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曹禺编剧艺术的发展
1
作者 陆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曹禺编剧艺术水平高、手法多样,但发展脉络清晰,可分三期。第一期包括《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戏因积极探索而面貌各异,但主要采用“锁闭式”结构,遵守“三一律”,以强烈的戏剧性、坚实的人物、出色的语言、沉郁热烈的风格奠定了... 曹禺编剧艺术水平高、手法多样,但发展脉络清晰,可分三期。第一期包括《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戏因积极探索而面貌各异,但主要采用“锁闭式”结构,遵守“三一律”,以强烈的戏剧性、坚实的人物、出色的语言、沉郁热烈的风格奠定了创作个性。第二期包括《蜕变》《北京人》,均采用“横剖面”式结构,以日常生活场景揭示人的生存状态,受契诃夫戏剧的影响。第三期是从《家》到《王昭君》的创作,采用“开放式”结构,完整叙述故事,重视营造情韵,美学上趋向民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编剧 三一律 契诃夫 民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青年编剧成长机制构建
2
作者 韦思捷 王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3-77,共5页
青年编剧是提升电影作品质量的关键主体,也是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之一。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要正视编剧在电影创作中的独特地位,通过遵循人机协作、价值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为青年编剧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电影领域青年编剧... 青年编剧是提升电影作品质量的关键主体,也是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之一。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要正视编剧在电影创作中的独特地位,通过遵循人机协作、价值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为青年编剧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电影领域青年编剧人才实现持续成长。本文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电影创作为研究背景,对青年编剧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机遇进行分析,从跨界发展、人机协作和“编导合一”等角度提出青年编剧成长的多元转向,进而提出青年编剧成长机制的构建策略,以更好发挥AI艺术、数字技术等新质生产力赋能电影创作的多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电影创作 青年编剧 成长机制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编剧:生存与表达、困境与突破——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68期青年编剧圆桌访谈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6 位作者 徐洲赤 南镇 于法润 戴琪 满胜宠 卞芸璐 卢玥(整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28,共8页
新媒介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语境下,影视编剧面临诸多生存挑战与机遇。青年编剧作为长期以来在某种意义上被忽视的群体,需要对该群体进行关注与研究。为此,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第68期暨青年编剧“在北大发言”文艺沙龙之“新媒介语境... 新媒介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语境下,影视编剧面临诸多生存挑战与机遇。青年编剧作为长期以来在某种意义上被忽视的群体,需要对该群体进行关注与研究。为此,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第68期暨青年编剧“在北大发言”文艺沙龙之“新媒介语境下青年编剧的生存与表达、困境与突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均斋报告厅成功举办。“原创故事创作路径”与共情式“相通性”故事思维,是青年编剧创作的两种重要路径。编导合一的转型生存与剧本工业化实践,是青年编剧重要的产业生存之道。新媒介冲击下,编剧面临受众审美接受变迁、受众故事偏好改变的困境,但同时新媒介又为青年编剧提供了媒介资源库与创意支撑。如何平衡新媒介、人工智能背后的理性、共性与创作背后的感性和个性,是新媒介语境下未来青年编剧需着重探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编剧 新媒介语境 圆桌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谈《承欢记》导演田宇:经典改编剧的当下性与“体制内作者”的作者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卞芸璐 张明浩 +1 位作者 郭培振 田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28,共6页
2024年4月9日,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对焦青春成长、家庭、职场的电视剧《承欢记》在CCTV-8播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这部剧将原著小说的故事背景从世纪之交的中国香港,改到当下的上海,在爱情、亲情与职场中勾画女性成长,表现了当代青年... 2024年4月9日,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对焦青春成长、家庭、职场的电视剧《承欢记》在CCTV-8播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这部剧将原著小说的故事背景从世纪之交的中国香港,改到当下的上海,在爱情、亲情与职场中勾画女性成长,表现了当代青年在自我价值实现和亲密关系处理中的观念转变。不仅如此,电视剧《承欢记》在工业制作等多方面也有诸多可借鉴之处,为电视剧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性 编剧 《承欢记》 体制内 当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时代的影视编剧教育创新:跨媒介叙事训练 被引量:5
5
作者 姚睿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146,共6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视作品的内容生产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游戏化""动漫化""新媒体化"等特点。主流观影群体平均年龄的下沉及青年亚文化加剧了这些特征。作为故事生产者的影视编剧要深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视作品的内容生产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游戏化""动漫化""新媒体化"等特点。主流观影群体平均年龄的下沉及青年亚文化加剧了这些特征。作为故事生产者的影视编剧要深刻体悟跨媒介叙事的特点,洞悉新时代受众的审美旨趣、情感结构与消费习惯。在影视编剧的教育与学习中,应建立跨媒介叙事的教育训练体系,培养跨媒介叙事的创作观念,加入跨媒介形式的叙事训练,使学生掌握融合动漫与游戏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叙事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编剧 内容生产 编剧教育 跨媒介叙事 叙事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视野下电视剧的女性意识和女编剧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9
6
作者 齐青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115,共7页
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中国的女性意识一直在不断觉醒,并在电视剧中有不少表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兴起,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消费性、娱乐性无疑悄悄影响着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表达,"躯体修辞&q... 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中国的女性意识一直在不断觉醒,并在电视剧中有不少表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兴起,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消费性、娱乐性无疑悄悄影响着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表达,"躯体修辞"和"欲望叙事"曾经成为电视剧彰显女性意识,反抗男权社会的方式,但是却又悄悄落入男权社会"窥视欲"的樊笼之中。新时期,一群女性编剧电视剧逐渐突破传统女性意识的表达,诉求女性自我情感需要,认同男女性别差异性平等,从男女二元对立逐渐走向两性和谐,她们的这种表述方式为女性主义研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女性意识 女性编剧电视剧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戏曲“看点”生成谈“该怎样编剧”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4,204,共6页
好戏必然是好看的戏,而看点则关系戏曲的舞台生命。故事和技艺构成了看点的两大支撑。这样,戏曲编剧就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围绕看点生成打造剧本:一是在内容角度,戏曲应该围绕"体验",遵从情感逻辑,挖掘最能动人的"点"... 好戏必然是好看的戏,而看点则关系戏曲的舞台生命。故事和技艺构成了看点的两大支撑。这样,戏曲编剧就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围绕看点生成打造剧本:一是在内容角度,戏曲应该围绕"体验",遵从情感逻辑,挖掘最能动人的"点"或"段"入戏;二是在表现形式角度,戏曲应该围绕"唱念做打"等技艺,从利于、便于看点生成的角度打造剧本,叙述故事。而这又给戏曲编剧提出了"打通"要求,只有兼通编、导、演等多种技艺,戏曲编剧才能超凡脱俗,臻于化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看点 折子戏 戏曲编剧 剧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兴电视剧始自善待编剧——从写电视剧《有泪尽情流》说开去 被引量:3
8
作者 倪学礼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68,72,共3页
关键词 电视剧 编剧 振兴 艺术良知 从业人员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剧学的源流、现状与开创性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66,共7页
编剧学是一门有着广泛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它从理论、实践、历史三个方面展开对编剧的研究。从源流上看,编剧学来自戏剧学,中国历史上与编剧学有关的研究可分为古典研究、近代研究、今人研究三个阶段,这些研究取得成果的同时仍然存在着... 编剧学是一门有着广泛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它从理论、实践、历史三个方面展开对编剧的研究。从源流上看,编剧学来自戏剧学,中国历史上与编剧学有关的研究可分为古典研究、近代研究、今人研究三个阶段,这些研究取得成果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空白和问题。而西方的编剧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打下了基础,无论是"三一律"还是先锋戏剧对传统"文本"的反叛,都代表了一种创作策略。当前编剧学应推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包括:中外戏剧创作理论的资料整理与研究、优秀剧作的译介、编剧学理论研究成果的集中辑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剧 编剧 编剧学史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我国编剧著作权维权状况述评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晓红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3,共3页
对影视编剧署名权、改编权、报酬权等基本权益的争取和维护,一直是影视圈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因影视剧本创作产生纠纷的案件直线上升,使得这一行业话题逐步进入公众视线。2008年的美国编剧罢工,引发了全世界对编剧行业的关注,更... 对影视编剧署名权、改编权、报酬权等基本权益的争取和维护,一直是影视圈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因影视剧本创作产生纠纷的案件直线上升,使得这一行业话题逐步进入公众视线。2008年的美国编剧罢工,引发了全世界对编剧行业的关注,更加使公众认识到,持续好几年的中国编剧著作权维权活动,已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权活动 著作权 编剧 述评 热点话题 基本权益 剧本创作 署名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动画编剧看中国动画创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震瑞 王颖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2,共3页
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在技术及市场营销方面下足工夫,但见效甚微。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动画创作及其产业发展如此缓慢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动画编剧创作存在的弊端所引起的,并通... 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在技术及市场营销方面下足工夫,但见效甚微。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动画创作及其产业发展如此缓慢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动画编剧创作存在的弊端所引起的,并通过一定的实例分析说明动画编剧创作动画发展的影响,希望人们能够重视动画编剧创作,振兴中国动画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 编剧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视角下电影编剧的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7,共3页
大数据已介入电影编剧环节,对电影创意、题材以及剧本各元素进行评估,网络文学IP改编电影的现象也对传统编剧形成冲击。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也开始进行编剧。但目前大数据在电影编剧的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过分夸大了大数据的作用... 大数据已介入电影编剧环节,对电影创意、题材以及剧本各元素进行评估,网络文学IP改编电影的现象也对传统编剧形成冲击。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也开始进行编剧。但目前大数据在电影编剧的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过分夸大了大数据的作用,忽视了专业编剧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此需要客观对待。电影编剧需要积极应对,利用好大数据,建立用户思维,深入研究剧本创作规律,推动编剧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电影编剧 用户思维 互联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与交融——国内漫画改编剧改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112,共2页
近几年,内地漫画改编剧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剧类型,为电视剧的改编引入积极因素。漫画与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相撞相融,不仅赋予了漫画以生命色彩,更将电视剧推向一个顶峰。电视剧特有的审美规律要求漫画改编剧要有自己的改编方法与技巧。在... 近几年,内地漫画改编剧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剧类型,为电视剧的改编引入积极因素。漫画与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相撞相融,不仅赋予了漫画以生命色彩,更将电视剧推向一个顶峰。电视剧特有的审美规律要求漫画改编剧要有自己的改编方法与技巧。在两种艺术形式的转换过程中,必须坚持'忠实·遵循'、'颠覆·狂欢'的原则,使两者共同繁荣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画改编剧 改编 规律 方法 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狄浦斯王》编剧法新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湘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本文试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古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编剧法 ,涉及到包括突转、发现、苦难、情节 (或行动 )与性格的关系等诸要素。并以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家李渔的“立主脑”说对此分析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升华 ,将... 本文试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古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编剧法 ,涉及到包括突转、发现、苦难、情节 (或行动 )与性格的关系等诸要素。并以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家李渔的“立主脑”说对此分析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升华 ,将《俄》剧的编剧法理出一条清晰而新颖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俄狄浦斯王》 编剧 李渔 '立主脑'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话剧中的模式剧与译编剧创作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树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在"五四"话剧创作中,以西方近现代戏剧文学为文本参照的模式剧与译编剧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时代与现实背景上看,这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当时"五四"剧作家群体主客观局限性的现实折射。从具体... 在"五四"话剧创作中,以西方近现代戏剧文学为文本参照的模式剧与译编剧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时代与现实背景上看,这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当时"五四"剧作家群体主客观局限性的现实折射。从具体的创作趋势上看,基于"五四"剧作家创作热情与反映现实的可操作性的考虑,它又经历了从对西方话剧进行部分移植的模式剧向全盘借鉴模仿的译编剧的转变过程。"五四"模式剧与译编剧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对西方戏剧积极、开放的文化心态;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为"五四"话剧的原创性创作起到了有益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话剧 模式剧 编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影视编剧的合作能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少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28,共3页
中国影视走向繁荣发展之季,迫切需要提高原创能力,提升影视质量,自觉优化结构,促进影视的可持续性发展。夯实影视基础,注重剧作家的素养,加强影视剧本的创作也势在必行。本文简述影视编剧的三种类型和多重人格,编剧的合作能力进行界定,... 中国影视走向繁荣发展之季,迫切需要提高原创能力,提升影视质量,自觉优化结构,促进影视的可持续性发展。夯实影视基础,注重剧作家的素养,加强影视剧本的创作也势在必行。本文简述影视编剧的三种类型和多重人格,编剧的合作能力进行界定,剖析了编剧合作能力的内涵、合作对象以及意义。影视编剧需要深入生活,与被采访者、制片人、导演、演员、同行等合作互动,可博采众长,平衡关系,强化风格,减少失误,确保剧本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合作 研发策划 联合编剧 剧本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2-114,共3页
著名导演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人物正剧,该剧在宏扬华夏文明,普及国学思想,传播儒家学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影片编导较好地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的平衡点,电影剧情大致符合历史,但同时又根据人物形... 著名导演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人物正剧,该剧在宏扬华夏文明,普及国学思想,传播儒家学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影片编导较好地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的平衡点,电影剧情大致符合历史,但同时又根据人物形象塑造、影片场面开掘等需要,进行了合理改编,使影片更具有戏剧性。但美中不足的是,该剧在基本史实方面存在若干"硬伤",今对其中11处详加辨析,供观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孔子》 编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白》(2015)--如何从众多《麦克白》改编剧中脱颖而出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倩 关长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6-68,共3页
《麦克白》是莎翁四大悲剧之一,经久不衰的故事不仅深受全世界观众所喜爱,也是各国导演不断尝‘炒’出新味道的经典题材,被反复搬上大银幕.如1948年奥逊·威尔斯执导的《麦克白》堪称经典;1983年BBC录制Jack Gold执导的剧场版《麦... 《麦克白》是莎翁四大悲剧之一,经久不衰的故事不仅深受全世界观众所喜爱,也是各国导演不断尝‘炒’出新味道的经典题材,被反复搬上大银幕.如1948年奥逊·威尔斯执导的《麦克白》堪称经典;1983年BBC录制Jack Gold执导的剧场版《麦克白》,以挖掘人性悲剧的深刻给世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黑泽明对《麦克白》的改编电影《蜘蛛巢城》将《麦克白》的故事搬到日本战国时期,结合武士道精神和神怪元素将人物性格具象化、极端化和典型化;1971年版的《麦克白》充斥大量的血腥暴力镜头,带有导演罗曼·波兰斯基遭遇杀妻夺子惨剧后强烈的个人仇恨情绪……这些版本的《麦克白》各有特色,都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白》 编剧 从众 1948年 武士道精神 四大悲剧 人性悲剧 战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作家石顺义
19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石顺义,汉族,河北沙河人,中共党员。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技术二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文艺创作以来,作有歌词1000余首,以朴实无华、贴近军旅、真切感人而著称。由他作词创作的歌曲,先后荣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宣... 石顺义,汉族,河北沙河人,中共党员。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技术二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文艺创作以来,作有歌词1000余首,以朴实无华、贴近军旅、真切感人而著称。由他作词创作的歌曲,先后荣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创作 一级编剧 歌词 石顺义 解放军文艺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将安出?──浅说关汉卿编剧的一项特色
20
作者 彭镜禧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5-63,共9页
计将安出?──浅说关汉卿编剧的一项特色[台湾]彭镜禧一、前言:《单刀会》与[计谋]的叙述元杂剧作者关汉卿被尊为我国戏曲大家,但是历代对关氏剧作的评论,以曲学研究居多;少数从戏剧角度切人的讨论也主要局限在比较著名的《窦... 计将安出?──浅说关汉卿编剧的一项特色[台湾]彭镜禧一、前言:《单刀会》与[计谋]的叙述元杂剧作者关汉卿被尊为我国戏曲大家,但是历代对关氏剧作的评论,以曲学研究居多;少数从戏剧角度切人的讨论也主要局限在比较著名的《窦娥冤》、《救风尘》等剧中的主题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编剧 特色 "计将安出" 元代 杂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