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编码标记点的检测与识别 被引量:22
1
作者 宋丽梅 陈昌曼 +2 位作者 陈卓 覃名翠 李大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39-3247,共9页
针对近景摄影测量中对编码标记点进行精确定位并对具有唯一编码值的编码标记点进行解码识别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环状编码标记点自动检测和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canny边缘检测,通过一系列限制条件和计算封闭轮廓质心来过滤噪声... 针对近景摄影测量中对编码标记点进行精确定位并对具有唯一编码值的编码标记点进行解码识别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环状编码标记点自动检测和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canny边缘检测,通过一系列限制条件和计算封闭轮廓质心来过滤噪声和非编码标记点。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椭圆拟合进行编码标记点定位,结合椭圆拟合误差判断分割编码标记点轮廓并进行填充。最后,提出一种将局部同心椭圆变换为平行直线的ALPC(Affine LOG Polar Coordinate)变换,对分割出的编码标记点进行ALPC变换,利用变换后的图像特征进行解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算法对于编码标记点的定位可以达到亚像素级别;且当相机光轴与编码标记点法线夹角小于60°时平均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8.8%,当夹角达到70°时识别准确率仍然能达到90.2%;在复杂背景下的识别准确率能够达到9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景摄影测量 编码标记点检测 编码标记点识别 CANNY边缘检测 ALPC方法 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环状编码标记点的设计及解码算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金滔 董秀成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7-1221,共5页
针对近景摄影测量中对编码标志点的精确定位和准确识别的要求,提出一种环状编码标记点的设计和识别算法。在传统环状编码标记点的基础上添加三个定位符,用于确定标志点的精确位置和增加标志点的数量。解码时先检测定位符坐标及其在标志... 针对近景摄影测量中对编码标志点的精确定位和准确识别的要求,提出一种环状编码标记点的设计和识别算法。在传统环状编码标记点的基础上添加三个定位符,用于确定标志点的精确位置和增加标志点的数量。解码时先检测定位符坐标及其在标志点中的位置,然后对编码标志点进行透视变换以实现图像校正的目的,最后用提出的基于圆环扫描的方法进行解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任意旋转角度下的编码标志点均有较好的检测识别效果;当摄像机与标记平面的夹角小于65°时,其识别准确率可达99. 3%;在复杂背景情况下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7. 4%,误识别率为1. 25%,识别平均速率为2. 15 s/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标记点设计 编码标记点识别 定位符 透视变换 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影测量中编码标记点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段康容 刘先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77,81,共5页
大型物体的三维测量中,使用编码标记点既解决了拼接累积误差,又大大降低了非编码点匹配的难度。首先采用一种自适应的二值化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再根据几何特征和灰度特征提取标记点,然后对编码点和非编码点进行归类。编码点解码时,以... 大型物体的三维测量中,使用编码标记点既解决了拼接累积误差,又大大降低了非编码点匹配的难度。首先采用一种自适应的二值化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再根据几何特征和灰度特征提取标记点,然后对编码点和非编码点进行归类。编码点解码时,以灰度跳变点为解码起点,综合使用编码弧段对应的圆心角和弧长,提高了解码的准确性。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受噪声影响小,标记点识别率高,解码正确率可达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测量 编码标记点 自适应二值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编码标记点的高精度运动估计 被引量:2
4
作者 迟书凯 叶旋 +2 位作者 高翔 解则晓 陶冬冬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20-1730,共11页
为实现前景运动的精确估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标记点的高精度运动估计方法。该方法在测量环境内的前背景中粘贴环状编码标记点,并在每次前景运动后采集若干图像,通过同时估计所有相机位姿以及背景固定标记点、前景运动标记点的空... 为实现前景运动的精确估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标记点的高精度运动估计方法。该方法在测量环境内的前背景中粘贴环状编码标记点,并在每次前景运动后采集若干图像,通过同时估计所有相机位姿以及背景固定标记点、前景运动标记点的空间坐标,获取前景运动六自由度参数(旋转、平移)。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提出了包括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的编码标记点识别与提取,图聚类的编码标记点与相机分组,增量式从运动恢复结构的背景点与相机位姿初始化,图优化的前景点与前景运动初始化以及广义光束平差的全局优化等在内的一套高精度运动估计流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前景运动估计方法精度在0.3 mm左右,可以满足高精度前景运动估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运动估计 编码标记点 基于图聚类的分组 基于广义光束平差的全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汉字编码标记点检测识别 被引量:18
5
作者 陶聪 施云 张丽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1-200,共10页
近景摄影测量中采用的标记点要求具有唯一身份号并能在图像中被精确识别定位。设计了一种以汉字作为编码特征的编码标记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编码标记点检测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基于相机成像原理的虚拟相机法,自动生成大量汉... 近景摄影测量中采用的标记点要求具有唯一身份号并能在图像中被精确识别定位。设计了一种以汉字作为编码特征的编码标记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编码标记点检测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基于相机成像原理的虚拟相机法,自动生成大量汉字编码点模拟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并据此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成为汉字编码点识别网络。根据一系列编码点筛选准则分割得到实拍汉字编码点,然后用编码点识别网络对其身份号进行识别,最后通过中心定位算法定位编码点中心。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识别网络对汉字编码点识别率可达97. 67%,且受噪声、投影角度、图像对比度、亮度等因素的影响小;分割算法鲁棒性强,能准确分割出汉字编码点;中心定位算法对编码点中心的定位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景摄影测量 汉字编码标记点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图像识别 中心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简易标记点编码的光学跟踪系统
6
作者 韩兆阳 翁冬冬 +3 位作者 郭署山 贺文杰 江海燕 李冬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7-1012,共16页
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或是混合现实应用中,实时获取用户和交互对象的位姿是构建高沉浸感虚拟环境的前提条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虚拟环境中运动范围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再仅满足于单个房间内的小范围移动,而希望能在更大... 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或是混合现实应用中,实时获取用户和交互对象的位姿是构建高沉浸感虚拟环境的前提条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虚拟环境中运动范围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再仅满足于单个房间内的小范围移动,而希望能在更大范围进行漫游和交互。为此,提出了一种光学定位追踪系统,通过在天花板或地面布置少量的红外LED标记点来实现精确的相机三维追踪。所述跟踪系统使用了最基本的点、线元素构建标记点图案,通过设计该标记点图案的编码原则、布局重复特征检索方法和对应点匹配算法,实现了标记点图像的快速、精确解析。实验证明系统计算的位置精度可以控制在毫米级别范围内,同时在对抗标记点抖动和遮挡等方面保持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由此实现的跟踪系统具有低成本、易拓展和抗遮挡等特点,可以满足百平方米级别范围的实时追踪定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追踪 标记编码 图像处理 定位导航 虚拟现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的薄壁零件变形量测量 被引量:6
7
作者 邢丽 张弘治 +1 位作者 陈曦 王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94,共14页
针对薄壁零件变形量测量困难且过程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薄壁零件变形量测量方法 .对于零件表面变形量的测量,将具有基准坐标系标记点的刚性金属块安装在被测零件上,并在零件表面粘贴多个设计的编码标志点和彩色圆形定位... 针对薄壁零件变形量测量困难且过程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薄壁零件变形量测量方法 .对于零件表面变形量的测量,将具有基准坐标系标记点的刚性金属块安装在被测零件上,并在零件表面粘贴多个设计的编码标志点和彩色圆形定位点.利用彩色标记点分割出基准坐标系和编码标记点的有效图像区域,排除干扰图像特征.进行基准坐标系标记点和编码标记点的识别和检测,利用设计的角点结构实现标记点圆心的精确定位,并计算得到测量点的三维坐标.在基准坐标系下,通过计算零件变形前后表面关键点的三维坐标变化得到工件表面变形量.对于零件边缘变形,采用改进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零件边缘的有效轮廓信息,并利用极线几何约束和灰度相似性对边缘特征进行了立体匹配和三维重建.薄壁零件变形量测量实验和测量精度验证实验表明该测量方法合理有效且测量精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立体视觉 薄壁零件 变形量测量 编码标记点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