘挂时间、区域长度等时距参数。同时,选取建立车车通信需求时间、区间限速这2个参数,对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及结论]在相同行车速度下,虚拟联挂编队单元列车间最小安全距离远小于传统追踪模式下的列车间最小安全距离,且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二者之间的差距会增大。当行车速度在60 km/h时,列车间最小安全距离相比传统追踪模式缩短约75.7%;建立车车通信需求时间对列车联挂影响较大,在30~60 s的车车通信需求时间范围内,列车联挂时间及区域长度的增幅分别达103.4%和100.4%;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设置较高的区间最大允许速度,这样更有利于列车应用最优行车曲线运行,缩短列车联挂时间及区域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虚拟编组 列车联挂 列车摘挂 时距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列车编组与运行对双线桥动力响应的影响
15
作者 肖烨 罗小勇 +1 位作者 范亚坤 罗亦泳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0,46,共8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重载列车编组与运行对双线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朔黄重载铁路线上一座32 m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T梁为研究对象,建立重载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研究重载列车通过双线桥梁... 研究目的:为研究重载列车编组与运行对双线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朔黄重载铁路线上一座32 m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T梁为研究对象,建立重载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研究重载列车通过双线桥梁时的动力响应,分析重载列车不同编组方式、重载列车双线对开运行等因素对双线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动力响应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重载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高;(2)重车编组对桥梁的位移响应和动应变影响最大,对加速度的影响最小;空车编组对桥梁的加速度响应最大;空重混编次之,其中重车在前空车在后的混合编组对空车的位移响应影响较大,可能引起空车脱轨;(3)重车空车双线对开运行下桥梁的动力响应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增加,与重车单线运行下桥梁的动力响应规律相似;在相同车速下,双线对开运行下桥梁的跨中竖向动力响应峰值均比重车单线运行下略大,而横向动力响应峰值比重车单线运行下小;(4)当重车与空车入桥距离差值为车体长度的整数倍时,桥梁的动力响应峰值与重车空车同时上桥时基本相等;当入桥距离差值为车体长度一半的整数倍时,桥梁的动力响应峰值有所降低;(5)本研究成果可为新建重载铁路双线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编组 双线桥梁 有限元模型 现场试验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的车流径路与列车编组计划综合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舒文 汤银英 胡广红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8-99,共12页
考虑铁路实际货运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对车流径路与列车编组计划综合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在碳税政策下,以车流集结成本、改编成本、运输成本及碳排放成本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点线能力限制、车流走行“树形结构”、区分上、下行调车... 考虑铁路实际货运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对车流径路与列车编组计划综合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在碳税政策下,以车流集结成本、改编成本、运输成本及碳排放成本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点线能力限制、车流走行“树形结构”、区分上、下行调车场的调车线数量限制等约束,建立车流径路与列车编组计划综合优化模型,并设计基于2阶段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应用于模型的求解。最后,结合我国区域路网数据,对改进前、后算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遗传算法(GA)、模拟退火算法(SA),采用改进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ISA-GA)使得算例的总成本降低了0.61%,0.25%,同时选择最短路径的OD数量增加了4.81%,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车流径路 列车编组计划 碳排放 改进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媛媛 彭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8-292,297,共6页
[目的]实现列车编组的灵活调整,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节能的重要措施和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运能的精准投放,降低运营能耗和成本,需对双碳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技术开展研究。[方法]对不同预测年限客流、周内客流、全日不同... [目的]实现列车编组的灵活调整,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节能的重要措施和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运能的精准投放,降低运营能耗和成本,需对双碳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技术开展研究。[方法]对不同预测年限客流、周内客流、全日不同时段客流、高峰时段全线各区段客流等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以运能与需求的最优匹配为出发点,分析了列车灵活编组技术3种运行方案(列车固定编组运行、列车在线联挂/解编运行、列车虚拟编组运行)适用的运营场景,并对不同运行方案下各系统的配置要求进行了阐述。[结果及结论]3种不同列车编组运行方案在不同的运营场景下均具有适用性和优势。列车在线联挂/解编运行方案、列车虚拟编组运行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灵活编组 运能精准投放 节能降耗 列车在线联挂/解编运行 列车虚拟编组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路列车编组方案研究--以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毓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86,共8页
列车编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之一,对线路建设及后期运营至关重要,在各地线网不断向城市边缘延伸,客流出现中心城区客流大,边缘地区客流小,或初、近期客流小,远期客流大等时空不均衡特征的背景下,对既有延伸线的编组研究刻不容缓... 列车编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之一,对线路建设及后期运营至关重要,在各地线网不断向城市边缘延伸,客流出现中心城区客流大,边缘地区客流小,或初、近期客流小,远期客流大等时空不均衡特征的背景下,对既有延伸线的编组研究刻不容缓。首先,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编组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说明混跑编组、灵活编组的应用趋势;之后,以青岛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为例,根据客流确定固定6编组、4辆、6辆混跑编组的开行方案,基于运营角度选取全日、高峰满载率、全日牵引能耗、车辆购置费等评价指标,对6号线采用两方案进行系统比选;并分析混跑编组方案对站台门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场段规模的改造成本。研究结果表明:6号线采用4辆、6辆混跑后,运营方面初、近、远期客流服务水平均可提高3对/h,同时全日及高峰满载率有所提高,经济性方面车辆购置费可节约1.1亿元,电耗节约6.2亿元,工程、系统改造成本为1.4亿元,综合来看,运营期按25年综合成本可节约5.9亿元。综合运营、经济两方面6号线二期推荐4辆、6辆混跑编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延伸线路 列车编组 系统运能 开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编组长度对隧道壁面压力极值的影响
19
作者 吉晓宇 何旭辉 敬海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7,共9页
隧道空气动力学一直是高速铁路和隧道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短编组试验结果能否准确反映隧道内压力极值的分布规律也成为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为揭示列车编组长度对隧道壁面正负压力极值的影响,首先基于压力波叠加原理,推... 隧道空气动力学一直是高速铁路和隧道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短编组试验结果能否准确反映隧道内压力极值的分布规律也成为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为揭示列车编组长度对隧道壁面正负压力极值的影响,首先基于压力波叠加原理,推导隧道壁面正负压力极值的分布情况和列车编组长度与隧道压力波之间的定量关系;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时速300 km不同编组列车通过2088 m长隧道和时速350 km不同编组长度列车通过1000 m长隧道时的隧道压力极值分布情况,并对理论推导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列车编组长度和马赫数显著影响隧道内正负极值的纵向分布,特别是最大正负压力极值的出现位置;当隧道长度满足一定条件时,可用短编组列车经过隧道时获得的隧道壁面正负压力极值,估算目标编组列车通过隧道时的正负压力极值;推导得到的隧道长度计算式与列车长度和马赫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高速列车 列车编组长度 压力波 气动荷载 马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编组高速列车的列车风动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易 郭迪龙 +1 位作者 杨国伟 刘雯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列车风是高速列车运行时诱导产生的气流流动,是列车空气动力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和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缩尺比例为1:8的八编组高速列车模型进行了列车风的动模型实验,测试了明线运行状态下列车周围的流动参数,突破了短编... 列车风是高速列车运行时诱导产生的气流流动,是列车空气动力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和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缩尺比例为1:8的八编组高速列车模型进行了列车风的动模型实验,测试了明线运行状态下列车周围的流动参数,突破了短编组列车风动模型测试所带来的局限性.列车风系综平均曲线和标准差曲线说明:列车头部会引起稳定的列车风,在车身和车尾处的列车风具有非常明显的非定常特征.列车风所反映的车身周围的气流扰动在第二节车厢开始显现,列车风速振荡上升,在第七节车厢达到局部最大值.转向架舱和车厢间风挡间隙的气流干扰并没有在列车风曲线上表现出来.利用本征正交分解法分析列车风尾迹区的实验结果,发现列车风的扰动能量集中于近尾迹区,次之是车身发展区.以各次实验结果中列车风的峰值位置距离车尾远近为条件,对列车风实验结果进行条件平均分析,表明列车尾涡生成时与列车风探针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会影响列车风尾迹区的峰值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列车 编组列车模型 本征正交分解法 条件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