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膜缓释给药系统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金中秋 商旭敏 +6 位作者 周和政 周雄 张文强 陈华新 王百川 阎玉华 高玉香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壳聚糖膜缓释给药系统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组织反应以及降眼压效果。方法24只48眼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3组,A组单纯行小梁切除术,作为手术对照;B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壳聚糖膜巩膜瓣下植入;C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曲安奈德... 目的观察壳聚糖膜缓释给药系统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组织反应以及降眼压效果。方法24只48眼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3组,A组单纯行小梁切除术,作为手术对照;B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壳聚糖膜巩膜瓣下植入;C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曲安奈德壳聚糖膜缓释给药系统巩膜瓣下植入。术后观察眼压、炎症反应、结膜滤泡等,并分别于7d、14d、28d、56d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各组平均眼压为(23.10±3.92)mmHg(1kPa=7·5mmHg),术后8周A组平均眼压为(21.73±2.90)mmHg,B组平均眼压为(15.64±2.74)mmHg,C组平均眼压为(15.42±2·98)mmHg,B、C组与A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C组8周植入材料有断裂现象,其周围有组织间隙和滤泡存在,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C组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好于B组;A组组织结构紊乱、瘢痕形成,未见组织间隙和滤泡。结论壳聚糖膜缓释给药系统作为小梁切除术的植入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一定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能够有效维持滤过,降眼压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缓释系统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抗感染药物的眼内缓释给药系统的应用
2
作者 陈翔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眼内感染性疾病对视功能危害极大,常规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局限性。缓释给药系统具有高效、低毒以及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载抗感染药物的眼内缓释给药系统有可能成为治疗眼内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已成为近年来眼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抗感染 眼内缓释系统 抗细菌 抗病毒 抗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伦特罗缓释药囊的制备、体外释药及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方炳虎 陈杖榴 +5 位作者 黄显会 王敏儒 孙永学 王志强 施锋 张作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2-427,共6页
选用可生物降解的白氨酸、谷氨酸甲酯、谷氨酸三元共聚物(PLMGG)制成克伦特罗缓释药囊。体外释药研究表明,药囊能保持长期缓慢恒速释药,释药速率随聚合物中谷氨酸含量增多而增大,其中PLMGG—25的克伦特罗药囊释药时间... 选用可生物降解的白氨酸、谷氨酸甲酯、谷氨酸三元共聚物(PLMGG)制成克伦特罗缓释药囊。体外释药研究表明,药囊能保持长期缓慢恒速释药,释药速率随聚合物中谷氨酸含量增多而增大,其中PLMGG—25的克伦特罗药囊释药时间为80d、稳态后每天释药量平均为1.23mg/d。药效研究中,5头猪皮下埋植PLMGG—25的克伦特罗药囊,5头作对照。40d后屠宰测定,埋植组与对照组比较,每头猪平均多增重3.5kg,瘦肉率提高4.2%,屠宰率高3.2%,板油重减少0.17kg。生物降解型聚合物作为缓释药物载体是高分子材料在药剂学方面新的研究课题,利用这类化合物作载体进行兽用长效缓释制剂的研究,在改进给药方法、提高药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伦特罗 氨基酸共聚物 缓释系统 育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内缓释给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越 王雨生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464-466,共3页
药物疗法是防治多种眼内增生性、感染性和变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眼内缓释给药系统是实现高效、低毒局部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有关眼内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包括脂质体、纳米粒、微粒体、植入体和巩膜塞等。离子电渗给药作... 药物疗法是防治多种眼内增生性、感染性和变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眼内缓释给药系统是实现高效、低毒局部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有关眼内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包括脂质体、纳米粒、微粒体、植入体和巩膜塞等。离子电渗给药作为一种物理控释给药途径也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疾病 缓释系统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制剂的开发现状及其在兽药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谭胜国 黄勇 何硕 《湖南畜牧兽医》 2004年第2期4-5,共2页
关键词 缓释制剂 缓释药系统 长效制剂 物浓度 扩散速度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缓释剂植入脉络膜上腔防治外伤性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帅 金中秋 +2 位作者 陈晓 王博川 刘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8-432,共5页
背景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是多种细胞参与的损伤修复过程,目前临床尚无常规应用于防治aPVR的药物。壳聚糖是一种新型的缓释给药载体,载药量大,药物作用时间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的比较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植入... 背景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是多种细胞参与的损伤修复过程,目前临床尚无常规应用于防治aPVR的药物。壳聚糖是一种新型的缓释给药载体,载药量大,药物作用时间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的比较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植入脉络膜上腔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防治外伤性aPVR的疗效。方法75只健康青紫蓝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A+壳聚糖组、TA注射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兔(15只眼)。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于兔左眼距角膜缘2.5mm处10:30~11:30位制作长为5mm的巩膜穿孔伤,并用11号手术尖刀穿刺深约10mm,用刀轻划兔眼虹膜睫状体部制作外伤性aPVR模型,空白对照组在脉络膜上腔植入空白壳聚糖,TA+壳聚糖组在脉络膜上腔植入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载药1mgTA),TA注射组在玻璃体腔注射TA溶液(含1mgTA),模型对照组仅制作外伤模型。分别于术后2、5、8周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各组睫状体增厚程度以及有无增生膜形成;术后8周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并制作眼部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组织学检查表明,实验后8周空白对照组、TA注射组、模型对照组兔睫状体组织均明显水肿,可见炎性细胞浸润,TA+壳聚糖组兔睫状体组织水肿较轻。电子显微镜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兔睫状体组织细胞器明显损伤,TA+壳聚糖组损伤减轻。UBM检查显示TA+壳聚糖组兔睫状体组织及虹膜为轻度异常,而空白对照组、TA注射组、模型对照组可见明显异常。术后2、5、8周,5个组睫状体厚度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2.938、515.323、447.919,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A注射组兔睫状体组织均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壳聚糖组睫状体厚度值接近正常对照组(2周:0.484±0.075VS.0.327±0.094;5周:0.422±0.089VS.0.327±0.094;8周:0.418±0.085VS.0.327±0.094).萃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药TA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能够抑制虹膜、睫状体等的增生,防治外伤性aPVR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缓释系统 曲安奈德 脉络膜上腔 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乳药物载体应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旭锦 《养殖技术顾问》 2013年第10期212-212,共1页
药物载体是指能够改变药物进入体内的方式和在体内的分布,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并将药物输送到靶器官的物质。纳米乳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纳米乳为各向同性的透明液体,热力学稳定,可过滤灭菌,易于保存;可作为油... 药物载体是指能够改变药物进入体内的方式和在体内的分布,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并将药物输送到靶器官的物质。纳米乳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纳米乳为各向同性的透明液体,热力学稳定,可过滤灭菌,易于保存;可作为油溶性药物和水难溶性药物的载体,使不溶或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显著提高,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机体的吸收速度;能够促进大分子水溶性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提高易酸败、易水解和易挥发药物的稳定性,也可作为缓释给药系统或靶向给药系统可使药物浓集在靶向器官,增强药物的疗效;乳滴粒径小且均匀,能提高包封药物的分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载体 米乳 难溶性 水溶性 应用 靶向给系统 缓释系统 吸收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大鼠肠道吸收机理及吸收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素军 王广基 +3 位作者 李晓天 杨敏 阮金秀 张振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明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以期对药物长效缓释制剂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研究了氧化苦参碱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氧化苦参碱在肠道的吸收呈... 目的探明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以期对药物长效缓释制剂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研究了氧化苦参碱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氧化苦参碱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且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药物在小肠部位吸收良好,吸收速度按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吸收速率常数依次为0.237、0.225、0.200和0.062h-1。结论氧化苦参碱的吸收窗比较长,适于制备缓释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大鼠 吸收部位 吸收机理 被动转运 大鼠肠道 动力学特征 吸收速率常数 缓释系统 吸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包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纳米粒治疗兔眼混合细菌性眼内炎的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翔 王雨生 +3 位作者 王丽曌 陈晓农 徐修礼 马吉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包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polyethylene oxide,PNIPAAm-PEO]纳米缓释给药系统(NV-PNIPAAm-PEO)治疗兔混合细菌性眼内炎模型的效果...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包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polyethylene oxide,PNIPAAm-PEO]纳米缓释给药系统(NV-PNIPAAm-PEO)治疗兔混合细菌性眼内炎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50只,每只随机选取1眼向玻璃体腔内注入100×103CFU.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悬液建立眼内炎模型。建模成功后24h,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1个空白对照组(A组)和4个实验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0眼。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的空白纳米粒(20g.L-1)、无菌生理盐水、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原药(4.4g.L-1)和NV-PNIPAAm-PEO(20g.L-1)。于给药后第1、2、3、7、14、21、28、42天分别进行临床炎症评分、眼部A/B超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B组和C组各时间点眼内炎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D组和E组炎性反应较A组、B组和C组轻(P<0.005);E组与D组在术后21d内无差异,21d后E组玻璃体腔混浊程度较D组明显减轻(P<0.005)。眼部A/B超检查,术后7d之后A组、B组和C组可见玻璃体内团块状回声伴点状或短线状回声点;D组在42d后仍可见玻璃体腔轻度混浊;E组注药后7-14d可见玻璃体内点线状回声,回声强度较同时期A组、B组和C组弱,21d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组织病理学检查见A组、B组和C组眼球结构被破坏,D组近后极部视盘前方玻璃体腔内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E组眼球结构正常,未见典型炎性细胞。结论NV-PNIPAAm-PEO纳米粒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细菌性眼内炎疗效确切,与单纯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眼内注射相比,具有缓释及药效持久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眼内炎 眼感染 去甲万古霉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 纳米粒 缓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