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依赖于量化参数的视频编码控制优化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武 牛振东 +3 位作者 林守勋 林子涵 谢辉 罗海勇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9-1527,共9页
目前,混合式视频编码技术普遍采用基于量化参数的Lagrange乘子优化算法(QP-L)实现预测编码的率失真优化计算.文中则提出一种新的率失真优化算法Adapt-L,可以根据视频信号的率失真统计特性,自适应地调整Lagrange乘子的计算.实验及数据分... 目前,混合式视频编码技术普遍采用基于量化参数的Lagrange乘子优化算法(QP-L)实现预测编码的率失真优化计算.文中则提出一种新的率失真优化算法Adapt-L,可以根据视频信号的率失真统计特性,自适应地调整Lagrange乘子的计算.实验及数据分析表明,在QP-L算法的Lagrange乘子和视频信号的率失真统计信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由此,提出一个启发式的Lagrange乘子计算模型,并对该数学模型的合理性进行理论验证.大量实验证明,Adapt-L的编码效率优于基于量化参数的优化算法(QP-L).虽然Adapt-L相对稍为复杂,但其计算不依赖于量化参数,有利于实现高效的码率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率失真优化 视频编码控制 Lagrange优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机械手编码控制系统的果蔬采摘机器人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素云 余长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7-191,共5页
为了提高果蔬的采摘效率,对果蔬采摘机器人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新的多机械手的编码控制采摘机器人。通过对机器人功能和结构的设计,使机器人具有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的图像边缘提取来划分每个机械手的作业区间的功能,并可以利用编码器... 为了提高果蔬的采摘效率,对果蔬采摘机器人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新的多机械手的编码控制采摘机器人。通过对机器人功能和结构的设计,使机器人具有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的图像边缘提取来划分每个机械手的作业区间的功能,并可以利用编码器对每个机械手进行编码,从而完成多机械手的协同作业。对机器人的采摘作业性能进行了测试,首先利用机器视觉模块完成了苹果采摘区间的划分,并预设了每个机械手的采摘作业轨迹,利用编码器对预设轨迹进行了追踪。通过测试发现:机器人多机械手的实际追踪轨迹和预设轨迹的误差很小,满足设计需求,多机械手的协同采摘平均速度可以达到80个/min以上,具有高效的果蔬采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械手 编码控制 采摘效率 轨迹追踪 协同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编码控制机制的混杂系统半全局实用镇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楼旭阳 叶倩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2-874,共13页
混杂系统的鲁棒镇定是复杂控制系统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编码机制下的混杂控制策略,它能有效地克服传统连续反馈控制或不连续反馈控制在处理局部鲁棒镇定平衡点或不变集问题中的局限性,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首先针对编码状... 混杂系统的鲁棒镇定是复杂控制系统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编码机制下的混杂控制策略,它能有效地克服传统连续反馈控制或不连续反馈控制在处理局部鲁棒镇定平衡点或不变集问题中的局限性,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首先针对编码状态反馈,构建了一般的混杂系统模型来描述编码状态反馈作用下非线性系统的闭环系统模型.然后,基于逆Lyapunov定理开展了非线性系统的混杂控制鲁棒性分析,提出了闭环混杂系统的半全局实用渐近稳定性判据.最后,结合一个经典控制问题来说明所提出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系统 编码控制 半全局稳定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天基信息定向分发区域分割编码控制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献斌 王建 范广腾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2-598,共7页
为提高低轨指向性信息分发链路的频谱利用效率,从天基分发平台与地面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入手,建立了分发指向、编码增益与信道传输容量的量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低轨天基信息定向分发区域分割编码控制方法,该方法针对不同信息分... 为提高低轨指向性信息分发链路的频谱利用效率,从天基分发平台与地面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入手,建立了分发指向、编码增益与信道传输容量的量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低轨天基信息定向分发区域分割编码控制方法,该方法针对不同信息分发区域,采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作为区域分割准则选择编码方式,既提升了信道传输效率也便于工程实现。最后,本文通过仿真分析了方法的效能和性能影响因素,并与现有自适应编码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 天基信息 定向分发 编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解码方案下具有网络不确定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均方一致性
5
作者 张浩洋 彭世国 张添乐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为提高通信带宽的利用率,本文设计了一个编码-解码控制方案,并在此方案下进一步研究了一类具有网络不确定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均方一致性.所设计的编码-解码控制方案引入了新的辅助变量,但同时也为其最大量化程度的估计带来了挑战.另... 为提高通信带宽的利用率,本文设计了一个编码-解码控制方案,并在此方案下进一步研究了一类具有网络不确定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均方一致性.所设计的编码-解码控制方案引入了新的辅助变量,但同时也为其最大量化程度的估计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本文考虑了可模拟网络攻击等现象的网络不确定,使所考虑的模型更具一般性.本文基于参量代数黎卡提方程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得到了系统实现均方一致性的充分性条件.同时,估计了量化器的最大量化程度.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解码控制方案 离散系统 多智能体系统 不确定性 均方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错控制编码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玉成 杨士中 刘嘉兴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共5页
本文回顾了差错控制编码在航天卫星通信中30多年来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和分析了CCSDS级联码标准及其改进译码方法。文中还对近来出现的Turbo码的原理与特性进行总结。
关键词 卫星通信 差错控制编码 级联码 TURBO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错控制编码的数字图像水印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梅时春 李人厚 党红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100-102,共3页
数字水印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数字媒体产品版权保护技术,其过程可看作干扰信道的通信,不可见性和鲁棒性是数字水印最基本的要求。文章根据通信中的差错控制编码(ECC)原理提出了一种提高数字水印鲁棒性方法,水印的嵌入在DCT域进行,为... 数字水印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数字媒体产品版权保护技术,其过程可看作干扰信道的通信,不可见性和鲁棒性是数字水印最基本的要求。文章根据通信中的差错控制编码(ECC)原理提出了一种提高数字水印鲁棒性方法,水印的嵌入在DCT域进行,为保证水印不可见,嵌入算法结合图像特征和人眼视觉掩蔽特性自适地将水印信号嵌入到DCT系数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水印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差错控制编码 人眼视觉掩蔽特性 版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错控制编码的水印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文丽 王育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87-119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差错控制编码(ECC)的水印检测方法,并且依据编码原理提出了进行水印检测的门限值的确定方法.基本思想是利用ECC对原始水印信息进行编码,水印检测时把提取出的待测编码水印与反馈水印进行比较,将其差值与设定的门限值进行... 提出了一种基于差错控制编码(ECC)的水印检测方法,并且依据编码原理提出了进行水印检测的门限值的确定方法.基本思想是利用ECC对原始水印信息进行编码,水印检测时把提取出的待测编码水印与反馈水印进行比较,将其差值与设定的门限值进行比较,从而来判断水印存在与否.实验是基于DWT,采用的是ECC的Turbo码进行水印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减少了水印图像在传输中的错误,水印的鲁棒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错控制编码 水印检测 TURBO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光通信中自适应编码策略的控制学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一飞 杨公训 赵子岩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4,共4页
从控制学角度对无线光通信的自适应编码策略进行分析,根据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基于专家系统原理的开环变结构纠错码和基于PID原理、Bang-Bang原理的反馈变结构纠错码,开发了变结构纠错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差错控制编码 自适应编码 变结构纠错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伪随机码置乱的分布式视频残差编码端码率控制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春筠 胡斌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0-1495,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伪随机码置乱的分布式视频残差编码端码率控制算法,利用伪随机码对残差视频帧的像素进行置乱处理,将信源图像与其边信息图像之间的差别均匀化,实现帧级别上的码率估计,即每一帧用同一码率发送.如果收端译码失败,利用提出的... 提出一种基于伪随机码置乱的分布式视频残差编码端码率控制算法,利用伪随机码对残差视频帧的像素进行置乱处理,将信源图像与其边信息图像之间的差别均匀化,实现帧级别上的码率估计,即每一帧用同一码率发送.如果收端译码失败,利用提出的一种量化序号估计算法能显著提高译码成功率,解决码率低估问题.同时发端视频残差帧的特性能近似表示收发两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发端无需产生一个预测的边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发端复杂度低、译码成功率高、系统延迟小、率失真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视频残差编码 编码端码率控制 伪随机码置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刷双馈电动机的无编码器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山明 郑耿哲 吴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44-2152,共9页
无刷双馈电机继承了常规双馈电机的优点,如逆变器容量小,整个系统的效率高、成本低等,又省去了滑环电刷,从而提高了可靠性。从绕线转子无刷双馈电机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了其转矩公式,画出矢量图。通过对矢量图和转矩公式的分析,提出一... 无刷双馈电机继承了常规双馈电机的优点,如逆变器容量小,整个系统的效率高、成本低等,又省去了滑环电刷,从而提高了可靠性。从绕线转子无刷双馈电机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了其转矩公式,画出矢量图。通过对矢量图和转矩公式的分析,提出一种无编码器的无刷双馈电动机调速控制算法。该算法可以平滑穿越同步转速点,实现控制绕组的零频率控制。对该算法的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无刷双馈电动机无编码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双馈电动机 编码控制 数学模型 电流闭环控制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阎华 范宇 《航空兵器》 2005年第4期30-34,共5页
在某型号数据链传输过程中,应用适当的差错控制编译技术在编译软件算法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简要论述了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概念,并结合在数据链传输中的应用,介绍了一种比较经典的编码方法——汉明码的编码原理,讨论了目前该算法存... 在某型号数据链传输过程中,应用适当的差错控制编译技术在编译软件算法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简要论述了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概念,并结合在数据链传输中的应用,介绍了一种比较经典的编码方法——汉明码的编码原理,讨论了目前该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错控制编码 汉明码 数据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辅助信息补偿和控制信号编码的重放攻击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正道 杨佳佳 谢林柏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08-1518,共11页
向最优控制信号中加入编码信号是实现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重放攻击检测的有效方法,但会造成系统控制性能的损失.如何在保证重放攻击检测率条件下降低系统的控制性能损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辅... 向最优控制信号中加入编码信号是实现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重放攻击检测的有效方法,但会造成系统控制性能的损失.如何在保证重放攻击检测率条件下降低系统的控制性能损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辅助信息补偿的控制信号编码检测方法,通过向测量值添加辅助信号补偿控制编码信号对最优状态估计的影响.首先,证明了此方案下重放攻击的可检测性,导出检测率的上界与检测函数阈值间的定量关系.其次,证明了加入辅助信号后系统控制信号与未添加编码信息时相同,之前时刻的控制编码信号不会造成累积效应.因此,系统当前时刻的控制性能损失仅与当前时刻编码信号的大小有关.最后,将编码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检测率和检测阈值之间的关系表示成一个最优化问题,给出了编码信号方差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地检测重放攻击的发生,且系统控制性能的损失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系统 重放攻击 攻击检测 控制信号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系统差错控制编码方法的一些新结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靳蕃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1-65,共5页
本文从计算机存储和网络系统差错控制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以s(u,v)阵列为特征的组合编码新方法,由这种方法构造出异元均衡组合码、复数旋转码和具有循环特性的一步大数逻辑可译码等几类差错控制码,这些码字都具有十分高的编码和译码速度。
关键词 组合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计算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能表通信差错控制编码的原理及实现
15
作者 刘守谦 宋晓林 杨晓西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54,共4页
在电能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受传输信道介质自身特性和外界环境干扰的影响,导致数据传输错误。为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常采用差错编码方式纠错。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通信差错控制编码方式的原理,并给出相应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电能表 自动抄表系统 通信 差错控制编码 奇偶监督码校验 循环冗余码校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波段卫星ATM系统差错控制编码方案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宏铭 曹志刚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37,共7页
Ka波段通信是当前卫星通信发展的热点 ,卫星异步传递模式 (ATM)技术代表了宽带数字卫星通信网络的研究方向 ,文章研究了适合Ka波段卫星ATM系统的差错控制编码方案。首先分析了卫星信道的特点以及对ATM信元传输所带来的影响 ,并给出了突... Ka波段通信是当前卫星通信发展的热点 ,卫星异步传递模式 (ATM)技术代表了宽带数字卫星通信网络的研究方向 ,文章研究了适合Ka波段卫星ATM系统的差错控制编码方案。首先分析了卫星信道的特点以及对ATM信元传输所带来的影响 ,并给出了突发误码与信元丢失率 (CLR)关系的仿真曲线 ,然后讨论了六种具有代表性的卫星ATM差错控制编码方案。针对Ka波段宽带卫星通信的特点对六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 ,其中的CASI/ALA以及RM Turbo方案为两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波段通信 卫星通信 ATM 异步传递模式 差错控制编码 通信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错控制编码在飞行试验测试系统中的应用及实现
17
作者 丁腾欢 吴少石 许庆东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3-175,共3页
该文首先介绍当前飞行试验中的测试系统组成,分析数据在各个环节间传输时可能出现的信息传输错误以及错误类型。综合考虑当前飞行试验实际情况以及IRIG106标准中对于差错控制的相关规定,确定适用于当前飞行试验测试系统的差错控制策略,... 该文首先介绍当前飞行试验中的测试系统组成,分析数据在各个环节间传输时可能出现的信息传输错误以及错误类型。综合考虑当前飞行试验实际情况以及IRIG106标准中对于差错控制的相关规定,确定适用于当前飞行试验测试系统的差错控制策略,对于目前使用较多的CLASS1的PCM标准,选择利用(24,12)Golay码的差错控制编码方式。结合当前使用的机载测试系统,利用其提供的强大的运算模块,介绍差错控制编码的实现方法以及步骤。最后对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在飞行试验中的重要作用做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试验 测试系统 差错控制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精度激光脉冲编码的实现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廷霞 王伟国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4年第4期402-408,共7页
激光脉冲编码是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采用的一种抗干扰措施。为了提高干扰能力,提出了精确编码、变间隔编码和变脉冲编码等各种高精度复杂的脉冲编码算法。该脉冲编码算法的实现充分利用了TI公司的TMS320F2812的32位CPU定时器0,通过接口... 激光脉冲编码是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采用的一种抗干扰措施。为了提高干扰能力,提出了精确编码、变间隔编码和变脉冲编码等各种高精度复杂的脉冲编码算法。该脉冲编码算法的实现充分利用了TI公司的TMS320F2812的32位CPU定时器0,通过接口电路调制激光器输出同步编码脉冲。该激光脉冲编码控制器结构简单,脉冲编码形式复杂多样,同步精度高。该脉冲编码算法及其编码控制器已应用于仿真实验系统项目中,满足了仿真实验系统项目激光脉冲精度0.1μs和同步精度0.1μs的设计要求。仿真实验项目证明:通过该脉冲编码控制器调制的激光脉冲复杂多样、我方容易解码而敌方难以识别、具有较强的抗有源欺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脉冲编码 变间隔编码 编码控制 D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M无线网纠错编码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晓文 雷维礼 李乐民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1-355,共5页
根据60GHz无线信过的特点提出对cell字头和信息字段分别采用BCH短码和RS编码方法。另外,还提出了一种新的cell字头,包含新提出的BlockNumber字段,能对付深衰落造成的长突发错误,且与原cell字头兼... 根据60GHz无线信过的特点提出对cell字头和信息字段分别采用BCH短码和RS编码方法。另外,还提出了一种新的cell字头,包含新提出的BlockNumber字段,能对付深衰落造成的长突发错误,且与原cell字头兼容,理论计算表明,所提出的纠错编码方案能比较有效地将60GHz无线信道质量提高至ATM技术适应的水平。指出了在60GHz无线信道条件下,采用ATM技术实现无线通信网综合业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网 差错概率 控制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相无刷双馈发电机:建模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山明 吴芳 张野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1-611,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双三相无刷双馈发电机。该电机定子上除了常规的三相功率绕组外,还有两套空间上互差30°电角度且中性点独立的控制绕组。建立了该电机的数学模型。令这两套绕组的电流时序上相差30°,则气隙磁势中的5次和7次谐波分量... 提出了一种双三相无刷双馈发电机。该电机定子上除了常规的三相功率绕组外,还有两套空间上互差30°电角度且中性点独立的控制绕组。建立了该电机的数学模型。令这两套绕组的电流时序上相差30°,则气隙磁势中的5次和7次谐波分量将会被消除,同时基波磁势达到最大。研究了一种电流控制算法,可以实现这两套控制绕组电流相位差30°的控制目标。提出了这两套控制绕组载波移相90°的PWM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功率绕组输出电压波形中的高次谐波。提出了一种无位置编码器控制算法,在并网条件下可实现功率绕组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的控制。研制了一套30k VA绕线转子双三相无刷双馈发电机控制系统及实验装置。通过大量的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无刷双馈发电机 电流控制 载波移相 并网发电 编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